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在天台老县前街开个商店那是非常不容易的,比较大的商店当时有县政府西侧的赵永昌百货店、永元堂药店,县政府斜对面有一家老店经营南北货,它就是宝昌南北货店,当时可能是天台最大的南北货商店。我有一个表哥解放前就在该店工作,我们就叫他宝昌哥。今年回天台过年,与他谈起宝昌店的事,他告诉我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该店最初是由四个人合伙开的,他们一个被戏称为是“火拍金印”——卖火烧饼的人;一个被戏称为“死人背剑”——卖甘蔗的人;一个被戏称为“陈琳饼盒”——卖园子的人;一个被戏称为“水底捞月”——卖汤圆的人,他们丢下手上的职业,合伙成立了宝昌南北货店。
南北货是说货品的产地,产于南方或北方。有河北的小红枣,山东乌枣,江西莲子,福建桂圆,花菇,竹荪菌,白木耳,笋干,云南桃仁,兰州百合干,新疆葡萄干,陕西黑木耳,甘肃黄花菜等,还有季节商品如陕西省香春芽,山东柿饼,天目扁尖,南天荡芡实等特色商品。海产品有梅花参,刺参,乌参,猪婆参,干鲍鱼,金钩鱼翅,菊花鱼翅,扒翅,黄鱼肚,干贝,沙鱼皮,沙鱼肉,干黄鱼,干尤鱼,淡菜,开洋等,还有无锡特产太湖白虾干,太湖银鱼干。干果干菜是鲜货经干制,腌制或加工复制而成,它们不仅保留了鲜货的风味特点,而且耐于久藏。
宝昌店当时有店面两间,前店是门市卖货,里面三间是库房及作坊,他们自己不生产加工,主要的工作是将从各地买回的货物拆货分包及储存。兴旺时有员工20人左右,员工分工明确,等级也很分明。有老奓,即经理,负责店的全面管理;有账房先生,分外账房和内账房,分管门市账目和内部帐目;有采购,出外时去全国各地采购,回来后协助一起站店;有店员,负责站柜台面向客户;还有学徒。
学徒要学三年,三年期间没有薪水,只供吃饭,但伙食比当时老百姓的一般水平那是很好了。学徒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打扫卫生。然后抗门板、开店门,一块门板总有三四十斤重,对于十三四岁的学徒来讲也是很不容易扛得动的。学徒每顿吃饭都是首先给师傅们盛饭,然后站着自己吃,可想而知吃得很匆忙,也许就是三两口把一碗饭吞下去,再忙着给师傅们添饭。学徒三年期满,就会被派出去到其它店实习,这叫“过堂”,这时就有一些薪水。三年期满再回来就可当店员了,这时就有正式的薪水,也享受学徒给盛饭的待遇了。一旦当上店员,不仅有一年薪水,还有年底花红,生意好时,花红比薪水还多,一家就可过上温饱无忧的生活,可以上养父母,下养儿女。那时妻子是不工作的,全靠丈夫一人的薪水维持一家生活。在那个年代,长大后能够去宝昌这样的商店当学徒,再以后当店员,是一般读书人的宏大理想了,我的祖父、父亲他们就是走的这一条路,家人也是这样从小教育引导我的。
宝昌店一直延续到1956年公私合营,当时仍保留原店名,文革时大约是破四旧的缘故吧,改名为天台第二食品商店。后来老城改造,原来的宝昌店店面被拆迁,现已不见踪影。随着改革开放和改制,据说已分出几家分店,有的仍用宝昌的店名,但是不知它们还保留了多少原来宝昌店的传统和原味?
[ 本帖最后由 度予亭 于 2010-2-21 12:0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