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果果小盆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夜深,只听见内心的声音。。。白粥馆小故事更新【藏在窗户上的画】

  [复制链接]
221#
 楼主| 发表于 2012-12-30 13:56:38 | 只看该作者
观雨亭

茅山不高,但想一口气爬到山顶也挺累人的。曾经有人建议负责开发旅游的施主,是否可以在山路旁边修葺一些石凳什么的,供人休息,可是最后也没有回音。
  不过山上也不是没有让人休息的地方,在三重瀑布附近的山腰上有个亭子,走累的游客常常在亭子中休息。亭子也不知道是哪一年建的,已经很破旧了。亭子的建造者显然没有对它花费很大工夫,既没有雕刻,也没有很好的造型设计,只是简单到用土黄色的石柱撑起了整个亭子,在亭子上方的石梁上隐约可以看到几个字:观雨亭。
  因为是在三重瀑旁,所以平日里坐在亭子中的人,通常不是观雨,而是观瀑的。
  南方的天,变化莫测,只是有时候一阵悄然而至的雨,才让观雨亭变得名副其实,很多游客挤在观雨亭里避雨。
  有一次下雨从观雨亭路过,看着躲藏在亭子中的人们,一个不起眼的小亭子,一样可以发挥它的作用,且也不比那些装饰精致的亭子差。
  那一年,戒尘吃坏了肚子,戒嗔跑到山下镇卫生院去找沙大夫,想从他那里拿些治疗的药品。路过镇卫生院的病房,发现房间里的床上躺了好几个镇民,有人包着头,也有人包着手臂。淼镇不大,镇卫生院里一般很少有人住院,微微有些奇怪,更何况这几位病人戒嗔也算熟悉,不像惹是生非的人,可是,看样子却像刚刚打过群架。忍不住上前询问,有个病人说,上午上茅山运石头,经过观雨亭的时候,它忽然倒了,我们都被倒塌下来的石头砸伤了。幸好反应得还算及时,而且人都不在亭子中,否则问题就大了。
不由得感慨,一直默默地为路人挡风避雨的观雨亭,今天伤到了人。
  一个长期无人管理的好亭子,也可能发挥坏作用。
  
  生活中的好与坏原来都并非恒久不变,一贯表现好的人也可能去做坏事情,长期做坏事的人也可能做好事,比如前段时间,也曾经报道过小偷救人的事情。
  我们是否一定要用老眼光去对待一些事情,一些人呢?真正起到了坏作用的是你的归类和你的排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2#
 楼主| 发表于 2013-1-4 21:41:31 | 只看该作者
冬雪

这一夜,不知何故,很冷。
  早晨醒来的时候,推开寺门,外面已经一片白色。
  冬雪就这样来了。
  院子里那几棵枝干上只剩下枯黄卷曲瘦叶的老树,前几日还怜它单薄。而如今,细雪浮在枝干上,反到多了一分韵味,少了一分凄冷。
  踏去屋外,雪并未完全停止,时有星星点点落在衣襟上。
  疾风吹过的时候,雪骤然又大了起来,我不知道那雪来自天外,还只是天地间的遗物。
  脖子上片片冰凉,那不着痕迹的雪花,不知道怎么就钻进了脖子里。
  耳边传来欢呼声,戒痴从身后的屋子里冲进雪地里,爬在地上,兴奋的拢着积雪。
  这场雪下的并不太大,戒痴坐在雪地里,身边只积起了小小的一堆,他望着我笑着说,戒嗔师兄,等雪再下的更大些,陪我一起堆个雪人吧。
  笑着点头。
  有人惧怕严寒,因为他不愿感受冷风吹在身上的滋味;也有人兴奋的等待,那是他看到了寒冷中的快乐。
  
