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363|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CCTV10近日每晚2125播出记录片《中国远征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9:2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资料非常详实,观点较为客观的一部记录片。完整讲述两次中国远征军历史。
已播出同古战役和仁安羌大捷,今晚播出的是第三集《兵败野人山》。
沙发
发表于 2010-1-11 20:53:1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AB兄啦!我两集都看了.
板凳
发表于 2010-1-11 20:55:25 | 只看该作者
央视10套9号晚开播12集纪录片—《中国远征军》   Post By:2010-1-8 18:23:11

转自《探索发现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 ... el=rela_prevarticle



播出时间:每晚21:25



中国远征军

第一集  铁血远征

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好像一条望不到头的灰色长龙,沿滇缅公路向缅甸境内大规模挺进。

这是自1894年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人第一次踏出国门、赴海外作战。

中国军队究竟为何要出国作战?

因为1941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局进入了最黑暗的阶段。德军入侵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整个亚洲东部和太平洋西岸大部陷落。缅甸告急。

轴心国拿下缅甸有着一举两得的险恶意图:一是趁机进印度、打伊朗,日德在伊朗会师,瓜分世界;二是切断中国最后一条战略通道——滇缅公路,迫使重庆政府投降。中国抗战物资储存,只够维持三个月。

在盟国和国内统一战线的呼吁声中,中国政府为承担国际义务和自身安全,出兵缅甸。而处在中国远征军最前沿的,则是中国惟一一支摩托化步兵师——第五军二百师。

大战在南缅重镇同古拉开序幕。

同古正面之敌为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人数是中国二百师一倍,三个空军中队掩护,中国没有;它有几十辆坦克,中国只有三辆,炮火数量是中国的一倍。

师长戴安澜“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日本空军每天从仰光机场出动一百多个架次的飞机,大规模投掷燃烧弹和毒气弹,但是城内守军始终没有动摇或败退的迹象。在坚守了7天以后,一个不利消息传来:自私的英国人抛弃了中国盟友,他们在尚未通知友军的情况下仓惶撤退,把同古侧翼暴露给敌人。

幸运的是,中国远征军新22师奉命救援第200师。杀开一条血路,跳出了日军包围圈。

从战术角度来讲,此战打得漂亮,歼敌5000,自伤不到2000,不仅打得精彩,撤得也很潇洒。“连一个伙食挑子都没有留下”,此话绝非形容,第200师只有一个连队炊事员失踪,但一夜之后,他又转了回来。

日军进入同古后,将中国官兵的尸体全部安埋,墓碑上写到:支那勇士之墓。

英国《泰晤士报》记者写到:同古之命运如何,姑可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和英勇作战之经过,实在为中国军队之光荣簿中又增添新的一页。

[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0-1-11 20:57 编辑 ]
地板
发表于 2010-1-11 20:56:26 | 只看该作者
第二集  解围仁安羌


    同古战役刚一结束,缅甸盟军统帅部决定,以曼德勒为依托,集中中国方面三个军、英国方面五个师,共计二十五万人的优势兵力与日军决战。

曼德勒会战的构想首先出自蒋介石,曼德勒地势居高临下,背靠滇缅公路,进可以出击,退可以就地防御,确实占尽天时、地利,但是“人和”与否,那就不得而知了。

果然,盟军的西路仁安羌防线却首先出现了混乱。英国人一触即溃,一溃即跑, 4月17日溃退之中的英军一个加强师被日本一个营人围堵在仁安羌。

英缅军紧急通报中国远征军要求迅速支援。尽管对英军的一触即溃十分不满,但从大局出发,远征军仍下令新编第38师孙立人部派出一个团前往支援。

中国远征军113团只有800余人,而日军三十三师团出动了两个联队近七千人,兵力之比超过1:7。

新38师,脱胎于一支特殊武装——1930年成立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是一支配备高射炮、两栖战车和轻型坦克,总兵力达三万余人的精锐部队。师长孙立人,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弗吉尼亚军校。弗吉尼亚军校与西点军校齐名,二战中的美国名将马歇尔将军就是从这个学校毕业。

