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

[复制链接]
3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9:0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营打得剩七个人﹒还要枪毙营长(2010-05-28 10:38:52) 转载
标签: 历史营长老兵抗战许绪本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成员去看望许绪本

许绪本看见关爱他的青年们很是高兴
谈起战友们牺牲许绪本伤心地哭了

2010年4月的一天,我们采访了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老人。
许绪本老人生活境遇不错,主要是他的儿子在外地搞建筑。他的儿女很是孝顺,还给他请了一位保姆。我看保姆人很好。许绪本家住在天台县的县城里,是一栋5层楼的建筑。有花园,有停车的车库。这种“小城之春”的美景让北京人赞叹不已、羡慕之极。
我想,如果大学生们毕业回到“小城之春”生活的话,他们实际享受的“幸福感”指数会提高多少倍哇。北京的贪官污吏肯定比抗战老兵许绪本有钱,可是,五层小洋楼加200平方米的花园!这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市,难了吧?
还是说采访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先生,没有林华强的帮助,我连浙江话都听不懂哇。另外,还有周则江先生的记录、胡巧巧的翻译帮助,让我在采访范围里能“深沁其中”,真是感激之极。比方,老人说着、说着伤心了,我不明白什么意思,那不完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53m.html) - 一个营打得剩七个人﹒还要枪毙营长_方军_新浪博客
林华强先生采访过许绪本多次,他的记录如下:
许绪本,88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301240014
    家庭地址:浙江天台县利民路25号
    抗战老兵许绪本老人自述:
    1940年12月的一天,我正坐在老家水井头上玩的时候,乡公所来人把我抓走,关在县城石墙头的新兵招待所内,后被临黄师管区接收。1941年2月解送到义乌县,补充到陆军49军105师314团第一营迫击炮排,我担任炮手,师长是王铁汉。
当时一起被抓去的还有不少天台人,其中一个来自泳溪乡杨家岙村,叫许仁杨,和我同在一个排,后来在龙游战斗中被日本人活活刺死。
我跟随部队先后转战过衢州、江山、龙游、金华等地,曾多次与日本人打仗,其中最惨烈的一仗是在龙游的莲花山战役。
1943年夏令时,日军分两路分别向江西广丰、福建莆城进攻;我军一团人马在江山县莲花山担任阻击日军前进的任务。当时日本人凭借武器装备的优势,利用飞机、小钢炮对阵地实施狂轰烂炸,我们战友死伤无数;我们营实在抵挡不住,就退到莲花山的关帝庙附近;这时日军分三路包围我们,我们又退到莲花山岭头。师长命令我们不能再退,我们在那与日本人展开恶战,最后全营只剩下营长跟我等7个人,可团长还是把营长骂了个狗血喷头,那时已经杀红了眼的营长心中有气,就回应了几句,口气也有点重了,气得团长要枪毙营长,我们几个都痛哭跪求团长手下留情,才使团长收回成命。
由于我作战勇敢,被提升为一等兵上士班长;有一次部队举行射击比赛,我获得过200米步枪射击第一名。
日本人投降后,我因病请假回家。
    老人自前几年摔倒后,记忆力大不如前,耳聋眼花,交流很困难。有一儿子,在外经商,家境尚可;儿子很孝顺,专门请了个保姆照顾老人。
88岁的抗战老兵许绪本没有伤残补助金、没有抗日战争胜利证章。只有浙江天台县的青年们常常看望他的一张张笑脸,这一点,老人很是满足。
2010-5-28
3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09:57 | 只看该作者
守口如瓶的抗战老兵张道洋(2010-05-27 17:41:05)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老兵侵华日军张道玉环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2010年4月18日张道洋说出自己的抗战经历

89岁的抗战老兵张道洋刚刚出了交通事故,暂时不能站起来了。但是,他一生办了两件大事。这两件大事都和汉语成语“守口如瓶”有关系。
我们采访他的当天,他儿子从外地来电话:“我爸爸参加过抗日战争?我怎么不知道!”
看看,厉害吧?甚至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讲过。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讲60多年前的事情,应该安全可靠了吧?

既然“守口如瓶”,所以,我们大家都是第一次采访张道洋老人。
张道洋老人自述:我参加抗日战争很晚,民国33年才参加抗日战争。当时,是1944年春天,被抓了壮丁。我们的部队是国军,在浙江台州沿海等地和侵华日军作战。刚刚被抓,我们训练了三个月,然后,开到宁海和日军作战。后来,到北山岳打仗,又到梁锽镇与侵华日军作战。我们是一个营,有还几个连。1944年,国军的装备有所改善,别人用美国的卡宾枪。我用汤姆森,这种冲锋枪的弹匣很长。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我们部队在玉虎镇集结,和侵华日军作战。战斗激烈,我们的副营长被日军打死。有一个军官受伤,让我去找架子车,送他从阵地上拉下来。
我瞅着机会,逃出军队。

关于“守口如瓶”的事情,是这样的:1944年5月,几个同乡悄悄商量:逃跑!
张道洋说:我不跑。我也不说。结果,几个逃跑的兵被抓回,当场枪毙了。
第二次“守口如瓶”比较长,整整6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回到家,但是,我对谁也没用说过我被抓壮丁后,在国军同侵华日军作战一年的事情。
解放初期,镇压反革命,参加过国军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紧接着,运动一个跟着一个。“国民党残渣余孽”、“地富反坏右”被革命群众殴打致死的案例层出不穷。我始终“守口如瓶”所以,始终安全。
我问89岁的张道洋:“您连儿子也不说吗?”
张道洋笑着说:“既然守口如瓶,就坚持到底。”

我们是怎么知道张道洋的呢?原来抗战老兵刘兆秋和张道洋认识,刘兆秋把情况告诉了村长。是村长向我们介绍的。好在抗日战争胜利了65年,现在,说什么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了。

2010-5-27
33#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1:06 | 只看该作者
叶良火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2010-05-27 16:45:27) 转载

标签: 救救我侵华日军老兵中华民族利益叶良火日本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叶良火家失火之后林华强总去看望
叶良火的手指在抗日战争中打掉一截

