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向左,向右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中国的奸臣、佞臣与贰臣们,我们要不要为他们翻案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6-7-3 23:49:00 | 只看该作者
能有如此深度和娓娓道来的气度,确实是高人!
22#
发表于 2006-7-3 23:51: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将产权理论引入到历史学中,让人感觉耳目一新,有创意。
23#
发表于 2006-7-3 23:54: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3 13:41:00的发言:</b><br/><p>马克思与王莽不同,他基本没干过什么实践的事情,顶多动动笔杆子,磨磨嘴皮子</p></div><p><span lang="EN-US"><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span></p><p><font face="宋体" size="3">老马同志虽然就动动笔杆子,磨磨嘴皮子。但他老人家影响了人类历史,现在还在影响地球上数以十亿计的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他的思想在十几二十年前还左右我们呢。</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王莽是位理想主义者,在汉代的中国出了这样的改革者,不容易。在古代中国,凡提倡改革者,都不容于人,战国的商秧、东汉的王莽、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清代的康有为等等,或被杀或下野或流亡,有些人死后还要背上骂名。每次改革都要触及不少人尤其是一些有政治影响力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所谓的新政均需依附于帝王,以帝王的政治取向为改革指针。改革在帝王的主持下能取得一定进展,但决策权和执行权是分开的,帝王有决策权,而执行权在官僚阶层手中。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新政都得不到大多数官员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改革往往是走过场而已。所以王莽虽贵为天子,他的新政也得不到有力的执行。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政策也是注定难以成功的。</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
24#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00:05: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aopan</i>在2006-7-3 15:54: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3 13:41:00的发言:</b><br/><p>马克思与王莽不同,他基本没干过什么实践的事情,顶多动动笔杆子,磨磨嘴皮子</p></div><p><span lang="EN-US"><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span></p><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p></p><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p></p><p><font face="宋体" size="3">老马同志虽然就动动笔杆子,磨磨嘴皮子。但他老人家影响了人类历史,现在还在影响地球上数以十亿计的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他的思想在十几二十年前还左右我们呢。</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王莽是位理想主义者,在汉代的中国出了这样的改革者,不容易。在古代中国,凡提倡改革者,都不容于人,战国的商秧、东汉的王莽、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清代的康有为等等,或被杀或下野或流亡,有些人死后还要背上骂名。每次改革都要触及不少人尤其是一些有政治影响力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所谓的新政均需依附于帝王,以帝王的政治取向为改革指针。改革在帝王的主持下能取得一定进展,但决策权和执行权是分开的,帝王有决策权,而执行权在官僚阶层手中。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新政都得不到大多数官员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改革往往是走过场而已。所以王莽虽贵为天子,他的新政也得不到有力的执行。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政策也是注定难以成功的。</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div><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历代的改革变法,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理财的问题,一旦处置不妥当,势必引发骚乱甚至暴动——正如西方某哲人说:“任何一个社会出现足以颠倒乾坤的危机,它的前兆必然是财政危机。”&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放200多年前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一幕幕镜头:国王的理想主义与优柔寡断、王后的擅权专横与贵族风范、大臣们的尔虞吾诈与鼠目寸光、风暴即将来临大厦将倾危机四伏思想沉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治大国如烹小鲜。