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1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古代建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8-28 21:2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b>隋塔</b> 凡是去国清寺的人,一过木鱼山,就会看到一座稽黄色的古 塔,无不被它的饱经沧桑、雄视古今的气势所倾倒。 古塔矗立在寺前祥云峰坡麓上,全身用砖砌成。始建于隋开皇 年间,宋代重建。塔六面九级,高59·4米,为空心楼阁式建筑。每 层每面辟有壶门,外檐原为木构,今唯留斗拱残迹。内壁嵌有砖雕 佛像,每块三尊佛像,造形别致,栩栩如神。有几块脱落下来的砖雕 佛像,镶嵌在国清寺鱼乐国清心亭墙壁上,供游人观赏。 原来,在塔心内壁还镶有线刻佛碑和佛经石碑。现在,脱落的 线刻佛碑和佛经石碑,都镶嵌在国清寺三圣殿厢房中,妥为保护。 隋塔历经干余年风风雨雨,至今仍不爽一线,可见古代劳动人 民建筑技艺的高超。究其原因,一是塔基选在坚硬的花岗岩山坡 上;二是塔砖锻烧火力均匀,几十万块砖虽分窑烧出,质量却如出 一炉;三是用糯米粥拌和粘土为粘合剂。 隋塔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b>梁妃塔</b> 无论你乘车从哪个方向进入天台,数十里之外,首先扑进你眼 帘的是赤城山顶的"梁妃塔"。它如同一把利剑直刺蓝天,成为天台 山的标志。 南朝梁大同四年(538),昭明太子的第三位王子岳阳王萧( ), 出任扬州刺史。巡视游览到天台山,为自己的妃子建造了这座塔, 所以名叫"梁妃塔"。 据《天台山方外志》卷二十《文章考·宋天台般若新寺砖塔记》 记载,梁妃塔初建时,有砖塔三座,塔中有如来舍利49颗。唐会昌 五年(845)反佛敕废。到唐咸通六年(965),僧宗立和居士倪求、徐 师约等重建一座,不久又倒毁。直至五代显德七年(960),僧德韶才 重建此塔,并重新安放舍利28颗。到了民国36年(1947),由于近 干年的风雨剥蚀,塔身损坏不堪,由当时在上海的原国清寺方丈兴 慈法师募款重建。1978年,该塔又由天台县人民政府拨款重修,列 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梁妃塔高20丈,七级四面。塔内空心,可布梯登到塔 顶。凭窗远眺,县城郊野,一览无余,始丰溪如一条银带,飘绕在一 片绿畴之申,教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p><p><b>宝福桥</b> 宝福桥,位于县城东7.5公里,坦头镇上宅村口,横跨石井溪, 是天台至临海的古通道。 据《天台县志》载:"宝福桥原名石井桥,因旁有石井故名。"始 建于宋咸平五年(1002),历经修茸。栏板上刻有"乾隆三十二年十 二月谷旦",可见是1767年重修的。 宝福桥为东西方向,一洞拱券式,长15米,宽4米,拱高87 米。拱券用条石错缝平砌;桥面两侧各有仰覆莲望柱六板,柱与柱 ·94· 之间有一块栏板。 1984年7月,天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p><p><b>临川桥</b> 在城关镇古城墙大西门外,横跨赭溪,是城关连接西乡的主要 通道。现在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山路连通赭溪两岸东西 市区的主要通道之一。 据《天台县志》载:临川桥,又名西桥,始建于宋隆兴二年 (1164),县令王琰累石为梁,六墩五拱,其上建亭五间,因王琰为江 西临川人,故名。临川桥屡遭洪水冲没。今天见到的临川桥,为清 康熙六年(1667)重建。桥为三洞拱券式,拱券用条石错缝平砌,桥 上已无亭。桥长30米,宽4米,拱高4米。桥两边各饰有仰覆莲望 柱10支,柱与柱之间置素面栏板。1991年,天台县西门老年人协 会又与天台县博物馆共同募资重修。 1984年7月,天台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p><p><b>古城墙</b> 天台古邑,西濒赭溪,南临始丰溪。