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br/><p></p><p></p><p></p><p> 【捌】惜纸亭<br/></p><p></p><p></p><p></p><p></p><p></p><p> 公元前三世纪的东汉人蔡伦用树皮、破布、鱼网造出纸时,他并没有清醒地意识到造纸术将会被后人认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终日闭门绝客,用尽各种材料,最后造出了与前人不尽相同的蔡侯纸,此纸将改变后人传播信息与思想的方式也是蔡伦所当时没有意料到的。</p><p></p><p></p><p></p><p> 2300年之后,同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作家王小波却用一种玩世不恭的腔调谈起了被国人引以为荣的造纸,称古人发明了纸只为了擦屁股,这种语调博得现代人开心一笑,就在王小波说出这句话之后的不久,国人就十分自豪地说:“我们将进入一个无纸化的时代”,说这句话的语气其实与王小波的怪论是异曲同工的,他们全然不顾那些爱国者的情感,至于蔡伦会怎么想,那也不要紧。</p><p></p><p></p><p></p><p> 古时能读书识字是个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对有文字的纸充满敬意。纸平时是是不能掉到地上,让人践踏的,也不能以纸垫在椅子上,座在屁股之下的,深怕玷辱了神圣的文字。人们对于纸张有着一种敬畏。平日用过的字纸要恭敬地收好,然后拿到惜纸亭烧毁。这种行为源自国人对文书敬爱的天性。人们认为坐拥功名的读书人都是文曲星下凡,同样人们也有万物皆有灵的观点,有字的纸则更具灵性,不得随意毁弃,必须以火将之送上天界。</p><p></p><p></p><p></p><p> 惜纸亭也称敬纸亭,多建于书院、文昌庙以及文人的居所。旧时天台城里与许多村落的院内与文昌阁旁也都建有惜纸亭,现基本上都已倒塌或已拆毁。天台灵溪村的一民居内至今还保存着一座惜纸亭,据说房屋的主人旧时为读书人。惜纸亭建于主人大门内侧,由青砖砌成,上刷白灰,亭的则面留有一圆洞,用于投放纸张和点火之用,惜纸亭的白灰部分已剥落,露出了青砖,亭内则有被烟熏黑的痕迹。旧时主人焚烧字纸的场景我们也只能想象,但古人对于文字的敬重让我们感到惊惶。</p><p></p><p> 其实纸只是传播信息与表达思想的一种媒体,在纸出现之前,人们用口头传播信息,而现行的电脑同样是传递信息的媒介。传播途径的多元,是一种趋势,传播方式的更新也是一种必然。或许,若干年以后,电脑也会象惜纸亭一样,成为一种古迹。</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p></p><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05</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日摄于浙江天台灵溪村一民居。</p><p></p><p></p><p></p><p></p><p></p><p></p><p></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6 15:38:0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