2010年4月的一天,我和林华强去了90岁的叶良火家看望这位老人。
我一直感到很伤心,他见面就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
我1984年开始在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工作,后来在日本驻华大使馆领事部工作。我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留学。留学期间,我采访22名原侵华日军老兵。我最大的体会是:
“我们中国人不爱我们中国人,谁会爱我们?”
90岁的抗战老兵叶良火没有参加内战。可是,他没有任何荣誉、没有任何抚恤金。
我想,未来我们中华民族还要抵抗外来的侵略。要不,我们建立强大的军队做什么?
另外,我认为:我们在装备上强大了不叫强大,在心理上让现役军人、退役军人;让过去为保卫中华民族利益参加过反侵略战争的老兵们过上有光荣感、体面的生活才是强大。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q8.html) - 叶良火说:救救我吧、救救我吧_方军_新浪博客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天皇规定军人为国作战可以享受终生的“恩给”制度。
我采访侵华日军老兵,他们说:参加前是农民,参军可以“出头。”翻译成中文就是:“出人头地。”我研究:日本兵的战斗力和日本国的国策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换成:
“抓来当兵,死了白死,伤了白伤;没吃没喝,逃跑枪毙;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抚恤制度,没有国家的慰问行为,你试一试日本兵不逃跑?”
林华强多次采访90岁的叶良火老人。他的记录如下:
叶良火生日:二月廿二
身份证号:332625192103314115
住址:浙江天台街头镇叶宅村  邮政编码:327100
90岁的抗战老兵叶良火老人自述:
    1939年我为了避抓壮丁,我和同村的叶顺树等人去江西修水县第三师野战医院充当看护兵(卫生队)。后随部队调动到修水县,之后转战湖北各地,大部分时间在日本军队后方打游击。在第2、第3次长沙会战中,我随部队死守长沙,后又随第19医院去往广东乐昌,由乐昌回南昌。日本投降后,我因母亲病重返回家乡,开始务农为生。我是第8军的,军长是李玉堂,后是方天觉。师长周庆祥,团长彭文正。
    去年家中着火被焚毁,目前生活艰难。另外我患有中风症,可无钱医治。
采访叶良火老人,我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我的心情一直沉重。我一直在想:
“侵华日军为什么以1/400的人数比例,用步枪,占领我们大好河山15年?”
2010-5-27
3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2:39 | 只看该作者
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2010-05-27 15:44:08) 转载

标签: 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林华强和周兆省夫妇
2010年4月,林华强带我看望了久病卧床的周兆省老人。
周兆省今年86岁。他1939年参加抗日战争。久经战火的洗礼。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参加内战,在国军与解放军作战。1948年在锦州战役被俘后,参加解放军。1955年退役。
抗战老兵周兆省没有任何荣誉,每月有400左右的补助金。
林华强多次看望这位抗战老兵,有记录如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ot.html) - 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_方军_新浪博客
周兆省生日:农历四月初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50502601X   住址:坦头镇欢岙乡下周村
周兆省老人自述:
    1939年,我被抓壮丁到象山警察大队服兵役,在那里与日本人打过几仗后,我当了逃兵,跑回了老家。没想到次年正月初五,在欢岙大余村,我又被抓去充壮丁。我所在的部队与侵华日军进行过多次恶战,有一次与日本人遭遇,我所在的连队几乎全部阵亡,我也是钻在死人堆下才逃过这一劫的。
日本人投降后,我一直在国军。1948年正月初八,我就被送往东北77师某炮连(具体什么军什么团记不起来了)。我们在锦州与解放军曾对抗过,我记得部队曾到过锦州、锦西飞机场、葫芦岛,后来我成了俘虏。经过学习后,我们都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公安军。也曾到过南京的浦口、上海等地。1955年解放军评定军衔前,我复员返乡。
    我有2个儿子,都没有工作,靠常年在外打工来维持生计。三年前,我得了帕金森病,常年卧床不起,全身一直抖个不停,嘴巴也合不拢,一直要不停地张合,说话很艰难,想坐也坐不起来,极其痛苦。爱人也年老多病,患有气管炎和糖尿病,转氨酶也很高,一个女儿患了肝炎,估计活不过今年了。我也没有多长日子好活了。
86岁的周兆省得的病叫帕金森综合症。整个人不停地震颤,看着非常痛苦。他甚至连说话都非常困难。周兆省没有一分钱治病,就那样躺在床上挨着。
周兆省老人没有文化,所以,不能全面地说出自己的生平。但是,他艰难地告诉我:“我和日本作战多年,伤痕累累,多次死里逃生!为了国家,我尽了一份力!”
临分别,我很是难过,又无能为力。我对他说:希望他保重!参加过抗日战争,与侵华日军血战过的周兆省老人使劲握我的手。可能是表明他的坚强意志,表明他是一个老战士,表明他还有一颗顽强跳动的心。
2010-5-27
3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3:30 | 只看该作者
给自己树碑立传的抗战老兵朱云岭(2010-05-27 11:00:44) 转载

标签: 抗战老兵墓碑侵华日军俞济民云岭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朱云岭给自己树碑立传“抗战八年、心满意足”

我们等了半天,原来老人上山砍柴去了

周则江、林华强采访抗战老兵朱云岭
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老人独自生活

听说浙江天台县有抗战老兵为自己树碑立传,我感到是新闻。我和林华强、周则江一起到了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老人的家。老人不在,听街坊说,是上山砍柴去了。
下雨,路滑,我有些担心。88岁的朱云岭是一个人上山砍柴,行么?
朱云岭家门是关着的,门外窗子上有他弟弟的照片,和一封从台湾来的信。
我想,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再生活贫困,他的精神生活是多么的匮乏。
朱云岭的弟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了。台湾的战友在信中说:“在台湾生活很好。每月领取‘终生俸’数十万台币。参加抗日战争的老兵在台湾都有‘终生俸’,或者是退役生活补助。只是担心你朱云岭的处境。有困难的话,请说话。云云。”
朱云岭家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没有报纸。只有他弟弟的一张照片,和从台湾来的一封信件。别在他家门口的窗子上。谁来了都可以看;也没有任何人到深山幽处他家去。门都不用锁。这是88岁朱云岭的全部“文化生活,和精神寄托。”
于是,我们先去看朱云岭给自己立的墓碑。在远处的山上。
朱云岭给自己和弟弟都立了墓碑。朱云岭在自己的墓碑上刻上到:
“抗战八年,心满意足。”

上山打柴的朱云岭从山上慢慢地走下来了,我急忙迎上去。
朱云岭说话的口气,给我的第一印象是“遇上了个大干部。”
听说:“你们是谁呀——?采访我?那好嘛——!”
朱云岭老人自述:
1942年被抽壮丁。“抽”壮丁的意思是:家里兄弟四人,必须上前线抗战一人。
在原国军,浙江兵都受到重视。所以,他被分配到蒋介石委员长的外甥俞济民处当兵。给俞济民当通讯员。余济民1941年4月宁波沦陷后退至宁海,任国民党鄞奉游击部队指挥官,1944年任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兼少将保安司令那时,俞济民的办公室在浙江宁海县黄坛水井头村的基督教堂内。那时,属于六区专员公署的保安大队。所以,朱云岭要常常骑马给官员们送信。后来,他到国民政府财务部长杨春奎处当勤务兵。
虽然跟随国民政府要员不用上一线和侵华日军作战。但是,也常常耳闻侵华日军隆隆炮声、目睹侵华日军飞机轰炸。
朱云岭说,他抗战胜利后,一直在上海。1951年才回浙江天台。
朱云岭说,原来跟“长官”,现在,没有人理会,很是“吃亏。”

没有文化的人脑子里的事情也简单。问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忘了。
但是,88岁的抗战老兵朱云岭最大的文化,就是给自己树碑立传。
不知道数十年、数百年以后,还有没有我们中国人研究这些墓碑?
3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4:13 | 只看该作者
95岁的陈广土说:我活不了也死不成(2010-05-26 20:46:44) 转载

