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果果小盆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深,只听见内心的声音。。。白粥馆小故事更新【藏在窗户上的画】

  [复制链接]
181#
发表于 2012-9-16 08:23:04 | 只看该作者
小沙弥问正在打坐的老僧:“师父,何处有慈悲?” 老僧抬起右手,指了指门外,闭目不发一言。小沙弥顿悟了:原来世间众生万物,无论是达官贵人,贩夫走卒,还是花鸟虫鱼,一草一木,处处皆有慈悲啊。老僧看小沙弥站那里不动,便说:“门外桌子上,白色的那个就是瓷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2#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6:26:02 | 只看该作者
堵住后门的石头

有段时间,经常有人在茅山上采石头,那时常常听到一声声巨响,每过几日上山去看,总有多几大块山体被挖得光秃秃的。有时候下山时远远地望着茅山,觉得茅山像浓密的头发被人剃了一块一样,相当难看。
  茅山的山路环山而修,天明寺恰好镶嵌在山体中间,天明寺的后面也都是山,山中间只有一条小道可以通行。天明寺里有个后门,打开的话,正好是这条小道,如果想去山的背面,我们便从后门出去,可以少走不少路程。

  有一天早晨,又是一声巨响,紧接着寺里后门被什么东西重重地砸了一下,接着感到一股巨大的震动,整个门被砸得变了形。
  再想去开门,已经打不开了,绕道到后门去看,原来有块大石头从山上滚了下来,砸在门上,可能是采石头的人炸药晃动了这块石头,导致它滚了下来,沉重的石头抵住了后门。

  集合寺里很多人的力气一起去推石头,可是石头太大,推了半天,还是纹丝不动,从此大家想去山的背面的话,只能绕道而行了。
  绕道非常麻烦,要多花很长时间,寺里的人集中起来商量对策,有人建议买交通工具,也有人建议找些东西垫了梯子,直接从大石头上翻过去。
  商量了半天,依然没有大家都认同的方法,买交通工具效果并不明显,山路也不好骑车,而从大石头上翻过去,有一定的危险性。

  寺里年纪最小的戒尘忽然说,我们把大石头搬开不就可以了吗?
  每个人都沉默了。石头刚落下来的时候,大部分人都推过石头,觉得太重,不可能搬动,所以讨论的方案里始终没有考虑过把石头移开这一条。
  反而戒尘一言提醒,让大家重新去估算这种方案可能性了。

  过了几天,请了一些采石的人上山,他们动用了一些特别的机械,只一小会那块困扰着我们的大石头便被搬运走了。
  又请了一位铁匠把后门修了一下,除了微微变形,其他和以前已经没有什么两样了。
  有时,通过简单的判断得到一定行不通的结论,未必是正确的,看似不能解决的难题,其实,在专家眼中只是小问题。
  无论想解决什么样的难题,尝试总是第一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3#
发表于 2012-9-18 17:11:26 | 只看该作者
跟偶没关系,不是偶堵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4#
 楼主| 发表于 2012-9-22 14:20:24 | 只看该作者
师父说:很多事情如果你在意,它便会纠缠着你,影响着你的情绪;如果你不在意,它便可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

戒傲总结了自己的版本,帮助师弟们理解这话,他说,这就像当你不知道自己的牙齿上有片菜叶子的时候,你的笑容会如同往常一样灿烂,直到你照了镜子之后,你才会觉得自己真的没脸见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5#
发表于 2012-9-22 19:5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6#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7:03:50 | 只看该作者
戒嗔的头发

好多施主问戒嗔头发的事情,是不是有什么措施可以不长头发,其实出家人也不是不长头发的,虽然经常剃,依然常常留下短短的一节,每逢有重要活动要出去,或许做个法事什么的,大家就主动把头发剃光,因为施主们都觉得光头了就叫和尚,至于心中是什么样的,反而没有人过问。
  戒嗔对头发的事情还是相当在意的。有时候人很奇怪,越是得不到的,留不住的,反而越发在意,而一些早已拥有的却随手放在一边,等到失去了才发现原来自己是在意的。

  戒嗔十二岁就出了家,所以自十二岁以后的十年时间,头发都没有超过半寸的时候。
  寺里负责剃发的是智恒师父。在家人常说,做哪行恨哪行,其实也有例外的,比如智恒师父,在寺里给人剃发了二十多年,不但没有厌倦,反而形成了嗜好,见到低辈分的小和尚们头发稍微长点了就看不下去,一定要给他剃了。
  技术这种事情,当然是越练越熟悉,不过还是有例外的,依然是智恒师父,二十多年理发经验,还是常常把我们的头皮弄破,主要是我们确实不太配合,在他手下动来动去的,同时给我们剃发只要求剃光了,也没有造型设计的要求,所以没法提升技术等级。

