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435|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皇都遗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27 09:3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0-7-27 09:48 编辑

            皇都遗风
    皇都,地处天台西边一块平畴之地,500多户人家,至于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大气的村名,传说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
   元末的一天,一个会看天相的天师向元帝进言,说在江南天台的上空有祥云凝聚,是“出皇”的先兆,皇上要坐稳江山,必须除掉这个未出生的“皇”子。于是,朝廷派兵到天台一带清剿。凡是有身孕的女人,一律格杀无论。元兵挨家挨户搜查,他们闯进一户人家,屋里的女人连忙系上围裙,给元兵端上一碗粥,又渴又饿元兵捧起来就喝,喝完粥便出了门,没走几步,忽然想到这位系围裙的女人象是有身孕的女人,连忙回头去抓,可是已没了踪影。这位女人在乡亲帮助下,逃出了天台。后来,她流浪到了安徽的凤阳,生下了一个男孩,这就是日后就是朱元璋。想想朱皇帝的母亲在怀着他的时候在此避难,不就是“皇都”吗?
    其实在《陈氏宗谱》里记载:“皇都”村名始于宋代,比明代早数百年,有位内阁大学士巽卿赏识此地位于台西大平原中心,纵横十里,阡陌相连,从鹧鸪山发脉,至平原北面,骤然隆起,酷似卧龙,……遂定基兴工,建三台三幢,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人咸嘉为“皇都”。
    传说也好,宗谱记载也好,总之,皇都村是一个有着故事的古村。
    皇都,不仅在于有一个大气的名字,而是一个大气的古老拳术,名曰“皇都南拳”,村里陈绍魁老人曾在他的《皇都南拳历史沿革》记载,元末的一天傍晚,一位在外闯荡多年的后生回到了村里。转日清晨,只见这位英气逼人的后生在屋后打拳,不时地发出“嘿嘿”的吼声,看得村里的后生手脚直痒。这位后生名叫陈庚。至于陈庚是跟谁学的拳?他的师傅又是谁?有各种传说,有的说是少林武僧,而这位武僧还是岳飞部下的一个儿子,因为岳飞被陷害而受株连,只好隐入少林寺……。
    天台的皇都村,地属长江以南,在元代被列在四类人中的最低一种,倍受欺凌的村民们,在这充满酣畅的南拳中,找到了一种抗争外侵的渲泻。在陈庚的带动下,村里人打拳的人越来越多,皇都南拳也渐渐有了名声,元兵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些弄棍打拳的人,很快就来到村里,在乡亲们的掩护之下,陈庚只身逃了出去,翻过松关岭,到绍兴一个亲戚家里避难。
    蛮横的元王朝在朱元璋军队的挺进中,很快退到了西北一个小镇喘息余生。
    大明王朝建立了,曾遭元王朝镇压的皇都南拳,也如春天的绿茵一般兴旺起来,人们放开手脚练拳,家家户户都有会打南拳的。
   “皇都南拳”从它起始之时就带有一股滚烫的民族血气,一股不服输的天台硬气。
    村里的“陈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三开间的中堂上悬挂着一块匾额“追远堂”。意曰:不忘祖先创下的功德,而“皇都南拳”也就是陈氏宗族代代相传的一份功德。
    皇都南拳,是一种民间拳术,它有南拳的基本套路,却又吸收了当地民间的拳术,渐渐从当初的单单抗击侵敌,成了百姓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后来又配以锣鼓,发展成为逢年过节村里的娱乐项目。所以人们称皇都南拳叫作“狮子拳”,因为后来在拳术表演中而加入了舞狮子。
    浙江昆剧一位著名演员来到皇都村,在观看了皇都南拳表演之后,他惊奇地发现,皇都南拳的锣鼓声与昆剧、京剧等多种的戏剧武打中的锣鼓点竟有这般的相似,是戏剧吸收了皇都南拳,还是皇都南拳借鉴了戏剧,没有人知道个中的原因。