标签: 历史《论持久战》壮丁陈广土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去陈广土家的路上,他当年不抗日日本鬼子也到不了这个地方
一见面95岁的抗战老兵陈广土就说:我活不了、死不成
村支部书记村长闻讯都来了,刚刚知道陈广土还抗过日
村支部书记托我转告大家:谁能帮帮95岁的陈广土
2010年4月19日,我们一行人乘坐天台“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12少”的车,跋山涉水、一路颠簸前往95岁的抗战老兵陈广土的家。
12少,是退役军人,在军队时立功受奖,所以,现在,在天台当国家公务员。他用自己的车送咱们哥们前去深山老林采访,咱自然感激不尽。12少在军队学习的驾驶技术,他开车娴熟,沉稳流畅。但是,天台山区的道路也是曲曲折折、上上下下。
一路上,我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年侵华日军鬼子兵会占领这深山老林吗?”
今年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发表72年。我在崎岖不平的深山里,想起伟人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书。因为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说了这样一句话:
“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
试想:我们采访陈广土要开车走几个小时。当年侵华日军鬼子兵如果占领这里的话,需要多少兵力呀。
其二,最为重要。他陈广土如果不去参加抗日战争,到今天他也根本看不见日本人。可是,这深山老林里的陈广土愣是因为“被抓壮丁”走向前线,去参加抗日战争了。日本人通过侵略战争,占领中国、奴役中国、掠夺中国的资源,谈何容易?
1938年,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
最后他得出结论:“中国会亡吗?答复:不会亡,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能够速胜吗?答复:不能速胜,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有利地批判了当时国内存在的速胜论与亡国论,为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伟大领袖毛主席已经不在了,但是,他95岁的陈广土还在!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第二年,1939年,23岁的陈广土因为“被抓壮丁”,参加国军长沙第四军走向抗战前线。怎能说毛泽东和陈广土没有关系?他们是一个时代的人物,只不过一个是“运筹帷幄,”一个是被抓壮丁后“国难当头,挺身而出。”便罢了。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41m.html) - 95岁的陈广土说:我活不了也死不成_方军_新浪博客
毛泽东和陈广土,应该都是为中华民族的利益有所贡献的人物。
林华强多次采访陈广土先生。他这样记录:
陈广土生日:农历十一月初四
身份证号:332625191611284915   
住址:浙江天台县街头镇下金村
邮政编码:317200
陈广土老人自述:
    我是1939年,23岁的时候被抓壮丁,到湖南长沙第四军补充团第一营第二连第二排当兵的。当时部队条件极其艰苦,每人每天只能吃三小碗饭,手脚慢一点的就只能饿肚皮了。
在长沙三年左右,多次与侵华日军交战。后来,我所在的部队被日本人打散,我跑到衡阳另一部队(番号记不清了,只知道叫卫生处)当勤务兵。每天接接电话,帮卫生处主任传送文件什么的,两年后,卫生处主任调到汽车组当主任,我也跟到汽车组。
没多久,由于我思乡心切(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我是父亲含辛茹苦带大的,突然被抓壮丁后,一直想家想念父亲),要求回家,批准后返乡。
那年我30岁。抗日战争刚刚胜利。
当时我所在部队的军长和营长都姓牛,团长姓杨,连长是江西人,叫邵志康。
我有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我不想提他们(提到儿女,老人直摇头)。现在我和老伴住在老房子里,靠务农为生.目前耳聋眼花,生活极其凄苦。
我们去采访陈广土老人,惊动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长,他们也都来了。
陈广土对我说:“我浑身疼,没有钱看病。活不了,死不成。”
村里的支部书记、村长对我说:“你宣传宣传?看看谁能帮帮他?”
我了解到,由于陈广土当过国民党的兵,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属于“国民党残渣余孽”。所以,子女备受牵连。子女现在不管他,大概是彻底失望所致吧?
回来的路上大家都心情沉重,没有人说话。
我也一直生气:“他陈广土是你台北的兵不是?你们不不发工资就完了?你们不发抚恤金、伤残补助就完了?难道,我们中华民族就是有这种传统不成?现在,连大陆的农民工还可以去法院起诉呢?可是,95岁,打到抗日战争胜利才回家的陈广土老兵找谁呀?”
以上这篇记录,各位尊敬的读者一定非议不少。但是,大家有一条是认可的:这是一段抗日战争历史。是一段中国历史。是不是?
2010年5月26日
3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5:42 | 只看该作者
徐世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2010-05-26 15:40:40) 转载

标签: 历史反革命壮丁抗战军官蒲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徐世彻一见面就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徐世彻家门口就是会客厅
徐世彻的寝室和厨房在一起
我们去采访徐世彻老人。他一见我们的面就说:“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我听着这话,对是对。但是,我们不代表党、代表政府,也不代表人民。去看望他,我们只代表我们自己。
徐世彻老人94岁,身体还算是健康。
徐世彻自己解释他为什么:“感谢党,感谢政府。”的缘由是:“他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军官,所以是历史反革命。”如果,和共产党打过的话,“那就是现行反革命!”
是“现行反革命”的话,当然,早就拉出去枪毙了。
好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的近代历史,所以,徐世彻所说的事情,可能很难理解。
但是,您看看94岁抗战老兵徐世彻诚惶诚恐的面孔,也许您会将信将疑发生过的历史。
   
林华强早就采访过徐世彻,他的记录如下:
徐世彻:男
出生年月日:1917年3月11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1703115115
    家庭地址:浙江省天台县南屏乡杜岙村
    老人自述:
    日本人入侵中国后,全国抗战,到处在征收壮丁。我父亲不愿意我去当兵,叫我避壮丁,时有亲戚在蒲江当官,在父亲的安排下,我被送到蒲江去避壮丁。我认为这是违法的。抗战阶段,国家有难,作为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怎么能逃避兵役呢?我极不愿意也很痛苦。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3tc.html) - 徐世彻: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_方军_新浪博客 一天在报纸上看到黄埔军校在金华招17期学生的消息,我就偷偷的跑到浙江金华报考,结果我被录取了。那时我23岁(1940年左右),新婚才一个月左右。
我们步行了大半年后,到达陕西第七分校,一路艰辛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当时有许多同学得病而死在路上,我也得了大病。庆幸的是我熬到了陕西;但由于我体弱多病,一直被分在入伍生团里。后转到陕西汉中第一分校18期步科学习。
1944年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四川綦江202师605团任少、中尉排长。
1945年调到重庆干部训练团受训,团长为罗卓英。
抗战胜利后,青年兵复员,我们团干部奉命到江苏常州招收第二期青年兵。
解放战争时,我们青年团曾到安徽安庆、舒城、铜城、南京、常熟、泰昌、上海等地驻防,到泰昌时我的职务是上尉连长。
上海解放后,我们这些投诚的军官被送到安徽嘉山解放军解训七团学习,5个月后我要求回家,被遣送回原籍。
    回家后,因我是黄埔军官,被套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我没和共产党正面打过,要不然就是现行反革命了),饱受折磨。