新38师113团正在马不停蹄地三天三夜赶到仁安羌前线。日军已经牢牢控制了仁安羌唯一的水源,英缅军在烈日炙烤之下,早已失去了战斗力。

就在英国人担心中国人不会全力相助的时候,113团刘放吾部发起了对日军攻击。在火炮的掩护下,第2营从正面攻击,同时,团主力迂回到日军侧后方的平墙河渡口,实施包抄攻击。由于日军习惯以轻机枪数量来判断国民党军队的作战兵力和实力,刘放吾将计就计,将全团的轻重机枪均集中在第一梯队。这样,全团几十挺轻重机枪一齐开火,日军认为遭到了至少师以上规模的兵力打击,伤亡惨重,平墙河北岸的日军很快被陆续击溃。

第二天,刘放吾下达了拂晓全面攻击的命令。战斗至下午5时,第113团800壮士收复仁安羌油田全部区域,歼敌4000,解救英缅军第一师7000余人。

日军仁安羌之战失利,第三十三师团因此受到军司令官严厉训斥,联队长作间河大佐受到降级和严重警告处分。

中国远征军新38师受到了盟军的高度评价。仁安羌战斗结束不久,孙立人获“英军司令勋章”和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的“国会勋章”。

但是真正的仁安羌战斗的指挥者——第113团团长刘放吾却并被人遗忘,甚至连孙立人本人也不常提及刘放吾在仁安羌大捷中的战功。

不过,历史并不总是被人忘记。1992年,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夫人在访问美国之际,特地在芝加哥会见了旅居美国的刘放吾,感谢他50年前在仁安羌战役中拯救英军的功绩。

两年后,95岁的刘放吾病逝于美国洛杉矶。

但是,仁安羌的胜利并没有阻止日军向中国境内进攻。他们分兵两路,一路扑向缅甸最后一个大城市密支那,以切断中国远征军的退路,另一路则沿滇缅公路向中国的云南攻击前进。

一周后,密支那被攻占。中国远征军安全回国的最后一线希望被掐断。

[ 本帖最后由 林华强 于 2010-1-11 20:58 编辑 ]
5#
发表于 2010-1-11 20:58:00 | 只看该作者
电视放了,一般网上视频就能找的到了
6#
发表于 2010-1-11 21:00:3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集 兵败野人山
一九四二年的缅北五月,烈日当空。
在曼德勒通往缅北的河谷公路上,中国远征军士兵们背负沉重的武器,沿着公路,向着祖国的方向缓缓行进
就在几天前,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最后一道防线──密支那,落入日军手里。接着,密支那西边40公里的孟拱也出现了日军。日军的战略包围已经形成,中缅边境完全被封锁。
但实际上,占领密支那和孟拱的敌人仅为两个联队、7000人左右,但是经过两场大战的消耗,兵力和战斗力的折扣已经过半。
而杜聿明麾下远征军中路军,这时尚有第5军直属部队15000人、下属新编第22师6000余人、第96师5000余人,以及第66军的新编第38师7000余人,而第200师7000人也正从棠吉向军部进发。这些部队都不缺乏战斗精神,即使不能做到完全驱除敌人,杀出一条血路强行通过应该问题不大。
然而,率大军撤退的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兼第5军军长杜聿明,不愿东进落入日军夹击的陷阱,而这时,蒋介石明令他们不能西进印度,以防中国军队沦为英军附庸。这样,对于杜聿明来说,唯一的退路就只剩下了从缅甸的北部绕道回国。
这个命令,将断送无数将士的生命。
7#
发表于 2010-1-11 21:03:56 | 只看该作者
第四集 整军蓝姆伽

