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tiantaier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聊天台

[复制链接]
581#
发表于 2006-8-21 17:10: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3 编辑

以下是引用一诺千金在2006-8-21 9:08:00的发言:
小郑小褚都是才子啊
就指望你们了
偶们给你们加油哦!


怎么又扯上我了?

582#
发表于 2006-8-21 17:12: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3 编辑

天台文化有救,人人有责。
我们个人有责。
我有责。
583#
发表于 2006-8-23 00:15:00 | 只看该作者
584#
发表于 2006-8-23 06:46:00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p><p>别沉了!</p>
585#
发表于 2006-8-29 20:09:00 | 只看该作者
怎么沉了后连精华也没了?顶!
586#
发表于 2006-8-29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以前从“谈天说地”中移出的时候可能丢失了,已经补加。
587#
发表于 2006-8-30 16:59:00 | 只看该作者
新斑竹动作快咯!
588#
 楼主| 发表于 2006-9-2 08:24: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5 编辑

  再聊天中教育
  最近不断在后司街看到有关于天中高考、天中校庆、天中迁址以及外国语学校的一些新闻或故事。作为天中的毕业生,非常惭愧好久没有回到“母校”去看一看,尽管我的母校校舍已经被拆除了。但是这些新闻和故事却更令我感到对天中的一种无可名状的陌生感。
  中学时代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性格养成以及对世界观形成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时代留下的印迹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或受用,或遗憾。我在前面提到过,天中过去教育的成功之处还是主要依靠老师们兢兢业业不计名利的奉献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传统模式。“不计名利”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但是更多的是老师个人本身的品性和修养。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金钱浪潮席卷前的最后几班车。印象中的天中并不完美,但是老师的勤勉敬业、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学生时代生活的点点滴滴确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几乎每次同学聚会都会谈及老师们的现状,并且为自己久未探望老师而感到愧疚。
  但是最近从那些新闻或故事当中所传达的一些信息却是那么的刺耳。越来越多的人考上大学,但是他们对天中的好感或认同感越来越低,不但是对学校的教育方向的质疑,并且对老师的道德人品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抓升学率为纲,严重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好“形象工程”,为了某个统考的成绩,不惜集体作弊!(犹如在教练的安排下,运动员集体服用兴奋剂)许多老师们不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而是想着法子去加班加点补课扒分;竟然还有在课堂上公然向学生索要好处!师德何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子们怎能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百年天中已经从一所培养天台人才的摇篮逐渐蜕变成“形象工程”的工具和赚取天台莘莘学子钱财的机器。在太多的抨击声中,外国语学校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一个以“民办教育”为幌子的机构,利用政策的漏洞通过行政手段和垄断教学资源大肆收取高额的“学费”。是谁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又是谁受到了最大的伤害?部分人的利益却以牺牲天台人民平等教育权为高昂的代价,透支了天台人民对教育的投入,透支了学子对母校的感情。
  我们同时也看到教育管理机构在监管职能上缺失。曾几何时,天中、平中比翼齐飞,不同风格学校之间一种良性的竞争,却被一纸行政命令打破。天台的教育需要这种自由竞争,而不是行政性的垄断。这种垄断所带来的是昙花一现的美景,但是对整个天台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的。
  天中百年校庆之际,我看到了一篇由一位老校友撰写的《天中往事》的序言,他写道“我一直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天台中学拥有的一大批优秀教师而自豪,这些老师有曹天风、杨敬熊、王育和、张德中、谢兢甫、施督辉、范允宋、张进德、朱文邠、朱锡类、金鸿绪。他们或做过我的校长,或授过我的课程,都是鸿儒巨匠,令我终生难忘。”我看了很感动,老学长在五十年后对学校老师的敬意仍然是那么的真诚!很难想象,现在的天中在五十年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校友具有如此深切的感情。这难道不值得现在天中借鉴吗?
  衷心希望这位老学长不会看到我的闲聊,不会去了解可能会令他们寒心的天中现状,毕竟美好印象的破灭是残酷的。
  百年校庆,歌舞升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0-7 20:47:42编辑过]

589#
发表于 2006-9-2 15:32:00 | 只看该作者
敬佩LZ的精神,这么迟还为后司街添砖加瓦
590#
发表于 2006-9-15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恶女 于 2012-12-26 22:37 编辑

以下是引用tiantaier在2006-9-2 0:24:00的发言:
  再聊天中教育
  最近不断在后司街看到有关于天中高考、天中校庆、天中迁址以及外国语学校的一些新闻或故事。作为天中的毕业生,非常惭愧好久没有回到“母校”去看一看,尽管我的母校校舍已经被拆除了。但是这些新闻和故事却更令我感到对天中的一种无可名状的陌生感。
  中学时代的教育对于一个人性格养成以及对世界观形成来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时代留下的印迹往往伴随自己的一生,或受用,或遗憾。我在前面提到过,天中过去教育的成功之处还是主要依靠老师们兢兢业业不计名利的奉献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传统模式。“不计名利”可能是一个时代的烙印,但是更多的是老师个人本身的品性和修养。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赶上了金钱浪潮席卷前的最后几班车。印象中的天中并不完美,但是老师的勤勉敬业、良好的校风学风以及学生时代生活的点点滴滴确实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所以几乎每次同学聚会都会谈及老师们的现状,并且为自己久未探望老师而感到愧疚。
  但是最近从那些新闻或故事当中所传达的一些信息却是那么的刺耳。越来越多的人考上大学,但是他们对天中的好感或认同感越来越低,不但是对学校的教育方向的质疑,并且对老师的道德人品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抓升学率为纲,严重忽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培养;好“形象工程”,为了某个统考的成绩,不惜集体作弊!(犹如在教练的安排下,运动员集体服用兴奋剂)许多老师们不再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授业解惑,而是想着法子去加班加点补课扒分;竟然还有在课堂上公然向学生索要好处!师德何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学子们怎能对学校有深厚的感情?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百年天中已经从一所培养天台人才的摇篮逐渐蜕变成“形象工程”的工具和赚取天台莘莘学子钱财的机器。在太多的抨击声中,外国语学校也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一个以“民办教育”为幌子的机构,利用政策的漏洞通过行政手段和垄断教学资源大肆收取高额的“学费”。是谁从中获得了最大的利益?又是谁受到了最大的伤害?部分人的利益却以牺牲天台人民平等教育权为高昂的代价,透支了天台人民对教育的投入,透支了学子对母校的感情。
  我们同时也看到教育管理机构在监管职能上缺失。曾几何时,天中、平中比翼齐飞,不同风格学校之间一种良性的竞争,却被一纸行政命令打破。天台的教育需要这种自由竞争,而不是行政性的垄断。这种垄断所带来的是昙花一现的美景,但是对整个天台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却是深远的。
  天中百年校庆之际,我看到了一篇由一位老校友撰写的《天中往事》的序言,他写道“我一直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天台中学拥有的一大批优秀教师而自豪,这些老师有曹天风、杨敬熊、王育和、张德中、谢兢甫、施督辉、范允宋、张进德、朱文邠、朱锡类、金鸿绪。他们或做过我的校长,或授过我的课程,都是鸿儒巨匠,令我终生难忘。”我看了很感动,老学长在五十年后对学校老师的敬意仍然是那么的真诚!很难想象,现在的天中在五十年后,还会不会有这样的校友具有如此深切的感情。这难道不值得现在天中借鉴吗?
  衷心希望这位老学长不会看到我的闲聊,不会去了解可能会令他们寒心的天中现状,毕竟美好印象的破灭是残酷的。
  百年校庆,歌舞升平…

  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2 03:58 , Processed in 1.07988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