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840|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水到平时始不流——纪念曹天风先生诞辰108周年书法展 即将举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17:10: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10-11-29 19:22 编辑

先挂个帖,通告一下。
另外征求下社会各界的意见,如何把这次活动搞得更丰富,更有意义。
欢迎提意见
不论采纳与否,都有奖品——《书法展作品集》一册。


下面附录曹天风先生的一些介绍,鄙人的一篇老文章:


语不惊人死不休


作为一个诗人总得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坚强信念,同时必须要爱憎分明,敢于大声疾呼,向黑暗势力作不调和的斗争,甚至坐牢、亡命、九死靡悔,像这样的一腔热血,一副肝胆,才能石破天惊,做出能反映时代精神的诗作来,这样“变骚”风格的新诗,除了鲁迅、郁达夫两先生外,很难找到同调。或者强调政治影响和思想性,而总忽略了艺术修养,这样就形成了“言之无文,性之不远”不能得到文艺爱好者的赞誉,最近读到曹天风先生的《水平集》醉眼为之一明,它能心敇雷霆,手洗日月,具屈子的悲愤,作金刚之怒目,与“嘲风弄月”之作迥乎不同,应该说这是解放前夕能反映现实的一部“诗史”。


曹天风,天台城关人氏,原名祖建,字国材,毕业于上海大学。“四一二”后,天风为抗议清党,愤而改名“天疯”,意谓“如此暗无天日,莫非天也为之气疯。”以 “茫茫九有外,道溺竟谁援。入世两行泪,万河我策源《生日志疚》”一诗,为校长于右任激赏,大惊曰:“男儿可希圣,何以疯为?”遂易今名——天风。

“上大”是我国最早的革命文化基地,当时瞿秋白、恽代英、李达、施存统、沈雁冰……诸先进学者及著名共产党人,咸执教于此。宣传马列主义,启迪后学,师生均慨然有澄清之志。抗战初周总理搞统战工作时,借扫墓为名,赴浙东视察,到了绍兴,当地推先生为总代表,一经晤面,相与作上下古今谈,毫无顾忌。临别时总理赠以诗轴,跋语有“承曹先生远迎,复得聆谠论,极感奋!”之嘉奖。

他的诗深得郁达夫叹赏,在1932—1934年,两人相晤于杭垣,郁读其亡命期间所为诗稿,叹为“楚骚绝唱”,并选出数十首绍介各报发表,并在“浪迹天涯何计是,不成大寇不成僧”诸诗后手批云“如此俊品,愿天下有心人共赏之。”盖两人心心相映,有共同语言也。
1980年5月26日吴有恒在《羊城日报·榕荫续谈》曾举先生《悼鲁迅》:“我亦阿Q传里人”句作为标题,认为这种敢于自我解剖的勇气,到如今还是有用。但不知其为先生所作。
先前,总理回绍兴时,曾于先生说到鲁迅。当时总理问他:“你和鲁迅有过文字缘吗?”他答道:“我和鲁迅先生没有直接的文字缘。但也不能说没有一点缘。”因为,鲁迅曾对郁达夫等人提到他,表示要与他会面,好好地谈一谈。但由于经济困难,先生始终未能离开绍兴到上海去拜访鲁迅。等到鲁迅逝世噩耗传来,便怀着无限遗憾,写下上面的悼诗。其中两句“待办半囊阿睹物,申江买辔悔来迟。”就是这种心情的纪实。当先生将这句诗念给总理听时,总理问他:“曹先生,你对鲁迅为什么这么崇拜?”他答道:“鲁迅的诗文与众不同。他有不满社会的思想,又有改造社会的思想,这是我喜欢鲁迅的第一点。第二点,别人的诗文虽有激愤,却陷于怨沉;有的虽也幽默,但失于低级,甚至成为笑料。鲁迅呢,激愤而幽默,又是高级的幽默,这种幽默我看只有鲁迅一个人够得上。所以,我崇拜他。”

