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无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连载::一位剑桥男孩的成长实录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9: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从孩子最优秀的地方入手

</FONT></b>我常听一些家长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对别人说:“你看你这孩子长得多好,看我这孩子窝窝囊囊的,学习也不行,不爱说话,这辈子算完了。”家长说起来很随意,但对孩子自尊和自信的杀伤力是致命的。因为他的母亲告诉他,他就是一个笨蛋,他“不爱说话”是应该的,将来他怎么努力,注定学习也不行,这辈子算“没戏”了。
  人是一种喜欢被别人爱、被别人理解的动物。心灵如玻璃般透明易碎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呵护与欣赏。对孩子来说,重要的是具有自信、自爱的精神,这种精神像植物的根一样,扎得越深越广,结出的果实也就越大。
  夏杨是一个很自信的孩子,但这种自信不是天生俱来的,是从小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因为我知道,一个人的自信,是支撑他努力奋斗的根本。所以,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始终注意保护他的自尊和自信。一些具体的细节,我已经很难记得了,但有几条很关键的注意事项,我做到了。
  第一:不要动辄在外人面前提及孩子性格中负面的东西。什么“这孩子就是不爱说话”“这孩子学习不认真不刻苦”“这孩子不懂礼貌”等等,淡化他的缺点,提醒他的优点。
  第二:从孩子的优点入手,加以表扬。当然该批评的时候也批评,最好是批评一次,表扬三次,按“1:3”的比例,孩子更容易改正缺点,心情愉快,自信和自尊心也会随之得到发展。
  第三:对孩子的一些可笑的行为,错误的举动,家长不要去讽刺挖苦,可以在很友善的玩笑中,提醒他。
  第四:当孩子不开心时,父母要允许它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减少孩子的一些焦虑、紧张和挫折感,释放本身也是建设,这对他的自信和自尊的增强都是有好处的。当孩子经历人生的重大事件时,来自父母的倾听和支持,在孩子心中永远都是最有分量的。
  在夏杨的成长过程中,我基本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来做的。但有一次我犯了一个错误:有一段时间夏杨很胖,我就经常对他说“夏杨你太胖了,不要吃得太多了,别人会笑话你是个小胖子。”结果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不喜欢和别人交往,害怕别人叫他小胖子。直到有一次夏令营回来,夏杨问我:妈妈,你知道我参加夏令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说:“猜不出来。”他说:“我找回了自信。”那一刻,很后怕,我差一点因为自己的失误,使孩子丧失自信,变得自卑。我也庆幸,孩子终于用他的优点找回了他与人交往的自信。
  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优点,培养并发挥这一点,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很关键。夏杨上高中的第一堂英语课上,他就用不同于别人的流利的英语,对自我做了优美的长篇大论的介绍,使别人对他刮目相看。等到李阳到山东实验中学讲座的时候,李阳向台下的同学挑战,问谁愿意上台跟他说“最快速英语”。大家都推举夏杨上去和李阳比试一下,一起呼:“夏杨,夏杨。”夏杨走上台去,李阳用很快的英语问:“What are you doing here?”(你在这里干什么?)夏杨反应很快,他马上应对:“What do you mean what I am doing here; what are you doing here?”(你问我在这里干什么是什么意思?你在这里干什么)其实这是《狮子王》里的一句台词,可能因为夏杨的英语说得比较快吧,李阳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就说“我对付不了这个家伙,让外教来对付他”,当时全校学生都在流传“夏杨打败了李阳”。虽然夏杨自己很清醒,认为李阳的英语实力还是很有优势的,但这件事对他在一个新集体里面的自我感觉,影响很大。他整个人的精神面貌、思想状态、心理状态,都是充满了信心和自信的,这种自信为他以后勇敢地去面对剑桥的考试,迎接新的挑战和加入新的团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心理学家皮格 马利翁曾经做过一个测试,他对班里的老师说:“我经过测试了,这6个孩子是班里最出色的孩子,一个学期后,你会发现他们的成绩非常出色。”老师就非常注意这6个学生,等到学期末,这6个孩子果然成为全班最好的。老师奇怪地问这个心理学家:“你是怎样测试出这6个学生是非常出色的学生的?”皮格 马利翁一笑说:“我哪里做过什么测试,我从你学生的名单里随机抽出6个学生的名字,我就想做个试验,看看你们的关切程度,会不会对孩子的学习成绩造成影响。从此以后,人们就把“不同的期望值带来不同的效应”称为“皮格 马利翁效应” 。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传授或接纳某种具体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从生命深处唤起孩子的自我意识,让他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全面的觉醒,而一个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就是启动这些的原动力。
32#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29:0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b><FONT size=2>常对孩子说“你来”

