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贰拾壹】 栖真金界
一千六百前的天台山石梁,一位僧人独坐桥边。
石梁是一座天生石桥,一道瀑布从桥下飞流直下,桥下是万丈深渊。月色下,入定的僧人,隐约听到桥头诵经鸣磬之声,睁眼之时,忽见桥西端有一石洞,洞门大开,平时狭窄的石梁也变得宽敞。僧人走过石梁,来到一处梵声缭绕的佳地,只见五百位罗汉或坐或卧,姿态各异,悠闲自在。一位罗汉对这位僧人说:“再过十年,你会到这里来的。”瞬间,眼前的景象消失了,石梁依然横在前面。这位僧人就是昙猷法师,他开启了天台山佛国的序幕。
这个传说在东晋时就广为人知,天台山石梁也成为五百罗汉的栖息地。罗汉,又称应真,指僧人修行所达到的最高果位。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座前听法传经的五百名弟子,后来都修成正果,这就是五百罗汉的来源。石梁旁的下方广寺也成了五百罗汉总道场,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一书说:“佛言震旦天台山石桥方广圣寺,五百大罗汉居焉。”
明天启元年(1621年),石梁西端立了一座铜殿,殿为重檐歇山顶,高一米三十五厘米,宽一米,阔七十厘米,飞檐翘角,全铜打造。铜殿内有五百罗汉浮雕,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在如此小的铜殿内,雕刻出五百尊的罗汉像还真不是一件容易做成的事。此殿为钦差不提督九门太监徐贵亲自负责铸造,殿的阑槛间镌:“皇明朝天启元年辛酉中秋吉旦,钦差提督九门太监徐贵等喜施助金殿,永远供奉天台胜境石梁桥首,清凉山后学沙门如壁募造。”左壁有“钦差分守金衢严道、浙江布政司参政米万钟”和“钦差督理抽分兼管和道催儹浙直福江木料工部郎中杨师孔”题名,右壁还有许多的题名。昔日一年四季,无任是风雪之日,还是晴朗之时,中方广寺的僧人足穿草鞋,走到石梁西端的铜殿前进香,僧人们就以这种方式供奉着五百罗汉。这座铜殿在1967年被村民盗窃时,落入潭中,1987年修复之后,供于中方广寺内的应真阁。
作为五百罗汉根本道场的下方广寺,寺内供奉着五百罗汉。寺内的每一位罗汉前都有一盏天台山云雾茶供着,茶水的清香弥漫于大殿,梵声间的茶香充满禅意,以这样的方式供奉罗汉惟方广寺所特有,由此而演变而来的罗汉供茶的茶艺在寺院中盛行,也受到一些文人的追捧。从宋朝的那盏茶中出现了“大士应供”四字起,方广寺前的每一盏茶都与罗汉一起聆听着石梁的瀑布声,这一听就是一千多年。
在众多赞叹石梁诗句中,就有许多写到了五百罗汉前的那盏茶。宋代李吕的《石桥茶供》中就有这样描述:“闻说天台髻未髽,中年方遂此煎茶。不行四十九盘岭,那见二千余盏花。”这盏茶从年轻时就听说了,等到中年才得以一见,而且是走过道道山岭之后,可见汉罗前的这盏茶对于诗人李吕的有着持久的魅力。
石梁旁有一方“栖真金界”摩崖,表明此处为五百罗汉的栖居地。字为平列,高二米三十厘米,宽八米。上款为:“清乾隆戊戍二月吉旦,道光十八年十二月破山梅近重修。”可见,镌于1778年的此方摩崖在六十年之后有过一次重修。下款为:“永庆华月逵山人题,本山怡静导修书,本邑齐兴若、闻从尉镌。”此处的华月逵为永庆寺的僧人,怡静导修也为僧人。
