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闲云散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陈迹残影间的暗示【老帖重开】

[复制链接]
101#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5:11:00 | 只看该作者
<p>镜头之一:</p><p>&nbsp;</p><p>镜头之二:</p><p></p><p>&nbsp;</p><p><br/>&nbsp;</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2#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p><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镜头之三:</span></p><p></p><p><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镜头之四:</span></p><p><br/></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3#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5:14:00 | 只看该作者
<p><span style="FONT-SIZE: 9pt; COLOR: black;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ˎ̥; mso-hansi-font-family: ˎ̥; mso-bid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font-kerning: 1.0pt;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镜头之五:</span></p><p><b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8 7:14:20编辑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4#
 楼主| 发表于 2006-4-18 15:24:00 | 只看该作者
<p></p><p>终于发现了上帖乱码的原因,直接将文字打在回复栏中,没问题。从word粘贴过来的就乱码。</p><p>解决的方法:注意回贴工具栏的W有一红色的横栏,word粘贴过来后,点一下这W按钮,显示“清理代码”,再发就ok了。</p><p></p>
105#
发表于 2006-4-18 16:35:00 | 只看该作者
<p>这几天连盲眼也发不了贴</p><p>所以没法帮楼主画画了!</p>
106#
发表于 2006-4-19 11:31:00 | 只看该作者
破坏与创造一样是人的天性,并且更有快感,更容易做到......
107#
发表于 2006-4-20 05:10:00 | 只看该作者
内衣深刻滴!
108#
发表于 2006-4-25 06:55:00 | 只看该作者
开工的赵阿人呢? 怎好几天不见?
109#
发表于 2006-4-25 07:00:00 | 只看该作者
<p>下午又对论坛动了下手术</p><p>等他出差回来</p><p>应该可以重新画了!</p>
110#
 楼主| 发表于 2006-4-25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nbsp; <p></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拾壹】祠堂 <p></p><p></p>&nbsp;&nbsp;&nbsp;&nbsp;&nbsp; 婺源被人们中国最美村庄之一,它的魅力不仅来自与大自然的和谐,更在于村庄融于自然的意境。游客们或穿梭于油菜花盛开的田埂,或徜徉于马头墙之间的小弄深巷。村庄中大都建有祠堂,这也是游客必到之处,当祠堂也成为了旅游的景点时,祠堂本质的意义就消失了。&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 人们建造祠堂为的是奉祀先贤,祠堂内所进行的祭祀仪式,是后人与祖先心灵上的交流,祠堂也是族内许多大事议决与进行的场所。人们敬畏祠堂,缘于它是祭祀祖先或人杰的圣洁之地,它的庄重与威严决定了它并不是普通人能随便进出的场地,更不是买张门票就能参观的旅游景点。走进现在婺源的祠堂丝毫没有祠堂的那庄重感,空荡荡的建筑让人感到的是一种落寞与冷清,祠堂已失去了它原本存在的价值,那么,这种变化是怎样演变而来的,婺源的祠堂没有向人们露出任何暗示。 <p></p><p></p>&nbsp;&nbsp;&nbsp;&nbsp;&nbsp; 天台的大村庄也都建有祠堂,49年之后,这些祠堂都作为封建迷信的产物被清除,一切宗族的活动被禁止,建筑物也大多作为了集体用房,从此宗族的概念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阶级的概念。近几年,许多祠堂也都修缮一新,没有了宗族的理念,祠堂也只能是一个空壳,没有其内在的内容与原本的作用,所以现在各村庄的祠堂都成为了老人活动中心,这种现象实在是不可避免。 <p></p><p></p>&nbsp;&nbsp;&nbsp;&nbsp;&nbsp; 天台老城旧时居民多按族姓聚集而居,东门为陈姓、桥上为王姓、后司街为曹姓等,这些族姓都建有各自的宗祠,有的族姓的祠堂还分大宗与小宗。49年之后,城内的宗祠要么作为单位的用房,要么不时地改建为其它建筑。一些宗祠由于久未修缮,也就倒塌了。以下是城内几座祠堂的现状: <p></p><p></p>&nbsp;&nbsp;&nbsp;&nbsp;&nbsp; 镜头之一:东门陈氏宗祠内景。陈氏宗祠上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了天台油厂的厂房,直到几年前重为祠堂,整修后的祠堂也显得比较冷清,没有了旧时祠堂的气氛,也几乎看不出厂房的影子,但细细看来,会发现祠堂内左右两边的房柱不对称,右边为三根柱子,而左侧只有二根。左侧的中间一根柱子为当时油厂为安装机器,而锯掉,整修后的陈氏宗祠,依然保存了原状。 <p></p><p></p>&nbsp;&nbsp;&nbsp;&nbsp; &nbsp;镜头之二:金氏祠堂照壁。金氏祠堂位于原金井巷,现民井巷,49年后金氏祠堂成为了县卫生局用房,后不断地改建,原建筑已全部拆除,只留正门前的这堵照壁,孤单地立于民井巷内。 <p></p><p></p>&nbsp;&nbsp;&nbsp;&nbsp;&nbsp; 镜头之三:扬氏宗祠门头。扬氏宗祠位于民主路,50年代成为了县城的邮电局,门中斑驳的邮电绿颜色还未完会褪去,院内零乱不堪,成为了一个大杂院。&nbsp; <p></p><p>&nbsp;&nbsp;&nbsp;&nbsp;&nbsp; 祠堂的意义在于一个族姓的凝聚,它是一个族姓象征,当族姓的团体已淡化时,重修后的祠堂也就失去了它本质的意义,祠堂在现在大概只能是一种装饰品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 2005年冬摄于浙江天台古城。&nbsp;</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镜头之一: <p></p>&nbsp;&nbsp;&nbsp; &nbsp; <p></p><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镜头之二:</p><p>&nbsp;&nbsp;&nbsp;&nbsp;&nbsp; <br/></p><p>&nbsp;</p><p>&nbsp;</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3 21:38 , Processed in 1.10502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