    上世纪四十年代,村里有陈远常、陈绍钱、陈贤森、陈德水等拳师,带出了30多个拳艺颇高的徒弟,不仅本村有,外村也有,如今健在的七十岁上下的老拳师,都曾受过他们4人的教导。据说在当时不足400人的村子里,习拳的人就有100多人。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皇都村民们带着“皇都南拳”来到县政府门前表演,据还得到了一面锦旗,上面还有县政府的大红印章。在“革命化”的年代,春节的许多传统活动都停了下来,这种宗族色彩很浓的“皇都南拳”也如是断了琴弦一般戛然而止。在清晨,偶尔也会见到一些男人在自己的门前屋后耍上几手,也有些后生央求学拳,男人也会教上几套,但因为没有了节庆表演的平台,皇都南拳也终究没成什么气候,只是庄稼人空闲时活动一下手脚而已。
    2002年的冬天,太阳暧暧地照在村中的陈氏宗祠,几位老人聚在祠堂,他们商议着怎么将南拳恢复转来。皇都南拳是陈氏祖传,曾经那么辉煌,不应该就这样冷落下去。可是,相隔这么多年,许多拳术的套路也忘记了,能恢复过来吗?陈绍魁、陈汝梅、陈远岳、陈统泉等20多位会打拳老人聚集在一起,一招一招地回忆、比划、争执,老人们也仿佛重回到了年轻时代,风华正茂,血气方刚,他们将大洪拳、独脚蹬、雪山、西川、宋江拳、醉拳、罗汉拳、嫦娥奔月、猴拳、拼犀、操手拆、长棒、双剑、双刀、樱枪、凳花、扁担等十多种拳术一一恢复过来,那年的春节,“皇都南拳”又重新出现在人们视线,只是打拳的人大都是满头银发。2002年夏天,皇都村的陈氏宗祠前的墙上出现了一张皇都南拳学习班通告,招收5周年岁以上的孩子,老拳师们义务教拳,竟然有86个孩子报名学拳。一时间,古老的陈氏宗祠里便响起一阵阵稚声嫩气的“嘿嘿”喊声。
    2006年,村里来了几位客人,他们是从雷峰乡白泥坦村赶来的,喝了茶便说明了来意,他们是想请村里的拳师到他们村传授拳术,豪爽的皇都村人没说二话,就选派了5个人去了白泥坦村教拳,为了感激皇都村,他们送来了一面“孜孜不倦,言传身教”的锦旗。
    2007年12月的一天,“皇都南拳”出现在椒江三甲海明村的大舞台上,台州市基层文化俱乐部优秀健身团队展示正在这里角逐。“皇都南拳”以威武的气势,潇洒的动作,老少参与,极具泥土味,在数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皇都人抱回了一个金奖,喜讯像一阵春风一般很快传遍了全村,也传遍了附近的村庄。载誉而归的拳师们第二天重新聚合在陈氏祠堂前,拍了一张合影,每个人都笑得那么舒心,那么豪爽。
    村里人都说陈绍魁对“皇都南拳”是有功劳的,的确,他自己会罗汉拳、猴拳、醉拳、嫦娥拳、雪山等,还与村里的老人一起使皇都南拳重振雄风,同时还花了八年时间整理了一本上万字《皇都南拳历史沿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与同事一道去普陀山旅游,早晨去看日出,可是观看拍照的人太多,他们根本挤不进去,这时陈绍魁想了一个主意,就在海边礁石上,他表演了一段倒立行走,立即吸引了众人的眼光,也赢得一阵阵喝彩,而他的同事抓紧这一空隙,完成拍照。2009年的4月的一天夜晚,“皇都南拳”为去参加台州第四届农民文化节开幕式的表演,在祠堂前进行临行前最后一次试演。陈绍魁仍是表演他擅长的“猴拳”,只见他在俯下身在地上连做几个“蛙蛙跳”,又翻了一个空心筋斗,可是他直起身来,却又无力地倒了下去,令人没想到的是,他就再也没有站起身来。
     皇都南拳最大的亮点是它的乡土气息,而这乡土气息体现最淋漓尽致的,一个是“凳花”,一个是“扁担”。“凳花”的武械就是平常农家的四尺长凳,而耍“凳花”的却是村里打拳年纪最大的人,他叫陈远岳,已是81岁高龄了。他瘦高个,脸色清白,他握着四尺长凳的一个角绕一个圆场,在县里国庆60周年的晚会上,他一出场就赢利全场经久的掌声。只见他手握四尺凳左右开弓,耍得眼花缭乱,令人啧舌,最后是一个单脚跳,稳稳地坐回在凳上;而“扁担”的武械也就是农家干活常用的扁担,它是从“长棒”演化而来,因为是干活的农具,因此耍起来别有味道,村里“扁担”耍得最好的是一个身材瘦小的陈杏春老人,他老伴死了多年,生活过得十分艰辛,可一耍起“扁担”,却是神色飞扬,身手敏捷。
    “皇都南拳”最后一个出场的称之“封台”,而今担任“封台”的是61岁的陈统柱。他曾做过漆匠,如今孩子大了,在家种种田地,村里人都晓得他爱喝点酒,而他每每喝了酒也是拳打得最好的时候,他以“宋江拳”见长,动作洒脱,发声催力,气势酣畅。
   “雪山拳”打得最精彩的要数陈远香了。他的拳柔中有刚,动作敏捷,村里人都知道,他的拳却是12岁时偷偷地跟村里人学起来的。1979年,他应征入伍。在部队的全营大会上打了一套“雪山拳”,顷刻间就出了名,战友们缠着他,要拜他为师,期望在部队好好干的他却遇上了“大裁军”,陈远香带着一种遗憾回到了皇都村。在外奔波多年回到村里,可是对“皇都南拳”却是不离不弃