文革期间,家里不知被抄了几次家,我老婆就是被活活惊吓死的。
我有四个儿子,老大在家务农,现在连他自己都没力气干活了。
一个儿子已先我而去,一个落户宁波,一个外嫁到余杭,他们极少回来。
我患有很严重的气管炎,走几步路都气喘吁吁,前些年因脑梗塞差点连命也没了;我基本上一年到头都要吃药的,三天两头得挂吊针。目前在黄埔同学会领取541元补助。

我们去采访徐世彻,一路下雨。我们采访完了,苍天还是一路落雨。
徐世彻老人给我非常诚恳的印象。他是自觉自愿走上抗日战争道路的。
徐世彻一生坎坷,妻离子散。对他个人的心路历程而言,像苍天落泪。
在淅淅沥沥的雨中,我想,我们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意义何在呢?
我们是告诉未来的中国人:“蒋介石的腐败政权应该被打倒!但是,让一个普通的士兵、下级军官,承担一个腐败政府的罪责?难道历史会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徐世彻是原抗战国军军官,他没有被枪毙确实应该感谢党,感谢政府,感谢人民。
2010-5-26
3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16:27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侵华日军军大衣的抗战老兵卢许云(2010-05-26 13:54:32) 转载
标签: 历史呢子大衣侵华日军卢许云中国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2010年4月95岁的原国军上尉卢许云和林华强
黄埔军校的学生登记字典里有卢许云的名字

抗日战争胜利前卢许云的部队分给他一只日军皮箱和日军大佐呢子大衣
侵华日军大佐军官呢子大衣的里面
侵华日军大佐军官呢子大衣的背面
95岁的原国军上尉卢许云把家谱都写在墙上
    2010年4月的一天,我和林华强,还有一位天台的志愿者,去看望95岁的原国军上尉军官卢许云。
    卢许云老人的身份证号码:332625191612281417
    卢许云老人的家庭地址:浙江省天台县白鹤镇上卢村
    林华强采访过他还多次了,所以,他们之间很熟悉。
    林华强的记录如下:
    老人自述:
    1939年12月到金华报考军校,后被四川成都黄埔军校本校录取,1943年1月15日毕业,分到江西修水县30集团军当排长。1年后参加湖南常德会战,打了大概两个月,我们部队调到浙江。我被任命为浙江保安一团百炮排(属于独立排)排长,期间多次与日军作战。
    日本人投降后,我们调到四明山参加内战。
    在余姚马珠的一次战斗中,我们大败。结果我被新四军三五支队俘虏。
    释放后,我又回到国民党部队,没想到他们说我是奸细,把我软禁起来,禁了两个多月后,由于干部紧缺,我被分配到淳安县内的浙江保安团当连长。
在一次战斗中,没有把好有利时机,上面说我作战不力,撤消了我的连长职务,给了个空头的指导员职务,负责运输留守处的东西。他们分两路(水路和陆路)撤往台湾。那时时局动荡,国民党每况愈下,我也乘机跑回了老家。
    身体状况:
    老人今年95岁了,身体还很硬朗,精神特好。但老人的前列腺不好,经常靠导尿管输尿,需要手术才能彻底治疗。老人有两个儿子,但老人喜欢独自一人生活,目前他还是自己烧饭、洗衣服、干家务。除县里每月补贴541元外,没有别的补助。
    另在采访中得知老人还有一个同村朋友叫葛定波,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他跟蒋介石到了台湾,混到了将军,现在仍居住在台湾。解放后曾回过两次老家。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3q4.html) - 收藏侵华日军军大衣的抗战老兵卢许云_方军_新浪博客
    我在卢许云家最为关心:“有没有什么文物?就是侵华日军的物品?国军物品?”
    还真是有!95岁的卢许云说他有侵华日军一大佐军官的皮箱、大衣。
    我问是怎么来的?卢许云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一次与侵华日军作战,缴获日军物资后,国军部队分的。当时,军官都有。解放之后,他担心运动来了挨整,所以,把侵华日军的呢子大衣染成蓝色。把大佐缝在军装上的白色布条剪了下来。
    我看了一下该侵华日军大衣,质地良好,裁缝优良,属于上乘军服。
    我问卢许云老人,如果有抗日战争方面的博物馆征集该物品,您是否捐献?
    前国军抗战上尉卢许云老人说:“我年纪大了,子女也年纪大了。这东西,我保留了66年,应该说是一件物证。它证明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无数罪行;它证明,咱们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牺牲、团结抗战、把侵华日军赶出中国国土的历史。如果,有战争博物馆来,可以商量。可以捐献。”
    我问卢许云老人,如果有中央电视台、浙江电视台的记者采访您?您是否愿意说一说?老人点头。我问卢许云老人:如果,有日本电视台采访您?您是否向日本国青年一代们讲一讲过去的战争?以及,您在战后的生活经历?卢许云老人大概第一次听到这样的事情,他迟疑一下,点头称是。
    我个人认为,亲历抗日战争的前国军上尉,95岁的卢许云老人保留的侵华日军呢子大衣,中国的相关战争博物馆兴趣不大。而日本国内的战争历史博物馆、日本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兴趣要相对大得多。其原因在于:作为交战国的中国一方的荣辱观念的模糊和缺失,正是日本国研究中国的依据。一件日军呢子大衣,本可以向子女、公众、历史炫耀是战利品。可是,却因为是中国政府军的战例而成为中国一部分人的罪证;以至于非把她染成蓝色!
    95岁的前抗战上尉卢许云没有领到纪念抗日战争的证章。按照规定,不应该发他。
    我认为,浙江天台县是中国国务院规定的对外开放地区,日本学者来访、日本记者来访,没有丝毫理由拒绝。日本人研究中国的历史,应该优于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研究。

    2007年4月12日,温家宝总理访问日本,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讲时说:“中国古代先贤说,与国人交,止于信;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日本人也常说,无信不立。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更应该以诚信为本。”“为了友谊与合作,需要总结和汲取无限岁月的历史教训。”“强调以史为鉴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辟未来。”“中日和则两利,斗则俱伤。”温总理的讲话。表现了中国的宽容大度和高瞻远瞩。

    我认为,温总理所说:“吸取历史教训,更好地开辟未来。”也是对中国学者、中国作家、中国的抗日战争博物馆工作人员、中国的电视媒体、中国的历史学家说的。而浙江天台的四十几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们,正是研究抗日战争历史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
    研究战争无外乎三个要点:“人证、物证、口述史。”这是研究战争巨鼎的三个支点,缺一不可。而这三个支点的依据在浙江天台县比比皆是、个个鲜活。

2010-5-26
3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20:09 | 只看该作者
住在连门牌都是民国时期老宅的抗战老兵(2010-05-25 14:07:09)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长沙会战日军徐台宽衡阳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在抗战老兵徐台宽家的大门口

                                   徐台宽家的门牌是民国时期的  
                                   坐在徐台宽家门框上采访
徐台宽家门口的样子
徐台宽的床上
徐台宽家的物件
徐台宽家的客厅
范许洋给徐台宽千元人民币
淞沪抗战中逃难的中国老百姓

