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tiantai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天台

[复制链接]
561#
发表于 2006-7-31 20:4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19 编辑

以下是引用tiantaier在2006-7-24 22:53:00的发言:
  天台发展的原动力
  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议的话题。
  曾几何时,天台变成了劳务输出的大县,这里的大县不是指绝对数量而是指相对数。劳务输出中,包括了大批的脑力劳动者、手工艺者、商人还有少数的体力劳动者。天台一共五十几万常住人口,长期在外地生活的少说也有十几万。
  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几条信息:
  第一,天台的狭小地域无法承载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就业压力。天台本地可利用土地地势狭长,仅集中于中部的狭长的始丰溪冲积盆地,四周多山,大部分无法作为传统的工业农业生产基地使用。这一点与新昌嵊县相比是明显的劣势。人口的增加要求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而事实上,就业机会随着“改 · 革”的深入,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有减少的趋势。大批的原“小而全大而全”的不合理存在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倒闭,新的企业为提高效率而减少了对劳动力的需求。造纸厂、药厂、无线电厂、743厂、缝纫机螺丝厂等许多企业的消失便是一个例证。
  第二,有限的资源无法支撑工业发展。新的投资以及原先企业的发展必然对资源有着强烈的需求。天台的基础设施薄弱,要电没电,要水没水,更不用说是生产资料的供应,基本靠外来弥补。桐柏蓄能电站的效果还未得而知,并且其中天台能分得多少能源还是一个问题。工业发展的几个要素天台都是不具备的。
  第三,有限的耕地和建设导致的耕地减少迫使大量的农业生产者“失业”。本来可利用耕地就少,人口增加所需要的建设用地,还有为了改名“天台山市”(一说天台市)所需要的城区面积和人口而占用“天台粮仓”建设的新城,天台的可耕地越来越少,大量的农民被迫放弃土地后加入了“失业”的大军。
  第四,交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天台人的理念中就有“走出去”的传统。“上三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天台与大城市的距离,2小时到杭州,3个半小时到上海。在本地就业压力和传统习惯的引导下,天台人更容易利用便捷的交通涌向外地。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天台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大学毕业生,以至于对这个以重视教育著称的小县都感到大学毕业文凭的苍白。
  第五,天台经济的发展没有能够跟上本地区的步伐。当周边的县市不断涌现大企业,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的时候,大部分天台的本土企业还在艰难地求生存。天台经济的发展的速度落后于本地区的步伐,落后于天台人对于就业的需求。没有充足的资源,没有足够的外来投资,没有足够的就业机会产生。
  第六,管理者没有能够为投资创造有利的条件。管理者的政策引导也同样重要。具体分析天台县情的优劣,加以合理的引导,是管理者的职责所在。天台的旅游业及相关产业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处于一种盲目,无序的状态。本来最有优势,应该发展最快的产业,到如今好像只有旅游局获益了。从产业规划到产业实施,好像没有人在意借此带动“全民赚钱”的高度,只是死守本部门利益。试想,天台旅游的宣传到位,餐饮酒店服 务规范标准,旅游用品开发,传统特色产品挖掘整理推陈出新,获益的不仅仅是旅游局的门票收入,那可是几十万人的就业机会呀!一届为期一个月的世界杯尚且卖了几十亿欧元的吉祥物,我们的相关领导者难道没有任何感触吗?
  (待续)

[img]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1275474833\QQ\WinTemp\RichOle\E5(]$T~5`DG39)DL}32@N1M.jpg[/img]好文章,PF楼主!
562#
发表于 2006-8-2 23:5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22 编辑

以下是引用tiantaier在2006-3-8 23:32:00的发言:
  天台城关的东部地区,尤其是四方塘,蓝田塘以及龙门坦巷一带,过去曾经是“达官贵人”的聚居区,这样的景致便是江南非水乡地区人们的审美标准的体现。黑白相间的“石阶子路”仿佛一条条柔软的链条,很有灵性地把那一个个“三透九明堂”串在了一起。每天清晨,雾霭朦胧中挑着豆腐担的小贩就在这些狭窄的“石阶子路”中穿行,天台的早晨就是在他们的吆喝声中渐渐醒来。

"豆腐切啊费"
563#
发表于 2006-8-3 01:35:00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把各段内容整理一下,放到一起,这样看翻着找比较累。
564#
发表于 2006-8-3 02:2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23 编辑

以下是引用hj747在2006-8-2 15:53:00的发言:
"豆腐切啊费"

这吆喝到是伴随我长大的,特别是春节回家,"豆腐切啊费"从遥远的巷角传来时,往事便依稀唤醒!
565#
 楼主| 发表于 2006-8-3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25 编辑