  搬上板凳坐在寺门前方,静静的看着戒痴跳跃奔跑。
  天比平日要亮了几分,那是因为薄薄的日光,被雪地散射开后在空中穿梭。
  身边有响动,却看是戒尘从里屋来到我身旁,小僧袍里裹着厚大的棉衣,显得臃肿不堪,转动起来也甚是不便。
  低着头偷偷的笑,不想让戒尘发现我在笑话他。
  戒尘摇摇摆摆的走到我身边,就势靠在我怀里。
  搂着那个小小身体,仿佛抱着一尊小暖炉,戒尘和我一起笑眯眯的看着玩在兴头上戒痴。
  他转过头忽然问我,戒嗔师兄,是不是再过几个月,等到春天来了,我们就能再见到美景了呢?
  笑着指着铺满雪的山地对戒尘说,难道现在的景致不美吗?
  我们习惯把怀念留在秋日黄叶飞舞的瞬间,把希望寄托在随着春风轻荡的柳枝上,却总是在忽略那侧头就可以瞥见的美丽冬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3#
 楼主| 发表于 2013-1-8 21:57:42 | 只看该作者
井底之蛙

那几天,离天明寺不远的山路边,忽然莫名其妙的出现了一个大洞,探头看看里面,泥土甚新,而且挖的还很深,大约有好几米,若是一个不小心,人掉了进去是很容易受伤的。
  既然不知道是什么人挖的洞,也不好轻易的去填掉,只是寺里的师兄弟们都相互提醒了,平时行路的时候要绕开走。
  这样过了几个月,大洞依然在那里,只是大家也不再关注了。
  当不平常变成习惯,它也就成了平常。
  有天出门,远远的看到戒傲,戒傲蹲在地上不知道在看着什么,走近了几步,原来戒傲蹲的地点就在大洞边上,他正在向里面窥探。
  好奇的走到戒傲旁边,戒傲神情专注,居然没有留意到我。
  瞅了一眼洞里面,好像没有什么异常。
  我问,戒傲你在看什么。
  这时,戒傲的身体忽然向前倾倒,就要往洞里跳下去。
  我吓了一跳,从后面奋力把戒傲抓住,使劲把他拽回来。
  戒傲被我拉的倒在洞边的草地上,不断喘气。
  怪责的对他说,戒傲,你做什么呀,那么深的洞,往里面跳多危险呀,你还头朝下。
  戒傲说,谁想跳了,你一点声响都没有的出现在我身边,又忽然说话,我是被你吓的失足了。
  微微的觉得不好意思。
  正想问戒傲看什么,却看见戒尘抱着一大捆粗长的绳子走了过来。
戒傲说,刚才戒尘说,洞里不知道怎么掉进来一只青蛙,他让我把青蛙从洞里救出来,否则只怕过不了几天,青蛙就死了。
  伸头看看洞里,确实有一个小青蛙,伏在洞底。
  用戒尘带来的绳索把戒傲放到洞里去,戒傲把那只小青蛙从洞里带出来,交给戒尘,戒尘兴高采烈的去山下的池塘了。
  这事很快就遗忘了,只是有一天,几个小和尚缠着智惠师父故事,智惠师父便讲了井底之蛙的故事,戒尘听的开心,还不忘记向旁边的我和戒傲说起那天的事情。
  戒尘说,那天若不是师兄救了那只青蛙,那只青蛙就成了井底之蛙,只能看到井口的一片天空了。
  和戒傲一起笑了起来,戒尘这小和尚活学活用的还是挺贴切的。
  戒傲忍不住问戒尘,那你眼中的世界有多大呢?
  戒尘说,世界当然有淼镇那么大。

  生活在井下的青蛙眼中的世界,只有井口的那一方天空,戒尘却认为青蛙见识少,世界有我们生活的淼镇那么大,而我和戒傲呢?我们当然知道世界要比青蛙和戒尘所知道的大很多,而究竟有多大,我们也不清楚。
  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没有人能把整个天空尽收眼底。
  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而大多数人只知道别人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3:26:18 | 只看该作者
春游的小施主