</FONT></b>我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你不行,等你大了才可以。”“去,去,去,小孩子,大人说话你插什么嘴!”“这件事妈妈说了算,你不许顶嘴。”……确实对有的事情,孩子的确是太小了,不能做,可恰恰是许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做的,不该参与的,他们实际上已经有能力或者有必要参与其中了。
  现在经常有朋友对我说:“夏杨像个大人,你们家什么事他都参与,什么事儿都能帮上忙。”的确,夏杨对我们家的家庭事务有十足的热心,从小到大,他经常问我的一句话,就是“妈妈,怎么了?”不管是我高兴的时候,还是在我沮丧的时候,还是他感觉家里有事的时候,他都会很关切地问一句。有时候我和他爸爸一起商量事情,他也会问:“有事吗?”然后,我会根据事情的轻重,有分寸地告诉他一些情况,并把爸爸妈妈的态度告诉他。这是我对夏杨的一种教育方式。我认为孩子从小要让他有参与意识,并在参与中培养他的责任心,那家庭就是最好的开始。
  我经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夏杨,你来。”这样说时,有时候是我跟他爸爸,或者是家里的什么人,或者是朋友,正在谈论的一件事情,我觉得他听了会有益,就对他说:“夏杨,你来。”有时候是我正在做一件事情,我觉得由他来做,可能会锻炼他,比如家里的电视机出现了故障,他爸爸正在修理,我会招呼夏杨:“你来,帮爸爸看看是怎么回事?”然后夏杨煞有介事地参与一番,还不停地跟爸爸争论着,爸爸就很耐心地听他发表见解。
  夏杨小时候,很多事情,我就是在“你来”的招呼中,让他感觉自己是被爸爸妈妈信任的,在这个过程中,对他进行着德商、智商、情商、逆境商的随机教育,更重要的是,他的责任心也在这样的参与中逐步培养起来了。
  等孩子稍大一些时,有时候我们在外面遇到了事情,回到家我会跟夏杨说:“你来,听听这件事。”然后他会很认真地听,发表他的看法,我们会对他说我们的处理方式,即使他说错了,我们也不会斥责他,而是给他讲我们这样做的理由。
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你来”中,夏杨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步步提高,这可能也是很多人说:“夏杨做起事来像个大人”的原因吧,因为他已经多次像个大人一样地参与过了。
  另外,我在家里还经常对夏杨说:“夏杨,你来帮帮妈妈。”从小让孩子有被别人需要的感觉,能够培养他的勤奋和助人精神。正因为从小沉淀的这样的心理品质,夏杨今天才能够在剑桥大学快乐地胜任那么多的社会活动。
  经常有大人说:“小孩子,懂什么。”其实孩子是一个具备所有发展可能性的“人”,我们必须在爱的引导下,把信任、平等、尊重和需要给予他们,而不应该把他们孤立在“儿童环境”中。

  在我们父母渴望有一个善解人意、知冷知热的孩子时,请别忘了,我们是否曾经给予他热情和责任?那就从多对他说“你来”做起吧,你会发现,原来你的孩子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小!


</TD></TR><TR><TD 13em" vAlign=bottom><img src="http://www.19floor.com/images/common/sigline.gif"></TD></TR></TABLE>
33#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2: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孩子不必太听话

</FONT></b>“不听话”这三个字在家长那里是一个负面的词。我经常被问道:“孩子不听话怎么办?”说真的,我很难回答,因为在每一个父母那里,评判孩子是否听话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我一直不把夏杨是否听我的话,当成判断他是否是好孩子的标准。我经常听到父母对孩子说:“闭上你的嘴,不要辩解了。”“你必须听我的,这是命令。”……我就很为那些孩子担心。因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做父母的哪个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遇到类似的情况而不辩解,到时候甚至会尖叫着喊:“你为什么不辩解?”但我认为,如果从小这种解释和辩解的权力不被自己的父母尊重,大了他就很可能成为一个被权威所屈服、不敢有自己主张的唯唯诺诺的人。
  一个人受到批评和责骂时,辩解是一种很自然的反应。如果是一个陌生的人这样对他,他会很愤怒,但很快就不把他当回事儿了;如果是孩子尊敬又亲近的人这样对他,他就会伤心、委屈,次数多了,就变得不自信。所以我经常对夏杨说:“你有辩解的权利,但妈妈和爸爸必须说出我们的意见,你来和你自己的想法对比一下,看看哪个合理。”结果往往是我们的意见被他采纳。即使偶尔不被采纳,我们也不觉得他冒犯了家长的“权威”。如果他用自己的成功,证明了我们建议的错误,我们会向他祝贺,并检讨我们自己;如果他用自己的失败,证明了他自己的错误,我们也不讥讽批评他,让他自己反省,下次他会更慎重地考虑自己的想法和父母的建议。
  孩子也有说话的权利,不要对孩子进行无端的批评和责骂。因为受委屈的人很少去反省自己有什么过错,而被感动的人则更容易自省,并且因为感动增加内心的勇气和自信,同时他的自制力也会增强。你看,一个你心目中的好孩子就出现了。
  孩子在12岁以后,进入所谓的“逆反期”,这时,更要把这种尊重给予孩子。实际上我认为所谓孩子的“逆反期”,就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期,这应该是很值得我们家长欣慰的行为。但还是有很多的家长,为孩子们觉醒的自我意识而烦恼,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孩子“不听话”了,而且自己的主张越来越多。我一直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张,我和夏杨经常辩论,但绝不是在愤怒的情绪中进行。我会在一种很平等、很平和的状态下,和他讨论我们和他发生歧义的问题。这样做也是让他养成一种习惯,将来在社会上,如果和别人的意见不同时,也要让自己在这样的心境中,有理性地与别人交流沟通,而不是情绪化地争吵。
  所以在夏杨的成长中,我没有特别感觉到他的“逆反期”,也从来没有感觉他把我气得不行了。因为从小我们就习惯了让他阐述自己的看法,在理解他的前提下,再阐述我们的意见,所以没有让他逆反的土壤。我们允许在辩论中暂时谁也说服不了谁,到现在还经常在家里进行这样的辩论,有时候把问题放一放,有时候他被我们说服,但有时候我们也被他说服。现在我们承认,他看问题的睿智和角度,有时候是我们不及的,这时,我和他爸爸会很虚心地听他给我们就某个问题“上一课”。
  父母的话不是真理的标准,但在是非原则问题上,则必须很明确地表明父母的立场观点。他能服从,也是因为他自己思考了我们的意见之后,认为是正确的而愿意服从。一般来说,即使父母说的是真理,但非常苛刻地强求孩子去服从,结果也往往是坏的。
  给孩子说话的权力吧,你会在孩子身上看到令人鼓舞的情形。


