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555|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县申报第四批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0:26: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山漆制作技艺
   “本山漆”,又称“土漆”,它以桐子树的采下的原始桐油、漆树割下的生漆为原料,用煎熬、调配的方法制成用于木制品修饰的“本山漆”。“本山漆”制作程序为:采集、过滤、煎油、试油、起油、配漆、成漆。整个制作程序全都是手工操作,长期以来,该工艺在民间工匠师徒相承,代代相传,而且用于本山漆的原料,也是用传统的方法提取。
    制成的“本山漆”,主要用于木制品的修饰,“本山漆”漆过的木制品色泽鲜亮、经久耐用的优点。由于采用的原材料全来自天然,是绿色环保产物。 这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制作油漆的技艺,作为历史上相当一段时期的民间制漆技艺,它的出现给百姓的木制家具带来修饰和保护,它见证了历史,它以原始的采集、煎熬、调配的方法制作,对于研究当地的风俗和传统手工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0-5-29 10:27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0:32:04 | 只看该作者
开山“做山福”:
“开山做山福”是天台山区百姓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敬仰山神、土地的祭祀活动,具体起始年代不详。据于家坑90岁老人戴凤兰回忆,早在清末就已经在民间兴起。
“开山做山福”即山民在开山(如开山造路、开山种果树、上山大规模的伐木、砍柴等)必做的一项民俗活动。祭品俗称“三头六眼”、“三生福礼”,做山福仪式,由头脑人(过去为族长,现为村长,或伐木业主)主持,并请道士做祭。召来神明,祈祷神明保佑村里众生(或上山伐木的男人)平平安安,祈求全村风调雨顺,丰收在望,祝福家家户户财源茂盛,日子红火,……“开山做山福”是古代农耕文化的代表,它是天台山民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项祈求山神、土地的民俗活动,体现了纯朴而古老的民风,表达了山民对山神、土地等神灵的敬畏,对祖祖辈辈生死相依的大山的热爱。它是古代劳动人民文明的象征,通过祭拜活动,虔诚祈求神明保护的同时,也唤起百姓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0-5-29 10:33 编辑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0:35:19 | 只看该作者
灵溪奚家拳:
“灵溪奚家拳”起源于天台县三合镇灵溪村,其创始人为该村的奚诚甫,又名小荣根(-1964年),他自幼学武,先后师从天台、宁波、杭州等多位著名拳师,兼采众家之长,自成体系,并通过在杭州、南京、宁波等地开办武馆任教、以武会友,从而完善“灵溪奚家拳”的拳系。1931年,在南京全国国术大会比赛荣获二等,名扬华东,弟子如云。
灵溪奚家拳在融合南北拳术的基础上,结合天台当地拳术,形成的一种独具风格民间拳术。包括拳术与武械等36种套路:形意拳、猴拳、武松脱铐、凳花、黑虎拳、炮拳、四路华拳、十八路罗汉拳、南拳架式、南罗汉拳、雪山拳、大红拳、……等。它有南拳的刚劲,又有北方拳术的大气,同时又有天台民间拳术的灵性。它对我国民间武术的发展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灵溪奚家拳拳术丰富多彩,既能强身健体,又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目前已经成为灵溪村的文化品牌之一。为研究民间武术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活教材。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0-5-29 10:37 编辑 ]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0:38:49 | 只看该作者
平桥民间棋艺:
平桥民间棋艺,是指在天台县平桥镇一带流行的民间棋艺。
它是当地百姓在长期生活、劳动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益智游戏,具体起始年代不详,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曾在乡村风靡一时,是百姓在田间、山上劳动空闲时一种娱乐活动,当地百姓几乎都会走几种“土棋”。平桥民间棋艺主要有:“三、六、九棋”、口袋棋、阵棋、灯笼古怪棋、猪娘棋等。它不受场地限制,以田间、山坡、院落、晒场为平台,随手可画出棋盘摆棋,用石子、砖头、小木棍、柴棒、稻杆、泥土为棋子,根据棋的不同走法,有的是二人对弈、有的是三人游戏、有的是四人参与,农村的男女老少均可参与,因此流传较广。