茅山风景不错,所以每年春天都会成群结队的人来春游,有大人,也有孩子。
  记得有次陪智缘师父一起镇上买东西后回寺里,行到半路上,智缘师父忽然停了下来,他对我说,戒嗔,你有没有听见哭泣声。
  戒嗔一愣,停下来细听,只听到细微的鸟雀鸣叫和瀑布中的流水,未听到什么异常。
  正想回复智缘师父,忽然听到风中夹杂了几声低泣。
  智缘师父说,一起快看看吧。
  随着师父循着声音发出的方向而去,哭泣声越来越清晰,转过几个大树,终于在树木中看到一个小小身影,是个孩子坐在大树下,看衣服很眼熟,应该是镇上小学的校服。
  智缘师父说,戒嗔,你去看看那孩子,是不是迷路了,如果是迷路就把他送下山吧。
  疾走几步,凑到前面去,心里却觉得不像迷路,因为茅山也不大,镇上的孩子都会比较熟悉道路,只是有些担心这孩子是否受伤了,而不能下山。
  绕到孩子身后,那孩子举止非常奇怪,手中持着一个小木棍,一下下的敲击在他面前的一块山石上,  口中还念念有词,不断重复着,“打死你,打死你。”
  凑到孩子身旁,小孩侧过头来看我,他的小脸上泪痕未干,鼻子还挂着两行清鼻涕。
  看到我凑了过来,忽然扑哧笑了出来,说了一句,光头。
  转过头,看到山石,又抽泣起来,接着用木棍去敲打石头。
  这孩子心情变化的那么快,弄的我一头雾水。
  智缘师父也从后面赶了过去,和我一起蹲在孩子旁边。
  想向孩子问问原委,清清的嗓子问孩子:“小施主……”
  孩子猛抬头生气的说:“你才小死猪呢!”
  只得换个称呼称他小同学,边哄边问,还把给戒痴和戒尘买的零食拿给他,终于探听了一点眉目。
  原来这孩子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山玩,中途闹了别扭,结果几个孩子在山路上分手了,只留下他独自在山里生气。
  智缘师父忽然笑了,指着孩子面前的山石对孩子说,小同学,这个石头是你那些同学吗?
  小孩说,是呀,边说边继续用木棍敲山石。
  智缘师父又问,这样解气了吗?
  小孩不答话,只是忙着敲击。
  智缘师父对孩子说,我教你更解气的办法吧。
  小孩有些疑惑的看着智缘师父。
  智缘师父对着小孩说,你可以站远点,然后用泥块来砸这个石头,如果砸中了就会很解气了,砸中的越多越好。
  吃惊的说不出话来,因为今天智缘师父所说的话,和平时教导我们的太不相同。
  小孩虽然疑惑,但是还是照做了,从远处检起泥块往石头上扔,每次砸中便兴奋的大叫。
  智缘师父只是坐在旁边不动,等了好一会,看那孩子也砸的累了。
  智缘师父忽然问孩子,怎么样,觉得还生气吗?
  孩子笑着说,不太生气了。
  智缘师父对孩子说,把手伸过来。
  小孩把手伸了出来,智缘师父从身上拿出来手帕轻轻擦拭着那个小脏手,然后说,虽然你刚才砸石头确实很高兴,可是,你的手也脏了。
  记得那天那个孩子开开心心的下山去了,戒嗔不知道那个孩子高兴是否因为砸中了很多块石头,但是戒嗔想,也许有一天,这个孩子会想起来,曾经有个老和尚对他说的话。
  我们用泥土扔别人的时候,自己的手也会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5#
发表于 2013-1-12 23:32:07 | 只看该作者
喝点粥,然后睡觉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6#
发表于 2013-1-12 23:33:21 | 只看该作者
太长了 看的头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19:38:32 | 只看该作者
滴水观音