34#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养会输的孩子

</FONT></b>每一代人都要经历沮丧失落的洗礼,每一个孩子都要拥抱属于自己的寒冷,父母多么爱孩子,也不可能代替他去经历失败的痛苦,所以我们在给他爱与鼓励的同时,还要培养他会输的能力。当年在教育夏杨的过程中,我虽然还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但我很庆幸自己在某些事情上,有意识的“不帮助”和“不关心”,已经让孩子有了抗挫能力,使他在输面前学会了赢。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几乎每个人都在学习赢的学问,我们做父母的从小灌输给孩子的教育,也是如何获得成功的技巧和决心。但是,没有一个人一生不会经历失败的痛苦,不学习输的方法,只学习赢的方法的孩子一旦进入社会,就会遭受挫折。尤其一个总在赢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在进入社会和别人冲突的过程中,他们的缺点将会暴露出来,因为他们不懂得接受别人的想法,不懂得尊重别人的意见和妥协,因而也就不知如何在失败和压力面前重新振作起来,这时候即使他头脑中储存了大量的知识,对他也一无所用。

  每个孩子都会有任性的时候,记得夏杨在三、四岁的时候,他提什么条件得不到满足,就会坐在地上哭,当时我采取的态度就是“不关心”,不理他,他看这样行不通,以后就不再采取这种方式了。通过这种“不关心”,让他明白,想通过不正当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是行不通的。

  还有一件事,他上小学的时候是班长,到了初中,在和同学的竞争中他落选了,他觉得很没面子。他是在山工附小读的小学,初中也是山工附中,我那时正好是山东工业大学的老师,按常理可以去跟老师说说,不要让他的心理受伤,给他补个什么职务,但我不帮助他,让他意识到要想重新当上班长,只有通过努力去赢得同学的认可。这也算是“挫折教育”吧。

  我对孩子的教育投资一向是倾其所有,买了很多的玩具,很多的图书,但有一次我却故意让孩子失望。那是他5岁的时候,我和他一起去购物,在玩具中心他选中了一款机器人,然后站在收款台前笑眯眯地看着我,等着我给他付账,因为以前我都会很高兴地夸他,满足他的选择。但这一次,我想有意识地让他知道得不到的滋味。我让他把玩具放回原处,告诉他妈妈的钱没带够,而且他已经有一款很相似的玩具,他很失望,我心里也很不忍。但我知道,不能每一次都让他有满足感,不知道遗憾的孩子,就不知道珍惜。还有,就是让他知道,什么是能得到的,什么是不能得到的。

  在学习成绩上我们也允许他暂时的失利或失败。很多家长如果孩子输着回家的话,不问青红皂白,就呵斥孩子一定要赢着回来。夏杨参加了很多竞赛,有胜也有败,学习成绩有时也会有上有下,但我们在他输的时候,始终在鼓励中,让他跌倒后重新站起来,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准备。因为如果他不懂得如何在压力和失败面前重新振作起来,就不会养成克服危机情况所应具备的韧性和耐力。

  经历酸甜苦辣的滋味,本身就是一种人生教育。可能我对夏杨这种从小的教育起了作用,他现在的抗挫能力还是很强的,也能够在眼泪中承受而让自己达到目的。

  哪一个父母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去承受失败的痛苦,但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去代替孩子经历这样的过程。直到现在,我还经常教育孩子,随时做好迎接一切灾难来临的思想准备,在顺境中不忘形,在逆境中要坚强,适者生存,最终不被打倒的就是强者。相信经过了这些冲击之后,一切又将会变得好起来。而且,这些领悟无疑将成为他将来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所可能遇到的大量冲击的防弹衣。