先生曾任《战旗》杂志社主编,浙西民族文化馆馆长,《民族日报》社长,天目书院院长。解放后,浙江省各民主党派负责人何燮侯、李士豪、郭静堂(塘)、杨吾冰等联名致函先生,称以“省内民主人士的旗帜”,吁请赴省从政,却之。其淡泊固亦可以知也。
先生所著《牧狼庵偶语》、《新百喻经》皆愤世嫉俗之作,《续天风诗论》与1930年前《文学》所载异。又有新诗《鸡冠花》稿全佚,今存《灵焰集》。《水平集》有沈定庵及沙孟海题签本各一。80年代《天风诗选》尝欲付梓,赵老朴初为之题签,可惜书未刊出,字亦废置。
《水平集》之命名,原依据他《乘长江轮东下》诗“峡月觑人入舵楼,卖箫声里泊鹦洲。昨宵梦见江神说,水到平时始不流。”此诗颇近神话,实系寓言之作。譬诸水,由山巅而涧谷,洗江河而朝宗于海,一路皆作不平鸣。而当代政治经济水平,国际形势不平,人们生活实践和思想反映亦不平,要从不平到平,才是最后之归宿。不过明白讲出,便等于一部社会改造哲学,一种革命人生观,好在不开门见山,留余地给读者思考,实则他的全部作品,都包涵高深的哲理,非细细揣摩,是很难发现它妙谛的。《水平集》既为解放前作品,在反动统治下,为现状否定派,思想感情及错综复杂,牢愁满腹,无以发泄,不得不效屈子《天问》、《山鬼》,奇离恍惚,以舒其愤懑,作者当日之心情,本不求人知,所以有些狂言谰语,亦不必妄加穿凿。作者之意,颇思在旧体诗中,来一番彻底变革,有时摆脱声律,“不拘沈韵”(即一般所谓水平韵),因此不为自诩为“正统派诗人”们所赞赏,然先生却有“知我者稀,则我贵矣”的自豪感。今读其诗,可以“捍卫真理,向往光明,悲天悯人,感情真实”十六字概括之。至其严别恩仇,生死交亲,以及其言在口头,想落天外,“笔底有今,而目中无古”,一无依傍,拔地擎天,此尤谈艺者所心折也,兹分述如下:
集中捍卫真理,向往光明之什,占很大比重,也正可以代表民主人士和大部分爱国知识分子所蕴藏的心理话。作者通过艺术加工,情致宛委,而旗帜鲜明的表达出来了。如云:
“革命成亡命,信徒作叛徒。今非应昨是,人也岂天乎?只说党哉党,谁知书不书。前朝噩梦醒,揽镜诧新吾。”——自忏
这是他在为革命而亡命,彷徨佗傺,一心向党之作,而且敢于“自我忏讨”,情允乎辞。又如《国花拟》一诗云:“野人生性狂如许,欲荐杜鹃作国花”。他拟荐杜鹃为“国花”的理由是:“一、红,二、在野,三、日夜狂呼,四、不流血不止。”正和《国歌》“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同样慷慨激昂。又如断句云:“警世以文天岂妒,养才为杀国何狂。”“漫邀啄木为上客,群蠹雕梁有恨声。”“云外偏传奇旱信,跃鱼竟欲出天池。”——《起义运动正风驰云涌》——又如“弹丸饷我全无用,早岁便传不死方。”他就是这样硬骨头,不肯向反动政府低首的。
现在再来看他是怎样悲天悯人,反映真实感情的。除了“诸洞天亦在人境,几铁汉能不楚囚”之外,如《金陵遇上大诸师友》云:
“泛爱五洲可自由,卖文亭巷等青楼。我居东海佛南海,师尚黑头弟白头。雨后千洼劳蚁渡,峰头群斧与松仇。何当并袂看霞去,把酒劝山也莫愁。”
他对于反动派屠杀革命烈士,是非常切齿痛恨的。又如《送救亡工作者》云:“细把闲愁良玉尺,恒河水浅我心深。”《遇青帮头目》云:“宝刀不敢轻相赠,恐砍无名国士头。”《忆上大诸师友》云:“九洲殉道几师友,论是无神笔有神。”又云:“羁驴悄立竹阴外,白眼看他五代山。”均非常沉痛,还有《变骚体》一诗更为深刻。诗云:

