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8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屋遗韵】长沿头:梅雨中那条长长的沿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0:2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江南的初夏,雨点开始落在黑瓦上的时候,墙角上的那株梅子已结出了青涩的果子。几场春雨过后,枝头上的青果在雨丝间,渐渐地开始黄熟,人们知道入梅的季节到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也是江南小城天台不变的景致,城内那口蓝田塘里的蛙声也是居民们所熟悉的。蓝田塘的西侧,有一条小巷,就叫蓝田塘路。当绵绵的雨丝飘过小巷的石板路时,东侧一幢小院内的梅子已隐约在墙头的瓦花之间,黄梅成熟的影子在粉墙上晃动着,这梅雨时节的水墨丹青也是这幢宅院年年不变的盛景。

    当我们顺着雨丝推开这幢宅院的大门时,屋檐下那条铺着青石板的长廊出现在眼前,小城的人们称檐下的长廊为“沿阶”。这条沿阶只有一块石板的宽度,却有四十多米长,一道雨帘在簌簌的雨声中诗意地挂着,沿阶通往宅院的仪门。走在细雨中的沿阶,我们体会到了当年宅院主人的细心,这是一条能给家人遮风挡雨的沿阶,也是能让客人从容而斯文进出的沿阶,因为有了这条沿阶,这幢宅院被人们称为了“长沿头”。

    二百年前的清嘉庆年间,也是这样一个梅雨时节,城内的齐氏人家建造了这幢宅院,宅院为四合院的格局。就在宅院将要完工时,主人发现将宅院的大门朝南而开,面对蓝田塘已不太可能了,因为前面的那块空地属陈氏所有,陈氏已着手在此处建造一座祠堂。于是,宅主只能将宅院的大门朝西而开,面对蓝田塘路,这样一来在连结大门与仪门之间就需要一道长长的通道。在前厅的后面建一个露天的通道是通常的做法,但是宅主却别出心裁,他在前厅的后檐下,建一个长长的沿阶。就是这一万不得已的改变,使得这幢齐氏宅院拥有了城内独具一格的沿阶。

    沿阶在梅雨中无声地延伸,蒙蒙的烟雨间,隐约有人影晃动,那是岁月中齐氏人家进出的身影。当年的主人只所以营建这条长长的沿阶,为的是雨天不湿鞋,晴天能遮阳。对于老人,这条沿阶是最为需要的了,当雨水顺着瓦弄流下时,雨水就落在了沿阶之下的道地中,而沿阶青石板上,老人那双黑色的布鞋依然是干爽舒适。对于孩子们,这条沿阶则显得多余了,他们更喜欢走在雨天的道地上,用快乐的脚步踢着雨水,踩得道地中的雨水溅上沿阶。只有那些听话的孩子会与奶奶一起挤在这条狭窄的沿阶上,而走在沿阶外侧的每每都是奶奶,偶然有细雨斜飞,打湿得也总是奶奶的那件布衫。

    因为有了这样的沿阶,雨伞也就显得多余了。但在读书人心中,伞不但能避雨,伞下的避雨,为的是从容的看雨、听雨。此时的伞也一定是一把江南特有的油纸伞,有着一点清淡的竹香,也有着一丝熟悉的桐油味,伞面上点缀着淡雅的油彩。只有这样的油纸伞才能让人回到岁月中的雨巷,蓝田塘路的雨景总会与这样的油纸伞连在一起。当年伞下那位齐家的书生紧紧抱住的是一只布袋,布袋中的那几卷书是他的至爱。跨进宅院的大门,走在这条沿阶上时,那只紧抱布袋的手才慢慢地松开。伞是收起来了,站在沿阶上的读书人,望着一帘的幽雨,也会情不自禁地吟出一句诗来。

    与前厅狭长的沿阶相呼应的是后堂前面那宽敞的檐廊,那是平日生活的场地。老人们在檐廊下做着各种家务,打桶井水洗洗菜,冬日的阳光下,一边纳着鞋底,一边与童车上的小孩哼着童谣。天台民居的檐廊大都十分的宽敞,廊中的几根木柱支撑着房子的木架,而木柱下必有石础,人们称石础为“磉子”。因为江南的多雨与潮湿,木柱是很容易霉烂的,有了磉子的铺垫,木柱才能四季干燥。大户人家的磉子是不会素面朝天的,他们必定会刻上花草,刻上动物,也会刻上祥云, 这其中寄托的不仅是生活中的期待,也反应出主人的情趣。长沿头的磉子是花卉的图案,磉盘也是传统的莲瓣形状,数百年来,那菊花,那牡丹,就这样默默地开放着。