  会输的孩子才会赢。


35#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带着孩子到处跑

</FONT></b>我是个比较喜欢安静的人,但自从有了孩子,我成了一个最不安静的妈妈。亲戚朋友经常开玩笑说我是一头不知疲倦的“驴客”。因为我一有时间,就背上大包小包,带上孩子到处跑。
  夏杨小的时候我带他在近处跑,骑着自行车,到公园、农村、城市里的大街小巷,每到一个地方都有我的目的,花草树木,行人车辆,都是我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的道具。等到他大一点,我就带他到更远的地方,让他在一定时空之内,有了更多的见识,在向社会开放、向自然开放中,让孩子有了更多汲取各种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夏杨曾经有两张地图,一张是中国地图,一张是世界地图。在这两张地图上,凡是他到过的地方,他都用红线和济南连在了一起。在那张中国地图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有了好几十条线,小小年龄的他,足迹已经遍布了全国二十多个省份。带着孩子到处跑,是我在夏杨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投资。
  记得我1992年我在珠海工作的时候,月薪是5000元,当时这样的一个收入算是比较高的了,但是一年下来,我也没攒下钱,在那儿我所有的钱都用来带着孩子到处跑花掉了。那时,我带他游历名山大川,去看科技展览和各种艺术场合,只要是孩子能体验的,我都带他去那里亲自体验一下,让他在各种不同的环境里,感受不同的人文、历史,学习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一开始是我们带着他跑,后来是我们安排他跟旅行团或亲友去,更多的时候他是跟着夏令营到处走。11岁时,他就跟着大人组成的旅行团到了西藏。有一次他去陕北回来,还学了一口陕北话,会像当地人一样扯着嗓子唱陕北民歌。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让他了解了不同的文化,知道了大千世界的丰富多彩,这样,和同龄的孩子相比,夏杨就比较见多识广,阅历丰富。
  为了让孩子尽可能地有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我甚至在他将要进行期末考试的时候,还带他外出。那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我和他爸爸有事到海南,就跟老师请了假,把夏杨也带上了。为此老师指责我说:“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家长,快考试了还带着孩子到处跑。”老师哪里知道我的苦心,我想,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很快补上,但一次有意义的旅行却很不容易重来,所以,我宁愿他一次考试失利,也不愿意他失去接触外界的好机会。值得一提的是,那次夏杨回来参加考试,数学、语文考了双百,老师也就无话可说了。
  现在夏杨的那张世界地图上出现的红线也越来越多了,我希望他能在学习之余游历欧洲的自然、文化、历史,而且他现在走多远我也不会担心,因为他已经具备了一个行者的智慧,不仅仅是旅游的基本常识,包括与人交往的能力、自我的防范能力。这些能力是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培养起来的,是他行万里路跑出来的。
  带着孩子到处跑,这样的经历,这样的体验,就能够使他成为一个心胸开阔、知识丰富,独立于家庭、自立于社会的孩子。
36#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b><FONT size=2>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

</FONT></b>有一位妈妈曾经对我说:“现在的传媒对孩子影响太大了,那么大的信息量对他的学习是一个很大的干扰,我们家的电视几乎不开,家里的网线也让我给拔了……”