在两溪交汇的平原上,从三 国吴永安年间(258一263)起,就筑起了一圈城墙,周长四百步 (0·66公里),宋宣和三年(1121)重修,开了两个城门,一叫"应台 门"(东门),一叫"通越门"(西门)。"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屡次骚扰天台。为了保卫县城,又一次大 规模整修,历时约二年,耗银近万两。全城周长5华里。据旧志载: "延袤1039丈,宽7尺,高1·8丈,垛堞1584丈。"城墙中间先筑两 堵花岗岩作墙芯,外面再用四尺多长的长方形条石整齐镶叠。在这 里外四层的石墙中间灌上粘性极强的黄土,用木夯夯实,坚如磐 ·95· 石。 天台城墙很有特色。别的县城墙只开4门,就是临海府城也只 有6个城门,天台却有8个城门。它们依次是:大东门(丰泽门)、小 东门(德升门)、大南门(环碧门)、小南门(广济门)、大西门(永清 门)、小西门(利济门)、小北门l(跃龙门)、大北门(金庭门)。 自明朝以后,又多次进行修建,加固增高,到民国时,天台城墙 高达6米,平均宽度为3米。8个城门均建有楼亭,飞槽翘角,极为 壮观,楼亭当中各设神像,四时八节供香祭祀。到本世纪70年代 末,因旧城改造需要,绝大部份拆除,改为环城马路。现尚留大西门 至小西门间一段近100米。 </p><p><b>大成殿 </b>天台南门有一座雄伟高大的孔庙。大成殿是孔庙的主体建筑, 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北宋庆历七年(1047),县令石牧之始建孔庙于 始丰溪畔。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迁至今址。当时建筑的孔庙有 先师庙、启圣公祠、两庑、戟门、棂星门等,清康熙十六年(1677)又 重建了一次。 大成殿为五开间,重瞻歇山顶。站在城关钟楼上眺望,大成殿 以其雄伟的气魄,高踞于周围民房之上。 天台城中除大成殿外,还保存着许多构筑精美、气势恢宏的古 建筑。如,纪念宋民族英雄张世杰的专祠"脱落张祠堂",明奉议大 夫齐汪专祠"忠节祠",明工部侍郎张文郁的故居"三逸阁"、"度余 亭",清礼部侍郎齐召南幼年读书的书房"严子祠"和武状元陈桂芬 的故居等。</p>
沙发
发表于 2006-8-29 02:58:00 | 只看该作者
最好再补上这些老建筑的照片哦,
板凳
发表于 2006-8-29 03:43: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是研究考古的吗?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04:06:00 | 只看该作者
<p>是为了后司街,在其他网上找来的。</p><p>很辛苦的</p>
5#
发表于 2006-8-29 04:53:00 | 只看该作者
<p>呵呵</p><p>辛苦楼主了!</p>
6#
 楼主| 发表于 2006-8-29 05:00:00 | 只看该作者
好的,就加精
7#
发表于 2006-8-29 05:04:00 | 只看该作者
呵呵,石头加点味"精".
8#
发表于 2006-8-30 16:47:00 | 只看该作者
<p><font color="#000000">楼主所谈的古建除了宝福桥和大成殿街民都略知一二, 古城墙是消失多年了。大成殿是孔庙的主要建筑,现孔庙已修缮一新了,但只有大成殿是原当货了。</font></p><p><font color="#000000">传几张宝福桥的照片。</font></p><p>&nbsp;</p><p></p><p><br/></p>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9#
发表于 2006-8-30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就好了,看起来直观了很多。
10#
发表于 2006-8-30 17:03:00 | 只看该作者
看来闲云老师还真跑了不少地方,佩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2 12:12 , Processed in 1.0994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