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0 编辑
前面在“天台文化点滴”中聊过一个关于复兴的话题,何谓“复兴”,就是曾经兴盛过。天台文化也一样,需要复兴。复兴的道路是漫长而艰难的,尤其是在根本性的东西被破坏或者失传之后,这样的“复兴”无疑是一种“重建”。而天台文化的复兴正是基于这种濒临消亡的现状,如果没有几位天台本地的老者的多年的努力,可以说我们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可以去了解真正的天台文化。但是,光凭他们单薄的努力,尽管是最大的努力,还是未能阻挡天台文化逐渐消亡的脚步。
文化的复兴离不开二个因素,人和物力的投入。其中人是最关键的,如果没有人致力于文化复兴的事业,再多的投入也只能是一堆假古董而已。当今世风,追名逐利,甚至有些长期致力于天台文化研究的老者在名利的诱惑下,假借发掘天台文化之名去最大限度地为自己创造名利,为达到目的不惜造假。这样的“研究”不仅不能起到文化复兴的作用,反而使自己过去的研究成果被别人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文化复兴所需要的人不是一个二个,而是一群人,以及全社会的人的关注。他们必须对文化事业由衷地热爱,这种热爱与名利无关,一旦为追求名利而进行的文化事业,最终会走入一个歧途。注定这是一次事关几代人的苦旅,需要的是一群苦行僧。
我曾经非常痛心地看到现状非常悲观地展望天台文化的未来,直到我不久前在“始丰文苑”里读到了一片“天台山道教通史”的原创作品,作者“郑鸣谦”。作者开篇写道“是书凡八章,六十万字,脉络天台山道教之源流及天台道学精粹。今录出数节,以资天台乡友探讨”。我当时激动异常,非常想认识一下这位网名为“郑鸣谦”的网友,当我看完他的摘录的数节之后,几乎是热泪盈眶。通过各种渠道,我了解到这位叫郑鸣谦的网友是北师大的一名在读硕士研究生,这是他的本名。继而读到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古文功底深厚,治学严谨,既无陈腐之风又无浮躁之气。从纯学术的角度来整理发掘天台文化,年轻一代中堪称楷模。物欲横流的今天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真是太难了。
发掘研究天台文化,个人很难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但是天台文化的复兴对于整个天台来说却是造福子孙的功德无量的事业。天台整体形象的提升对于全体天台人来说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单单靠个别人去走那条漫漫的复兴苦旅是很难达到目的的,唤起天台全社会的关注、天台人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后司街为郑鸣谦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也在为天台文化的复兴尽一份力,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有更多的天台文化爱好者研究者能相聚在一起,共同去走这段苦旅。
(待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8:3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