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796|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郑鸣谦又上台州晚报嘞!-“80后”博士修撰《台州四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0:30: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是网址链接
http://paper.taizhou.com.cn/tzwb/html/2009-09/26/content_229081.htm

“80后”博士修撰《台州四库》
、收书1500余部,字数约1.5亿字

[img=3,1]http://paper.taizhou.com.cn/tzwblimg/detial_line.jpg[/img]

  本报记者 陈红松 
  
  他是名“80后”青年。
  但他“野心勃勃”——欲修撰《台州四库》,收书1500余部,字数约1.5亿字。
  他,便是郑鸣谦博士。
  9月17日,《台州四库荟要》第一辑样书运抵天台。两百多公斤的样书,一下子堆满了郑鸣谦的三个书架。
  《台州四库》将收录两汉至清末民初的1500多种台州文献。《荟要》乃择取《台州四库》之精华,进行影印存真,共分两辑,第一辑收书510多种,大16开本,近九万页,大抵七千多万字,分170册装订。第二辑收书220来种,分80册装订,拟于明年9月后刊行。如今,第一辑样书的出炉,意味着这一文化工程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
  郑鸣谦是何许人?年纪轻轻的他,为何要建设那么浩大的文化工程?
  9月19日,在台州经济开发区刘春萍特产超市的一个茶室内,他接受了本报专访。
  少习马列喜文史
  郑鸣谦,1982年底生于天台县南屏乡水碓头村。
  在板桥小学读三年级时,他开始迷上了《毛泽东选集》和《马恩选集》,事实上当时的山村除了这些户户皆有的“红宝书”之外,很难找到其它可读之书了。碰到不会念的字,他就翻字典,注上拼音。
  升至南屏中学读初中后,他偶然借到一套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这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全面叙述中国历史的通俗演义,上迄秦汉,下至民国,共有11部700多万字,他读起来津津有味。
  此外,同村郑文鑫的书藉也给了他很多营养。郑文鑫是北大历史系博士,曾参与《剑桥中国史》的翻译。赴美留学前,曾将大批文史藏书如钱穆的《国史大纲》、山根幸夫的《中国史研究入门》等寄回老家。这些藏书,对郑鸣谦走上治学之路影响很大。
  郑鸣谦的家境十分贫穷,直至初二,家里才接了15瓦的白炽灯,除了晚间招待客人才亮会儿,多半还是点油灯。母亲虽吝惜灯油,见儿子读书,从没闲话。古人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读书法,郑鸣谦则除了将“马上”改作“路上”,还在吃饭时也手不释卷,因而闹了不少笑话。一回把饭扒到衣领里,一回将筷子戳进鼻孔,幸好只流了些鼻血,从此母亲见他吃饭看书,就要唠叨,他就嗯声点头,如常把卷,并无悔改的意思。
  1998年,郑鸣谦考上天台中学。省一级重点中学图书馆的十万多册藏书,让他如鱼得水;县城的书店,也让他流连忘返。一次,他在书店里看中一套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五史》,标价498元。当时他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200元,但他还是咬咬牙,向班主任范孝逸老师借钱买书。
  写诗的天赋,这时候也开始显山露水。因为写诗,他与天台城的文学界前辈齐子葩、林美文、韦彦铎、陈瑜、朱封鳌等成了忘年交。
  开始了学术生涯
  2001年,郑鸣谦进入北京某高校中文系就读。从此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
  但是,当时他主要在研读“十三经”和《诸子集成》,间或做些旧诗,对台州区域文化也只是感兴趣而已。
  大二时,郑鸣谦与朋友闲聊。东北朋友一句“台州是文化沙漠”的话,深深刺痛了郑鸣谦的神经。作为一个台州籍的学生,他决心为台州区域文化研究出点力。
  大三时,他就出版了40万字的学术专著《曹天风诗笺》,并获得了天台县第一届“天台山文化奖”(社会科学类)、台州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研究台州区域文化的过程中,他发现一个问题:由于文献的缺失,使很多领域无法深入。
  文献在哪?郑鸣谦开始在北京各大图书馆和家乡台州的馆藏和私藏中寻寻觅觅。
  调研的结果是,许多文献或束之高阁,譬如珍藏于国家图书馆,借阅门槛很高,让普通的文史工作者可望不可及;或打入冷宫,譬如地方的一些收藏部门,由于条件限制,加上缺乏重视,让文献蒙尘,甚至损坏。
  而艰难的“借书”经历,则更坚定了他整理汇编台州文化典籍的决心。
  “借书时,我常常是心怀惴惴地前往,又常常两手空空地返回。馆藏的古籍善本借出费要收取三五十元,善本复印则要收取底本费,现在底本费已经涨到每页动辄上百元。面对高价,有时我只能放弃,寻找另外的解决办法。借阅私藏当然不太会收费,但有时会被拒之门外。”
  “我作为专业研究的人士借书仍如此之难,那么普通百姓要想了解这些典籍,那更是难上加难了。这些文献现在大多成了孤本、珍本,如果不及时抢救整理,少则数十年,多则上百年,大都难逃消失的命运。”
  “有了充分文献资料,自然会有卓识之士深入研究,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尽管我也从事个别研究,但我更愿为多数的学人服务,更愿与大家一起共享同样的文献资料。我们坚信,文献资料的公开是学术进步的前提。出于这个初衷,我们决定收寻有关台州的文献,汇编成册。”
  调研结果和借书经历,使郑鸣谦意识到——将台州的各种典籍整理出版,这也是保护、抢救台州历史文化遗产的最好方式。
  于是,郑鸣谦做出了一个宏大计划——修撰《台州四库》。
  为往圣继绝学
  在《台州四库荟要》样书的扉页上,记者看到了中国哲学界泰斗、北大教授汤一介的亲笔题辞——“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汤教授的题辞,正是郑鸣谦的人生追求。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整理文献,传承文明。我们自觉从先贤的手中接过火炬,跑完自己的一段路程,然后把它交给下一棒。薪火相传,永世不灭。”郑鸣谦说。
