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闲云散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迹残影间的暗示【老帖重开】

[复制链接]
191#
发表于 2006-10-16 18:51:00 | 只看该作者
<p></p><p><br/><br/>石制气窗</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2#
发表于 2006-10-16 18:57:00 | 只看该作者
<p></p><p><br/></p><p><br/></p><p>院落正门,随墙门的一种,做成飞檐装,也可称为“披檐门脸”。此处为“硬山式”顶。</p><p>砖雕,云纹,字碑,斗拱,石椽,牌坊门脸比较讲究的一种,叫做“门式坊”<br/></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6 11:29:56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3#
发表于 2006-10-16 19:05:00 | 只看该作者
<p>这个窗户不错滴说!</p><p></p>
194#
发表于 2006-10-16 19:08:00 | 只看该作者
<p></p><p><br/></p><p><br/><br/></p><p>徐家大院,第一重门,为完全与建筑物独立的单体建筑“门屋”,属于“屋宇式大门”的一种。</p><p>门屋两端向外延伸成梯形,有点类似“阙”的形制。学名叫“八字墙”,也称“八字影壁”,寓意“向明而治”,在门前形成围合之势,又有点像衙门的格局,具有较高规格,一般为当地乡贤或者有名望者才有资格兴建,居住。</p><p>“门堂”石碑匾上书“银山拱秀”,有点此处别有风景,气派非凡的意思和感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6 11:28:24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5#
发表于 2006-10-16 19:14:00 | 只看该作者
<p></p><p><br/></p><p><br/></p><p><br/><br/></p><p>大院第二重门,也是“屋宇式大门”的一种,可称为“门塾”,披檐门联,石碑匾上书“素业清风”,也象征和表达了本家族安分守己和勤劳敬业,勤俭持家的素雅作风。屋顶同样为“硬山式”。</p><p>徐家大院的二重门,为普通民居的最高格局,一般民居皆只有单门,而它外面额外的单独式“门屋”,也暗示着徐家曾经的繁荣和兴旺,作为地位身份的一种象征。</p><p></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16 11:29:4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6 22:54:00 | 只看该作者
<p></p><p>香帅在引诱俺。</p><p>不错的院落,砖雕与石窗精湛得很。</p><p>一直想做一个天台石窗的系列,拍了许多村庄的石窗的片片。</p><p></p><p></p>
197#
发表于 2006-10-16 22:58:00 | 只看该作者
<p>这是我家附近的两处院子,其他地方还未发掘,估计还有一些可选择作为资料存档。</p><p>有些道地住的人日渐稀少,不久便要荒废,此举也可以呼吁保护古建筑意识,作为村民集体财产,体现历史文化价值而保存。</p>
198#
发表于 2006-10-16 23:32:00 | 只看该作者
<p></p><p><br/></p><p><br/></p><p><br/>再发几张,同为许家道地。</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99#
发表于 2006-10-16 23:44: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闲云散人</i>在2006-10-16 14:54:00的发言:</b><br/><p></p><p>香帅在引诱俺。</p><p>不错的院落,砖雕与石窗精湛得很。</p><p>一直想做一个天台石窗的系列,拍了许多村庄的石窗的片片。</p><p></p><p></p></div><p></p><p>三门石窗曾经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报道过,因此声名远播,天台历史悠久,文化醇厚,想必当地的石窗艺术也丝毫不逊于三门,只是缺乏有心人挖掘和整理,让他们大放异彩,这是很遗憾的事情。支持闲云老师的工作,非常具有文物保护意义和研究价值。</p><p>&nbsp;</p><p></p><p></p><p><br/><br/></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200#
发表于 2006-10-18 01:38:00 | 只看该作者
<p>偶建议香水和闲云老师去街头走走哦,</p><p>那里有很多的文化古韵,尤其在那条街头老街上。</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9 03:21 , Processed in 1.116598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