淞沪抗战中宋庆龄手拿侵华日军未爆炸的炮弹以示复仇决心
淞沪抗战后国民政府祭奠为了国家先生的军人们

我们大家于2010年4月18日一起采访了徐台宽先生。
徐台宽老人生于1919年,生日:农历六月廿六。今年,92岁。
徐台宽老人身份证号:332625191907235311      
抗战老兵徐台宽老人地址:福溪街道石塘徐村  邮政编码:317200
徐台宽老人自述:
我1937年5月间,经人介绍去了国军88师,当时我18岁,为了吃饱饭,还发军饷。可是随即赶上1937年8﹒13淞沪会战。我是新兵,我们几个新兵的任务是挑担子给前线老兵们送水、送饭、送弹药、送给养。8月14日开始,炮火连天!震耳欲聋!大地都在炮火中颤抖,空气都在燃烧。不久,传来消息:我所在的88师264旅旅长黄梅兴少将阵亡,我们旅伤亡1000余人,连排军官几乎损失大半。我所在的营600多人,全部伤亡。
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炮声隆隆,我们几个挑担的新兵一时无所适从,部队没有了,四处是逃难的上海市民,他们像潮水一样涌到东,又拥挤到西面……。我们也随着他们逃难。在日本飞机的轰炸之中,我随着逃难的人群往内地走。
战火纷飞中,滚滚人流多往南京方面涌去。说国民政府在那里,国军主力在那里。可是,我选择南下,浙江天台是我的老家。走了十几天,终于回到天台县家中。
我父母看见我回来很是诧异:“你不是刚刚走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啦?”
我告诉他们外面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日本鬼子来啦!上海成了炮火连天的废墟啦?我们中国的军队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我们的国土快让日本鬼子给占了!”
我老娘鼓励我:“早年闹倭寇!倭寇坐着帆船来到咱们着,杀人放火、掳掠物资!咱们台州男人们都争先恐后参军!现在,倭寇又来了!儿子,你要是好样的,就到咱们中国军队去!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侵华日军又在我们中国的土地上杀人放火!真是让我气愤填膺!
我问徐台宽:“那么,……,你,你,你是不是逃兵?”
徐台宽很愤怒:“我是最忌讳别人这么说我!70多年啦!难道我徐台宽是个孬种不成?!部队都没有了,难道让我一个新兵拿扁担去抗击日寇不成?!”
徐台宽老人说:我开始参军开始是盲目的。亲历淞沪抗战的战火纷飞,难民如潮,倒是让我坚定了保家卫国的决心。我父母也支持我!呆在家里也是死!日本人早一天、晚一天要打到我们台州、天台来!我一定要回到中国军队去!
    1938年我自愿加入天台志愿军团,被编入79军89师。随即,我们师开赴前线。
徐台宽就随部队开赴江西前线,与日军作战。老人说,战斗的地点在江西一个叫尖山的地方。那次,差一点就阵亡,我从山上滚了下去。
后来在血战通城时我的左眼被打伤(现在左眼已经瞎了)。美国军医要给我换一个狗眼,我坚决不同意。
在大沙坪大战中又经历了全连覆没。在军部“如救不了第10军就全部杀头”的命令下,我也身受重伤。后在衡阳大战中我奋勇杀敌立过一等功.直到抗战结束我才回家.
    现我夫妻还有一个儿子住着一间8平米的矮屋,眼瞎身残,无力劳作。十分贫困。
徐台宽老人虽然92岁,但是记忆清澈,身体健康。
我通过林华强翻译告诉他:“你参加淞沪抗战,是大英雄!”
92岁的抗战老兵徐台宽听了说:“淞沪抗战,我认为我不是真正的参加抗战。我是观战。但是,我也不是逃兵!后来,是我自己自愿到中国军队去,和侵华日军作战!八年抗战我全部参加,浑身上下伤痕累累。你说我是英雄?那么,国家应该给我相应的补助吧?国家应该发我纪念抗日战争的纪念章吧?你是记者?还是县里的干部?省里来的干部?你帮助我反映反映?我早就失去劳动能力啦!……”
确实,徐台宽还住在清朝时代,他们家祖祖辈辈居住的老房子里。甚至,连门牌号都是民国时期的。如果不是生活窘迫,谁愿意住这种房子?幸亏抗战烈士的遗孤范许洋给徐台宽1000元人民币,要不,我们一行人真是无地自容呀。
我们走时,92岁的徐台宽老人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
看着他一脸钢针一样黑黝黝胡子,我心里讲话:
抗战老兵徐台宽先生!您一定能长寿!
因为,您是中国抗战老兵的象征哇!
我认为,我写他,还不如天台县的AB先生写得好,经过同意,转载如下:
采访七十九军抗日老兵徐台宽
作者:AB

                                 石塘徐二十四号


    钉在略显破败的大门上的门牌已经昏黄发黑,勉强可以辩认出的繁体字和从右到左的字序,让人颇感岁月流逝的无情。
    这是个典型的天台民间老宅,不大的四合院落里聚居着好几户人家,抗日老兵徐台宽和他的妻子就生活在这里。按天台人的算法,生于民国八年的徐台宽今年已是八十九岁了。他一生中的绝大部分时光,都是在石塘徐村和这间祖传老屋里度过的,除了从十九岁到二十六岁从军打鬼子,转战南中国各省、最远打到广西的那七年。
    我们是在村口的小店碰到徐台宽的。老人一米七左右身高,身板硬朗,须发浓密,不难想见当年他作为一名战士的英武之气。虽然身负左眼、左肘和左脚三处伤疾,老人走路很快,除了气管炎和耳背,完全不像耄耋之年的样子。来的人比较多,他在院子里四处找椅子凳子给我们坐。
    因为老人耳背,我的问题有很多需要通过另一位同村人在老人耳边重复一遍。第一个问题自然是何时何地为何当兵抗日。老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是在民国二十七年的十月,也即1938年10月。