  很遗憾地告诉这位妈妈,假想一下:如果我们现在回到一个“大众传媒哑音”时代,像文革期间,将会对孩子产生什么影响?我说,不要企图捂住孩子眼睛,关闭他看世界的窗口。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媒介信息是他们须臾不可分离的“社会空气”,它对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所具有的影响力,是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的。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也处在一个飞速发展期。据统计,广播问世38年间,拥有5000万听众,而达到这个数字,电视用了13年,网络只用了4年。在这样一个传媒异常发达的社会背景下,父母无法抗拒大众传媒对孩子的影响,那我们能够做的就只能是积极地利用大众传媒,为孩子开启多扇了解世界的窗口。
  我一向秉承“三个开放”的教育原则:向自然开放、向社会开放、向课外开放。所以我认为发达的传媒,不是干扰了孩子的学习,恰恰是孩子向社会开放、向课外开放的好时机,关键是怎样正确利用。
  夏杨小时候,传媒远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但我是努力寻找机会让他多接触,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他幼年的时候,我给他订了《儿童时代》、《好娃娃》等杂志,在电视媒体上引导他看适合他年龄段的各种节目。上学以后,他把作业写完,愿意看电视、上网、玩游戏都可以,而且在他8岁的时候,我就给他报了电脑班,跟着大人一起学,并学会了上网。现在夏杨负责我们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网站、论坛、招生咨询系统的技术维护,他的编程能力很得益于他对电脑和网络的从小接触和介入。
  等他上了中学,传媒也越来越发达,他利用传媒接受的东西也越来越多。电脑、VCD、DVD、磁带,学英语,看大片,传媒成了他拓展学习领域、扩大知识面的一个重要渠道。
  当年我在英国留学时,见到那些眼花缭乱的多媒体软盘,包括游戏软盘,那时候国内还很少这些东西,我也是买回来,让他见识。我从来没有限制夏杨玩电子游戏,只要他完成作业,我还鼓励他。我想,游戏的竞赛意识、高度集中的状态,能够在虚拟的世界里,强化他的意志力、专注力、竞争精神等品质。
  现在有很多学校把不准学生看电视当成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很多家长也像我前面提到的那位母亲一样,不敢让孩子亲近大众传媒。我认为这无异于把孩子放到了一个孤岛上。大众传媒就像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佐餐”,尽管含有杂质,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孩子的教育应该是全息全感的,全方位的,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开启更多的窗口,让他看到一个更真实、更全面的世界。而现代传媒,充分地把一个多元的世界和丰富的信息传达到每一个人的面前,捂上眼睛,无异于关上窗户。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没有太有意识地让孩子回避什么,除非是一些的,我会告诉他绝不能接近,让他意识到那是他的“雷区”,他就在心里有了一道界限。但其它的我们还是让他在接触中,增强免疫力。哪个孩子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让他经风雨见世面远比让他在温室里,对他的成长更有利。
  高分和孩子的成长应该是一个怎样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夏杨之所以可以在多媒介之间自由地切换,原因是他已经养成了快速完成作业,快速掌握课内知识的习惯。另外,他在媒介面前的自控力、判断力、选择能力,也是我们从小就开始塑造的。
  环境并不是直接地影响着孩子,它会被过滤、筛选。孩子小的时候,是父母为他过滤筛选,孩子大了以后,是孩子的判断力在过滤、筛选。而孩子有着什么样的判断力和选择标准,却是父母有意培养的结果。在夏杨成长的过程中,我始终把一种判断是非的标准,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用他不同年龄能懂的方式告诉给他,潜移默化中,相信他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判断力。
  为我们的孩子祝福吧,他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知识丰富的世界里;为我们的孩子行动吧,给他一双慧眼,让他在真实的社会中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


