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名将陈克非故居应建抗战博物馆

[复制链接]
41#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25:29 | 只看该作者
黄埔军校17期施仁政少校的猪圈余生(2010-05-24 13:36:26) 转载

标签: 猪圈黄埔军校残渣余孽抗战施仁政金华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林华强和施仁政在猪圈握手

我把施仁政的床坐塌了
给施仁政换一张床
采访在猪圈旁边的床边进行
施仁政自己家里的床完全是自己亲手雕刻的
施仁政自己修建自己的安乐窝
施仁政的自画像
施仁政双眼未失明时画的画
施仁政在黄埔军校读书时就画画
    我和林华强于2010年4月23号,采访了抗战老兵,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的毕业生,90岁的施仁政先生。施仁政先生的家很远,在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前山头村。一同去的有志愿者周则江、胡巧巧、12少。
    我们先去施仁政先生家拜访,可惜他不在。他的女儿说去村头的猪圈了。
    我们问了详情,才了解到,原来,他们在村边盖了个100平米的猪圈。可是,干部说:“你们拆还是不拆?不拆?好,明天,我派人用推土机给你推平!”
    施仁政家是农民,没有生财之道。只有养猪。可是,总不能在自己房子里养。干部指挥开来推土机!威胁把猪圈推倒!或者,夜里来推!怎么办?施仁政和女儿一商量,说:
    “我见过侵华日军鬼子兵的飞机大炮,没有见过干部的推土机。这样,我以老朽之身睡在猪圈,保卫咱家猪的安全?”
    ——施仁政真是睡到猪圈去了。
    90岁的施仁政是黄埔军校17期步兵科的大学生,当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黄埔军校,在那个年代被列为世界四大军事名校之一,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同享盛名。
黄埔军校,是20世纪初中国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先生在中国和苏联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校址最初在广州黄埔,军校因地而得名。
  黄埔军校,聚集了当时全国军界、政界的各路贤达,社会名流,还有苏联的军事专家,一时群英荟萃,叱咤世界风云。随之一大批将帅之才由此进入历史的大视野,名将辈出,战功显赫,国共两党的众多高级将领即出自于此。

    这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就是与众不同:糟老头儿睡猪圈,推土机望而却步。
    施仁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这个老头儿往猪圈一睡,还真是解决问题。
    90岁的抗战老兵施仁政睡猪圈实际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解决了:干部自己盖别墅行,施仁政盖猪圈不行的问题。起码是权宜之计。
    其二,解决了一生愧对子女的问题。老了,老了,最后以老朽之身为子女办件实事。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抗日战争胜利以后的中国亲历战争的老兵们经历了不同的生活轨迹;有完全不同的心理历程;也给子女带来不同的“荣华富贵。”
    就像交流电的上下峰值:
    八路军、新四军老战士在文革中是“下风值”,改革开放以后,变成“上风值”曲线。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20l.html) - 黄埔军校17期施仁政少校的猪圈余生_方军_新浪博客     国民党残渣余孽在改革开放前是“下风值”,改革开放以后,也未变成“上风值”。
    中国台湾省的抗战老兵由于有“终生俸”,所以,“上下峰值”曲线变化不大。

    以著名电影导演张艺谋先生为例,他的父亲在抗日战争中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后来在国军抗战部队中担任后勤方面的军官。在众所周知的“下风值”时期,张艺谋备受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可是,由于“人生的逆境反作用力”所暗示,张艺谋以顽强的拼搏精神跻身世界闻名的艺术家行列。但是,“国民党残渣余孽”的子女因“出身问题”多被埋么。

    我从1991年开始,在日本国采访22名侵华日军老兵。
    我从1998年开始,在国内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中国老兵。
    以国民党抗战将士为例,他们的子女都饱尝不应有的歧视和冷落。那时,“出身不好”、“地富反坏右”、“国民党伪军官”、“国民党残渣余孽”、“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等等名词、词汇,可能今天的年轻人都闻所未闻。
    90岁的原国民党抗战将士施仁政先生也是一样。他的子女入党、入团、提干、上学、招工、招干、参军都不行。这次,改喂猪了。
  

    在施仁政家里,我见到施仁政先生的自画像、自己制作的床、自己的绘画。

    我们一行人马上去猪圈。施仁政在猪圈。施仁政在为子女贡献一个父亲最后的爱。

    我们去了施仁政所在的猪圈。很是冷清。因为猪圈还没有盖好,所以,猪舍并不兴隆。
    猪圈里很冷。90岁的抗战老兵施仁政蜷缩在角落里。他双目失明多年了。耳朵很好。我们就在床边采访他。施仁政很是聪明,他什么都知道。但是,我听不懂浙江话,干瞪眼。
   
    林华强先生多次采访施仁政,施仁政听见林华强的声音就高兴。
    林华强先生以前对施仁政的采访记录如下: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靠当挑夫养家的父亲向村里的财主以及我的干爹借利息供我读书。1940年10月初中快毕业时,母亲因病重去世,我听到金华在招考黄埔军校学生的消息,就步行到新昌,再乘车到金华报考,录取后,在金华火城庙等候各地的学生。那时,金华经常遭到日机的轰炸,有一次,有两颗炮弹落在寺庙附近,一颗是个“哑弹”,我们花了很大力气才将“哑弹”弄走。各地生员到齐后,我们从金华步行到江西陆口上火车;经过广东等地到广西宜山下火车,之后转到贵州遵义,又翻山越岭到重庆,再北上过秦岭在陕西宝鸡上火车,最后到达西安黄埔第七分校。
    我被分到17期12总队步科第三队,总队长先是刘英,后是于厚之,队长郭思义,当时一队有100多人。2年后(1943年3月左右)军校毕业,我被分发到12军22师师部参谋系通信科任少尉见习参谋,驻地在河南宝丰县大石桥,军长是贺粹之,师长姚秉勋;我的任务就是向军部或向各团部传送文件、命令什么的,当时我专门配有一匹马,到军部或团部都是骑马去的。当时部队正与日军相持,部队的方针口号为:
“部队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以小胜为大胜,以战养战,争取最后胜利。”有一次我奉命到第66团去传送文件,到那时该团长刚好在吃饭,见我到来,先向我敬礼,再邀我入席吃饭。饭后还一起观看部队文工团演出的京剧“打渔杀家”,现在我还会完整的唱完该剧。一年多后,我被调回到第7分校军官教育队,任中尉教育副官,队长于厚之,副队长伍子贤。抗战胜利后,伍子贤邀请我到位于浙江金华的12军步兵11团团部任上尉干事,该团为临时编制,伍为团长。约大半年后,到杭州警察学校当教育班长,当时天台的陆荣阳在该校当队长,教育长陈宜生;又大半年后,东阳李希奋先生介绍我到324师971团当少校参谋,团长于秉钧,不久部队奉命调往上海浦东驻防。上海解放前夕,在于秉钧团长的带领下,我们全团投诚,在江北浦口集训半年多,我要求回家。
    回家向区政府报到后,我曾教过书,也曾和区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搞过清匪反霸工作,抓到过台湾空降下来的大特务,当时的大特务蒋连军就是被我们仔细排摸后抓获的。
    运动开始后,我也难逃恶劫,被管制了好多年,书也没得教。
    现黄埔同学会每月发给我补贴541元,别的没有补助。
    老人在75岁时因患青光眼,眼睛瞎掉了,现整天只能与床为伴。以前老人诗书画全能,家里墙上贴的全是老人以前画的画。老人有一养女,现在和养女住在一起,全家靠女婿打工为生,养女曾带老人到嵊县眼科医院看过病,医生说没法治疗。


     我们和老人告别,90岁的施仁政不希望我们走,他紧紧拉着我们的手不松开。
     施仁政聪明过人,他说:“我会唱打渔杀家呢!”说着就引吭高歌起来。
    我对他说:“你抗战有功。同时,你尽到了父亲的义务。——给子女关爱。”
    90岁的抗战老兵施仁政笑了,我看见他还有两颗牙在他的口腔里顽强地站着。
     我知道,我们走了,就剩下他和几头哼哼哈哈的猪了。猪圈,无疑是阴冷的。

    2010-5-24
42#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27:58 | 只看该作者
日寇用15挺机枪扫射我千余名伤兵(2010-05-23 16:36:34)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常德会战侵华日军叶万火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在村口我们遇见正要出村上山放牛的90岁老兵叶万火
                               指挥常德会战的国军74军军长王耀武中将
关爱抗战老兵团体制作的挂历上有常德会战的照片
   美国报纸报道惨烈的常德会战消息又被中国报纸转载:
    常德会战,中国军队给日军重创,同时在战略上也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反“扫荡”、反“清乡”斗争。“一只乌鸦站在一间被轰毁的货仓的焦梁上,带着严肃而满意的心情,望着已经从地面上毁灭了的常德……城东门的中国旗又在一根新的竹竿上面胜利地飘扬,两个武装中国士兵很神气地站上了新岗位。”1943年12月21日,常德保卫战后第18天,美国《纽约时报》用上述文字记录了废墟上的常德景象。
90岁抗战老兵叶万火和他家的老房子
叶万火参军时就在这间房子里和父母生活
90岁叶万火最大的悲伤是孙女被人杀害(中间)
    这一天,好不容易林华强有空,由12少(网名)开车,我们去了叶万火的家。
    叶万火90岁,常常上山去放牛。所以,大家心里七上八下:“这个老头儿千万别上山放牛,他去的话,我们就白走一趟了。”
    幸好,在村头遇见正要上山的叶万火老人。叶万火看见我们也很高兴。
    浙江省在这几年实行“水泥道路村村通”工程。这一利民工程的实施,确确实实使浙江所有的村镇都可以顺利驾驶汽车了。我们的汽车一直可以开到距离叶万火家不远的地方。
    我查了一下林华强先生的记录,他采访叶万火多少次了。