                                 那时连子弹上膛都不会啊

    “我是志愿报名参军的!”徐台宽入伍那一年正是抗战第二年,武汉会战激烈进行的时候。天台虽然地处浙东山区,但日本鬼子在中国烧杀掳掠,叫嚣“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消息也传到了这里。血气方刚的徐台宽坐不住了,他要当兵,要打日本人去。是年10月19日,徐台宽和本乡五六个青年去县里正式报名,当时的县长杨济康接见了他们并做了一次谈话。
    “县长问我,为什么要去当兵?我回答:杀敌,救国,保家!”徐台宽说,当时县里给每个人发了五块银洋钱,他当天就在县前一家馆子美美地吃了一顿,花了大概四块银洋。老人对我讲到这一段的时候,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我在想,也许这一顿饭,是他这一辈子里屈指可数的奢侈举动之一吧。
    随后,徐台宽和八九十名天台青年一起到台州府即临海县集中,与台州其他五县的新兵汇合。就在临海,他目睹了战时军队纪律的严酷:五个逃跑的新兵被抓回来后,在临海新兵集合的一个大礼堂被当众执行军法。刽子手在连砍了三个逃兵的头后,手脚发软,把大刀扔到一边。监督执法的官长骂一句,一脚就把刽子手踢开,掏出手枪,当场击毙了剩下的两个逃兵,血流满地……。
夏楚中.jpg (9.42 KB)
在临海,徐台宽被编入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七十九军九十八师293团3营9连。六七十年过去了,徐台宽仍然清楚地记着这个自己部队的番号,正如他还同样清楚地记得部队长官的名字:军长夏楚中,师长王甲本,团长李达,营长李富春……七十九军是徐台宽入伍前一年,淞沪会战期间新组建的部队。作为该军主力的第九十八师原属罗卓英的第十八军,是淞沪会战中有“血肉磨坊”之称的罗店战场的主要部队之一;在宝山城与敌血战、全营六百将士全体殉国而名垂青史的“姚子青营”正是九十八师292旅583团3营。军长夏楚中乃抗战名将,而时任九十八师师长、后任七十九军军长的王甲本将军更是大名鼎鼎的“硬仗将军”。自此,徐台宽一生的记忆和荣耀就与这支部队、这些名字无法分开。
    在临海集合后没几天,徐台宽就随部队开赴江西前线,与日军作战。老人说,战斗的地点在江西一个叫尖山的地方,据我查找资料的结果,大概是在今天的德安一带,那应该是武汉会战尾声时的外围战斗。而此时他们连基本的军事技能训练都没有就直接上阵接敌,可见当时战事之紧,战斗的情势也可想而知了。
   “那时连子弹上膛都不会啊”,老人说,当兵后第一次战斗就是在这样毫无战技的情况下进行。在战斗中,营长战死,他从据守的山头滚下,借着满山的狼鸡头(野生蕨类)草丛掩护才脱离了险境。

                             第一次大仗就赶上了长沙会战

    第一次战斗之后,徐台宽随部队撤退到南昌附近一个叫徐家村的地方进行整训。五个月后,他成为一名轻机枪手。说到机枪,老人兴奋起来,甚至伤残的左眼都泛起了神彩:“机枪我最熟了,现在给我拿一挺来都能打!860式难打,捷克式最好用……”捷克式ZB-26机枪火力较强,射击精度高,性能优于日本的“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年式),是抗战时期中国军队普遍装备的一款轻机枪。

    按抗战时国军轻机枪射手的标准配备,我们可以想象机枪手徐台宽当时的装备:除携带ZB-26式轻机枪及六个弹匣的轻机枪专用弹袋组外(弹袋的两条肩带在后背交叉成X状),还配备有如:水壶、干粮袋等个人基本装备。他除了使用轻机枪外,可能还配有一支驳壳枪自卫。这些装备的总重量应该超过15公斤。
    从时间上推算,徐家村集训应该到次年三四月间南昌会战的爆发结束。徐台宽所在的七十九军前往湘北鄂南地区薛岳麾下第九战区作战。他所经历的第一次大仗,就是第一次长沙会战。
    “五次长沙会战,四次大战,我都参加了。”徐台宽所说的四次大战,应该指正史上的三次长沙会战和豫湘桂战役时的长(沙)衡(阳)之战。至于另一次长沙之战,因为年代久远,老人没有明确说明,我们也无从考证。“第一次和第二次长沙会战打得最激烈。”老人告诉我们。

    1939年9月14日,时任日军第十一军(相当于中国的集团军)司令官的冈村宁次指挥第6、第33、第101、第106师团及3个旅团约10万兵力从赣西、鄂南两个方向进攻长沙,意在消灭薛岳指挥的第九战区中国军队主力,是为第一次长沙会战。七十九军于鄂南的麦市、桃树港一带与敌第33师团激战旬月,城镇几度易手。十月初,七十九军克复桃树港、麦市、献钟、嘉义等地,迫使敌军退回湖北通城。
    激战中到处枪林弹雨,士兵们把身体贴紧地面,子弹就像刮风一样从背上扫过。“一场仗打下来,身上的军服早就支离破碎了。”徐台宽说。谈到战场上的对手日军,老人的说法是,国军的装备“和日本人无法相比,日本人的飞机大炮厉害。”
    抗战前期,日军掌握了空中优势。来自空中的打击,是造成中国军队伤亡惨重的重要原因。“他们的飞机故意飞得很低,低空扫射,光是飞机的轰鸣声就让人受不了。扔下的炸弹把人都炸飞起来。”徐台宽告诉我们,这种情况直到美国人的飞机来了才得到改善。
    日军除了重型炮火优于中国军队之外,他们的“小钢炮”即掷弹筒(六零式迫击炮)灵活轻便,总重才四公斤左右,与一枝步枪相差无几,并且普遍装备至基层作战单位。而“我们的(八一或八二式)迫击炮数量少,又非常笨重,要四五个人才能搬得动”,徐台宽说,因此中国军队吃亏很大。

                                   恶战通城,失去左眼

   “你看我的左眼,什么都看不见,把手放在前面都没感觉。”徐台宽的左眼是在1939年参加通城战役时负伤致残的。这场战役也成为他一生中念念不忘的记忆之一。
    1939年末至1940年初,民国政府为表明抗战决心,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战区为主对日军发起了规模浩大的冬季攻势。湖北通城正是七十九军所在的第九战区在此期间进行的鄂南战役攻略的重点之一。
    大沙坪,胡家祠。
    也许是时间相隔太久了,徐台宽并没有跟我提及这两个通城附近的地名。然而根据我查找资料的结果,这两个不起眼的小地方,却是第九战区和七十九军在冬季攻势中抹不去的伤痛。徐台宽和他所在的293团3营9连也在此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
    1939年12月19日,第九十八师全力猛攻大沙坪。王甲本师长集中所有迫击炮掩护293团3营攻击胡家祠据点。3营强攻冲进了胡家祠,但却遭到日军相邻据点火力猛烈侧射而被迫退出。20日午夜,夏楚中军长集中所有五个团全力对大沙坪实施向心攻击。293团3营再次攻击胡家祠据点,然而结局惨烈。徐台宽所在的9连在攻击中全连覆没,从普通士兵到排长连长几乎无一生还。
   “只有我和一个排长撤出来了。”回忆当年恶战情形,徐台宽说当时日军紧追不舍,他和那位排长交替掩护撤退。“我就端着手中的捷克式机枪,对着追上来的日本兵就是一轮扫射。”如此几番交手,方得摆脱追兵。这一役,徐台宽的左眼为弹片所伤,致永久失明。
    由于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第九战区司令部特地为徐台宽颁发了奖状。尽管历经七十年风雨,老人保存至今的这张残破不全、部分字迹漫灭的奖状大部分仍然清晰可辨:

                           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奖状功字第*号

    陆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三团三营九连一等兵徐台宽于通城战役奋发英武精神……(缺字)负伤特给奖状……(缺字)忠勇救国之功。

                                                         司令长官 薛(岳)
                                                        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二月