</TD></TR><TR><TD 13em" vAlign=bottom><img src="http://www.19floor.com/images/common/sigline.gif">
</TD></TR></TABLE>
37#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4:0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b><FONT size=2>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

</FONT></b>很多家长都有教育孩子的苦恼,甚至有人说教育孩子简直就是在哭声和骂声中种土豆。但我却觉得在培养夏杨的过程中,我得到的快乐要比苦恼多得多。
  夏杨的成长和学习过程,基本是在快乐中进行的。当年我看到一个理论,说是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习任何东西都比较容易,但在情绪低落、精神紧张的状态下,他的信心就会减弱,这时即使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面对他们,也不会有任何办法。惟一的好办法就是要把他们的情绪调节到快乐、自信、专注,然后再开始学习。
  从夏杨小时候开始,我们就努力为他创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让他在笑声和愉快中,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夏杨的爸爸是一个乐观幽默的人,受他的影响,我们家里总是有快乐的气氛。我们三个人在一起时,喜欢开玩笑,看小品,听相声,说幽默故事,玩脑筋急转弯,有时候因为某件事情不愉快,三个人中有一个人开个玩笑,或者自我解嘲一下,或者克制一下,不愉快会很快过去。
任何生命都会对某些对象表现出特别的兴趣,一旦他们发生兴趣时,也就是教育的好时机,夏杨的学习都是在这样的实际中完成的。比如他三岁时,可能对一只蚂蚁感兴趣,那我就围绕这只蚂蚁,给他讲有关蚂蚁的许多知识;在他十三岁时,可能他会对流行音乐、动漫感兴趣,同样可以把和这些有关的知识和他沟通。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因此,夏杨的很多知识都是我们在这样的引导中获得的,在教给他某一方面的知识时,先让他感兴趣,接下的工作便会事半功倍。
  一个幸运的孩子,遇到的应该是一个克制、有耐心、不断寻求教育方法并不懈努力的父母。在这一点上,我和夏杨的爸爸努力让自己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并从以下几个方面,避免可能对孩子施加的不愉快影响。
  1.不在自己的情绪很糟时教育孩子,这时很容易把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
  2.不要在孩子情绪低落或刚刚哭闹之后开始教育或强迫他学东西。
  3.努力营造快乐、鼓励、赏识的家庭气氛,让孩子在家庭中有成就感和实现感。
  4.努力做一个乐观、快乐的人。一个快乐的人,看孩子时更多看到的是他的优点,而一个不快乐的人,看孩子更多的是看到缺点。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幸福。他的教育信念是“要培养真正的人!”而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有健全的人格、健康快乐的心态。
  在对夏杨的教育中,不管是我们和孩子发生矛盾的时候,还是对孩子实施道德管教的时候(关于孩子的道德我将专门来谈),我都遵循“快乐教育”的原则。我相信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不管干什么工作,一定是上进心十足,创造性十足,合作精神十足,他会不怕成长中的任何困难,他的人生一定是健康幸福的。
批评孩子的艺术
孩子的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改掉缺点的过程。我有一个原则,就是做父母的一定首先善待孩子的缺点,努力以平心静气的心境,来随时面对孩子可能犯的大大小小的过失或错误。
  夏杨从小时候到现在,每当有错误时,我都会很冷静地先了解清楚情况,然后说:“夏杨,过来咱们谈谈。”他知道这句话就是我要和他“理论”事情了,而且他知道他不会受到无端的谩骂和指责,也不会陈年老帐一起翻出来算,我会给他讲清楚道理,以自己的平和心态,让孩子也在平静中反思自己,而不是激化他的情绪。
  比如小时候,他和小朋友打架了,我不会马上就动怒打他一通,或者去找人家孩子的父母为自己的孩子争情理,我会先认真倾听夏杨诉说他的理由,然后再去找其他的孩子了解情况,知道事情的真相,并在心理上认真做好准备之后,我才开始和夏杨的谈话,这样我对他的批评教育就有针对性,能收到好的效果,又不会让他逆反。
  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有些时候他所犯的错误本身,不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但大人对事情所持的态度却会给孩子很大影响。所以在面对孩子的错误时,我采取了淡化和转化的态度。
  记得夏杨上初中时,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和周围的同学说笑,结果老师惩罚他,就让他一个人单独坐在最前排的一个小单桌,他是班里惟一一位受此“待遇”的学生。老师很严肃地找我谈,我发现那几天他回家,也明显地打不起精神。可能他以为我会把这件事情当成大错来批评他,结果出乎他的意料,我首先是让他感觉,我对这件事情没有看得很重,然后安抚他,让他恢复正常情绪,保持心情平静,再给他分析这件事情的利害。当时他跟我说,老师当堂讲的内容他都掌握了,所以才没认真听讲。我就随机告诉他,人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环境里,是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的,不能因为你一个人的行为,而破坏了规则。最后,我开着玩笑对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想坐‘前排’的人不少,而真正能够坐在‘前排’的人却很少,现在你成了‘坐前排’的学生,我希望你永远都要坐前排,不但人坐在那里,成绩也要摆在那里。”结果,这次错误,成了我激励他努力学习的教育时机,而且他很愉快地把“坐前排”带来的负面情绪转化为正面力量。
  即使孩子出现了原则性的错误,我们一样可以用温和、耐心和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而不必大骂。父母责备的声音越小,孩子越会注意倾听。“教”而不“罚”,比纯粹的批评惩罚会更有效。人天生是一种喜欢接纳鼓励和抚慰的动物,而对批评则本能地产生敌对和冲突,所以,父母在责备孩子时,亲子关系、双方的感情都会受到考验。因此父母一定要掌握孩子的心理,掌握一些批评的原则。
  1、要把握批评的时机,在孩子对所犯的错误还记忆犹新,并有体验时,进行有启发性的批评教育。
  2、不要一味批评,要沟通对话。规定谈话时间,不要事无巨细地不停指责孩子,否则,他的心灵之窗就对父母关闭了,那样你再正确、再有效的教育也无法实施了。
  3、尊重孩子的人格,耐心倾听他的辩解,允许他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但必须详细对孩子说明他被批评的理由。
  4、要让孩子知道日后如何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5、尽量避免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
  6、杜绝情绪化的批评。不要翻旧账,不要做人身攻击。


</TD></TR><TR><TD 13em" vAlign=bottom><img src="http://www.19floor.com/images/common/sigline.gif">
</TD></TR></TABLE>
38#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4: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为孩子建立精神银行