    生活在长沿头的齐氏家人对堂前的这条檐廊倍感亲切。儿时睡在摇篮中,张开眼睛,看到就是梁中的那只燕窝。每年的春天,当柳枝轻轻拂过蓝田塘水面时,总会有成双的燕子在梁下垒窝,不久窝中的小燕就会探出头来,等待着大燕的食物。燕子的呢喃声中,传递的是一个家庭的欢声笑语,呈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温馨和睦。还有什么比这满窝的燕子更能说明这个家庭的生息充沛?更能给这个家庭带来无尽的生机和活力?齐家的孩子在摇篮中,就熟悉了燕子在春日的声声呢喃,如此的呢喃正是一幢百年老宅的福音。就在这檐廊下,就在这燕子飞翔的身影间,齐氏家人度过的每一个雨季也都充满了温馨。

    长沿头的中堂高大而有气势,堂中曾经悬挂着一方匾额,额中题有“种玉堂”三个字,这个堂名让我们想起了二百年前的那个初夏。这是宅院建成后的第一个夏日,梅雨也刚刚结束,出梅的时节,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晾晒物品。农历的六月六,明媚的阳光下,女主人将衣裳从樟木箱中取出,晒在院子中,而男主人也将书籍搬到了院中晾晒。而此时的宅主正想着给中堂起个堂名。给新建的宅院起个堂名,也是旧时文人的雅趣,原先也想到过几个堂名,但都不是十分地满意。

    一边在院中晾着书籍,一边闲翻着书本。《搜神记》是主人所喜爱的一本书,其中的许多故事主人也是熟读的。翻着翻着,“蓝田种玉”那一页真好映入了主人的眼帘,此时,主人的眼前一亮。这是他所喜欢的故事,说的是杨伯雍在蓝田的无终山种出玉石的传说,因为这一传说,也就有了“蓝田种玉”的词语,人们将这一词语用来描述称心如意的美好姻缘和成家立业的温馨生活。虽然此处的蓝田塘并非书中的蓝田,但相同的地名不只是一种巧合,其中,有着一种美好的心愿将它们连在一起,“种玉堂”的堂名就在明媚的阳光下产生了。之后,也有人称这幢宅院为种玉堂,现在记得这一堂名的人已不多了,不过“种玉对蓝田”的说法还在老人口中传说着。

    正如蓝田种玉故事的发展线索,齐氏人家在种玉堂过着耕读传家的生活。家中世代为读书人,宅院中的读书人虽最终没能走上仕途,但也是知书达理的文人。种几亩薄田,生活也过得有滋有味。种玉堂有一口古井,当我们俯在井栏上,看着井水时,似乎看到了当年齐家酿酒的场景。老人们都说蓝田塘的井水有点特别,它不是十分的清冽,还有点混浊,但用这井水酿出的酒却十分的醇厚,人们称这井水为“蟹糕水”。民国年间,蓝田塘路两侧的许多宅院也都开设过家庭酒作坊。

    长沿头开设酒作坊也是在民国年间,那时的道地上叠着的是一层层的酒坛,院子里弥漫着的是淡淡的酒香。每年的秋日,田里的稻谷也黄了,那时这条沿阶上,进出的是抬担的农民,箩筐里装满的是白白的稻米。接下来是繁忙的日子,当醇香的黄酒流入酒坛时,主人脸上也溢出了笑容。顺手用拌着谷壳的黄泥封好坛口,放在一旁,等待着买主的到来。主人知道眼前的这一坛坛酒能给小城的人们带来欢乐,与朋友相聚少不了几壶黄酒,娶亲送嫁的日子,这坛坛的黄酒添的是一份喜气,就是平常的日子,也因抿上几口黄酒,生活也滋润了许多。当酒坛套上绳络,喜气洋洋地被抬出酒坊时,必然经过的还是眼前的这条长长的沿阶。沿阶的一端是黄酒的醇香,另一端则是生活的有滋有味,当小城的老人想起醺然地品味着生活滋味的日子时,或许还会想起当年长沿头这家酒坊。

    也是民国年间,也是一个梅雨霏霏的季节,同样也在这条长长的沿阶上,走过了一位长衫布履的文人。当他走进长沿头时,首先打动他的就是这条长长的沿阶,既然沿阶能为家人带来生活中的便利,那么,它也能为家乡的人们抵挡生活中的风雨。这位文人在寻找的就是一个能为四乡百姓进城办事提供方便的场所,而长沿头这幢民居是最适宜的了。当“四乡公所”的招牌挂在长沿头的门旁时,人们知道这位文人又为百姓做了一件好事。这位长衫布履文人就是徐卓群先生,先生是民国年间天台有名的绅士。他创办了县立图书馆,成立了天台名胜管理委员会,在看到百姓进城办事难时,他又创建了这所四乡公所。