    (附:通城战役背景资料)
    从12月12日起至1940年元月7日,中国军队七十九军、七十三军和七十军三个军先后三次轮番攻击作为通城门户的大沙坪。然而因为缺乏攻坚火力,加上山区地形,中国军队近一个月的攻击行动在日军的坚固工事和严密火力配备前无功而返。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仅七十九军的伤亡就在四千人以上。战况之惨烈,由通城县志与战史的记述可窥一斑:
    七十九军140师837团第一连、第三连与231团第七连跃出阵地,向日军碉堡挺身冲锋。徐家周围的日军阵地线第一圈土堡被国军炮火轰击后部份残毁,奋勇队拼死冲进这些土堡与日军白刃血战,日军抵挡不住,慌忙向第二圈核心阵地退逃。奋勇队继续冲锋,但是日军第二线早已有备,在碉堡内以优势火力向外扫射,第一批奋勇队在火网交织下全队覆没,队长姚家熙壮烈殉职。徐团长马上挑第二批奋勇队再行冲锋,前仆后继,在火网下再度伤亡全尽,队长向炯超重伤,被战士拖下火线。231团刘士伟团长见攻击不利,部队伤亡惨重,悲愤填膺,于振臂高呼,亲自拉起部队向街市冲锋。231团见团长带头冲杀,士气大振,抄起手中的步机枪、手榴弹随团长冲上日军位于街市口前的土碉堡,硬是用手榴弹将堡内日军轰毙,连续占领两座土堡。但冲到第三座砖砌碉堡前时手榴弹即失去效用,我英勇官兵的忠骸在敌碉堡前横倒一地,但日军砖碉依然在烟尘中狰立。

    注:本节部分战役背景资料搜集自网络STUKA等网友的创作。)

                     不准退,后退者杀,救不了第十军就杀头

    抗战期间,在战场上与敌人近身肉搏拼刺刀是经常发生的情况。无论中日双方军队,都十分注重刺杀训练。徐台宽虽是机枪手,但对当年的刺刀拼杀训练仍然记忆犹新。

    “左刺,右刺,直刺,偏刺……”在给我们讲述这些刺杀术语和口令时,徐台宽的声音短促有力,双手情不自禁地做起了动作,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发力突刺之时,一般都会同时大喊一声增加杀气、震慑敌手的口令。“最开始的刺杀口令是‘杀’!”徐台宽说,“后来又改成了‘呀’!”在他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一次肉搏战则是在第二次长沙会战时的一次战斗。
        
    1941年9月,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阿南惟畿(前日本驻华大使阿南惟茂之父)发动对第九战区的大规模进攻,第二次长沙会战开始。由于日军破译了我军通讯密电码,因此在前期处处占得先机,先后突破我军多道防线,甚至占领了大部分长沙市区。七十九军从常德赶来增援,与日军展开竟日对攻。

    令徐台宽至今难忘的肉搏战就在长沙外围的朗犁一带展开。敌我双方在战场上绞成一团,杀得难解难分。“两军混战,人都混在一起,根本不能开枪,只是拼刺刀。”徐台宽回忆当时情形说,“军长王甲本(当时实仍为98师师长)亲自投入战场,吹号指挥作战。”

    在七十九军等部队的英勇狙击和第六战区等友军配合攻击下,第二次长沙会战以日军败退收场。在三个月后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七十九军亦有上乘表现。

    1944年6月底,日军袭破长沙之后,进攻衡阳。八年抗战中最为惨烈的衡阳保卫战爆发。中国守军第十军在军长方先觉指挥下,以区区一万八千之孤军对抗十万日本虎狼之师。情势十分危急,徐台宽所属七十九军急赴战区增援。

    “不准退,后退者杀;救不了第十军就杀头”。这是王甲本军长对全体七十九军将士下的严令。这些话,从八十九岁的徐台宽口中道出,仍然让我们感到1944年那个炎热的七月衡阳城下军情的危急。

    “头塘,二塘,三塘,四塘……”六十多年后,徐台宽仍然记得这些衡阳城外被鲜血染红的地名。中国第十军被包围在孤城之中,中国军队的解围部队又对围城的日本第十一军构成了包围,而日军的后援部队亦陆续赶来,“三四道包围圈啊”,徐台宽说。七十九军和其他解围部队苦战多日,虽然一度与第十军的防线距离只剩几公里,但仍然未能最终打破日军的防御圈。

    8月8日衡阳城破。“炮弹从原来第十军据守的衡阳城内打来,没办法了。”徐台宽和七十九军其他战友见此情景,知大势已不可挽回,无奈只好向外线撤离。

    (附:衡阳战役背景资料)
    衡阳保卫战是抗战8年之中,作战时间最长、敌我双方伤亡最多、程度最为惨烈的一场城市争夺战。
     第10军只有7个团及配属的暂编第54师之1个营,共约18000人之兵力。从6月28日敌人发动对衡阳的第一次总攻,一直到7月底,经过一个月余的战斗,第10军伤亡非常惨重。军部直属部队已伤亡 2/3,预备第10师伤亡90%,第3师伤亡70%,第 190师仅剩有400余人,各部中下级军官几乎全部伤亡,每一次战斗均要连升数个营长、连长。如在五桂岭争夺战中,第3师第8团半天之内晋升5个营长,均先后阵亡。当时受伤官兵很多。因无医药治疗,不少轻伤官兵自动重返火线,即使伤不轻且还能爬行的一些官兵也都愿意留在阵地中。至衡阳保卫战全部结束时,参加守城的国民党第10军将士约18000人,死伤15000余人,其中阵亡7600人。
    围攻衡阳的日军是其第11军第68师团和第116师团,后因遭受我守城部队的英勇抗击,伤亡掺重。敌军第3、第13、第27、第34、第40、第58等师团调来大批部队增援,共计10余万人。据日军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资料记载,日军从6月23日至7月20日这段时间内伤亡军官798人,士兵19286名。7月20日以后,资料上只载有约计伤亡9100余人字样,并无确切数目,也未分别官兵。根据以上数字,得知日军攻占衡阳的伤亡人数共在29000人以上,几为我伤亡人数之一倍。
    第10 军广大官兵“完全毋视战斗之惨酷与死亡之恐怖,已发挥同仇敌忾与团结精神之最大限。”当时,无医药治疗,轻伤官兵均自动重返第一线,甚至伤虽不轻尚能勉强行动者,均自愿留在阵地中,反正只有以激烈战斗来麻木自己。真正的重伤者,必缺胳博或断腿。尚能呻吟,而创口或五官未生疽者,比比皆是。在日军发动第二总攻期间,守军炮弹及迫击炮弹已消耗始尽,除留少数火炮及最后决死之几发炮弹外,其余火炮悉数埋入地下。步机弹已耗去85%。官兵伤亡,大部人枪俱毁,无法补充。由于守军军属各步兵团之迫击炮口径不一,有81厘米的,也有82厘米的。至7月下旬,81弹已颗粒无存,而82弹库储尚有数百发。军参谋长孙鸣玉将军为求平衡第一线火力,特发动司令部幕僚,将半数的82口径炮弹“弹带”部位,以砖石磨去其中径1厘米,使能适合81迫击炮发射,作最后决死之用。许多人都磨得双手起泡,甚至流血。方军长出而慰之曰:“部队官兵每一秒钟都在流血,每一分钟都有死亡;诸君为国效命,此其时也。”此情此景,史无前例。直到敌人发起第3次进攻,8月8日城陷之时,因指挥系统瓦解,官兵只能各自为战。“斯时也,天地变色,草木含悲,人人只打算如何杀死一个敌人‘以找回本钱’;杀死两个便‘赚一个’,并无一人退却,亦无一人逃亡。直至日落时分,枪声逐渐沉寂。”
    第十军在没有任何武器、弹药、粮食、药品补给情况下,与七倍于已的日军血战47日,以已方伤亡万余的代价造成日军三万人的伤亡,最终弹尽粮绝。衡阳城下,尸山血海。
此时日军也无力再战,因此双方经过交涉后,在日军允许保持军队建制与荣誉,以及救助受伤官兵的条件下,双方订立了终战协议。事后日方指挥官横山勇出尔反尔,把原先答应第十军的“终战”礼遇,改成“俘虏”的对待,最后对外宣布攻陷衡阳,“围歼”第十军。
    战后敌方战史资料称:“衡阳之战,如欲惹人瞩目,可称之为‘华南的旅顺之战’。此种比喻稍嫌夸张,但称之为:‘中日8年作战中,唯一苦难而值得纪念的攻城之战’,则绝对正确。”战后日本的一些军人在回忆录中也这样写道:“那次激战,不分昼夜,反复冲杀,血肉横飞,持续多日,据说其惨状与日俄战争攻夺‘二0三’高地时一样。迄今为止,在我们脑子里还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从广西一路追击至南京