    林华强先生的记录如下:
    叶万火,性别:男  生日:1921年2月7日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10207501X
    住址:天台县龙溪乡柱峰村江岙5队

    1939年我志愿参加天台志愿抗战兵团去抗日,在城里住了三天后带着大红花到临海集合。接着被送到江山市22补训处集训。大概半年后,我被分到湖南战区74军57师169团(当时师长是余程万,团长是宋子玉),驻地在湖南常德。之后,部队频繁地参与战斗。先后到过湖南的许多地方、浙江的丽水、龙游、福建北部地区等地。在多次和日军争夺阵地战中,都是打了退,退了再打回来,我军死伤无数。有一次我在死难的战友们的尸体下昏迷了十几小时才醒过来,逃过一劫。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是常德保卫战,那时头上到处都是日本人的飞机,遍地轰炸过去,战友们的肢体被炸得四处横飞。我当时躲在一个小天井里,才躲过轰炸,可没等我清醒过来,日本人已经冲进来把我们包围了。在城墙上日本人架了15挺机关枪,把我们这些俘虏(起码有1000多人)分成两块,会走路的为一块,受伤不会走路的为一块,然后15挺机关枪一齐开火,把不会走路的统统扫射死,那些日本人实在是太凶残了。分组时,一日本人欲对我搜身,我稍一躲避,竟被后面的日本人用刺刀对着后脑勺刺过来。现在我的后脑勺还留有当时刺刀刺下的伤疤。我们这些会走路的都被拉去抬日本人的伤员,后来我们这一批又被转运到湖北沙市。往往是抬一整天,也没有什么吃的;一次,日本人叫我们8个去找粮食,在一幢木结构的三层楼房里,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每人把绑腿解下来,先到楼上,然后8人一齐将楼梯卸下来,用绑腿将楼梯拉到楼上,然后我们全部隐藏在楼上,经过两天两夜的时间,日本人才退走,期间,曾有三批日本人到楼下来过,庆幸的是他们都没有上楼来。那时,我们的部队已经把阵地夺回来了,我回到部队继续参加战斗。当时部队的后勤机关里有一位干部,叫陆梁生,天台桥上人,他正好请假送家属回家,我跟他回家后就再也没回部队去了。
    我的身体时好时坏,耳聋眼花,战争时留下的腰伤、枪伤,经常折磨着我,发作起来时,躺在床上动弹不得,今年以来好多了,但我血压很高,经常头昏。有一儿子,在家务农,没有什么救助。
    另今年9月30日,老人唯一的孙女(在校大学生,还是校学生会主席)被人杀害了,对老人及家人打击很大。
    我非常庆幸林华强等人采访过叶万火老人,他们以上的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这次采访,如果没有他们,我也一事无成。首先是交通,如果让我自己去叶万火家,那真是比登天还难。采访叶万火对我来说又是根本不可能,因为,浙江话我一句也听不懂。我在日本国利用六年时间采访22名侵华日军老兵,那时,我日本老兵之间还可以交流。我这个中国人在中国的浙江省天台县,可是离开翻译是寸步难行。
    我查了一下资料中的《常德保卫战》:
    1943 年中国国民党军队在常德与日寇进行了一次大会战。这次会战,其规模之大,兵力之多,战线之长,仅次于台儿庄会战,在中国抗战史上具有相当重要地位。 1943年11月初,日寇的大本营和派遣军总司令部为了挽救起必然失败的命运,悍然把矛头指向湘西北常德这一军事要地,出动了第11军5个师团和四个伪军师在内的16万多兵力,与国民党第六,第九战区的16个军42个师约21万人,在以常德为核心的十几个县市进行了一场殊死的血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常德是湘西北门户,沅澧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也是川贵物资集结中心,1939年初,日寇企图南下,开始轰炸常德。1941年11月4日,日寇公然违反国际法,在常德使用细菌武器,空投了大量感染鼠疫的谷,麦,豆子,高粱等物,虽采取了紧急措施,前后仍有 600多人死亡。
    1943年11月2日,常德会战开始,仅常德一地的保卫战,日军就先后投入约4万兵力,300余门火炮。
    中国守军仅为1个师,坚守16昼夜,予敌重创。在50余天的会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共毙伤日军2万余人。日军虽然曾艰难攻占了常德,但中国军队二线兵团随即展开反攻。日军见势不妙,仓皇撤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1du.html) - 日寇用15挺机枪扫射我千余名伤兵_方军_新浪博客
国民党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57师师长余程万
    余程万在常德会战期间任国民党第74军中将副军长兼57师师长,广东省台山县人,生于1902年,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12月毕业。1927年任海军局政治部少将主任,是最早进入少将官阶的黄埔生第二人。1943年晋升中将军衔。余程万为人机智沉着,精明干练,是一个儒将,他治军严明,指挥作战的特点以“坚守著称”。因常德失守,少数没有突围的部下被迫竖起了白旗,蒋介石闻讯此事非常震怒,下令将余程万押送重庆按军法处决。后经常德在重庆的要人和王耀武的力保,才幸免一死,从轻发落,被判徒刑两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余程万刑满释放。1949年,余程万任国民党第26军军长兼云南警备总司令,1957年流落香港,被匪徒开枪击杀,时年55岁。

                                                                                                      

我画了一个草图给叶万火看,叶万火笑笑说应该请画家画更像

    叶万火回忆:
    侵华日军攻进常德后,把我们这些俘虏(起码有1000多人)分成两块,会走路的为一块,受伤不会走路的为一块。不会走的,他们架起15挺机关枪扫射。就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看着!真是惨不忍睹!子弹打在伤兵们的身上,“噗、噗、噗”地响。
    日军留下我们能动的是帮助他们抬伤员。侵华日军的伤员也是成千上万的。他们的伤兵码放在路边也是一排一排的。我们抬日本兵伤员时,由于几天没有吃饭,太劳累了。有人试图在路边坐一下。这下麻烦了,后面的日本兵上来就是一刺刀。再后面跟上来的日本兵再补一刺刀。我们这些中国兵都互相勉励:“再坚持一下吧!先活着!”
    我们抬日本伤兵常常遇到,我对中国兄弟说:“咱们一定逃跑!早晚也是死!”
    这些兵常常往我这里凑,他们说:“要跑一起跑啊!你别自己溜啦!我说哪能呢!”
    终于,有了机会。侵华日军鬼子兵的军官让我们8人自己去找饭吃。再不吃饭,我们连站都站不直了,更别说抬伤员了。
    我们8人走到一个三层楼下,我见有一梯子。我让大家都上去,我自己在下面把楼梯一层、一层拆了,再让他们把拆下来的木料用绑腿拉到楼上去。
    谁知,出问题了。几块木料快拉上去了,谁知,绑腿的布料太软,折啦!
    几块木料从高处“咣”的一声砸向地面!几个日本兵听见了,他们如临大敌,拿起三八大盖枪就往这里跑!
    我挥手让弟兄们隐蔽,自己也急忙藏在黑暗处。
    几个日本鬼子拿着三八大盖枪四处搜,没有发现情况,就走了。
    后来,我把梯子全部拆掉,自己也爬了上去。
    我们在楼上,大气都不敢出。四处是侵华日军鬼子兵。夜黑风高、鬼火四闪。
    我们从楼板的缝隙往下看:有三拨日本鬼子来过。其中一拨是大军官。我们都是军人,认识侵华日军鬼子兵的军衔。其中一位是少将,两位是大佐。
    就是这位一个金星领章,穿呢子军装的将军,他手摸下巴,往上看了好长时间。
    1945年3月。当时部队的后勤机关里有一位干部,叫陆梁生,天台桥上人,他正好请假送家属回家,我跟他回家后就再也没回部队去了。
    我当时穿的是缴获侵华日军的军装。所以,一进村,就让村公所的人给“缴械”了。他们说:“咱们浙江天台县时常要上演消灭日本侵略者的话剧,好动员乡亲们上前线,打日本鬼子!”没有办法,我只好脱下缴获日本鬼子的军装。
    叶万火老人说,陆梁生的儿子常常来看他。去年,还带他去天台县城去体检。
    叶万火最大的遗憾是孙女让人杀害了,这是战后65年,生活给他最大的不幸。
    叶万火对我说,侵华战争使他浑身上下伤痕累累。抗日战争胜利65年了,没有抚恤金、没有伤残补助、没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而颁发的证章。只有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民间团体的小伙子们常常来看望他。
    我们依依不舍告别抗战老兵叶万火老人,他一直把我们送到村口。
    我们的汽车马上就要拐弯了,我看见他还在向我们招手呢!
    2010-5-23
43#
发表于 2010-6-17 14:31: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住在隔壁村,还不知道这位将军,汗颜!
44#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44:26 | 只看该作者
侵华日军的子弹从他右眼打进(2010-05-22 16:36:32) 转载
标签: 历史军事新四军老战士侵华日军庞新茂中国文化分类:老新四军

庞新茂手拿他的身份证给我们展示
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
1938年6月17日新四军在镇江--句容的公路上歼灭日军一个中队
侵华日军的子弹从右眼打进从这里出来
庞新茂最大的嗜好是喝酒,他的床前床后都是酒坛子