    四乡公所其实是一家律师事务所,为百姓提供法律方面的咨询,也为百姓代写状纸,调解民间纠纷。但四乡公所又不只是一家律师事务所,它同样为乡下进城办事的百姓提供歇脚、吃饭和住宿的场地,它又是一家客店。那些日子里,长沿头显得十分的热闹,沿阶上来往的也是来自全县各乡的百姓,他们信任这家为百姓而开的公所,他们也感谢长沿头给他们带的方便,当年的四乡公所租用的就是长沿头西边的厢房。

    长长的沿阶有着绵绵的旧事,梅雨中所叙说的旧事,如同一张褪色的照片,从中透出的底色别有韵味。蓝田种玉的愿望也在故事中顺着雨丝,化成了蓝田塘那一池青翠的柳条,温暖着岁月中的每时每刻。


                                                                                                                                       2010-3-31




长沿头的大门最终朝西而开,面对蓝田塘路。





因为有了这条沿阶,这幢宅院被人们称为了“长沿头”。




中玉堂蕴含着蓝田种玉故事中的美好愿望。




宽敞的檐廊是平日生活的场所。




磉子上的花卉就这样默默地开放着。




当年的四乡公所租用的就是长沿头西边的厢房。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0-7-1 17:42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街币 +45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45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2 10:34:58 | 只看该作者
“老屋遗韵”系列存目:

《夕阳下的张文郁故居》: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7429&extra=page%3D4

《花楼:蕴含于诗意中的那份灵气》: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8116&extra=page%3D5

《五关里:岁月间那丝清幽的书香》: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8718&extra=page%3D5

《乌门楼许:书写于时光深处的那份孝心》: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9244&extra=page%3D4

《涌江堂:半村半廊的书生梦》: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19848&extra=page%3D2

《五世同堂:石榴花下的天伦之乐》: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20274&extra=page%3D11

《宣武第:一介武士的坚不可摧》: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25668&extra=page%3D15

《铺前张氏三透:耕读传家的朴素生活 》: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26924&extra=page%3D11

《袁氏道地:时光深处那些重叠的身影 》:
http://www.317200.net/dz/viewthread.php?tid=28115&extra=page%3D9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0-4-2 10:44 编辑 ]
板凳
发表于 2010-4-2 10:58:19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里了解天台的历史、人文,爽
地板
发表于 2010-4-2 11:09:38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磉子着实漂亮!
5#
发表于 2010-4-2 11:25: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10-4-2 11:09 发表
这个磉子着实漂亮!


看上了这个莲花座
6#
发表于 2010-4-2 13:03:27 | 只看该作者
蓝田塘是小时经常经过的地方,这老屋的韵味却是在闲云老师的文字中第一次品味。
7#
发表于 2010-4-2 14:11:12 | 只看该作者
蓝田塘的齐宅和龙门坦的齐召南齐周华有关联吗。只可惜,龙门坦已经在上世纪末夷为平地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0-4-3 09:54:19 | 只看该作者
to 佳家递:写这一系列,希望能对天台的古民居作一梳理,也希望能从前人的居所中,感受到他们的生活情趣。

to ab:天台的石构件中,除了石窗,就是磉子了,私下更喜欢石磉。

to 香帅:对于如此的莲花座你也会动心吧?

to 芦苇笛:蓝田路的古民居还有许多,这一地区是老城最为完整的成片的古民居了。

to zhaopan:他们属于同一家族的,这从《齐氏宗谱》能查到,龙门坦的学士第小时也常逛,只是不知道是齐大人的故居。建工人路时拆了,真是可惜。现在城内较为完整的齐氏古民居有五关里、长沿头和高门头三处,三处都在蓝田路旁边。齐氏祠堂在民主路,还有原一小托儿所的齐汪专祠都还比较完整。
9#
发表于 2010-4-6 09:05:22 | 只看该作者
莲花座适合供佛。
磉子和莲花座这种高浮雕技法,及皮壳,能到清中期。
值个千儿八百的。
10#
发表于 2010-4-30 18:49:44 | 只看该作者
长长的沿头,长长的沿阶,长长的故事,长长的韵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21:43 , Processed in 1.08298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