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8|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朝八大名臣 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政坛风云人物(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10-5 01: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pan class="postbod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LINE-HEIGHT: normal;">&nbsp;<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75.jpg" border="0" alt=""/>
                                <br/><b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袁世凯 </span> </div>  <br/><br/>字慰庭(又作慰廷或慰亭),别号容庵,因其为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生于咸丰九年(1859)八月二十日。他五短身材,颈粗腿短,走路正八字步,民间传说他是“西山十戾”中的“癞蛤蟆”投胎转世。袁世凯年轻时科场失意,22岁弃文从军。曾随军东渡朝鲜平叛。甲午战争后,被李鸿章举荐到小站编练新军,掌握了一支7000多人的武装力量。从此,逐渐为清廷所倚重。 <br/><br/>  袁世凯是清末政治舞台上一个纵横捭阖的重要人物,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到辛亥革命,都与其有密切联系。 <br/><b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76.jpg" border="0" alt=""/>
                                        <br/><br/>鳌拜</div></span><br/><br/>生年不详,卒于康熙八年(1669),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叔父费英东早年追随努尔哈赤起兵,是清朝的开国元勋。鳌拜本人随皇太极征讨各地,战功赫赫。顺治去世,遗诏命鳌拜与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共同辅佐年仅8岁的康熙皇帝,为辅政四大臣之一。康熙八年,鳌拜因专擅弄权而被拘禁,不久就死于幽所。鳌拜的一生可谓大起大落,大喜大悲。 <br/><br/>  鳌拜作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重要将领,忠心事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坚决拥立其子为皇位继承人,甚至不惜兵戎相见,最终争得福临继位。他为此与睿亲王多尔衮结下怨仇,在后者摄政期间,多次遭受残酷打击,三次论死。鳌拜作为清初一员骁将,其性格是耿直倔强、敢于抗争的。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一片赤诚,而对顺治也始终坚守臣节,称得上是一个难得的忠义之臣。在目前热播的影视剧中,鳌拜给人们留下的都是骄横跋扈、贪婪不法的奸恶形象,他的忠贞耿直这一面恐怕还是鲜为人知的。 <br/><br/>  纵观鳌拜的一生,早年战功赫赫,虽偶有波折,但还算是荣宠一时;又历事三朝,辅佐幼主,忠心耿耿。但最后他却因擅权而被革职抄家、身死禁所,可叹可惜。 <br/><b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77.jpg" border="0" alt=""/>
                                        <br/><br/>于成龙 </div></span><br/><br/>  在清朝近300年的历史中,以廉洁著称的官员不算少,但其中著名的当推曾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 <br/><br/>  于成龙,字北溟,别号子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离石)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四月。他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其先祖和父亲都在明朝做过官。受家庭熏陶的于成龙性格端庄,不苟言笑,又才智过人,勤俭耐劳。 <br/><br/>  于成龙是清康熙年间的重要大臣。他在明崇祯十二年(1639)曾经参加过乡试并中副榜贡生,但因为父亲年迈需要照顾而没有出去做官。直到45岁才以明经谒选清廷吏部,被授以广西柳州罗城县知县。此后,他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按察使、布政使)、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br/><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78.jpg" border="0" alt=""/>
                                        <br/><br/>纪晓岚 (1724~1805) </span></div><br/><br/>名昀,晓岚是他的字,直隶河间献县(今河北沧县)人。据史书记载,他一生诙谐、滑稽,机敏多变,才华出众,给后世留下许多趣话,素有“风流才子”和“幽默大师”之称。他是清代著名的学者、诗人、目录学家和小说家。总体而言,他的一生与民间传说中的形象和银屏上的形象存在很大的不同。 <br/><br/>  据史书上记载,纪晓岚“貌寝短视”。所谓“寝”,就是相貌丑陋;所谓“短视”,就是近视眼。长得丑,近视眼,口吃,这些生理特点都成为纪晓岚一辈子与乾隆貌合神离、不得乾隆真正信任的重要原因。 <br/><br/>  相貌丑陋的纪晓岚却偏偏又碰上乾隆,所以即便他再才华横溢,也难得到真正的重视,难以参与重大的政治决策,只能以文字安身立命。纪晓岚只能做乾隆的词臣,而难以做乾隆的宠臣、重臣。纪晓岚一生中两次任乡试考官,六次任会试考官,三次任礼部尚书,均是这种际遇的体现。这种官职并无重权、实权,只是大清朝廷的摆设而已。 <br/><b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79.jpg" border="0" alt=""/>
                                        <br/><br/> 和珅 </div></span><br/><br/>发迹很早,20多岁的时候受到乾隆赏识,此后便平步青云,迅速成为大清帝国政治舞台上一手遮天的人物,闻名全国。 <br/><br/>  但是人们对他的早年生活却所知不多。冯佐哲曾在《和珅评传》中作过详细考证,和珅应该是满洲正红旗人,他家曾一度被抬入正黄旗,获罪后其家属又被划归正红旗。有人说和珅出身“贫贱”、“卑微”,估计是和珅当政时升迁太快,又飞扬跋扈,故被人所痛恨,遭到过他打击、排挤的人,故意造谣,以表示他不配当宰相。当然,和珅出生时,家境并不富裕,却是事实。从许多野史中可以知道,和珅童年时曾在家里与弟弟和琳一起接受私塾先生的启蒙教育。又由于他的父亲曾任福建副都统,所以和珅10来岁时,得以和弟弟一起进入咸安宫官学。咸安宫官学实际上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学生质量很高的全国重点学校。 <br/><br/>  事实上,有史料记载说,和珅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男子,玉树临风,脸庞白皙,行动敏捷,举止端庄,言语诙谐。 <br/><b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80.jpg" border="0" alt=""/>