采访庞新茂时敬老院的老人们都来了
一起采访的周则江、胡巧巧和庞新茂及其敬老院蔡深院长
浙江天台县在中国版图的什么位置?
天台县平桥镇社会养老服务中心
    2010年4月26日,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的周则江先生、胡巧巧带领我采访了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老人。庞新茂老人1925年生人,今年85岁。庞新茂的信息是林华强告诉我,可是,他没有采访过。由于他太忙,所以,周则江、胡巧巧领我采访。和我们一同去的出租车司机是周则江的朋友,他听说我们的意图后,居然少收车费。而且,又介绍他的邻居,91岁的丁宗淼。
    91岁的丁宗淼先生是黄埔军校17期的毕业生,他也是在抗日战争中同侵华日军血战过的一位国军老军官。如果不是这位师傅,丁宗淼老兵在陕西守卫函谷关,同侵华日军血战的事迹也将永远不为人知。

    我很得意,我是第一个采访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的人。
    我希望中央电视台相关栏目也能采访在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们。央视没有兴趣的话,浙江电视台应该来采访。浙江电视台没有兴趣的话,我希望日本国的NHK电视台来采访。我1979年从军队退出现役以后,到大学学习。1984年大学毕业后,被外交部外交人员服务局派到日本《读卖新闻》北京分社,给日本记者当秘书。后来,我又去日本国留学。我当然深深了解日本国民,他们非常希望了解中国的国情:
    “战争过去65年了,中国抗战老兵的生存状况?”
    “日本兵当年为什么用常规武器,以1/400的人数比例,占领中国沿海富庶地域15年的?”
    “从1931年9﹒18事变,(日本人所说沈阳事变)到今天,已经过去79年了,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对待老军人的国策是否有变化?”
    “从中国对待老军人的国策中,是否可以推论出:以往中国军人的作战勇气?以及,今后,中国军人的作战勇气?……”

    庞新茂老人身体非常好,他记忆力惊人,可以和青年人一样上楼下楼。
    庞新茂自述:
    我是1941年参军的,我一直住在天台县平桥镇沸头村居住,世世代代是农民。
    当时,是被抓壮丁抓去的。开始,被抓到前山长阳村。9月份,被带到临海的大田。一直关到1941年12月27日。上面说,准备把我们运到江南的部队和日本人打仗。
    当部队行军到温州的青田县时,我中途和三人一起,趁着夜黑风高,逃跑。当时,如果抓到后,不得了啦,会马上就地枪决。
    我回家不到一个月,又自愿去军队当兵了。原因很简单:侵华日军来了没有好。而且,中国军队也都在抓壮丁。今天,你逃出这个军队,明天,那个军队又把你抓去了。没有办法,兵荒马乱!我自愿去的是临海挺进队,属于地方队伍,不是国民党军队,也不是共产党军队。
    我们部队有1000人左右。我们开始到天台平镇下宇殿住了几个月,后来,部队又进到诸暨参战。我们开始与汪精卫的部队打仗。汪精卫的部队也都是抓来的,而且,他们给日本人当走狗。所以,汪精卫的部队没有战斗力。我们打了两个大胜仗。
    后来,我们部队开到四明山,打三五支队。三五支队是共产党新四军的部队,很有战斗力。我们一个班12人,我被俘,其余,战死、战伤。三五支队的同志们开导我: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j0ph.html) - 侵华日军的子弹从他右眼打进_方军_新浪博客     “中国人不应该打中国人,我们的敌人是侵华日军。是不是?”
    我一想,对呀!于是,我就自愿参加新四军三五支队。
    但是,三五支队开始并不信任我。开始一个月的站岗放哨都不让我去,因为,夜里,发我一条三八式步枪,我携枪跑了怎么办?后来就好了,同志们看我作战英勇,信任我了。
    后来,我们几乎天天作战。频率大到一个月30天,打仗时有25天。我们天天与侵华日军和汪精卫的“和平军”作战。日本人给汪精卫的部队起名“和平军”的目的是迷惑中国人:
    “好像是当了走狗,就可以天下太平,实现大东亚共荣圈了。和平军嘛。”
    我19岁在四明山大于村受伤。侵华日军的子弹先擦过前面人的额头,又打进我的右眼。当时,血流如注。战友们背起我撤退。受伤是1942年的正月,到五月份才好。
    当时,我感到奇怪:“这子弹从右眼打进,出口在哪里?”
    可是,部队的军医哄我,说取出来了。我当时昏死过去了,就相信了他的话。
    可是,20几天后,我感到右耳根部脓肿,以至于半个脸完全肿胀起来。流脓血。我一摸,有东西。我告诉医生,说:“弹头儿在这里。”医生说:“没有麻药,怎么办?”
    我递给医生一把剪子,说:“你用这个下手吧!”
    子弹头取出来之后,我的头用破布整个包了起来。
    “你问什么?到医院养伤?”庞新茂问我:“我们三五支队就没有医院!”

    我在浙江天台县采访,必须有人翻译。不然的话,我听不懂浙江话。
    庞新茂说,我继续天天行军作战。用左眼瞄准,向侵华日军射击!有几次,太惨了,部队边打边撤退。战友们没有办法,开始,背着我转移。后来,托着我跑。日本鬼子追的近了,索性,把我扔到草丛里,他们先撤退了。日本鬼子追来了,发现了杂草堆里的我。看看头上全用破布抱着,血水和泥土混在一起,整个脸还是肿胀的。日本鬼子用刺刀在我肚子上按一按,意思是说:“这个中国兵还活着?还是死了?”
    到1943年12月,三五支队的领导找我谈话。后来,我就回家了。
    抗日战争中,我的两个兄弟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中战死了。说不清他们的部队。我的老婆也在战争中死亡了。我的父母也在战火、战祸中死亡了。我没有子女。
    庞新茂说,解放以后,当了几年的民兵连长。一直是单身。
    我发现庞新茂的床前、床后都是酒坛子,他说,这是他唯一的嗜好。
    我问庞新茂,他没有抚恤金,也没有纪念抗日战争的证章。

    庞新茂所在的敬老院院长叫蔡深,他说:“这个敬老院才建起没有几年,是浙江省富民工程在全省干的实事之一。你说什么?庞新茂是新四军老战士?我刚刚知道!”

    我们临走的时候,庞新茂给我们大家唱了新四军的军歌:
    “从春天到冬天,我们打了多少大胜仗!共产党的队伍真雄壮!新四军抗击日寇就是强!三五支队分了敌人的乌龟坑!……,……。”

    85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庞新茂像个16岁的小姑娘,他羞涩地告诉我们:
    “70年过去了,我们新四军三五支队的军歌后边,我唱不下来了。”
    我们大家都热烈鼓掌,说:“没有事!那您就再唱一遍记着的歌词吧?”

    “从春天到冬天,我们打了多少大胜仗!共产党的队伍真雄壮!新四军抗击日寇就是强!三五支队分了敌人的乌龟坑!……”

    2010-5-22
45#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57:21 | 只看该作者
抗战老兵刘兆秋的最后一口气(2010-05-21 17:41:22) 转载

标签: 老兵抗战女婿抗日战争刘兆秋宁波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2010年4月18日奄奄一息的刘兆秋刚刚从宁波回来
86岁的抗战老兵刘兆秋认出了林华强

刘兆秋的女婿把刘兆秋抱到民办敬老院去
刘兆秋老人的最后形象

    刘兆秋,1924年出生。生日:农历七月初十。
    身份证号码:332625192408105314
    身份证住址:浙江天台福溪街道马山村。
    我2010年4月18日,和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的林华强一起,见到了抗战老兵,86岁的刘兆秋先生。刘兆秋先生去宁波了,因为重病在身,他的儿子、女婿,不得不把他送回家乡,浙江天台县。
    刘兆秋儿子、女婿开车从宁波一路奔波,刚刚进村,我们就迎了上去。
    刘兆秋儿子说:“为了给老父亲治病,钱全部用完了。老人自己要叶落归根。”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w9.html) - 抗战老兵刘兆秋的最后一口气_方军_新浪博客
    我在车窗的一侧给老人拍照,我看见“关爱抗战老兵”团体给他制作的照片。
    由于林华强等关爱抗战老兵的群体总去看望刘兆秋老人,所以,奄奄一息的刘兆秋老人认出了林华强。他伸出一只手,向林华强打招呼。这种生死离别,实在让人心情沉重。
    和一家私人敬老院说好,刘兆秋的女婿把刘兆秋抱到床上。
    刘兆秋的儿子对私人敬老院的老太太说:“吃完这些药,就听天由命吧。”
    林华强曾经采访过抗战老兵刘兆秋,刘兆秋老人自述:
    1942年,18岁时参军抗日。先到福建,后到湖南,参加过长沙会战。当过班长,具体打过多少仗已记不清了。1944年,因在江西景德镇让日军弹片炸伤右脚而回到家。
    前年,在村祠堂乘凉闲谈时,突然口吐白沫昏厥过去。医生检查后,说是脑梗塞。抢救回来后,基本上回忆不起以前的事了。据村民说,他现在就像个小孩子,喜欢破坏别人的庄稼什么的,睡觉喜欢睡在铺着一张塑料纸的黄泥地上。
    家庭及身体情况:目前,老人除了大脑有点问题外,身体还算硬朗。独自一人生活,家里一贫如洗。有一个儿子,长年在宁波打工。老人儿子也曾来接过老人,想让他到宁波去,但老人不愿去。
最终,还是被儿子、女儿、女婿接到宁波一起居住。
    刘兆秋的儿子告诉我:刘兆秋生前由于参加抗日战争,伤痕累累。没有抚恤金、没有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
    写到这里。我相信,亲历抗日战争的浙江天台农民刘兆秋先生,可能已经……。
    2010-5-21
46#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58:34 | 只看该作者
灯花阑珊上海人﹒勿忘淞沪抗战兵(2010-05-21 16:24:59) 转载

标签: 历史灯花淞沪抗战纪念馆陈守财浙江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灯花阑珊上海汽车展(网络下载照片)
浙江天台林华强和淞沪抗战老兵陈守财夫妇
1937年8﹒13上海在侵华日军的炮口下
我和陈守财夫妇2010年4月18日

