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说,书、画、音乐、雕塑、文学乃至棋奕、茶道,皆为艺术家抒发胸臆的表达形式。一件震撼心灵的创作,是作者的阅历、修为、涵养、人格的表白。因此,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在艺术的实践中,他善于师法,他觉得应当与古为徒,以自然为师,以真善美为归,法古创新,悉心体察,汲取古今佳作精奥所在,融合自然之妙,借助于笔墨素笺,抒发自我性情,融传统气韵和现代意识于一炉,以期达到“唯深、唯新、唯精”的境界,始可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数度万里之行,领略了无数祖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荟萃历代名家翰墨精华的西安碑林的博大精深,敦煌宝窟荡气回肠的艺术灵魂,等等,无不冲击着他的艺术心灵。同时,得到前辈师友的点拨、激励,使他找到了自己与前人、时人的差距,从而在艺术上更上层楼,摒弃了过去有些作品因过分追求形式的完全而使作品过于单一,因追求线条笔墨的夸张而缺乏内涵的弊病,而更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书作《黄河碑林·乾刊浮沉》线条交叉纵横,点线面自然融合,具有强烈的现代感;真书《长城诗刻碑拓》雄浑苍莽,真力弥满,予观者以置身大壑大漠、万里雄风之感,体现了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坚不可摧的精神风貌。 除了师先人,师先辈,他还善于师造化。跋涉于名山丘壑、草原荒漠之间,吸取自然精华,“百万山峦为我雄”,把三千大千的神奇融入自己的创作与研究中。登临泰山之巅,使他对“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俗语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觉得,这不是身居泰山之顶而居高临下藐视众山的一种狂妄自负,而是虽列五岳之巅却能胸怀天下的虚怀若谷;跋涉沙海,使他愈觉艺海探索之艰辛,从而增添了勇气与毅力;而徜徉吐鲁蕃,那碧蓝的天空、皎洁的雪山、艳丽的火洲,那种浓烈而纯净的色彩对比,热情奔放的民族风格,以及那中西交融的艺术文化,深深地撞击着他那惯于“雅逸为尚”的中国画思维,从而,开始更大胆的探索。 明武取得这些成绩并非一帆风顺,拿他自己的话说,全凭毅力和决心。当初,人们以年龄为由对他的艺术风格和探索尝试多有微词,但他自己对此并不以为然。正如常老所勉励的那样,“艺贵独创”,他觉得艺术不怕有缺点,只怕无特点,不能因为别人的喜好成见而人云亦云。艺术的创新,必然伴随着对传统的突破。而每一种超前意识的出现,总会遭到来自各方的非议。他的这种探索实践,其实是一种现代意识的觉醒,是对传统艺术的丰富与延伸。为了检验自己的创作是否符合时代精神,他总是不急着拿出新作,而当人们在国内权威艺术报刊上,或在海内外的名山古迹看到他的创作,往往都是好几年前的成果,予人的感觉还是耳目一新,与时下艺坛的流行风气形成鲜明的对比。 现为中国书画研究学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的明武,并没有陶醉于现有的成就,他清醒地意识到,艺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年轻的艺术家,前面的路还很长;而天台十大杰出青年、二届拔尖人才、市县两级政协委员等荣誉,又使他在搞好艺术之外,多了一分社会责任感。他说,唯有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奉献,才能不辜负人们对他的期望。 (作者:张朝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