诚如是,但说这话的老子是在信口开河兴之所至,并非任何“掌厨者”都能做到,国王路易十六为应对现实困境而做的变革努力,某种程度上因为他个人缺乏政治家和改革家所必须具备的杀伐决断而以失败告终,但更重要的是,长于深宫、昧于时势、囿于特权阶利益雷池而不敢逾越一步的变革者势必无法控制大势走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危机以帝国政府的财政危机为起因,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谁的财政危机?帝国权贵集团从财政中获取的收益(国王的赏赐钱和恩给金以及其他)日趋膨胀,面向平民阶层(包括工商农民等)的公共财政则严重不足,路易十六的帝国政府在砍不动前者利益的情况下,只能把手伸向后者的钱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次旨在克服财政危机的改革引发了革命的的后果,这是令各种形式的政府都需要借鉴的教训。<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俗话说:“财政,财政,有财才有政。”一个政府负债累累,财政赤字严重,连生存都成为问题,那么要它为市场改革、为公共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恐怕非常困难。变革的方向,不在于绞尽脑汁设置出来的“生财之道”,如近年来中国普遍的“土地财政”现象,某种程度上将促进社会矛盾积累和激化。<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市场经济的真谛还是在于分清政府规模的大小,让政府卸去沉重的包袱,引导社会发展的同时将有限的资源向公共服务倾斜。</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3 16:06:37编辑过]

25#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00:11: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3 16:0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zhaopan</i>在2006-7-3 15:54: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3 13:41:00的发言:</b><br/><p>马克思与王莽不同,他基本没干过什么实践的事情,顶多动动笔杆子,磨磨嘴皮子</p></div><p><span lang="EN-US"><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span></p><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p></p><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p></p><p><font face="宋体" size="3">&nbsp;</font></p><p></p><p><font face="宋体" size="3">老马同志虽然就动动笔杆子,磨磨嘴皮子。但他老人家影响了人类历史,现在还在影响地球上数以十亿计的人的生存方式和生活质量。他的思想在十几二十年前还左右我们呢。</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王莽是位理想主义者,在汉代的中国出了这样的改革者,不容易。在古代中国,凡提倡改革者,都不容于人,战国的商秧、东汉的王莽、北宋的王安石、明朝的张居正、清代的康有为等等,或被杀或下野或流亡,有些人死后还要背上骂名。每次改革都要触及不少人尤其是一些有政治影响力的利益集团的利益,所谓的新政均需依附于帝王,以帝王的政治取向为改革指针。改革在帝王的主持下能取得一定进展,但决策权和执行权是分开的,帝王有决策权,而执行权在官僚阶层手中。历史上几乎所有的新政都得不到大多数官员支持,没有他们的支持,改革往往是走过场而已。所以王莽虽贵为天子,他的新政也得不到有力的执行。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政策也是注定难以成功的。</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div><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历代的改革变法,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理财的问题,一旦处置不妥当,势必引发骚乱甚至暴动——正如西方某哲人说:“任何一个社会出现足以颠倒乾坤的危机,它的前兆必然是财政危机。”&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放200多年前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一幕幕镜头:国王的理想主义与优柔寡断、王后的擅权专横与贵族风范、大臣们的尔虞吾诈与鼠目寸光、风暴即将来临大厦将倾危机四伏思想沉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治大国如烹小鲜。诚如是,但说这话的老子是在信口开河兴之所至,并非任何“掌厨者”都能做到,国王路易十六为应对现实困境而做的变革努力,某种程度上因为他个人缺乏政治家和改革家所必须具备的杀伐决断而以失败告终,但更重要的是,长于深宫、昧于时势、囿于特权阶利益雷池而不敢逾越一步的变革者势必无法控制大势走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危机以帝国政府的财政危机为起因,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谁的财政危机?帝国权贵集团从财政中获取的收益(国王的赏赐钱和恩给金以及其他)日趋膨胀,面向平民阶层(包括工商农民等)的公共财政则严重不足,路易十六的帝国政府在砍不动前者利益的情况下,只能把手伸向后者的钱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次旨在克服财政危机的改革引发了革命的的后果,这是令各种形式的政府都需要借鉴的教训。<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俗话说:“财政,财政,有财才有政。”一个政府负债累累,财政赤字严重,连生存都成为问题,那么要它为市场改革、为公共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恐怕非常困难。变革的方向,不在于绞尽脑汁设置出来的“生财之道”,如近年来中国普遍的“土地财政”现象,某种程度上将促进社会矛盾积累和激化。<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市场经济的真谛还是在于分清政府规模的大小,让政府卸去沉重的包袱,引导社会发展的同时将有限的资源向公共服务倾斜。①</p><p></p><p>①这是我以前写的一篇评论。说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夕,路易十六进行财政改革的事情,可以印证说明古代中国的改革。</p><br/></div><p></p>