1938年在徐州的日本鬼子左为“寺内寿一”,右为“畑俊六”

陈守财家的厨房是清朝他爷爷的爷爷使用过的

2010年4月18日,我们访问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90岁的陈守财。
本来,是不应该先写90岁的陈守财老兵的。应该按顺序来。但是,我在陈守财家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馆长沈建中打了一个电话,汇报我正在采访“参加过淞沪抗战老兵”的情况。所以,先写陈守财老人。
我对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沈建中馆长印象良好。原因是,他回家开私人汽车。
我是研究日本问题的一个学人。沈建中开私人汽车让我惊讶万分;而相反,我也有不惊讶的地方:“1976年唐山大地震前一天,日本国警察逮捕前首相田中角荣。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在家用私人汽车。”这两条消息,就让我感到理所当然。
我在给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馆长沈建中的电话中说:“我在浙江天台采访40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我先把亲历过淞沪抗战的老战士情况整理一下,告诉您吧?”
沈建中馆长是领导,他说:“好。其他几位浙江天台参加过淞沪抗战的老兵资料,你也马上给我整理出来。”
沈建中先生比我小17岁,他宣传“三个代表”也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v1.html) - 灯花阑珊上海人﹒勿忘淞沪抗战兵_方军_新浪博客 现在,很多人满嘴的“三个代表,”可是身体力行“一个代表。”
“一个代表”是“代表人民索取人民利益。”所以,中国人民对信仰缺失。
侵华日军当年也是“一个代表。”它是“代表中国人民索取中国人民的利益。”他们当时,满口宣传:“大东亚共荣圈。”可是,把中国的煤、钢铁、木材、粮食、矿石、棉花、橡胶、石油……,都运到日本去啦。——所以,打起来了。
他陈守财,就是在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和日本鬼子打起来的。
1937年6月,16岁的陈守财到国军37旅当兵。原因是其表哥杨梦万在37旅当少尉排长。根据陈守财老人回忆:国军独立第37旅,为湘军,抗战前驻浙江。独37旅于1936年2月由新编第10师改编而成。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命令在浙江的独37旅列为八一三沪战参战师开赴最前线。
1937年8月11日,张发奎上将致蒋电:“绍兴、余姚一带刻尚疏防,王皞南所属37旅巩固宁镇,似嫌单薄,势而再令兼顾”。所以,刚刚入伍的新兵陈守财就开拔,上了前线。
9月1日,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顾祝同致蒋:“陈德法少将率37旅已遵令于俭日向龙华开拔”。
9月5日,顾祝同致蒋电:“独37旅伤亡甚重,调北泗塘。归6师指挥,余在杨行”。
9月下旬,独37旅又返回浙江。9月30日,顾致蒋电“独37旅,已令开驻宁波、镇海”。
根据90岁陈守财老兵叙述,他所在的独37旅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其表哥杨梦万少尉排长在淞沪抗战中光荣牺牲。

浙江天台的林华强先生带我去陈守财的家。说他家“家徒四壁”吧?不合适。他家有电风扇、电饭锅。这是现代社会的东西。不过,他家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是清朝时代的房子。他说他家五代人都住在这间破房子里。除去抗日战争,他到前线去和侵华日军作战之外,他哪里也没有去过。抗日战争胜利,陈守财回到家乡浙江天台县,接着种地为生。
陈守财在刚刚解放的镇压反革命运动当中逃过一劫;在1967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中,他又被革命群众忽视了。我现在看他,左左右右、上上下下,他还是不像国民党反动派的残渣余孽。他陈守财,确确实实就是中国的一个老农民。
亲历抗日战争的国民党抗战将士陈守财没有抚恤金,没有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证章。
和陈守财相濡以沫的是88岁的老伴儿,我在他家,闻到电饭锅里散发出来的米饭香味;看到他作为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如今能幸福地生活着,充满了羡慕。

2010-5-21
47#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4:59:36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2010-05-20 22:12:24) 转载

标签: 历史抗战抗日战争老兵陈守财浙江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照片说明:1939年浙江天台1353名青年志愿组成“天台县志愿兵团”开赴抗日前线前合影
照片说明:2010年4月18日,我们访问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90岁的陈守财。1937年6月,16岁的陈守财到国军37旅当兵。原因是其表哥杨梦万在37旅当少尉排长。根据陈守财老人回忆:国军独立第37旅,为湘军,抗战前驻浙江。独37旅于1936年2月由新编第10师改编而成。1937年813淞沪抗战爆发,蒋介石命令在浙江的独37旅列为八一三沪战参战师开赴最前线。
1937年8月11日,张发奎上将致蒋电:“绍兴、余姚一带刻尚疏防,王皞南所属37旅巩固宁镇,似嫌单薄,势而再令兼顾”。所以,刚刚入伍的新兵陈守财就开拔,上了前线。
9月1日,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上将顾祝同致蒋:“陈德法少将率37旅已遵令于俭日向龙华开拔”。
9月5日,顾祝同致蒋电:“独37旅伤亡甚重,调北泗塘。归6师指挥,余在杨行”。
9月下旬,独37旅又返回浙江。9月30日,顾致蒋电“独37旅,已令开驻宁波、镇海”。
根据90岁陈守财老兵叙述,他所在的独37旅参加八一三淞沪抗战。其表哥杨梦万少尉排长在淞沪抗战中光荣牺牲。
浙江天台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林华强等人协助我,在浙江天台采访40名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
一,我们为什么关心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
如果说世界民族之林是由无数苍天大树组成的,那么,那颗颗苍天巨树就代表着该国郁郁葱葱、源远流长的历史。我们漫步世界民族之林,随时可以观看到这些苍天大树被压弯、折断的枝头。这,就是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所留下的痕迹和创伤。
——我们人类社会,就是伴随着战争的苦难历史步履蹒跚地走到今天的。
在我们中国历史的参天巨树上,我发现一株已经被累累硕果压弯的枝头。
最为遗憾的是:这硕果累累被压弯的枝头不但被主流媒体忽视。而且,当被地官员所疏忽。
这些硕果的成分既有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观的沉重,又负重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观、文化观之中。
像烫手的山芋,台北视而不见;像70载未发工资的农民工,浙江省会杭州听而不闻。
像充满荆棘的山茶花、映山红,漫山遍野、争奇吐艳、美景怡人;却没有历史学家、抗日战争研究人员去记录、描绘。
像一本沉重的教科书,翻开就是可歌可泣、惊天动地、流芳百世。

这个被历史的沉重包袱所压弯的枝头就在浙江省天台县;枝头上这累累的硕果,就是我们天台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们。为什么把他们比喻成丰硕的“硕果”呢?可能词不达意;但是,他们确实是我们中华民族苍天巨树千百年来的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果实,是我们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的结晶,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继往开来、勇往直前的根源。
这些压弯我们苍天巨树枝头的累累果实就是我们天台县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军人们;是我们天台县今天还幸存的四十几位老兵们。
我们为什么关心浙江天台的抗战老兵呢?因为,几乎没有人关心他们!

从1840年开始的一百年间,中国人一直是“落后挨打”除去丧权辱国,就是割地赔款。
而抗日战争是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获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中国战场是反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重要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战火纷飞、硝烟弥漫,70多年前,在武装到牙齿的侵华日军面前,中华民族的好儿女曾经挺身而出,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冲锋陷阵、前赴后继、英勇牺牲!而浙江天台人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是中国整体抗战的部分,天台人民作出的牺牲是不可泯灭的。

如今,他们作为战争的幸存者已经垂垂老矣、仍旧贫困交加。
我们可以忽视这些累累的文化、文明、历史而结出的硕果。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苍天巨树的一个分枝上面丰硕的果实,她们终究会默默无闻、悄然无声地落下去;落在我们富饶、辽阔的土地上;落在我们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中。他们依旧会滋养我们的大地,护佑着我们民族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但是,我们能对他们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吗?
忘记他们,就意味着背叛!
冷漠他们所做出的牺牲,外国列强烧杀淫略当然会卷土重来!
忽视他们的存在、他们曾经的牺牲,战火纷飞就可能重演!
无视他们,就将否定我们中华民族根本的道德观、历史观!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从那一天算起,抗日战争胜利已经整整65周年了。如果那位抗战军人当年20岁,那么,今天他也85岁了。更何况,浙江天台的老兵们有卢沟桥事变之前就参军;淞沪抗战已经同侵华日军血肉相拼、浴血奋战了。
对亲历卫国战争的老兵漠视,难道是我们民族的传承?传统?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75.html) -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1)_方军_新浪博客 我们对抗战老兵的漠视,就是对我们自己的漠视。不是吗?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虎门、广州来犯,国人说:离我们远哩!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国人说:连慈禧太后都跑了,何况我们?
1895年,大清帝国北洋水师完败。国人互相安慰:干卿何事?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国人说:那是朝廷无能,与我们百姓有何贵干?
1905年,日俄争夺中国领土在旅顺开战,国人说:列强之争,无需光顾。
1928年,日军制造“济南惨案”、在沈阳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国人旁观。
1931年,9·18事变,东北军不战而退,让出东北三省。数千万国人逃亡。
1937年,卢沟桥事变,国民政府、国军且战且退,撤出华北、华中。
1937年,淞沪会战,还有不少地方军阀保存实力、且战且退。
……,……。
《张爱萍军事文选》中17页,张爱萍将军在题为《动员广大人民到抗日战争的前线去》的论文中,回忆抗日战争时期的征兵难。他在第一小节《动员人民到前线去,是一个艰苦的斗争》中回忆,不少人说:
“还没有打到我家来呢。”“中国人多着呢,难道我一个人不去,中国就会亡了不成?”
就在张爱萍将军发表此文的1938年6月11日,浙江天台县却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在中国共产党天台委员会的大力宣传下,在当地国民政府的积极倡导中,天台县有1700多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军,走向抗日战争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最前线!
浙江天台人,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独立、自由,输送了大量兵员和经济援助,他们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918事变过去79年了!
卢沟桥事变过去73年了!
淞沪抗战过去73年了!
我们祭奠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亡灵,73年了!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胜利65年了!
我们不能忘记浙江天台县曾经是中国的抗战模范县!
我们不能忘记天台数千抗战老兵为保卫国家做出的牺牲!