平桥民间棋艺是百姓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创造出的游艺活动,一直民间流传,泥土气息浓郁,折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在它身上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文化创造力,同时也反映了百姓的生活情趣和精神文化追求,它棋盘的格局、棋子的走法、输赢的确定等,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质朴的棋子对弈的原生状态,是我国古代棋艺的溯源之一,是研究我国棋艺的起源与发展的活化石。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0:41:40 | 只看该作者
打十番:
十番”是指十种乐器、十首器乐合奏的古曲。“打十番”即轮番演奏十首古曲。
“十番”起源于明万历年间,相传,一位在朝廷任翰林的天台人将朝廷的十首宫廷曲谱,带回家乡,传授给乡亲,从而形成天台的“打十番”。民国时期“打十番”在民间颇盛,不仅用于民间的求水、送水、祭祖、元宵灯会等重要意义的活动,还用于大户人家宴请、祝寿、婚礼等,解放后,“打十番”渐渐冷落。1993年、1997年、2010年,赤城街道数次组织民间器乐人才,演奏“十番”。天台的“打十番”以明代宫廷音乐为基础,并且吸收了天台的民间音乐、道教洞经音乐、词调音乐等多种元素,使之成为具有浓厚天台地方特色的传统音乐。它以鼓、锣、板、二胡、三弦、琵琶、笙、笛子、洞箫、碰盅等十种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十首曲子,讲究吹打乐与弦乐的配合,十种乐曲是《水底鱼》、《折桂令》、……等。它是由明代宫廷音乐发展而来,在天台流传了上千年,成了雅俗共赏的民间音乐,在它身上体现了天台百姓对典雅艺术的向往和追求;它保留了古代“十番”的基本元素,同时吸收了当地民间音乐的精华,成为独具一格的传统音乐。它对于研究中国宫廷音乐、以及民间音乐的演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打十番”不仅在于它曲调的优美典雅,也在于它融入天台的民俗活动中,成了民俗活动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天台民众生活习俗和民俗的重要依据,在文化学研究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0-5-29 10:43 编辑 ]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29 10:44:59 | 只看该作者
左溪坐唱:
坐唱,又称吹唱,流传于天台县白鹤镇左溪一带,故称“左溪左唱”。清末由苍蒲坑村的王圣度从外乡传入,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左溪坐唱,是由6-10人完成整出戏文的演出,不用化妆,不着戏服,4-6个人伴奏,整出戏的生、旦、净、丑等众多人物均由2-4个人完成念唱。它的伴奏人员与坐唱人员没有严格的区分,往往一个人身兼数职,有的二胡兼鼓板,有的是坐唱兼二胡,同时根据剧情的需要,伴奏人员还参与剧中人物对白。表演的剧目以民间熟悉的传统戏为主。戏本有长有短,长则唱上一天一夜,短则两、三个小时,十分灵活。现保留下来有《双狮图》、《包公斩曹》、《王横买父》等30多本戏。
坐唱的曲调以绍剧为主,有二凡、三五七、莲花落、莲子行、乱弹等曲牌。曲调高亢悠扬,舒缓如云,十分动听,后场伴奏以锣鼓、鼓板、二胡、唢呐等民间器乐,气氛热烈。它不受表演场地限制,田间地头、屋檐晒场都能演出,它坐下能唱,站起就走,走村串户,它具有民间的说唱的曲艺形式,又有戏曲结构,戏曲的唱腔;它摈弃了戏曲的舞台、舞美、服装、道具,同时又吸收了戏曲唱腔的表现力,极受百姓欢迎,是具有文化价值的一朵民间艺术奇葩。

(未完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0-5-29 17:27 编辑 ]
7#
发表于 2010-5-29 10:50:55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0-5-29 10:56: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寂然 于 2010-5-29 10:35 发表
灵溪奚家拳:
“灵溪奚家拳”起源于天台县三合镇灵溪村,其创始人为该村的奚诚甫,又名小荣根(-1964年),他自幼学武,先后师从天台、宁波、杭州等多位著名拳师,兼采众家之长,自成体系,并通过在杭州、南京、宁波 ...
这个后司街街友幸运星也会的,他可是传人哈
9#
发表于 2010-5-29 11:1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山漆大大有名的
10#
发表于 2010-5-29 11:15:34 | 只看该作者
记起以前的街头街王安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 09:01 , Processed in 1.2142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