  在小辈僧人眼里,没人比智恒师父更可怕,因为他眼睛总会盯着你的头上看。本身我们头发也不多,还总让人惦记着。
  有时候在院子里和师兄弟们闲聊,智恒师父从里面走来,如果手中拿着剃刀,我们就会作鸟兽散,戒尘、戒痴这两个小和尚跑得最快,戒傲平时喜欢和几位师兄一起打篮球,所以身手一样敏捷,逃跑的速度也比戒嗔要快,“嗖”的一下,就不见了踪影,最后坐在剃刀下的苦着脸的人通常是戒嗔。
  施主们如果有机缘来我们天明寺,看到寺里头发最短的和尚很可能就是戒嗔。

  没有头发不代表就不用洗头了,每天晚上戒嗔都会洗头,不过还用不上洗发液,香皂就可以了,戒嗔头发最短,自然也是干得最快的,院子里逛上一圈,回来已经干了,头发刚剃的时候,就更简单了,用毛巾一擦就干了。
  师父说,细细思考自己的短处,也许会发现它并不是一无是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7#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20:13:34 | 只看该作者
唉,来微博忏悔今天说的谎话。

上午戒尘师弟把他新画给我欣赏,让我评价,那画画的真的很一般,于是我实话实说了。然后戒尘很委屈很悲伤的看着我,他表情的让我在那瞬间领悟到,赞美师弟其实是做师兄的责任这个深刻的道理。我于是就昧着良心的说:仔细看看还是挺好看的。

唉,求佛祖谅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8#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6:15:15 | 只看该作者
故事中的假货

天明寺山下的淼镇有位姓陈的老施主,他儿子在城里工作,很孝顺,会经常给他寄钱回来,陈老施主退休后也有一份工资,他的日子挺清闲的,每天喝喝茶、逛逛街。很多镇上的居民都羡慕他。
  可能是悠闲的日子过不惯,也可能是休闲后的寂寞,陈老施主经常会拉着人聊天,他喜欢给我们说故事,因为他拉着其他人,通常都会在他刚开始说故事的时候,大家就纷纷找机会溜走,但是他知道我们不会。
  陈老施主常常说一些说过很多遍的故事,有些时候故事也不是特别好笑,他却自己笑了起来,我们都会静静地听,也陪他一起笑。他讲故事其实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或者是我们以为错误实际正确的地方,不过对戒嗔来说,对或错并不是那么重要,搬着板凳静静地听故事,时而弯弯嘴角,并不仅仅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娱人娱己的行为。只要是好的,我们为什么不去做呢?

  陈老施主有一个故事说得还是挺好笑的,说的是另一个镇上的李施主的事情,李施主在镇上摆了一个小摊点,贩卖各种鞋子,生意一直以来只是一般。
  李施主为了多赚点钱,便从外地进一些仿冒的名牌鞋子,专门卖给那些不明真相又贪便宜的群众,虽然他卖的是仿冒的名牌鞋子,可是如果他看到别人摊位也在卖这个品牌的鞋子的时候,无论鞋子是真是假,他都会冲上去揭发,说对方是在卖仿冒鞋子。陈老施主一直很奇怪李施主为什么要这么做,有次闲暇之时,便特意跑去问李施主。
  李施主回答他,我觉得如果我去揭发了他,别人就不认为我卖的是假货了。
  卖假货的人打假,听起来可笑的事情,其实最能反映一种人的心态,人最在意、最紧张的地方,往往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李施主不遗余力打假的原因,实际上就是因为他心里潜藏的在意。
  有次我问戒痴,你知道李施主吗?戒痴回答我,你是说那个在市集上卖假货的李施主吗?
  自以为是地掩盖自己缺点,其中方法并不得当,有些看起来很明显的事情,再怎样百般掩饰,事实上连小孩子也瞒不住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15:12:4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把宽容定义为理解它,然后接受它,其实是蛮为难自己的。

因为“不理解”这三个字是人生的一种常态,就像一个画家未必能理解一个音乐家对声音的敏感一样,一个音乐家同样未必能理解一个画家对色彩的痴迷。

所以真正的宽容态度应该是:理解它,接受它;不理解它,欣赏它。

点评

我觉得维基百科的解释挺好的。  发表于 2012-12-27 10: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8 10:30:15 | 只看该作者
隔壁网友问我爱情和面包哪个重要?

这问题我只能从旁观者角度胡乱说几句:“爱情和面包是共生的,只是每个爱情附带的面包大小不一样,如果你只要求小面包,那么你的爱情选择面便会极大,如果你执意追求大面包,那么属于你的选择便不会很多。

所以爱情和面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欲望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30 05:17 , Processed in 1.0759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