    衡阳解围战后,徐台宽随部队转移至湖南冷水滩附近继续抵抗日军进攻。9月7日,七十九军长王甲本在一次战斗中牺牲。随着战事发展,七十九军退至桂林一带布防。

   “桂林那个地方风景真是漂亮啊,真是山水甲天下。”在徐台宽的印象里,桂林那边全是岩洞,“岩洞都有一幢屋那么大”。野战防御工事也是以岩洞为主构筑。守军把足够三个月守备之用的粮、油、水,甚至猪、牛运进几个大的岩洞里,构筑火力点,并在洞外拉上电网,准备长期抵抗。“美国人说,你们能坚守桂林三个月,我们就帮你守三年”。

    1944年10月底,日军开始进攻桂林。“那些岩洞打了十天,电网电倒了不少敌军,抓来俘虏一问,竟然全都是伪军,唉……”最后日本人没办法,就对岩洞施放毒气,岩洞中的绝大部分中国士兵抵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少数人压在尸体最底层,用毛巾裹鼻,伏在泥土之中才活了下来”。这些事都是岩洞中的幸存士兵告诉徐台宽的。
     
    在战事爆发前夕,徐台宽被一个叫孙天柱的营长派去后方领兵。“他是总司令外甥女的丈夫”,徐台宽说。领兵其实就是去后方征召新兵。他领了二十个新兵,在路上跑掉了五个,当然也跟着丢了配发的五个炸弹。这件事被人添油加醋诬告到上级那里,差点被军法从事。幸亏上级听取了徐台宽的辩解,才免去这一场杀身之祸。这件事对他心理刺激很大。

    在从广西向四川进军途中,徐台宽从七十九军部队掉队,后来碰到了王牌部队七十四军,经一个黄岩老乡介绍,加入了该军第五十一师152团的战炮连,成为一名火箭筒手。此时抗战已接近尾声。“我们有一次都已经在机场待命,准备去南朝鲜了。”后来又接到命令,攻击尚未投降的日本军。“坐着火车追击,一直追到南京”。南京光复的时候,全城百姓夹道欢迎,两三尺高的小孩子都挥舞着小旗子,“放的鞭炮积了足有半尺厚”。
   
    抗战胜利不久,徐台宽即自七十四军以一等兵身份退伍。在芜湖休养了近八个月后,他取道杭州返回故乡天台,此时已是1946年十月,从他投军抗日时算起整整八年。

    回顾已是遥远的八年军旅生涯,老人仍然是无限唏嘘:“那时当兵真是苦啊。”经常是一年下来,同一个连里最初认识的人没几个活的。一半战死,一半生病死。行军或宿营时经常碰到大雨大雪,根本没有房子可以遮蔽……

                                       后来的事……

    27岁解甲归田的徐台宽回家后的日子倒过得比较平安。除了临近解放前几年,他在抗战期间获得的奖章奖状之类大都被本地的“自卫团”抢走。在土改中,他作为贫农也分到了一亩多土地,靠自已劳动养活。在闲瑕的时候,或者饭前饭后,他也会讲自己年轻时候的抗日故事,石塘徐村的左邻右舍很多人都熟悉。

    也有人曾经怀疑过他的经历,说什么“你跟着国民党抗过什么日呀?”徐台宽会跟他急,他会反驳对方:“蒋介石不是我娘舅,我也不是蒋介石娘舅,我当了兵怎么可能不打仗?”对方无以应对,只好讪讪走开。
    石塘徐村是个很有文化的乡村,这里曾经出过一个举人和好几个秀才。村里的人没有因为徐台宽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兵而歧视他,当然,也没有特别地照顾他。

    徐台宽育有三子二女。女儿自然都是外嫁了;大儿子成家后家庭条件也很一般;二儿子因为家贫,至今还没有讨上媳妇;三儿子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八十九岁的老人家去年还在干一些体力活,但今年实在不行了。守着祖辈传下来的这间破败的老屋子,徐台宽一家现在就靠老伴穿一些木珠来维持生计。

    老人家的气管炎不算轻,每个月都要花钱买药吃,这对于他来说是笔不小的支出。在院子里的采访完了之后,老人家请我去屋灶间喝茶,他偷偷地问我:你们采访我后,政府会不会给我一些补助啊?

    我不敢正视老人的眼睛。望着院子里热闹的人群,那些和我一样开开心心地坐着轿车拎着一点米和油来看望老人的年轻人们,那些过来凑热闹的聊着天的街坊邻居们,我结结巴巴地说,“会给您争取的……”
   
    从钉着石塘徐二十四号门牌的老宅出来,要穿过那条狭窄而幽长的小巷才能走到村口的大路上。我想象着,也许六十九年前的那一天,十九岁的热血青年徐台宽正是从这条幽长的小巷出发,和他的同伴一起奔向抗日的战场。现在是2007年的5月,正午的阳光从天顶直射进这窄窄的巷道,我在巷子里走着,我感到一种热力,同时更感受到一种不可抑制的苍凉。


    (作者说明:徐台宽老人在七十九军参加抗日的士兵证,立功证书,都在浙江天台档案馆内收藏。可是,老人叙述参加1937年淞沪抗战的证明资料没有。特此说明。方军  2010年5月25日)
40#
发表于 2010-6-17 14:22:57 | 只看该作者
希望这些能为这些老人带来些许安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5-3 17:17 , Processed in 1.11997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