                                        <br/><br/>曾国藩 </div></span><br/><br/>  清嘉庆十六年(1811)十月十一日,在湖南长沙府湘乡县一个叫白杨坪的偏僻村庄, <br/><br/>诞生了一位对晚清历史影响颇大的人物——曾国藩。 <br/><br/>  可以说,曾国藩真正走上历史前台,施加他对中国近代历史的独特影响,是以他在原籍襄办团练、协助地方官筹办“防剿”开始的。这不仅关系到曾国藩的一生荣辱,而且关系到大清王朝的气脉运数。从这时起,曾国藩的才能和个性逐渐得到展示;也是从这时起,人们给了他各式各样的骂名和美誉。 <br/><br/>  当我们摆脱各种政治因素后,从历史实际出发,可以看出曾国藩是晚清历史上一个非常复杂的人,他身上汇聚了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他是中国封建王朝的补天者,他“承往古衰朽之续”,又“开近代风气之先”,他实现了从理学家到洋务派的转变;他是近代军阀的开山鼻祖,是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他也是中国传统道德的化身。 <br/><b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81.jpg" border="0" alt=""/>
                                        <br/><br/>李鸿章 </div></span><br/><br/>  本名章桐,字渐甫,号少荃,晚年自号仪叟,在家排行老二,道光三年(1823)正月初五出生于安徽省庐州府合肥县磨店乡(现属肥东县)。父亲李文安官至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因此,李鸿章也算是官宦世家出身。 <br/><br/>  李鸿章一生的轨迹用他自己的话,可以概括为“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李鸿章是晚清权倾一时的人物,他的一生几乎与晚清相始终,晚清中国的命运与李鸿章密切相关。李鸿章以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太平军和捻军将士的鲜血染红了他的顶子;他出洋访问、创办中国近代企业,是洋务运动的先驱,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留下了难以抹除的影响;《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都是由他谈判而最后缔结,他的言行一定程度上关涉到晚清政府的命运。诚如梁启超《李鸿章传》中所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 <br/><br/>  李鸿章又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人,他热衷权势,长期掌控着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军事大权,聚集一批军政人才为其所用;有同僚称其可杀,康有为拒绝他加入强学会,孙中山向他上书变法。如此等等,使得李鸿章的一生极富传奇性。 <br/><br/><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ages.qianlong.com/mmsource/images/2006/09/12/whhj09120082.jpg" border="0" alt=""/>
                                        <br/><br/>刘铭传</div></span><br/><br/>  凡看过电视剧《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和《沧海百年》的观众,想必对刘铭传这个名字并不陌生。 <br/><br/>  刘铭传, 字省三,号大潜山人,道光十六年(1836)丙申生于安徽合肥西乡大潜山下之蟠龙墩,祖上世代以农为业。他的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庄稼人,父亲刘惠人称“刘老好”。据说他二目如电,说话嗓门很大,同年龄的伙伴都怕他。后来上了私塾,他也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好好读书,而是喜欢自己身为一方“主帅”,带领一群小伙伴玩开仗的游戏。他不屑以农耕为业,更不想通过科举荣身,对“四书”、“五经”没有兴趣,而喜欢研读兵书、战阵、五行杂书,传说他曾经登大潜山仰天叹曰:“大丈夫当生有爵,死有谥,安能龌龊科举间?” <br/><br/>  同治元年(1862),刘铭传率所部加入李鸿章的淮军。在参与镇压太平军的战争中,刘铭传受到李鸿章重用,迁升很快,由千总、都司,很快提升为总兵,29岁就擢升为直隶提督,成为淮军名将。 <br/><br/>  正如姚永森先生在《刘铭传传》里写的那样,刘铭传的一生主要做了三件大事:第一是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第二是保卫台湾、抗击法国侵略者;第三是担任首任台湾巡抚六年时间内开发和建设台湾。这位出身农家的将领,曾经贩过私盐,啸聚山林,其人生颇具传奇色彩。</span></span>
沙发
发表于 2006-10-5 02:22:00 | 只看该作者
个个都是一条龙哦.
板凳
发表于 2006-10-5 04:17:00 | 只看该作者
学了一遍
地板
发表于 2006-10-5 05:45: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这样的算是权威评出来的吗?
5#
发表于 2006-10-5 18:17: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楼上的有疑议???
6#
 楼主| 发表于 2006-10-6 04:32:00 | 只看该作者
<a href="http:/ku.news.china.com/history/pic/2006-09-26/2528317_235542138.jpg">http:/ku.news.china.com/history/pic/2006-09-26/2528317_235542138.jpg</a>
7#
 楼主| 发表于 2006-10-6 04:33:00 | 只看该作者
<img height="512" src="http:/ku.news.china.com/history/pic/2006-09-26/2528317_235542138.jpg" width="854" alt=""/>
8#
发表于 2006-10-7 06:03:0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一个不是很了解哦!
9#
发表于 2006-10-7 16:20:00 | 只看该作者
我也是。最后一个了解的比较少。
10#
发表于 2006-10-7 22:06:00 | 只看该作者
<p>他是流氓头头,</p><p>是台湾的首任巡抚,</p><p>英雄不问出身的最好代表</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2 20:46 , Processed in 1.0957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