那天,天明寺的佛堂中特别热闹,前来进香的镇民们在座位上议论纷纷,和平时安静的等着故事的样子截然不同,戒嗔不由得起了好奇心,凑进人群里探听,有位李施主告诉我,前天,淼镇西边最拐角的一户姓王的人家发生了异相,他家里供奉的一尊观音像手中玉净瓶口开始往外滴水,而且直到现在都没有停止过,大概每过半个时辰就要往外滴上一滴,现在王施主家人群也是络绎不绝。
  这个王施主,我们寺里的僧人都认识他,他家就在淼镇西边的山边上,那座山比茅山陡峭许多,而王施主家就紧靠山壁而建。
  王施主家的那尊观音像,则更加的有名,那是附近几个乡镇中最古老的佛像之一,据说是从清朝时就传下来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本来镇上同样历史的佛像有好几尊,但是其他几尊在文革时期都被砸的差不多了,只有王施主把观音像放在毛主席画像后面才免过一劫。
  把听来的消息告诉寺里的人,师兄弟们都很兴奋,都觉得这样的异相出在天明寺附近,一定是佛对我们虔诚的修行的肯定。只有智缘师父没有发表意见,智缘师父说,我们去王施主家看看吧。
  寺里人都不愿意放弃见识这个有生以来从没有见的奇迹的机会,于是全寺出动,只留下戒言一个看家。
  走到王施主家的院子外面,远远的就看到很多人影,把王施主家小小的院子挤的满满的,镇民们看见我们来了,便主动让出一条通道,王施主见到我们,又是开心,又是兴奋,他说,这几天,佛像已经滴了很多滴“圣水”了。他正想着找寺里的师父来商量,看看是不是要把这尊佛像送到寺里去供奉比较妥当。
  智缘师父随着王施主进了屋子,原来屋子里也围着不少镇民,那尊观音像依然放在屋角的佛龛上,观音像手中的玉净瓶下方多了一个小小茶杯,王施主还有些担忧的问智缘师父,怕“圣水”遗失了,所以找了一个茶杯先接着,用这个权宜的办法,不知道对佛是否尊敬。
  智缘师父说,不碍事的,王施主才稍稍的放心了。
  和智缘师父一起凑到观音像旁边看,那尊观音像手持着一个口朝下的玉净瓶,而瓶口上还蓄积着一大滴水滴,周围的镇民们都屏着呼吸盯着瓶口,看了好一会,水滴越来越大,终于“滴答”一声滴在水杯里,周围的居民一起发出轻轻的赞叹。
  智缘师父忽然转过身对我们说,你们有没有看到放佛龛的地上也有一点点水渍。
  仔细看看周围的地上,确实是潮湿的,智缘师父伸手在佛像上摸了摸,展开手指,一样有水迹。
  那天围在王施主的屋子转了几圈,终于发现,原来佛像瓶口的水,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因为王施主家依山而建,屋顶上有颗大树的树枝断裂下来,正好引了很少的山泉流在房顶的瓦片上,而其中一小部分顺着墙壁流进屋子里,正好滴在了观音身上,这才产生了佛像自己滴水的现象。
  那天围观的镇民们笑着散开了,隔了几天后王施主还特意进天明寺拜拜佛,悔过自己把佛像没有收藏好的过失。
  几滴普通的山泉,几经周折流在了观音像上,等到从玉净瓶口流出时便成了“圣水”,这种小小的意外,在我们生活也时常有类似事情会发生,比如那些并没有确实的小道消息,常常被无意被一些正规的媒体或报纸所报道,那些本来毫无依据的消息,反而变成了奇闻逸事而被广泛传播。
  我们常常过于信赖权威,也缺乏质疑的想法,在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分析的情况下,在是非之间保持自己的判断,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22:19:48 | 只看该作者
跬步千里
天明寺的和尚不仅仅是和淼镇的施主们打交道,和其他和尚之间的交流也很多,而这种交流也不只在网上,在每年的四月份以前,八月份之后的这个时间段里,我们偶尔也会去其他寺院里挂单,也时常会有其他寺院的和尚来天明寺挂单,所谓挂单,其实是不同寺院的和尚进行佛法交流的一种方式。
  寺里最想出去挂单的是戒痴,我想他心地里并不是想去做佛教交流,他只是想去其他寺院里逛逛而已。可惜戒痴的年纪太小,还只是一个沙弥,而有资格出门挂单的至少需要比丘。
  我时常安慰戒痴说,等你到了20岁,就有资格成比丘了,那时候再出去挂单也不迟呀。
  戒痴总是很失望,他说,要等到20岁,都那么老了,我会急死的。
  轻轻的笑,我记得自己12岁的时候,也曾经觉得20岁是一件非常遥远而且很难接近的事情,可是弹指一挥间,十年就这样无声无息过去了,连烙印也不深。
  站在路的终点回望,如果连自己的脚印都看不清,即使做多少检讨也是无法弥补了。
  