  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他就着手编撰《台州经藉通考》。在吸收前贤,特别是黄岩王舟瑶、临海项士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他的《通考》日臻完善。依据《通考》,参照乾隆《四库全书》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他搭起了《台州四库》的框架,并组建了团队。
  为了编好《台州四库》,他确定了“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原则,制定了“编纂条例”,就选目、底本、校本、校点说明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细致的规定,以确保编纂工程的规范化,并根据“量才而用,量力而行”的原则,初步划分成员职责,力求“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为了编好《台州四库》,他跑遍国家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北大图书馆、北师大图书馆、华东师大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图书馆,还托朋友到美国哈佛燕京图书馆、日本东洋大学图书馆寻找资料。
  为了编好《台州四库》,8年来,他每晚平均睡眠时间不超过4个半小时,医生认为他的头部银屑病与此有很大关系,多次劝他注意睡眠,但他置若罔闻,忙碌依旧……
  “今台邑郑生鸣谦,以未届而立之年,抗心希古,不慕世华,独以抱残守阙,表微阐幽自任。……是书也,可存先正之精神,便后人之紬绎,其有造于两浙文教为何如哉!”这是有中国高层“文胆”之称的全国政协专职委员何新先生对他的评价。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有句话,叫做“德不孤,必有邻”。
  地方文献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价值:首先是传承文化的功能与价值;其次是为相关学术研究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料,区域研究包括现状研究与历史研究,二者都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第三,推动地域建设,实现文化的创新进步。郑鸣谦修撰《台州四库》之举,得道多助。
  “你的工作是需要毅力与他人的理解的,如果你碰到什么阻碍了,千万别难过。因为有美好理想的人,必定要遭到阻挠,你不妨站在天道这一边。坚持信念,总有一天,你发觉,很多原来看起来很重要的,现在都不太重要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周文姬博士这样鼓励他,还负责收集有关台州的英文文献。
  在编纂《台州四库》过程中,台州各县市的图书馆、博物馆和文物办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许多好心人或提供私藏文献,或提供资金赞助,让他感激不尽。黄岩的罗永华,免费为他提供了数十种珍藏的地方文献。笑台州是“文化沙漠”的东北朋友,给了他百万元的资金支持。
  更令郑鸣谦欣慰的是,在他的身边,聚起了越来越多的文史爱好者,构成了一支强大的编辑团队。
  该团队成员有本科生,硕士生,也有博士生,有著名学者,也有泥腿子和门外汉。他们大都不是台州人,分散在全国各地,生活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很清贫,但都和他是同路人。他们是“保守者”,不敢追慕潮流,只好作些适性的学术研究。他们追求孔子的“大学”之道,不为名利,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治学旨趣。团队成员多数是素昧平生,在偶然情况下因文字而结缘,彼此推心置腹,成为莫逆之交。比如广东茂名的刘金明,现年24岁,国学功底不亚于专业研究生。他家里穷,高中毕业就失学了,现在一家公司里做客服,一个月也就一千多块工资。每天下班他就去网吧,录校标点台州典籍。等郑鸣谦知道后,他已完成三部古籍的校点。郑鸣谦就给了他一些帮助,现在他能在宿舍上网工作,方便多了。
  《台州四库》的编纂工作分文献收集、录入、校勘、句读、排版五大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团队成员在认领一定任务后,自由安排工作时间。考虑到成员的分散性,他们采取虚拟办公,通过QQ群组织网络会议,及时交流反馈信息……
  《台州四库荟要》的样本,就这样出炉了。
  如今,郑鸣谦正紧锣密鼓地复校、筹资,目的是让《台州四库荟要》早日问世,为建设台州“文化大市”出力。



[ 本帖最后由 王露莹 于 2009-9-26 10:33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9-26 10:31:19 | 只看该作者
撒花撒花!
板凳
发表于 2009-9-26 10:49:46 | 只看该作者
哈哈,被你捷足先登了!
地板
发表于 2009-9-26 10:51:15 | 只看该作者
那个就是郑鸣谦?
擦......这么帅这么有型
居然这么有内涵     文言文好像很好啊
有前途
5#
发表于 2009-9-26 11:08:35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6#
发表于 2009-9-26 11:13:14 | 只看该作者
还是80后
7#
发表于 2009-9-26 12:02:18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都是范孝逸老师的学生,咋就区别那么大捏?郁闷中。。。。。。
8#
发表于 2009-9-26 12:30:46 | 只看该作者
撒花,撒花~~~~
9#
发表于 2009-9-26 12:33:27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帅这么有型、居然这么有内涵、文言文好像很好、有前途……的郑博士,到底婚了没有?

点评

还没有呢?  发表于 2011-5-2 17:37
10#
发表于 2009-9-26 12:45:30 | 只看该作者
谁来八一八郑博士嫁人了没有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6 23:44 , Processed in 1.08903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