</FONT></b>我经常想:爱是什么?
  对于父母来说,爱就是在精神上和物质上为孩子所作的一切。在夏杨的成长中,我经常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在精神上,而不仅仅是物质上关注他。一个人可能会很有力气,体格健壮,也可能会很有学问,学识渊博,但在生活中真正促使他们去克服困难,完成伟大而有益的事业的,则是他内心良好的品质。所以从孩子出生的那天起,我就决心一定用自己的努力,为孩子建立一个品德的精神银行,并不断地为他的账户存入“爱的存款”,让他在人生的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夏杨小时候,我曾经看过英国伟大的教育家、现代成功学的开创者塞缪尔 斯迈尔斯的传世名著《品德的力量》。书中把青少年一生应该塑造的品德分为9种:责任感、坚韧的意志力、实干精神、积极乐观的朝气、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学习的精神、节俭的习惯、尽可能多地拥有人类的美德、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个人影响力。
  我知道一个人的思想品德首先是在家庭中形成的,所以从夏杨小时候,我们就很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家里,我们会经常当着孩子的面,有意识地在家里来谈论一些社会上的人和事,但在谈论的时候我们不是很情绪化地随意发表看法,而是通过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对孩子基本的是非观、道德观和价值观进行引导。因为我们知道,我们的观点和看法,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取向,这种从小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包括在街上,我们要是看到一些事情,也是随机向夏杨发表我们的看法,这个看法本身,就寓含了我们的道德教育。
  孩子的精神银行是父母在点滴之间为他建立起来的。我们知道我们的身后时刻有一双小眼睛在盯着我们。你的每一个举动,每一句话,都可以影响孩子。连你怎样工作,怎样休息,怎样和朋友谈话,怎样和不和睦的人谈话,你健康的时候是怎样的,你生病的时候是怎样的,你悲伤的时候是怎样的,你欢乐的时候是怎样的,这一切,都会被孩子注意到,而且进行模仿。有句话叫“言传身教”。在对夏杨的教育中,我们除了言传,也注意了孩子模仿的天性,努力完善自己的道德。每个人都要履行自己的责任,只要有生活的地方,就有日常职责的履行。我是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的董事长,我的手机总是24小时处在开机状态,因为我要时刻对学院里的一万名学生和五百多名员工负责。我要让孩子看到,一个人要负起他应负的责任。
  夏杨是一个在人际交往中懂得尊重、友善、信任、守约的孩子,同时也很乐观。这是他爸爸用他个人的影响储存进他的精神银行的财富。夏杨的爸爸有一个乐天派的天性,平时上下班,只要他在班车上,他就会把乐观的情绪传给大家,即使在他很有压力的时候,他也是幽默不断。他经常跟夏杨聊天,对他说:“无论你碰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一定要珍惜生命,只要生命在,一切就充满希望。时间可以医治和恢复一切,要学会在挫折面前很快地给自己疗伤。”
  我们希望把厚实的“精神存款”留给孩子,使他能够应对人生的岁月中可能发生的危机,这笔“精神存款”有的是“近期支票”,有的则是“远期支票”,但都可以让他处变不惊。
  我相信,父母的每一点善良、宽容、积极乐观、同情心、公正、民主的德行,以及整洁、勤劳、节俭的习惯,都会从孩子身上反映出来。这些德性和习惯无论多么微小,都会像星光一样,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里。
39#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5: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有效的暗示教养

</FONT></b>教化和养育孩子是一个神圣而漫长的过程。曾经有朋友问我:“夏杨怎么会那么听话?你怎么把你的教育实施到孩子身上的?”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几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首先,我从来不把孩子是否听话当成判断孩子对错的标准,其次,我们与孩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且实施了有效的暗示教养。
  这是一种敏感的教育方法,我一直忌讳在孩子面前把我的这种“秘密武器”公布出来,直到有一天,夏杨考入剑桥放假回家,当着朋友的面我透露了“秘密”,儿子大叫:“哇,妈妈,原来我从小到大就是被你‘暗算’了,自己还浑然不觉。”我则笑曰:“所谓潜移默化也。”
  家庭教育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渗透性”和“随机性”,孩子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多,对孩子的教育就可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暗示教养是可以实现“渗透性”和“随机性”的最好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习惯于明示教育,直接给孩子指点,而且不管时间、地点,让他懂得应该怎样,不该怎样,以此规范孩子的行为。虽然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但这种直接的、外显的方法,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大,慢慢会使孩子觉得父母唠叨,产生逆反心理,影响教育的效果。
  女性有着天然的暗示本能,如果方法得当,是很有效的。所谓的暗示教育就是用语言、动作、表情等间接含蓄的方式,使孩子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意见或者做某一件事情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不直接对孩子提出某种要求,而是通过讲故事、打比方、作比较等方式,把我们父母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
  当我们要让孩子对某一件事情有深刻的印象时,不一定要反复强调,可以用暗示性的语言启发,就能达到目的。比如要让孩子有礼貌,不一定非得不停地嘱咐他:“要问爷爷奶奶好。”小的时候可以通过讲童话故事,我曾经经常给夏杨讲小黄狗不懂礼貌不受朋友们欢迎的故事,让孩子明白讲礼貌的必要性。等到他大一些时,我们就有意识地在他面前评论其他人的言行举止,对没教养的人表示我们的厌恶,对有礼貌的人表示我们由衷的欣赏。这种暗示导向,甚至比说很多话的直接教育更有效果。
  暗示可以使教育的力量触及孩子的灵魂。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时期,暗示就像是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有一项调查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暗示。
  暗示是无声的教育,如果能够合理利用,在这个过程中,不但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还可以在幽默中,教会孩子平静地接受和理解一切,并能积极地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一种来自亲人的积极暗示,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暗示教养要掌握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暗示总是和真挚的爱相联系。只有无私的爱,才能真正发现对孩子有益、有用的暗示。有时是发现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潜能,有时是对他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敏锐捕捉,有时是对他智力的真诚赞美。
  其次,这种暗示并不是夸张、夸耀和人为地对缺点的掩饰。需要父母用科学理性的爱,去掉孩子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还有一点是最重要的,那就是这种暗示总能引起孩子身心的愉悦,否则暗示教养的效果就无法达到。
40#
 楼主| 发表于 2006-2-21 00:37:00 | 只看该作者
<TABLE fixed; WORD-WRAP: break-word" height="10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 border=0><TR><TD vAlign=top><b><FONT size=2>木棉效应