我怀着无限的悲伤、凄凉、流着眼泪,记录如下史实:
2010年4月,我走遍浙江天台的山山水水,我看见无数金碧辉煌的庙宇,我遇见无数家产万贯的成功者;我看见天台无数穿着艳丽的帅哥、靓女;我看见柔光闪亮、车龙水马的高级轿车;我看见灯红酒绿、姹紫嫣红地掩映在天台霓虹灯中的私人会所,我看见鳞次栉比的居民楼阁;我看见灯红酒绿的饭店夜景,我看见晨雾中锻炼的人群,我看见阳光明媚下数不清天台人幸福、安详的笑脸……。可是……
我没有看见一块为抗日战争中挺身而出、为国捐躯的将士们立的纪念碑。

我是一个北京人,我不知道浙江天台县的人作何感想?
我在浙江天台县关爱抗日老兵团体的协助下,在天台进行了三周的采访。我只看见一位抗战军人家属为其亲人立的碑,记录他曾经在远征军滇西抗战中,作为少将,指挥所属与侵华日军血战的历史。还有一位抗战老战士,89岁,还活着,却已经在自己的墓碑上雕凿上“抗战八年、问心无愧!”的文字。
我在前面,用了“抗战将士们”的“们”字。我希望为这个“们”字,天台政府能为抗日战争牺牲的军人们,立一块纪念碑!这个纪念碑,代表一届地方政府对于自己县光辉历史的认可,对于卢沟桥事变后天台县民众为国捐躯的颂扬。天台县抗战英烈纪念碑的耸立,是对于天台县子孙后代的交代,对于天台县在抗日战争历史中县民慷慨走向战场、弘扬张正气的褒奖,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

其实,国家历史就是一部书;前几页,有抗战老兵;这几页,就是今天!
    矿工不断死去,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不用下井;
    农民工被欠薪,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还没有被欠薪;
    贫困儿童失学,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自己的孩子还有书念;
    穷人看不起病等死,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还付得起医药费;
农民土地被强制征收,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我们没有房子要拆;
腐败分子吃喝嫖赌、侵吞国家的资产,我们没有呐喊,因为我们苟且偷生;
抗战老兵中的原国军抗战将士们没有国家荣誉感、没有胜利证章、没有抚恤金,我们没有为他们呐喊;因为,战争的风云已经远远飘去;
我们中国人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伤亡3500万人,他们的冤魂、亡灵、他们的悲愤、他们当亡国奴的屈辱、已经在我们的视线中淡去……
    等到哪天不幸降落到我们头上,谁来为我们呐喊?
等哪一天,战火重新燃起,还有多少人愿意挺身而出?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就是为我们而鸣!!
48#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5:00:16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2)(2010-05-20 22:35:33) 转载

标签: 历史志愿兵抗战老兵梁济康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的朋友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俄罗斯采访亲历二战的反法西斯老兵
1939年浙江《东南日报》对天台县志愿兵团的报道

二,历史上的天台抗日志愿兵团
在天台档案馆,保存着一幅珍贵的照片:背景为连绵的山和茂盛的林木,在静寂的旷野中,有一千多名全副戎装的战士,前排的一律盘坐着,后几排的则昂首挺立;一字排开,列成整齐的队列。整个场面极有气势,仿佛在显示一种不可阻挡的决心和力量。照片题为“浙江省天台县志愿兵团出征纪念,民国二十八年国庆日摄。”
    1937 年7 月7 日,“卢沟桥事变”爆发,8 月13 日,日军进攻上海,14 日下午,日本侵略军飞机袭击杭州,浙江遂成抗战前线。天台县爱国青年张子敬、丁学渊、齐树铭、朱崇奎等人,发起建立“天台民众抗日救国团伙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9 月,前中共天台县委书记齐德夫从上海回到天台,建立中共天台县工委,齐德夫为书记。从此,写下共产党领导下的天台抗日救亡运动的新篇章。
    1937 年11 月,天台县第一次接到限期征兵数额。县政府难以完成任务,就把正在集训的甲长送抵兵役。一时间社会哗然。国民党天台县县长梁济康无法收拾,只得向中共天台工委领导的“民众抗日救国团”求救,要求给抵壮丁的甲长做思想工作。齐德夫带着王德恒,丁魁梅等部分党员干部到枫树殿溪头王村搞调研,摸清被扣甲长不愿应征上前线,主要是怕家属生活无依靠。齐德夫等人就如何安顿好家属生活和村人进行商讨。形成八条具体条款,大意是始至35 岁青年去当兵,谁先谁后,用抽签办法来确定。当兵上前线,家里生活由未去的人代做。安家费用,从村里公款中支付。商议的八条,叫做溪头王互助公约。梁济康于是根据溪头王村的经验,把全县所有20 岁以上,30 岁以下男子,抽签定号,依保编序,造册存县政府,并对优属作了具体规定,名为“天台县征兵优属单行法”,以县政府名义公布执行。
     由于共产党组织帮助梁济康解决了难题,使他明确共产党是真心实意抗日的。故在次年成立战时政治工作队时。他不顾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王定锐等强烈反对把许多共产党员吸收为政工队员,任命齐德夫为干事长主持工作。
     为争取抗战胜利,1939 年7 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省第一次党代会上指出:“针对着敌人在定海、玉环、温岭的登陆与继续进攻沿海各地。我们全浙人民的任务就在于协助政府和军队加紧动员民众,参加军队作战以武装保卫沿海并扩大开展浙西游击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刘英又指出:“在目前形势下,一面敌人正集中力量进行破坏国共合作和全国团结的政治阴谋,因此我们的第二个任务是在于:拥护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与全民族的团结,并加紧统战工作。” 可见帮助国民党军队扩充兵员,是为了加强团结以反对分裂,是为了抗日的全国大局。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8e.html) -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2)_方军_新浪博客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中共天台县委通过政工队,向梁济康提出了组织天台志愿兵营(团)的建议。因这一建议不但有利抗日,而且解决了梁济康头痛的征兵难问题。所以他立刻表示赞同,并出面主持筹划。
    是年9 月,梁济康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全县各乡(镇)长、征兵协会主任委员会议,商定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实行志愿应征,集体入营,人数为1290人。发动志愿兵团的目的,在于以集团入营独立编制树立子弟兵的风尚,发挥天台人独立抗战的精神并培养自动为国服役的新风纪。
    共产党领导天台政工队首先帮助梁济康制订了《天台县发动志愿兵入营方法》九条,规定了入征标准、待遇、名额、宣传发动事宜等。《方法》虽然有了,由各乡镇公所负责落实。但民众中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做大量深入的宣传工作和努力。这时,曾参加过红军挺进师的干部,介绍了苏区扩军的经验,中共天台县委结合国统区的天台实际,确定宣传发动计划,首先在基层党组织力量较强,乡长比较开明的灵溪、下岐一带取得成果,再在基层党组织力量较强,乡(镇)长执行不得力的平镇、藤桥一带突破。在取得初步经验后,派共产党员以政工队员的身份,穿着草鞋,分散到四乡八镇,向乡保长宣传,通报先进乡镇的成绩,促使他们树立后进赶先进的紧迫感。深入到一些家庭调查研究,分析情况,解决一些具体困难,说服壮丁本人和他们的家属,逐家逐户动员,成熟一个,影响一片。待多数自然村都有一定数额愿意报名出征对象时,抓住火候,发起竞赛,保与保比,乡与乡比。比数量,也比质量,帮助应征壮丁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由于共产党组织做了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党员带头报名,全县的征兵计划大大超额。月余时间,报到应征达1714 名之多,超出原定目标400余人。境内壮丁闻风而起,结队入营,有许多可以免缓服役的壮丁,仍纷纷应征。其中兄弟争服兵役,父子同时报名,独子自请投效与知识分子投笔从戎者达300 余人。
据当时纪录,在部队受伤返籍又自告奋勇报名参军者有飞泉乡卢孔彬等13 名,兄弟争服兵役经调停解决者有三山乡徐如火等18 对,独子自请投效者有107 名。待别是松关乡王绍相王季友两人,父四十岁,子十八岁,他们父子二人认识到国家目前遭受空前的外侵,愿意抛舍天伦之乐,携手上一前线杀敌,确实令人感动。值得敬佩的是:有一位老太太,途经具府门前,看到那些踊跃报名的热血青年,异常欣慰。自动掏出五块银洋钱,托人转送志愿兵做搞赏,但她一直不肯说出自己的姓氏。后来梁济康回忆这一幕时,感慨的写道:“于此证明台邑人民深明大义,爱护国家民族的热忱,诚为抗战史最光荣的一页。”对于当时天台民众踊跃从军拥军之盛况,当时的《东南日报》曾作连续报道,天台人民的抗日精神,遂为全省广知,而成全国抗战模范县。
    10 月4 日至8 日为各乡镇欢送志愿兵来县城时间。各乡镇或雇戏班子演戏,或馈赠绒衣、鞋袜、毛巾、路费、点心。每一乡镇志愿兵均举行公宴一次,再送至县府报到。沿途燃放鞭炮,鼓乐喧腾,村村户户,都像喜庆一般热闹。城区各界的悬旗表示欢迎,全体军警列队迎接。县城同时上演抗战话剧,街头巷尾,人山人海,欢腾异常。
    志愿兵来城后,共分3 营10 连,驻于国清寺、文庙、张氏祠堂等处。所需800 条被铺均由各界群众从自己家用的棉被中腾出来。政工队员,宣传队员轮流到各志愿兵连慰问和教唱抗战歌曲。征募来猪肉900 斤,牛肉1500 斤。由男女学生大汗淋漓的抬到志愿兵驻地。
    10 月10 日召开欢送志愿兵出征大会,是日早晨,天下着细雨,绵亘的街道上,彩旗到处飘扬,店铺门口挂起灯笼,“还我河山”“扬大汉威灵,恢华夏河山”等红绿标语,满街满巷张贴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满面唯着笑容,男的女的,老的幼的,穿着新衣。好像新年一般。出征大会是下午2 时在南门外大操场上进行的,当时豪壮之气和场面令人久久难忘。
    1 0月20 日志愿兵团开拔在即,县政府和各界向每个志愿兵馈赠物品,政工队赠送印有“英勇杀敌”字样的手帕一块,战时妇女服务团赠送“美女草鞋”一双,冬界群众赠送毛巾一条,纪念章一枚,县政府送路费三元三角三分,特别装在“恭候凯旋”的钱袋里。这天天晴,政工队按原定计划组织提灯大会欢送志愿兵。当晚六时全城挂灯结彩,各界群众手拿各色彩灯。鼓乐向前,有九调新编的欢送志愿兵“莲子行”、“鼓亭十番、木人敲锣鼓,以及其他民间娱乐,五花八门。游行时,志愿兵团整队在前,各届群众执彩灯火炬鼓乐于后,宛如火龙,长达十余里。把沉沉的暗夜都照亮了。当时让22 接收处接收去1353 名志愿兵。10 月22 日天微亮,从小北门至清溪大桥,已经夹道站满欢送群众,在父老乡亲热泪抛洒的月光下,天台志愿兵团健儿,在晨光微曦中坚定地擎起战旗,奔向远方的抗日前线。从此血沃中华大地,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壮山河的战歌。
    抗战至今已过去几十年了,我县在8 年抗战中共投入兵员7600 多位。其中包括:国民党抗战将士,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官兵。我们趁此次抗战调研之机,向全县发出了电视、报刊征集幸存抗战老兵的告示,经我们上门逐个核对尚有幸存抗战老兵40 多位建在。可是,抗战老兵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他们有人让日军夺去了眼球,有的让日军炸残了手臂。有的身上留着多块弹片而无力取出,我们为此呈报县领导曾得县长签批请民政部门给予优抚,但民政部门因没中央优抚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政策而搁浅。