    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少林寺》风靡城乡,村中一位少年也迷上了电影里的醉拳,他就是陈统赞。他从小就爱运动,每天早晨从家里到学校,三公里的路程他撒开两腿一口气跑到,他的弹跳力也是惊人,身体的柔韧性好,立定跳远能跳过2.7米,比学校的体育老师跳得还要远,跳高也能跃过平下巴高的杆,他的抓举能举过280斤,他理所当然地推为班上的体育委员,可是学习成绩却使老师伤透脑筋,老师以成绩上不去禁止他习武,这位对拳术痴心不改的孩子,而且悟性极佳,他的醉拳不仅继承了前辈,而且还吸收了少林醉拳,动作刚劲有力,脚步行云流水,因此每到他出场时,也是掌声最热烈的。2008年初夏,中央电视台为专题片“武术之行”来到村里,他们看中人选的就是陈统赞。
    2009年6月,省里将“皇都南拳”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给皇都村选出一个代表性传承人,对于一个民间拳术群体性的传承,这个传承人是很难确定的,在村两委的主持下,村里人将这一殊荣给了78岁的陈汝梅,这位从小习武,以“双刀”见长的,同时也是振兴皇都南拳的有功之臣,他一再表示,愿意将省里给予的补贴全部奉献给村里传承“皇都南拳”。
   2009年,在第四届台州市农民文化节上,一位穿着红肚兜的打拳的孩子成了人们追逐的亮点,他就是皇都村的陈永健,年仅7岁的他,可打起拳来虎虎生威,一招一势有板有眼,一个独脚亮翅,场下掌声雷动。
……

    “皇都南拳”出了名,县里、市里的盛会上都能见到“皇都南拳”的身影。
     2008年4月的一天,省文化厅的杨厅长来皇都村蹲点,晚饭后,杨厅长提出能否看一下“皇都南拳”,村支书忙派人去叫村里的会打拳的人,不到半个时辰,会打拳的老人孩子们放下饭碗,聚集在祠堂,锣鼓声响了起来,拳师们轮番上阵。表演完了,杨厅长站起身,他抑止不住心中的兴奋,对大家说:我看了一台精彩的表演,这是我在杭州、上海看不到的,说明我们文化的根扎在农村中,农民文化最生动,最丰富多彩,感谢乡亲们把传统的优秀文化发扬光大!他还为皇都南拳题写了:文化如水,滋养身心;民俗文化,魅力无穷!
    2009年3月的一天,雨下得很大,几辆小车鱼贯驰入皇都村,在陈氏宗祠前停了下来。村民们打问,是哪个领导?答:是省委副书记夏宝龙。雨越下越大,村里人就古戏台上表演了“皇都南拳”,隔着雨帘,夏书记感到一种纯朴热情的同时,更多的是一股逼人的英武豪气。
    皇都村有一条不长的古街,逢四逢九,四周的村民会来此赶集,熙熙攘攘,而多数的日子里,这里似乎很安逸,村外的大道很宽敞,大大小小的池塘边如明镜一般。
    皇都村,不仅带给人们一个大气的名字,还有一个大气的南拳,也许这些朴实的村民们,没想到他们“皇都南拳”不仅是在延续一份陈氏宗族的遗产,也是在延续一个民族的气质。尽管很少有人会说起元代的那位“皇都南拳”的始祖,但皇都人似乎永远与“皇都南拳”分不开了,无论你是会打拳或是不会打拳,因为威武显赫的“皇都南拳”已经渗透到他们的血脉之中。
                               (“皇都南拳”2009年被入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 街币 +50 魅力 +4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4 + 50 + 4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0-7-27 09:39:31 | 只看该作者
皇都看来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挖掘啊
板凳
发表于 2010-7-27 10:05:04 | 只看该作者
小时候特地到皇都相戏过
地板
发表于 2010-7-27 10:26:50 | 只看该作者
经常经过那
5#
发表于 2010-7-27 12:48:53 | 只看该作者
皇都小香港
6#
发表于 2010-7-27 13:14:10 | 只看该作者
这名字 就很有气场
7#
发表于 2010-7-27 14:43:52 | 只看该作者
武林世家么!
8#
发表于 2010-7-27 17:18:49 | 只看该作者
比较熟悉的
9#
发表于 2010-7-30 11:36:23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不知道为什么皇都叫皇都,长见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21:07 , Processed in 1.0660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