</FONT></b>千百年以来,母亲的角色,经常是为了孩子牺牲掉自己。她们的人生,往往只是护花春泥的默默,而自己,似乎从来没有真正绽放过。我不希望我的生命是这样的。虽然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要把无私的爱给儿子,但我希望因为对儿子的付出,我的生命会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和灿烂。
  我喜欢女诗人舒婷写的《致橡树》中的意境: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我认为父母的三种角色中,除了是教育者、提供者,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示范者。作为母亲,我希望和孩子一起成长,一起进步。
  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从小无论我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我的母亲总是一句话:不要骄傲。一直到今天,我总是处在一个永不满足的状态中。我的这种人生态度对夏杨影响很大,永远在寻求新的方向,永远在学习新的东西,永远不满足不放弃,也成了夏杨的一种求学理念,夏杨的爸爸称这是“木棉效应”。
  关于孩子的教育,理论上可以说上许多,因为从孩子出生以后,我阅读了大量的教子书籍,在林林总总的教子方法中,有一条让我受益最大,那就是一个母亲的生活态度决定着孩子的未来。我发誓,我一定把最好的教育给儿子,也一定为儿子做出榜样。
  在儿子的记忆中,我可能是一个永远闲不下来的妈妈。我曾经在德州教育学院英语系任教,夏杨6岁时,我得到了一个去英国诺丁汉大学学习的机会。因为在儿子一岁时,我就开始对他进行英语启蒙学习,所以到了英国后,我看到那些孩子灵活的语言学习方式,就对儿童英语教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那里专攻儿童英语教学法。英国的新书很贵,我就经常跑旧书摊,回国的时候,我带回了八大箱子旧书。记得当时我回来时,夏杨看到那么多的书,小小的眼睛都瞪直了。
  为了试验我的儿童英语教学法,我除了在夏杨身上施教外,还到别的学校和幼儿园讲课。记得当时在德州,我晚上一个人骑自行车从城西到城东,我去给孩子们上英语课,每晚上的讲课费只有2元。夏杨的爸爸开玩笑说:“这样吧,我白天在城西给你放上2元钱,晚上你骑车去把它拿回来,就当是锻炼身体了。”我说:“我哪里是为了那2元钱,我是想验证、完善我的全息全感儿童英语教学法。”
  那些日子,夏杨看到的妈妈就是不停地读书,不停地讲课,不停地做各类卡片。我成为中国第一位国际儿童英语教师学会会员,并作为中国儿童英语教育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当时的国际儿童英语教育研讨会。
  后来,我带着夏杨到了珠海,在珠海经济特区市委机关幼儿园从事儿童英语实践与研究。我用在英国学到的知识,用在英国搜集到的新奇的小教具,独创出新颖活泼的儿童英语教学方法,很受孩子们的喜欢。在那里,我被评为“特区最佳英语老师”。广东电视台长期播放由我主持的英语节目,珠海电台、《澳门日报》采访宣传我,全国各地去特区幼儿园观摩我的英语课的人络绎不绝,澳门一家学校的校长邀请我去澳门任教,珠海度假村准备请我去做总经理助理……
在珠海的日子,是我对夏杨影响最大的时期。一是他亲眼看到了妈妈的成功,看到了妈妈受到了那里的孩子和大人怎样的尊重;二是那段时间他爸爸在山东,我一个人带着他到了珠海的很多地方,带他买书、旅游,送他去电脑学习班,他是班里最小的学员,只有8岁,其他人都是成人。当时我在珠海每个月5000元的工资,基本上都花费在了夏杨身上,不是给他买很多物质的东西,而是全花在让他“见多识广”上了。
  当时珠海那边允诺要把夏杨的爸爸也调到珠海去,还答应给我们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但我心里有一个梦,就是想在济南建一所全国一流的双语幼儿园,还想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今天,山东英才·银座双语艺术幼儿园已经在全省有了5所分园,英才教育集团也形成规模。儿子夏杨是我这个梦想的促成者,也是实现的见证者。
  1995年,我创办了山东省东方英才外语培训学校,1999年我又亲自创办了济南市英语成人中专学校,并在全国首创“幼儿英语师资专业”。同时,我和夏杨的爸爸因为相同的志趣和爱好,又一起创办了山东英才专修学院和济南英才高中,就这样互相拉着下了水,走上了创办私立学校的路子。当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山东省第一所万人民办大学时,夏杨也被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录取,摘取了英国高等教育皇冠上的明珠。
  夏杨的爸爸跟我开玩笑:“杨文同志,咱们都搬了四次家了,你总算最后一次把窗帘给挂上了。”我说:“我在忙着种树呢!我是一株木棉,你是一株木棉,夏杨是一株木棉,然后还有一万到两万株木棉成长起来。”
  虽然是玩笑,但我从爱一个到爱一万,真的是对儿子的爱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而我和丈夫本身的自我改变和奋斗也为儿子树立了榜样。这样的“木棉效应”让我们全家都有了奋斗的目标和事业,而且会让我的儿子终生受益。


</TD></TR><TR><TD 13em" vAlign=bottom><img src="http://www.19floor.com/images/common/sigline.gif">
</TD></TR></TABL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17 09:15 , Processed in 1.0972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