利多,位于印度最东北阿萨姆邦的东北端一个小镇,毗邻野人山,这里也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史迪威公路的起点。
史迪威在知道新三十八师完整来到印度的消息后非常兴奋,这位顽固的牛仔对被日本人赶出缅甸一事耿耿于怀,现在有了这一支部队,从日本人手中夺回缅甸的希望重新在他心中燃烧起来。
新三十八师的到来使史迪威有机会洗雪自己在缅甸的耻辱,于是,史迪威开始着手进行他那在印度训练10万中国军队、在中国装备30个美械师,齐头并进反攻缅甸的计划。史迪威在笔记里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士兵,却由 “腐败无能的政府和愚蠢胆小的指挥官”率领着。像新三十八师这样的部队,史迪威自然是求之不得,他下决心要将他们留在印度,对它实施完全美国化的装备、训练,建成一支更加强大的武装,作为重新打通滇缅公路,甚至解放缅甸的基本力量。
一九四二年七月六日,蒋介石发来命令,新三十八师改为独立师,脱离国内部队建制,开始整训。
一九四三年三月初,利多军区毗邻的野人山胡康河谷一带出现日军,已经齐装满员的新三十八师提前结束整训,离开蓝姆伽,开往利多。反攻缅甸的第一声冲锋号已经吹起。
8#
发表于 2010-1-11 21:06:37 | 只看该作者
第五集 绝地反击
德日瓜分世界的野心昭然若揭,中英作战不利被迫退守。如此状况下,反攻缅北成为盟军不得不为之的绝地反击。
1943年10月10日,中国驻印军向缅甸境内的日军发起进攻,拉开中印缅大反攻的序幕。
反攻战事艰苦而惨烈。胡康河谷之役,由于决策失误和盟军之间的不信任导致伤亡惨重,盟军可能遭遇灭顶之灾。幸而师长孙立人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作战策略,取消渡河进攻达罗计划,而是攻占达罗北面的拉加苏高地。这个带有前瞻性的修改拯救了整个进攻计划。西线打响的同时,40公里外的东路战斗也激烈起来。中国驻印军遭遇日军早有“丛林作战之王”声名在外的王牌军。在反攻缅甸的第一场真正意义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巨大的牺牲消灭敌人的先遣小队,还要在没有炮火和后备补给跟进的情况下,与日军艰苦对峙,等待增援。在这段孤独而艰难的日子里,被围者时刻保持着对主力增援的信心,加强连毫不松懈的混入包围圈与战友会合,最终使得“李家寨”成为固若金汤的反攻基地。
中国驻印军就这样为反攻缅北开出一条血肉之路。
9#
发表于 2010-1-11 21:07:39 | 只看该作者
第六集 钳形攻击
初战告捷之后,中国驻印军打败日军的信心和勇气受到极大的鼓舞,同时也给日军带来强烈的震撼。
中国驻印军乘胜追击,制定极富创意的“钳形攻击”策略,两路军队犹如两只拳头一齐出击。一方面,孙立人指挥新38师第113团和第114团分别从左右两翼向日军发起进攻,切断日军第55和56联队之间的联系。同时,新38师112团拦截日军后路。另一方面,廖耀湘带领新22师第65团乘达罗方面日军增援之际,大举歼灭其驻守在达罗的剩余部队。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里,新一军一路所向披靡,夺取日军外围阵地的同时,也切断了他们的后路。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也在当时的驻印军里,就像他所回忆的“我们的联络交通比敌人方便,我们的补给比敌人完满……凡是从前敌优我劣的地方,都反了一个面。从今以后,可以让敌人细细咀嚼落后的滋味。”

这一阶段的反击战创造了达罗大捷,孟关之战,孟拱完胜这样的辉煌战果。于此同时,在史迪威创新的战略思想指导下,联军突击队正向密支那进军,反攻大战胜利在即。
10#
发表于 2010-1-11 21:08:12 | 只看该作者
第七集 罐头中的密支那

密支那是中国远征作战最重要的战略城市。它是缅甸南北大铁路的北方终点,缅北的陆上交通枢纽,也是中印公路的必经地。史迪威做出最高指示,在旱季结束前拿下密支那。



客观说来,密支那战役是缅北战役的高潮,而这场战役也是中国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实施现代化空降作战。空降奇袭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震惊了缅甸日军。

可是,这场辉煌的奇袭却逐渐演变成一场悲壮惨烈的战役。



由于美方指挥官的决策失误,贻误战机的驻印军很快就与日军正面相遇,随即展开惨烈无比的争夺战。原本一场巧妙的偷袭演变成血腥味十足的杀戮。这次战斗后来被形容为“呈胶着状态的绞肉战”。身处密支那前线的郑洞国、孙立人等将领向中国军队下达总攻令,借着美军轰炸机和新式火箭炮的掩护,中国军队再度夺下密支那火车站,并与美军一起,形成对市区的三面包围之势。随后中美军队转入密支那街区巷战,攻下密支那市区主要街道。驻印军组成的“决战敢死队”最后用生命换来了密支那的胜利。

从5月17号奇袭密支那开始,到8月5号完全攻克,激战整整80天。中国军队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中国驻印军6千多人牺牲,歼灭日军两千多人。这是驻印军伤亡最大的一次战斗。至此,历时一年多的缅北反攻第一期作战终于落下帷幕。中国驻印军一共歼灭日军二万五千八百余人,自身伤亡一万七千余人。缅甸战场的主动权从此转入盟军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4-30 13:30 , Processed in 1.08799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