(笔者说明:以上文章,是浙江天台范许洋先生传给我的资料。)

林华强是个交警,他是浙江天台县关爱抗战老兵团体中的一个人。小林常常痛心疾首地告诉我:“每一年都有抗战老兵离去!我们刚刚和他们建立感情,他们就走了!”
我在天台采访期间,关爱抗战老兵团体中很多人都在帮助我。他们之中有国家公务员、有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个体老板,有北京师范大学刚刚毕业的博士、有医生……。他们还有自己的网站,在互联网上,他们发表各种思想。他们的各种作品,应该是汇集集体的智慧和结晶;是关爱抗战老兵年轻人们认识世界、观察历史的公示。
49#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5:03:21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3)(2010-05-20 22:49:11) 转载

标签: 历史志愿兵抗战政工张子敬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我个人收藏的滇西抗战地区当地政府出版的纪念抗战的书籍

三,浙江天台和云南保山的天壤之别
“浙江天台”和“云南保山”对于抗日战争历史认知、认可、弘扬的天壤之别令人惊讶。我1998年开始,在滇西抗战地区采访。。那时,我作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研究部的工作人,去采集、调查滇西抗战亲历者的口述历史。
我前前后后,一共去了十几次。我2002年走下工作岗位以后,我还以抗日战争研究者、中国作家协会作家的身份,多次前往滇西抗战地区调查。
我1998年去采访时,当时的保山市委宣传部的部长叫杨文虎,他现在是云南省广播电视局的局长。天天陪同我们在滇西抗战地区游历的是宣传部干部叫李义钦,李现在是文联的副主席。天天和我们采访亲历抗日战争老兵的,还有史志办公室的主任沙珌璐、陈祖梁。我们走遍了所有滇西抗战的地区;采访记录了数百位老兵。当时,每一个经历战争烈火的村庄里还有亲历战争的老兵几十人,以后,逐年减少。
当时,对远征军抗战的调查还很不充分,各种学术成果还非常稀有。
像金字塔的构成,通过几十位学者的多年努力,近年不断涌现出闪光的研究者。

2002年,腾冲县委宣传部组织老兵祭奠抗战先烈时,还有62名远征军老兵在纪念碑前高呼口号:
“牺牲的抗战军人万岁!抗日战争胜利万岁!中华民族万岁!”
当时,纪念抗战先烈的活动在腾冲国殇墓园的抗战纪念碑前举行。有十几家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采访。
通过保山市委对滇西抗战的大力宣传,《我的团长我的团》、《滇西1944》等影视作品、文学作品连篇累牍。以至于脍炙人口的滇西抗战宣传带动了滇西地方的旅游经济的振兴,现在,每天在保山降落的航班有十架,从高速公路过去的旅游者更是不计其数。
更有甚者,在滇西抗战中,绝对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出现过,而在影视作品中,共产党的游击队已经配合国军主力部队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了。

我说这些12年前的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意图是告诉各位尊敬的读者:“云南保山”对滇西抗战的调查,早就是“政府行为”了。而且,滇西所有的政府机关都出版相关滇西抗战的图书。比方,宣传部、政协、史志办、统战部,广电部、电视台、民族委员会、组织部等等。
云南滇西抗战地区出版的介绍滇西抗战的各种图书有近100册,而浙江天台县出版的介绍当地抗日战争历史的图书,一本也没有。这就是我说的两地的天壤之别。
云南滇西抗战地区地方政府领导的要求下,我本人就为《极边第一城的血色记忆——腾出抗战见证录》、《见证历史》、《记忆的伤痕》、《南侨机工抗战纪实》等图书做过序。
而浙江天台县委宣传部里,竟然没有一位浙江天台抗战史的专家学者!
“浙江天台”和“云南保山”对于抗日战争历史认知、认可、弘扬的天壤之别令我惊讶的地方还在于:同是一个国家,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同是口径一致的宣传机构,同是一个土壤里的党政干部,同在一个时代里,怎么会有天壤之别呢?

下面的内容,是云南保山对外宣传滇西抗战的宣传辞。大家看看,字里行间,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的痕迹?这种尊重历史,如实记录历史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倡的“实事求是”作风的贯彻执行。笔者认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抗战的胜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日战争时期没有在滇西抗战地区活动;但是,从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却在浙江天台县大张旗鼓地宣传抗战!并实施组织、动员行动,协助天台县地方国民政府动员了1700人放下锄头,拿起枪杆,走向抗日战争的最前线!这一“国共合作、共同抗战”的历史事实,浙江天台县为什么不宣传?

1942年春夏之交,日本侵略军攻陷缅甸后,立刻把战争魔抓伸进滇西,妄图沿滇缅路长驱直入,进而陷我全滇,威逼重庆。自此,“黑云压城城欲摧”,地处西南极边的保山转眼之间由抗战后方变为最前沿。
5月4日,日寇侵入龙陵,同时派出飞机54架,对保山这座毫无空防的千年古城实行了惨绝人寰的狂妄滥炸;5日,日军前锋伪装逼近战略要地惠通桥,被我守军有效阻击;10日日军侵入边城腾冲。至此,怒江以西大片田土沦入敌手。中国远征军七十一军依次天堑在北起栗柴坝、南至三江口的全长250多公里的怒江东岸设防据守,经多次交锋,挫败了日军东进企图,遂稳定了战局,并与之隔江对峙了两年之久。期间,预备二师及三十六师曾先后渡江入腾,配合民众展开游击战,并多次重创敌人。
当时,曾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陆路国际交通大动脉的滇缅公路被截断后,大量援华军用物资只能由美军航空队通过“驼峰航线”输送,困难重重,风险极大,难有保障。为重新控制并利用滇缅公路这条战争生命线,中国驻印远征军6个师和英、印军于1943年10月下旬联合发起了对缅北日军的反攻,初获战果。次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实和加强的中国远征军作出了渡江反攻计划,卫立煌将军遂率长官司令部立帐保山马王屯,调集并指挥第十一及第十二两个集团军16个师共16万人,分左右两翼向盘距了腾龙一线达两年之久的顽敌发起致命的攻击。
5月11日起,霍揆彰将军率右翼第二十集团军强渡怒江、仰攻高黎贡山,继而又经四十多个昼夜血战,终于在9月14日光复边城腾冲。是役,历大小数百战,全歼据守腾境各地日军六千多人。
5月22日起,宋希濂将军率左翼第十一集团军铁流西进发起了以战况惨烈而震惊全世界的松山战役,并于9月7日攻克松山主峰,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聚歼守敌三千余人而无一人漏网的辉煌战例。接着,该部又沿滇缅路攻击前进,扩大战果:11月3日收复龙陵,继而攻克芒市、遮放、畹町,并于次年1月27日与缅北远征部队在边境芒友会师。至此,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胜告捷,总计歼敌2.1万余人,并收复滇西全部失地。
滇西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场英勇悲壮的战争中,保山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倾其所有,配合军队内惩汉奸、外御强敌,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据统计,在两年零八个月的峥嵘岁月里,保山先后惨死平民9万余人;民工牺牲2.46万人;房屋被毁2.8万间;遭受日机轰炸520架次——仅“五四被炸”这一天,整个保山城除了东北一角外,所有繁华街道、居民区、机关、学校公共场所均遭日机狂轰滥炸而化为一片废墟,当场遇难10134人,3267间房屋被毁,千年古城顿时尸山血海,阴风惨烈。此后,瘟疫蔓延,又夺去了6万余人的生命(据考,此系丧心病狂的日寇投放细菌弹所犯罪行)……然而,大劫之后,保山人民依然咬紧钢牙,参军的参军,支前的支前,劳军的劳军,直至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百思不得其解:
没有共产党出现过的滇西抗战地区,今天的宣传如雷贯耳、如日中天。
共产党活动“猖獗”的浙江天台,却销声匿迹、鲜为人知。奇怪!