   今天看到有关于“济公网”剽窃“后司街”的“饺饼筒制作工艺和流程”的一个帖子,感触良多。
   我喜欢买盗版碟,尽管我知道这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这出发点在于原版碟的价格存在着暴利的因素,如果原版碟的价格回归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又有谁会会乐意去买质量无法保证的盗版碟呢?毕竟,盗版的制作者们尽可能地去保留原版碟的所有内容,甚至连包装都通过高科技手段去逼真地再现,与“济公网”中的“雪晴天”相比,他们的“剽窃”还是极大地“尊重”了原制作商的“精神财富”,除了利益的驱使,并没有要把其著作权占为己有的目的。试想一想,如果你手中的盗版碟把“21世纪福克斯”换成了“A&I工作室”,或是把大卫林奇换成了“陈一诺”,再或是把“马兰白龙度”换成了“TIANTAIER”,我们是不失会觉得这样的盗版商无耻得够可以的呢?
   本来无论“济公网”还是“后司街”,都是天台人之间相互沟通的平台,并没有任何利益的因素。既然没有利益的驱动,又何以总舵主亲自赤膊上阵把“后司街”的标志除去换成“济公网”,而后又堂而皇之地贴到自己的网站上,其行为的目的实在令人费解。
   “济公网”可以说是天台本地网站的先行者,曾几何时,同时数百人在线,讨论天台的风土人情,弘扬济公文化,确实为天台人所称道。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痛心地看到“济公网”居然要靠剽窃天台同道中人的精华贴来招揽人气的地步。
  “后司街”不是没有犯过错误,Dupont的一片盗版博客贴在“始丰文苑”上数月之久,我等当时真为有这么才华的天台人而感到无比骄傲,但是,某天的举报帖子经核实后,“后司街”管理者痛下杀手,永远封杀“DUPONT”并向原著者郑重表示歉意。因为我们知道,维持网站的公信力是网站长久健康发展的保证,宁可暂时损失部分的网民,但是真正的富有创新意义的网站就是要靠诚信来吸引更多的网民。遗憾的是,“济公网”的管理者没有从中感悟出道理,亲自出马剽窃,把一个好端端的网站推向深渊。
  我们非常想看到天台的网站们能够展示各自特色,多角度构建平台,网聚天台人的力量,向外界宣传天台文化促进天台的发展。但是,今天盗版帖子与这样目标却是那样的背道而驰,不但没能相互良好健康竞争,反而又被外界落下“天台人窝里斗”的笑柄。
  当李逵大喝一声“尔安敢冒充与我”,李鬼面不改色“俺就是黑旋风”,天下人厥倒。
566#
发表于 2006-8-4 05:31:00 | 只看该作者
哈哈,支持原创!
567#
 楼主| 发表于 2006-8-7 02:0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26 编辑

  由于上次聊了一下对“济公网”剽窃的一些看法,中断了对发展原动力的话题,今天继续。
  通过上次对劳动力流失信息的解读,在有限的资源下,要单靠几个“浙江银轮”或“石梁酒业”等少数企业带动天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几乎是一个美丽的梦想。
  那么旅游业是不是天台经济发展的引擎呢?前面提到过,经过二十几年破坏性的“开发”,本可以成为亮点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了不可恢复性的破坏。真文物的消失和假古董的兴起,旅游主管部门把从百姓手中收取的本应投入到修复和保护自然文化遗产的民脂民膏投向了假古董的建造以及说不清原因的支出,把全体天台人的利益变为该部门的利益,加上缺乏必要的规划和经验,造成了现在天台的旅游竟会远远落后于新昌乃至仙居的令人痛心的局面。由于许多是不可恢复性的破坏,要靠旅游业来带动天台经济的发展,在近期内无疑是痴人说梦。
  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在外发展的天台人的企业,我们就会觉得宽慰了许多。据前些年的一项统计,据说天台人资产在亿元以上的个人近50人,(现在应该是更多了),当然绝大部分是在外地办实业或经商的。且不论这些资产是不是净资产或是不是精确,但是从侧面反映了那种外在“天台”资本的规模,我们可以见到,这些天台人在外地找到了事业的土壤,他们获得和创造了天台本土所不能取得的财富。我们无法忽视这样的一种现象,外地天台人回乡时近乎摆阔的传统消费习俗,尤其是每年逢年过节时,本土消费和源源不断流进本土的现金财富所带来的经济增长在天台的经济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没有数据统计表明这些资金在天台GDP增量所占的比重,但是没有它的“反哺”,天台的经济永远走不出低谷。远在异乡的勤劳能干的天台人们用聪明和才智撑起了天台经济的主框架。
  经济总是在不断发展,尤其是近而三十年的“补课”,很难保证现有的在外的“天台”资本能够源源不断地为天台的发展提供原动力,老一辈的开拓者会退休,企业也会被淘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会有更多的天台年轻一代去外地实现创业的梦想,更多的外地“天台”企业发展起来,意味着更多的资金可以反哺故乡。这才是天台发展的原动力所在!
  可以肯定,未来天台发展重任的承担者中,有很多人就在今天“后司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3:12:26编辑过]

568#
发表于 2006-8-7 06:43:00 | 只看该作者
<p>嘿嘿</p><p>楼主又出现了!</p>
569#
发表于 2006-8-7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精彩,永远有感触
570#
发表于 2006-8-10 22:37: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27 编辑

我是外地人,刚来此地不久。
对天台这个地方本来没什么好感,恕我无知,对这个地方也没多少了解。
但无意发现后司街,发现这个帖子,忍不住啊~一口气从头看到尾~~都是高人啊,或许我应该在抓紧在天台的时间多了解这个地方。
各位天台人加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26 14:08 , Processed in 1.0623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