“仁宇穷探可有边,东征西怨溯当年。恨天不授以新范,铸就奇才馈大千。”
这里是从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胜利起说到“清党”的腥风血雨。“馈大千”三个字,便是抢地吁天的控诉。在《狂呼》中更赤裸裸地揭露那些刽子手们说:

“豪门肯拾易牙慧,山珍食罢海错继。不料向隅有怨言,一脔未尝人肉味。”
口诛笔伐,以一吐胸臆为快,直置生命于度外。此外如吊反帝先锋顾正红,悼李大钊、廖仲恺、邓演达诸先辈,《传柳亚子出党》、《闻崔尚辛耀先后被难》及李(公仆)、闻(一多)二教授遇害,均有诗志哀。这在当时都是人们敢怒不敢言的,特别是“柴门静夜听群籁,枪是无声笔有声”几警句不啻为舆论战胜作露布,除了这些鸣鼓而攻之外,也有以讽刺形式出现的,如《黎明运动》云:“重达百八钟,海底日方涌。亏他人上人,仍在梦中梦。”又“半龛雀矢佛何言”“官声败尽逾山贼,鬼影摄来犹晋冠。”笑与骂也得有艺术,使大家懂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如云:“将军几度全师退,闻道中朝尚策勋。”真是语妙天下,所以题为《不归者》,殆指不能“打回老家去”之谓也。又抗战胜利后,闻美援军运物资又到云:“白鸥不省今何世,风火轮边侧翅飞”使人啼笑皆非。
曹先生的诗,除了充满**而外,也有豪放的、沉郁的、险怪的、缠绵的、神韵澹荡的、匪夷所思的、忽发奇想的,总之光怪陆离,各擅胜场。兹酌举其诗中的各种表现手法,试作“摘句图”如下:
豪放:

《闻山眠东旋》云:“佛窟难消万劫尘,瘦藤扶尔下神京。一冬饱嚼天山雪,唾入黄河 突地清。”《深夜登华顶并慕朱王高躅》云:“东渡买舟料无分,待将赤脚涉重洋。”《塔头寺暝坐片刻》云:“早岁惯闻大海啸,钟声瀑布只催眠。”《与左翼知名人士(指周恩来)并肩作战罢,慷然有赋》:“阅尽上清万架书,化行不到穷沙碛。后生枉慕燕然铭,自古大功不勒石。”其胸次可想,宜总理有“得聆谠论”之誉也。五言则:“影写汨罗月,盖倾太华松。”“尘外谈星史,阶前卧雪狮。”境界在泮水蓬山之外。
沉郁:
《拟返原籍》云:“白门扪国泪,除夕数亲年。”真挚不让唐贤。《重谒中山陵》云:“酹罢一杯挥涕问,信徒可比叛徒多?”又“并辔论诗香习径,十年弹指铁窗尘。”“千古兴亡阅不尽,青山如梦月常醒。”这里面就蕴藏着无限慷慨。最最沉痛的还是:《避校债过山寺》四首之二云:“腊夜邀朋议卖田,米逋薪借欲经年.山妻骂我老无赖,已罄亡儿扑满钱。”读之令人酸鼻,在咏贫的诗中,此可算上乘,真所谓“穷而后工”也。
险怪:
险怪是曹诗的特色,除“天半朱云飞欲坠,亏他雁背为驮来”外,如《南归引》云:“十年破袖凌风舞,肯为苍生拭泪痕。浪迹天涯何计是,不成大寇不成僧。”《悼鲁迅先生》第一首云:“呐喊众声响似雷,文场血战日迟回。断头台畔闲(间)偷眼,不见先生缓步来。”
断句如:“刚送鏖诗客去了,蛩和山鬼又争吟。”写幽夜欲入魔境。《过清圣祠》:“首阳山外人,饿煞知多少。”眼前事,眼前语,却千载无人道,白描圣手安在哉?“揭竿欲夺诗天下,折杏聊供佛点心。”妙语解颐。又“但使人天长不夜,不妨娼盗亦同盟。”——《水心纪壮》是何等口吻,何等襟期。
缠绵:
旧体诗袭香艳手法,表达缠绵情调,回肠荡气的作品,固自不乏,但韵味较少,不如曹诗以白描手法,耐人寻味。如“鬓香薰欲醉,茶思淡于烟。”《倦游》云:“白发半头谁种下,愁根还赖细君锄。”颇饶情致,我尤爱其《鸥无语》第一首云:“曾是品箫斗酒地,百花生日别江南。”此正司空表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也。
神韵:
神韵是境界里一种心灵美的流露,容不得半点矫揉造作。才能妙造自然,如云“欲雨寒星未坠屋,可仙瘦蝶尚餐花。”“钟楼半宿难安枕,早起开窗放白云。”“不是客来送佳茗,那知谷雨是今朝。”“凌风一舸亦千古,为载诗人曹小瞒。”又《和左徒》云:“高楼倚醉笑凌烟,白袷何期再少年。独吊千秋歌一阕,长江流月过门前。”他的“神韵”和王渔洋标举的不同,因为他是“言中有物”,不是一味骀宕。
奇想:
曹先生异想天开的诗境,确有横空出世的神来之笔。如《壮哉词》云:“任重于史官(自注“谓报人”),那怕权铛压。会扛石梁来,换作汝脊骨。”此系对新闻工作者的鞭策。
《乡居得意外书》:“久别故人头涨价,浪传尺素字横行。”“头涨价”是指反动政府对革命党人“悬赏”的讽刺。《百丈楼小住》云:“自铸新词范也无,一星潭底倒觑我。”《劫后访盟友不遇》:“渴思湖边消不尽,一瓢舀得半春星。”《午夜吟》:“道是诗仙恐不是,一筇挑月上扶桑。”《去国恨》:“蓬莱亦有痴男女,欲乘楼船返故乡。”惜不使邻邦友好及汉学家见之。又“穷途莫笑无余技,待把黄金化石头。”皆未经人道。
幽默:
“误生左墨右杨国,欲作冬南夏北风。”把一肚皮不合时宜以十四字表达无遗。又云“钟声落枕畔,那管妻儿嗔。点灯忙大索,逸句窜重衾。”读之令人忍俊不禁。
自忏:
曹老对自己要求甚严,如《悼鲁迅先生》云:“忽然掷笔长叹息,我亦阿Q传里人。”久已为世传诵。又“独立昂臧身七尺,耻随天地共浮沉。”——《大风暴中抵长崎》。其《谢内子代谋续嗣》云:“借钗浪许千金价,亡命翻劳两地思。我本不仁今已矣,任他邻媪笑无儿。”此诗首两句真挚,末两句旷达,而出以引咎自责尤为可贵。
此外他又工于炼字,如《送救亡工作者》:“霜桕千山霞万里,天将红意漆中原。”“漆”字奇警。《反敌伪》:“可信故都春不死,柳条无力缢东风。”“缢”字吓倒人。又如“卅载狂名驴背得,一茎白发镜中擒。” “擒”字由来无此用法。又如“小窗红烛剪秋云”之“剪”字,“钟声扣六朝”之“扣”字,“月移定僧影”之“移”字都在可解不可解之间,亦避熟就生法也。
曹先生生于我国历史重大变革时代,本身首先接受了党的教育,也曾参加了惊涛骇浪的革命斗争。虽然走过一段曲折道路,毕竟是奋斗的一生,值得歌颂的一生。他在《悼鲁迅先生》诗中(引见)认为鲁迅先生随时随地都准备从容就义的,而他自己也何尝不是站在“断头台畔”,所以后来得到郁达夫的赏识,决非偶然。他的诗直溯《离骚》,刘熙载说:“诗以出于‘骚’者为正。”但他对于“骚”并不墨守,而是继承祖国骚坛的传统优点,推陈出新自成一种所谓“变骚”。有新内容,新风格,能反映大时代的诗作。陆放翁“贮泪一升悲世事,减愁三尺读君书”二语,正可谓先生诗之的评。
先生的诗也不妨以他的“孔耶释外塑今我,血泪汗间染旧翰”二语作为自我定评,所以他的诗在诗坛里应列为“杂家”。他想闯出一条诗的新境界,愿望是好的,有时他学杜甫《杜鹃》诗,四句连用一韵,甚至如《勉地下工作者》诗,自注“二、三句一气读,破平仄,变体也。”这种变体在目前尚不能为大众所接受。有一点倒应该特别指出,便是他虽“旧瓶装新酒”仍用“律”“绝”作为抒情手法,但基本上已抛弃了“温柔敦厚”的“诗教”。这就是他诗国革命的明显标志。又如“待把黄金化石头”这一伟大理想,更是前无古人,如果能实践,还愁精神文明不发展,全人类不彻底解放吗?
残集尚存旧体诗一千首,名言佳句,美不胜首,挂一漏万,遗珠殊多,聊为喤引,深望方家予以重视,毋使这样富有革命性之诗歌,任其湮没不彰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5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5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0-11-29 17:18:42 | 只看该作者
致敬,浙博至今还挂着周恩来赠给天风的两幅诗轴。
板凳
发表于 2010-11-29 17:24:29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努力学习,等知识丰富些,文采好一些,再来参与这样的活动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17:26:03 | 只看该作者