  有年,寺里来了一个云游挂单的中年僧人,法号叫亦行,大概40多岁的年纪,瘦高的身材,僧袍破旧,上面还有不少补丁,说话时,常带着笑容,让人觉的很亲近,笑起来脸上细细皱纹,似有风尘,只是有时顾盼之时,眼中颇有神采。但是行走的时候,身形有些不便,仿佛左腿有残疾。
  亦行师兄自北方而来,见闻广博,最受戒尘和戒痴的欢迎,常常缠着亦行师兄讲故事,亦行师兄,心中好似有说不完的故事,而且大多都发生亦行师兄云游在各个寺庙中。
  有次亦行师兄拉着戒嗔聊天,翻出一个小本子,一边和戒嗔说话,一边往本子上做着记录。顺手把本子翻给戒嗔看,戒嗔看到本子上记录着很多寺庙的名字,天南地北,名寺小庙都有,还有一些笔记,亦行师兄告诉戒嗔这是他步行到各地时收集来的见闻。
  惊讶的吐吐舌头,感慨身有残疾的亦行师兄,居然可以步行了数千里地。
  亦行师兄在寺里住了好几个月,他说这是他在其他寺庙中,居住的最长的一次了。
  他离开的那天,我们一直送到山脚下,那天天色近晚,落日中的余晖照在亦行师兄背影上,虽然步伐蹒跚,但背却挺直的。
  记得《荀子·劝学》中有句话:“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是否做事情也可以借鉴呢?
  小小的迈着细碎的步伐,只要肯不停的走,一样是可以行上千里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 16:54:39 | 只看该作者
糖葫芦

戒尘很聪明,只是常常不记人,在天明寺里来来往往的施主很多,即使来过寺里很多次的施主,戒尘也搞不清他们谁是谁,但淼镇里有两位施主戒尘是印象深刻的,因为这两个施主都在镇上卖糖葫芦的。
让我们印象深刻的,往往不是你自身,而是你拥有的东西。
  这两位卖糖葫芦的施主,年纪都已经不小了,他们一个在镇的中心位置的小街上叫卖,而另一个吴施主则古怪很多,在镇上临近茅山的一条偏僻的小街上摆摊。
  淼镇本来也不是商业兴旺的地方,所以吴施主的生意自然很一般。

  有次,从吴施主的摊位前路过,恰好碰上镇上的一位大婶带孩子从旁边经过,那孩子哭闹着要大婶给他买糖葫芦,大婶可能并不舍得给孩子买糖葫芦,她吓唬孩子说,你看这位卖糖葫芦的爷爷,面相和善,其实非常凶,平时最喜欢欺负小孩,吃了他的糖葫芦就会被拐卖掉。那孩子将信将疑,哭闹的走开了。
  那次戒尘不知道怎么听到了大婶的话,从那以后,每次我们从镇上回寺里的时候,经过吴施主的摊子,不管有多开心的事情,戒尘都格外的紧张,双手紧紧抓着我不放。
  戒嗔于是费力气和戒尘解释,吴施主绝对不是拐子,可是戒尘还是不太相信。
  而吴施主的表现也很奇怪,每次戒尘路过,他都想靠近过来。
  于是,戒尘便更加紧张了,他还对我说,拐子都喜欢拐卖像他这样长的可爱的小孩。
  安慰了很久都不起作用,后来我说,没有头发的小孩是没有销路的,所以拐子也是不拐的,他才稍微放心点。
  但是他仍然很怕,直到有一次,戒尘在路上看天上飞的风筝,看的入迷了,不知不觉的走到吴施主摊子旁边,等发现的时候,刚准备逃,吴施主忽然递过一根糖葫芦,戒尘迟疑了半天,终于接了过来。
  自那以后戒尘终于不再惧怕吴施主了,每次都会主动凑上前去。
  我们常常会被别人的偏见所困惑,然而觉得别人对你有偏见的本身也是一种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发表于 2013-1-22 16:57:45 | 只看该作者
我想出家!!!

点评

赤诚山欢迎你。别提国清,你学历不够!  发表于 2013-1-22 20:1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6 16:32 , Processed in 1.0743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