四,抗战中中共在天台县领导抗战的史实
    我非常感谢浙江天台县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周则江先生,他不但常常陪我出去采访,而且,他送我一本重要书籍《中共天台地方史》。
    这本1999年,由中共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编纂,由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中,详细记录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天台县委协助天台国民政府所作的大量抗日救亡的活动。卢沟桥事变之后,云南保山地区,几乎没有中共的组织在活动。而浙江天台中共在抗战中的作用,却是风起云涌、方兴未艾。这本书籍,详细地记录了这些历史故事。
    笔者转载该书,第93页到100页的内容,以飨各位尊敬的读者。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5b67a0100iz9b.html) -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3)_方军_新浪博客
第七章  天台县委的重建和抗日
      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
      第一节县委的重建和省首次党代会精神的传达
      随着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天台县委也得到重建。

    一、县委的重建和党组织的发展
    1938年5月,中共浙江临时省委组织部长谢文清及张忍之、陈阜来天台整顿党组织,重新建立天台县委,书记齐德夫,委员有丁学渊、王德恒、丁魁梅①、丁学精(7月份以后王德恒、丁魁梅、丁学精先后调离,增补张子敬、袁华英、赵鉴源为委员)。县委工作机构及负责人:组织部长丁学渊,宣传部长王德恒(7月后张子敬),妇女部长丁魁梅(7月后王琳芳,8月后袁华英),青年部长丁学精(9月后赵鉴源)。1938年?月,县委派张子敬和宁海籍党员金良才、俞圣舟、邵全墨、童时校、邬时森去海游和前童等地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同时,派朱崇奎等到临海大石组建支部。
    10月,县委书记齐德夫积劳成疾病逝后,根据党组织发展已超越天台县境及工作需要,天台县委改为天(台)宁(海)中心县委。丁学渊为书记,朱崇奎为组织部长,张子敬为宣传部长(1939年4月由胡其清接任),许万灿为农运部长,赵鉴源为青年部长,袁竹林为妇女部长。1939年9月,宁海县党组织分出,重新恢复天台县委,林泗斋任书记,励维豪接替赵鉴源为县委委员兼青年部长,其他人事未动。县委在城区小北门召开天台县青运工作会议,励维豪传达了省委青运工作会议精神,布置了天台青运的任务。参加会议的有大公、育青、天中三所中学的党员代表和校刊、学生自治会、剧团、读书会、同乡会的代表20多人。会议还通过给延安青运代表会议致敬电。
    这一时期,县委正确地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工作成效显著,尤其是掌握了县政工队的领导权,利用这一合法阵地,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使党组织迅速发展,建立起5个区委,44个支部,拥有党员400多人。

    二、省首次党代会精神在天台的传达
    1939年7月21日至30日,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召开,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刘英为省委书记。大会还选举了12名代表出席党的七大,原任天台县委妇女部长、后调省委机关工作的丁魁梅,当选为中共七大代表。
    1939年8月底,台届特委在天台城关召开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传达省首次党代会精神。出席会议的有特委委员和各县党组织负责人20多人,天台出席会议的有丁学渊、张子敬等,会议开了三天三夜。特委书记郑丹甫和特委委员林尧分别传达了省党代会的决议,动员党员“组织与健全各乡各区农会、合作社,以求得普遍宣传‘二五’减租与优待抗日军人家属。加强扩大志愿兵的运动,动员失学失业青年,到武装自卫组织中去”,“加强军事政治训练,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战争”。会上,还讨论部署了台属今后工作。
    这次会议进一步推动了天台党组织领导抗日救亡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二节 政工队的抗日救亡工作
    县委重建后,政工队在党的带领下,抗日救亡工作蓬勃开展。

    一、举办民众夜校,宣传抗日救亡
    在县委发动下,政工队举办民众夜校,动员工人、店员、农民及社会.亡失学、失业青年、家庭妇女参加民众夜校学习。课本是县委组织编写的,如“火!火!火!日本鬼子放的火!”“血!血!血!中国人民流的血,既能读书识字,又能宣传抗日。民众夜校教唱抗日救亡歌曲,讲解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的形势,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吞中国的野心和烧杀抢掠的暴行,激发民众抗战情绪。民众夜校遍及城乡各地,成为动员和组织群众参加抗日救亡的阵地。共产党员以政工队员的合法身份,在学员中积极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1938年初夏,张子敬在城关夏氏宗祠办的民众夜校上课,在学员积极分子中发展了孙伯卿、李继汉、张松志、陈建地等人为党员,成立支部。支部每周开一次组织生活会,要求每个党员在诚实可靠,有一定群众威信的人当中宣传党的宗旨,确定2至3名发展对象,使城西片党组织较快得到发展,相继建立起桥上支部、清溪支部、黄家坑支部、卢门头支部和二里许支部。1938年初夏至1939年春是天台党组织大发展时期。
    为造就国共合作、全民族共同抗战的气氛,齐德夫等还在石墙头政工队队部两厢窗台旁的墙壁上用墨煤素描了孙中山、林森、蒋介石和列宁、毛泽东、朱德的头像,书写抗日救国纲领和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在石墙头对面的窑头殿墙上,画上日军暴行漫画;在县境内公路两旁显目的村舍墙上,书写了大量的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幅标语。政工队员深入到全县各地广泛宣传中共中央制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民族抗日统一战线政策,宣传政府法令和抗日前线胜利的消息;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演出抗日剧目。

    二、推动乡保长的改选
    针对乡镇各级政权中的贪官污吏给民众带来的苦难,县委决心要抓住贯彻执行战时政治纲领的时机,整治不法官吏。1938年8月,乘贯彻省政府颁布的保民大会暂行规定之机,县委委员、宣传部长张子敬以政工队队员身份在横山召开保民大会,根据民众的强烈要求,撤销了鱼肉百姓的保长,民主选举出新保长。一些乡、保长向县里状告张子敬的举动超出了政工队员的权力。县长梁济康按照《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有关规定,力排异议,给新选的保长发了委任状,县委利用保民大会先后撤换了阻碍战时政令推行的乎镇镇长吴蔡兵等10人,推荐积极抗战、为百姓称道的张太华等担任平镇、丽泽、福溪、前山、藤桥、港南的乡镇长。