5#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17:49:56 | 只看该作者
“108”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虽然古代传说、有关文献和专家学者对“108”众说纷纭,但还是达成了共识,那就是“108”代表“极高”、“吉祥”、“驱除人生一切烦恼”等等。     
    《封神榜》中封了108位神,《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108人,北京雍和宫法轮殿内放的大藏经也是108部。
    古代建筑与108有不解之缘。北京天坛的最下层栏板有108块。祈年殿每层有石栏108根;拉萨大昭寺殿廊的初檐及重檐间排列着108个雄狮伏兽;西藏的佛塔塔身的佛龛构成数为108;青海塔尔寺以大经堂最为雄伟,堂内有直径1米的巨柱108根;宁夏有12行的白塔群,总计也是108座。
    108与宗教、寺庙更是有神秘的关系。108在佛教里已作为佛的象征,敲钟、念经、拨动佛珠都要108遍,以示虔诚。佛教认为,人有108种烦恼,敲108下,人听了便可解除烦恼。北京大钟寺、苏州寒山寺、杭州西湖的南屏晚钟等地,每逢除夕等日子都要敲108下。明代学者朗瑛在《七修类稿》中的解释说:“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候,正得此数。”正因如此,菩萨也是108个。

“108”这个数字是我们经常提及的一个数字,特别是佛教徒!

据古代文献记载“108”这个数字含有神秘色彩,其代表“吉祥”、“极高”、“驱除人生一切烦恼”的寓意。

    古代认为“9”是最具吉祥、极高之寓意,《易经》中把“九”列到第一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而“九”的12倍是“108”,所以108把次含义推向极致,人们频繁使用108这个数字把其寓意推向极致。

从古至今,各大寺院每次撞钟一般都是108下,明代学者《七修类稿》中说:“扣一百八声者,一岁之意也,盖年有十二月、二十四气、七十二侯(12+24+72=108)正值此数”

    在佛教里108这个数字可谓被体现的淋漓尽致,无论是敲钟108下还是念经文108遍,捻佛珠108遍等认为是最吉祥的,表示对佛的虔诚!

    古代建筑十分讲究“108”这个奇妙的数字。如建在1300年前的拉萨大昭寺,殿廊的初檐及重檐件排列这雕刻精湛的108个雄狮浮雕、青海塔尔寺大经堂内直径1米的巨柱108根。北京天坛最下层拦板是108快,遍布西藏的佛塔塔身,佛龛的结构也是108.北京雍和宫法轮殿内的大藏经10部,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是108个。曹雪芹《红楼梦》全书共108回。
6#
发表于 2010-11-29 18:43:13 | 只看该作者
一楼文中的“减少”应为“介绍”。手误。
7#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9 19:22:41 | 只看该作者
一楼文中的“减少”应为“介绍”。手误。
龙头 发表于 2010-11-29 18:43


谢谢龙头。
8#
发表于 2010-11-29 19:40:01 | 只看该作者
听说文革期间  红卫兵小将们闯入其家准备抄家时   看情况不妙急忙拿出周恩来相赠的诗轴   才免遭一劫     只是耳闻   未曾求证过
9#
发表于 2010-11-29 19:47:06 | 只看该作者
能够在博物馆展览比较好
10#
发表于 2010-11-29 20:54:27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6 08:54 , Processed in 1.12239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