在“栖真金界”的右边,有另一方摩崖诗,为丁卯年(1927年)仲冬广东香山灵机氏题,诗也与五百罗汉有关,“拜别仙山五百丘,前困种下此根由,层峦佛境三千界,天缘有分再来游。”
在石梁旁还有一方摩崖与佛国有关,那就是“常住真心”四字,落款为:“光绪庚子荷月”,书写者难以辨认。常住就是一种稳定的,不生不灭的状态,它也是罗汉的状态。
注:原来“栖真金界”与“盖竹洞天”二方是合在一起写的,现分成独立的两篇,故“盖竹洞天”篇文字作了相应调整,现附于此: 盖竹洞天
石梁瀑布下那一潭碧水,在宋嘉泰元年(1201年)那场祈雨之后,被称为了惠泽潭。
宋天台县令丁大荣上任之后,得知天台时常闹旱灾,而每遇旱灾,人们所能做的就是求雨,他心中有所担忧。石梁下的那潭水被视为龙湫,求雨特别的灵,人们认为那是因为石梁是五百罗汉的栖身之处。那年冬日,丁大荣来到了石梁,坐在昙华亭中,他却没有心思品茶。看着石梁西端那座铜殿,五百罗汉浮雕笑容可掬,他心中似乎有了一丝安慰,有五百罗汉的庇佑,旱灾终会摆脱的。
于是,他请僧人智海在瀑布下的水潭旁建亭。智海在水潭旁,开辟出一块空地,亭就建在空地上,亭四周建有护栏,“伫真亭”的匾额就挂在亭中。在亭建成之后的那年夏日,天干旱,人们到石梁下的水潭旁祈雨,潭中出现异龟,之后,一场大雨缓解了旱情,祈雨成功。石梁下的水潭就被称为“惠泽潭”,此事被记载在宋之瑞所撰写的《伫真亭记》中。宋之瑞,天台人,为宋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著有《天台图经》一书。
中广寺旁有一山洞,称盖竹洞。此洞道家称之十九洞天,佛家以为五百罗汉栖身之所。道家的十九洞天,有多种说法,一说在台州黄岩县西,也说在临海南。唐代,司马承祯提出了“洞天福地”说法,洞天与福地,道家谓神仙所居之地,洞天为真仙所居,福地由真人治之。看来,此洞真的不同凡响,佛道两家都来赶热闹。
在丁大荣探访盖竹洞之前,此洞已淹没了二百多年,他也多次寻找此洞,但终未能如愿。而那次祈雨时的探寻,让他意外地找到了此洞,或许是五百汉罗将他引入此洞。《伫真亭记》中对此洞有这样的描述:“洞深可二丈余,中有二硖,穹窿幽邃。下视攒峰叠嶂,如列画屏。”一条幽静的小道将丁大荣引到了一个山洞前,洞并不大,两旁的修竹掩映着洞口,一股凉风迎面而来,在这署热的夏日,他感受到了一丝的清凉,这就是传说中的盖竹洞。
洞中他似乎又看到了五百罗汉那可掬的笑容,当他从洞口走出,一场大雨忽然而至。雨落在山道,溪水慢慢涨了起来,洞前的丁大荣似乎看到了水流入了干裂的田地,看到了农夫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位知事冲出盖竹洞,雨淋湿了他的衣裳,他开怀大笑。
在他心中,这场大雨是五百罗汉带给天台民众的甘露。渐渐地,雨停了,云层中透出一道霞光。在方广寺,丁大荣写下了“盖竹洞天”四字,作为对这场大雨的感激,也作为对栖息于石梁的五百罗汉的感谢。
这四个字,丁大荣请人刻在了盖竹洞旁的山岩上。字为篆书,分二行,字径高一米三十厘米,宽一米。款署:“大宋嘉泰壬戍五月,奉议郎知天台县事晋陵丁大荣书。”字为正书,旁又有字一行:“破上人重修。”八百多年过去了,每当人们看到这四个字,就会想起宋朝那个夏日的暴雨,铜殿中五百罗汉慈善的笑脸又在眼前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