26#
发表于 2006-7-4 00:25:00 | 只看该作者
<p>后悔啊</p><p>偶怎么就不是什么家捏?!</p>
27#
发表于 2006-7-4 00:29: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3 16:05:00的发言:</b><br/><div class="quote"><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font face="宋体" size="3"></font></p><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中国历代的改革变法,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理财的问题,一旦处置不妥当,势必引发骚乱甚至暴动——正如西方某哲人说:“任何一个社会出现足以颠倒乾坤的危机,它的前兆必然是财政危机。”&nbsp;<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回放200多年前在法国大革命前夕的一幕幕镜头:国王的理想主义与优柔寡断、王后的擅权专横与贵族风范、大臣们的尔虞吾诈与鼠目寸光、风暴即将来临大厦将倾危机四伏思想沉闷……<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治大国如烹小鲜。诚如是,但说这话的老子是在信口开河兴之所至,并非任何“掌厨者”都能做到,国王路易十六为应对现实困境而做的变革努力,某种程度上因为他个人缺乏政治家和改革家所必须具备的杀伐决断而以失败告终,但更重要的是,长于深宫、昧于时势、囿于特权阶利益雷池而不敢逾越一步的变革者势必无法控制大势走向。<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危机以帝国政府的财政危机为起因,关键的问题在于解决谁的财政危机?帝国权贵集团从财政中获取的收益(国王的赏赐钱和恩给金以及其他)日趋膨胀,面向平民阶层(包括工商农民等)的公共财政则严重不足,路易十六的帝国政府在砍不动前者利益的情况下,只能把手伸向后者的钱袋。<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次旨在克服财政危机的改革引发了革命的的后果,这是令各种形式的政府都需要借鉴的教训。<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俗话说:“财政,财政,有财才有政。”一个政府负债累累,财政赤字严重,连生存都成为问题,那么要它为市场改革、为公共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恐怕非常困难。变革的方向,不在于绞尽脑汁设置出来的“生财之道”,如近年来中国普遍的“土地财政”现象,某种程度上将促进社会矛盾积累和激化。<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市场经济的真谛还是在于分清政府规模的大小,让政府卸去沉重的包袱,引导社会发展的同时将有限的资源向公共服务倾斜。</div><br/></div><p>老马同志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楼主说中国历代的改革变法,其基本目的都是为了解决理财的问题。很有道理,商秧、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如此不假,康有为的百日维新初看好象帝后权利之争,无关财政。权利,权利,得先有权而后有利,中国的文字真是奥妙啊!</p><p>关于政府,个人认为政府规模偏大,效率低下,服务功能非常薄弱。现在各地的“土地财政”颇有些杀鸡取卵的做法。</p><p>至于路易十六的悲剧,诚然有性格决定其命运的因素。但从历史发展角度看是王权的衰落是必然的,套用老马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平民阶层(包括工商农民等)的经济力量的发展,权贵集团经济力量的落后,必然导致权力的再分配,权力的再分配是服务于经济活动的。</p>
28#
 楼主| 发表于 2006-7-4 00:33:00 | 只看该作者
<p>康有为的百日维新根本就没有进行开来,所以叫维新,不称变法。正如你所说,他连权都还没得到呢,也因此根本难以维系下去。而其他几次变法,至少是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或本人干脆变成了最高统治者。</p>
29#
发表于 2006-7-4 02:08:00 | 只看该作者
都是牛人啊!
30#
发表于 2006-7-4 05:02:00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quote"><b>以下是引用<i>向左,向右</i>在2006-7-3 16:33:00的发言:</b><br/><p>康有为的百日维新根本就没有进行开来,所以叫维新,不称变法。正如你所说,他连权都还没得到呢,也因此根本难以维系下去。而其他几次变法,至少是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或本人干脆变成了最高统治者。</p></div>嘻嘻,亢淫,给你挑个刺,百日维新还有一个双胞胎名词,叫“戊戌变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8 04:05 , Processed in 1.086223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