    三、帮助组建天台志愿兵团
    1939年7月下旬,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在省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针对着敌人在定海、玉环、温岭的登陆与继续进攻沿海各地,我们全浙人民的紧急任务就在于协助政府和军队加紧动员民众参加军队作战,以武装保卫沿海并扩大开展浙西游击战争,打退敌人的进攻……必须积极动员群众参加军队……”
    根据省委这一指示,县委通过政工队向县长梁济康提出组建天台志愿兵团的建议。因这一建议不但有利抗日,而且能解决政府征兵难的问题,梁济康立即表示赞同。
   在政工队的帮助下,县政府于1939年8月下旬开始筹划。9月4日,在县政府礼堂召开各乡镇长、征兵协会主任委员会议,商定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实行志愿应征,甄甘人数为1290名。党领导政工队协助县政府制订出《天台县发动志愿兵人营办法》9条,规定了入营标准、待遇、名额、时间、宣传发动事宜等。
    《办法》虽然有了,但各乡镇对此举认识并不一致,民众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的宣传发动。政工队在党的领导下,根据苏区扩军经验,结合天台实际,确定宣传发动计划。首先在党的力量较强的灵溪、下*发动,号召党员和积极分子带头报名,解释县政府的优待措施。取得成功后,再在乡镇长执行不力的平镇、藤桥一带突破,取得初步经验,然后深入到乡镇向保长宣传、通报先进地区情况,帮助他们调查研究,分析本地实情,有重点地深入到一些家庭,说服壮丁本人和家属,成熟一个,影响一片,待多数自然村都有自愿报名应征的对象时,抓住火候,发起竞赛,保与保比,乡与乡比。开始比数量,接着比质量。所谓质量,是指工作做的细,帮助应征壮丁解决一些具体困难。
     下乡发动宣传的除征工队员外,还有社训督导员、妇女宣传队员、战时妇女服务团团员,共分7个组,携带“宣传纲要”,于9月16日分赴各乡镇,到9月底结束。县委和所属支部深入细致进行思想发动,全县征兵计划超额完成。一个多月的时间,报名应征者达1714名,超出原定目标400余名。境内壮丁闻风而起,结队入营,有许多可以免缓服役的壮丁,仍纷纷应征,其中兄弟共服兵役,父子同时报名,独子自告奋勇与知识分子投笔从戒者达300余人。当时《东南日报》对天台民众从军拥军盛况曾作连续报道,天台策划年改为全省闻名的抗日模范县。
     10月4日至8日,为各乡镇欢送志愿兵来县集中时间。全县40个乡镇,均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各乡镇欢送都比较热烈,有雇戏班子演戏的,有馈赠绒衣、鞋袜、毛巾、路费、点心的。志愿兵到齐后,各乡镇长领队,各保长、地方绅士及志愿兵家属陪同送到县城。天台县各界为欢送志愿兵团出征,成立了欢送筹备处,下设宣传组、征募组、招待组、总务组。城区各界均悬旗表示欢迎,全体军警列队迎接致敬。县政府除设茶招待志愿兵及其家属外,还专设军乐队在大门口欢迎。政工队员、妇女宣传队员轮流到各志愿兵连慰问和教唱抗日歌曲,征募组募宋猪肉900斤、牛肉1500斤,由学生送到各志愿兵驻地。
    为了加强管理,10月4日,正式成立天台志愿兵团团部,梁济康兼任团长,下分3个营:第1营辖4个连,驻国清寺;第2营辖3个连,驻文庙、妙山头;第3营辖3个连,驻张氏祠堂和陈伯良专祠。
    10月10日,欢送志愿兵团出征大会在南门外大操场隆重举行。这天下午2时,志愿兵团以整齐的队容开赴会场,参加大会的有各机关、学校、团体的工作人员和师生及各乡镇代表、志愿兵家属,会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政工队布置的会场别开生面。会场正中设检阅台,左边设指挥台,右边为军乐台。检阅台上的横幅写着“还我河山”,两旁的对联是:“仿戚继光练兵破倭天台团刚过义乌营数”,“有终子云请缨系颈日本王可作越南王观”;“此非恶声千七百人齐起舞”,“难得猛士四万八峰为低头”。天下着小雨,台前的志愿兵昂然挺立,精神抖擞。大会开始,鸣炮三响,军乐雄壮。先进行阅兵,继而献旗,接着大会主席致词,县长梁济康代表省主席黄绍站致词,再报告发动组织志愿兵团的经过。
    大会之后,原计划将这批志愿兵如数交给军政部第二十二补训处,因该处在临海的团管区已接收了一批新兵,难以全部容纳,只接收1353名。
     10月20日,县政府和各界向已接收的志愿兵馈赠物品。县政府给每个志愿兵赠送路费3元3角3分,装在“恭候凯旋”的钱袋里;政工队赠送刺有“英勇杀敌”字样的手帕一块,并印发了《欢送志愿兵团告天台同胞书》;战时妇女服务团赠送美女草鞋一双;各界群众赠送毛巾一条,纪念章一枚。政工队组织了欢送志愿兵团出征提灯大会。晚6时,全城张灯结彩,各界群众高举各色各样彩灯,鼓乐喧天,南门大操场燃放焰火3架,游行时,志愿兵团整队在前,各界群众迤逦于后,宛如火龙,长达10余里,全城不夜,盛况空前。
     10月22日清晨,志愿兵团开拔,广大群众涌向车站和公路两旁,从小北门到清溪大桥,两旁全是欢送的民众,口号声鞭炮声连绵不断。在一片欢呼声中,天台志愿兵团健儿踏上征途,奔向抗日前线。

    第三节 党领导青年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月20日,台属特委给各级党组织的指示信指出:“知识青年、青年学生,在抗战中的确起了极大的作用。青年的民族意识、政治觉悟,都是站在最进步方面的。党必须尽一切可能,发动广大的青年群众,组织青年救亡团、青年战时服务团、学生抗日会、童军服务团等等,并在工作中吸收的大量优秀青年到我们党内来。”抗战爆发后,天台党组织对青年工作较为重视,县委建立后,专门设置青年部,分管青年工作。1938年5月青年部长由丁学精担任,1938年9月由赵鉴源担任,1939年以后分别由励维豪、许少春担任。县委的青年工作以大公中学为重点。
50#
 楼主| 发表于 2010-6-17 15:04:55 | 只看该作者
浙江天台最后的抗战老兵(4)(2010-05-20 23:09:53) 转载

标签: 历史老兵抗战志愿兵范许盈天台文化分类:国民党抗战将士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青年众生相

五,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群体众生相

浙江天台关爱抗战老兵的群体给我深刻印象,他们每个人都是出色的,每个人都在为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们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关爱。
我和他们接触大约有三周,我深深被他们的执著所感动。我认为,他们关爱的不仅仅是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他们关爱祖国的历史和命运,他们关爱祖国的未来和前途。
范许洋,他是关爱抗战老兵团体中年龄最长的一个人。我没有去浙江天台就听说过这个人物。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浙江天台随即组建志愿兵团开赴前线。其中,志愿兵团战士范许盈就是范许洋的父亲。而1939年组建的抗日志愿兵团时,已经有1700多人报名。
范许盈是中国政府军14师的上尉军官,1937年10月,在安徽广德的一次战役中范许盈不幸中弹负伤。侵华日军在阵地前高声劝降,上尉军官范许盈忍痛大声给士兵们鼓劲:
“自古人生谁无死,留取丹青照汗青。为国家死,重如泰山!”
在他的鼓励下,国军军人奋勇杀敌,几乎全部阵亡。民国26年11月26日,国民革命军第14师师长陈烈少将亲自撰写范许盈烈士证书,以示歌颂。

国民革命军14师师长陈烈少将为范许盈上尉写的抗战阵亡事略

我在浙江天台采访期间,老范也和我去了几位老兵家,一路上我们聊起许多往事。
志愿兵团战士范许盈的儿子范许洋,曾经任天台县政协委员。但是,他年轻时代很不顺利。因为出身不好,所以,备受歧视。我真是不明白,1937年,上尉军官范许盈都在与侵华日军的血战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光荣阵亡了。那时,他范许洋还没有生出来。就算他是“国民党残渣余孽”的话,他爸爸的“反动话”都没有机会传授不是?
我去了老范家,老范拿出一张珍藏的报纸,满含着眼泪念了一段母亲张玉佩在范许盈烈士追悼会时的答词:“惟范许盈与未亡人结合甫数月,即以身许国。他誓在必死,引古人泰山鸿毛之喻、虽死犹生等语相告,今检遗书,不胜涕零……。”
老范激动地对我说:“父亲是怀着必死之心报国从军的,虽然我从未见过父亲一面,但我知道,他是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死得光荣,父亲那种精神始终鼓励着我。”老范身体力行,我们一起采访,我亲眼看见他给一位生活贫困的老兵1000元钱。
关爱抗战老兵,老范精神可嘉。但是,老范太“轴”;北京土话,就是“一根筋”。谁要与他的意见相左,他马上就瞪起牛眼珠子、翻脸扒皮的;可他又改变不了社会现实。

林华强是个大帅哥,他给我印象深刻。林华强是浙江天台的交警,他工作很忙。
我去过他的办公室。刚刚一个人来电话,说:“我没有超速,为什么罚款?”
林民警急忙解释:“那个地段是闹市,超速了,监视探头自动记录、处罚。”
这个电话刚刚完,那边:“电驴子骑手酒后高速驾驶,撞死老头儿,逃逸。”
林华强都是工作之余带领我去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老兵。林民警自己有一辆破汽车,是一辆“奥迪”。别看破,这车从来不坏,性能良好。
林华强这个小年轻是退役军人。他风流倜傥、温文尔雅、磊落飒爽、利利索索、一身正气。在浙江天台交警大队,林民警同志负责宣传,他和电视台、报纸等宣传机构有很熟悉的关系。对于上级的意图,对于交通安全的宣传,他是轻车熟路。我真是希望这个年轻人将来受到上级的重用,因为,这个人物实在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郑鸣谦,这个年轻人可是不一般。小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博士,他是华夏文化书院的副院长,《台州四库全书》的总纂。小郑和我一同去采访了几位抗战老兵,他由于知识丰富,所以,对抗日战争中,中国的抗战局势颇有研究。

周则江,这个人的诚恳,真是让我终生难忘。多数时候,他陪同我采访。我从浙江天台去杭州的长途汽车站,是他送的我。他骑一辆旧摩托车,一早就来了。他带我去街边的小馆子,吃小包子,再我送上长途汽车。票,是他买的,77元。他坚持不要我付钱,并且说:“你自费来我们浙江天台来采访,我应该支持你!”

十二少,是退役军人。在部队曾经荣立三等功。在浙江天台当公务员。他常常开车,带我出去采访。由于我们都是退役军人,所以,有很多共同语言。

天台华夏书院的院长是个憨厚的人,他当了15年北京大学的旁听生。这个知识渊博的人物自己有88亩苹果园,让人联想到美国前总统卡特也是个农场主。

胡巧巧是个小女孩。我怎么也想不出理由来,她个学钢琴的大学生,为什么参加关爱抗战老兵的行列。小胡是华夏文化书院的办公室主任,人不大,官不小。

小强在天台供电局工作。休息的时候,他和我们出去采访。我对他憨厚的微笑充满好感。

风中劲草,是公务员。办公室主任。他显然受过高等教育。我对他的博学和机智佩服之极。我小学五年级遇到文化大革命,我在知识分子面前从不“鲁班门前轮大斧”。

豆子,绝对是可以信赖的人。他开了一间打印店,所有文字处理都是他。

浙江天台“后司街网站”的负责人叫“石头”。这个人物是上得天堂,下得苏杭的人物。他自己有庞大的公司,有数辆BMW。除此之外,这个人物还能说会写,善于宣传。关爱抗战老兵团体自己的款项,完全是大家捐助的,每一次,他都慷慨解囊。
我唯一没有见过这个人,对他的溢美之词,都是听说的。

在离开浙江天台的前一天,天台华夏书院组织了文化沙龙,由我讲“中国抗日战争历史概况”;由范许洋讲“天台抗日战争老兵现状。”听众全是天台县的年轻人们。我真是希望天台华夏书院常常举办这样的文化沙龙,让文化的五色缤纷灌入经济发达的沿海城镇。

还有多位浙江天台的青年人给我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我感到,有他们在,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抗日战争历史,始终会充满朝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5 10:33 , Processed in 1.09919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