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065|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准备申报浙江省第三批"非遗"名录项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6:55: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阮传说(民间传说)

“刘阮传说”是一则以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喜逢二仙女并结下姻缘的故事。相传,汉永平5年(62),剡县(今浙江嵊州、新昌)药农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断粮,在桃源溪畔遇两仙女得救,邀至洞中款待,并与刘、阮二人结为伉俪,平日采药,闲时对奕,关年后,刘、阮二人思乡求归,二仙女送至惆怅溪,依依惜别。刘晨、阮肇回到村中,村舍已改,人都不复相识。原来仙山半年,人间已过七世。二人再次回到桃源,仙女已化作又女峰,……
刘阮桃源遇仙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自晋代以后,倍受文人的青睐,最早见诸文字的是晋干宝的《搜神记》,到了南朝刘义庆笔下,则更定有情感,在中国文化长廊中,刘阮传说频频出现,从唐代的元镇、曹唐,宋代的司马光、欧阳修、秦观、苏轼、周邦彦,元代的马致远、王子一,明代的文征明、王士性、徐渭,清代的乾隆、李渔、曹雪芹,以及近代的康有为、鲁迅等,都与刘阮传说结下了不解之缘,或作为文学题材,或引用于自己的文章中。刘阮传说成为中国文学引用最多的经典之一。同时,刘阮和仙女被民间奉为爱神药仙,蔽护着百姓的安康和幸福。
刘阮传说除有历史悠久、流传甚广等一般民间传说的特点外,它还具有传奇性和浓郁的地方性。它的价值表现为雅俗共赏,民间口耳相传与文人的呤诵交相辉映,不仅使它的流传更加广泛,也使传说本身的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同时它的传奇的故事与当地山水风光紧密结合,民间的信仰与爱情传说相互融合,它不仅表达了人仙的爱情,更多的是一种超脱现实追求自由的个性张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现代传媒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口耳相传的原生态的刘阮传说的传承受到威胁,刘阮传说的保护也是迫在眉睫。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6:56:55 | 只看该作者
天台山佛教音乐(民间音乐)

天台山佛教音乐以佛教天台宗音乐为代表,是天台山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早在公元五世纪时,天台宗创始人智岂页(智者大师)(538-598),在形成独立、完整的天台宗哲学思想的同时,为了使由他制定并口传心授的仪轨符合教义需求,从而产生了天台宗特有的佛教音乐。经过千余年的传承和发展,天台宗佛教音乐不但成为天台山佛教音乐的代表,还影响了早期民间戏剧并传播海外。
据统计,天台山佛教可唱诵的经文约95篇,其中赞偈类22篇、朝暮课诵39篇、忏类9篇、瑜伽焰口9篇、水陆法会16篇(含乐器曲牌)。特别是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天台智者大师画像赞》(附有曲谱),文辞优美,悦耳动听,是研究佛教音乐的珍贵资料。
天台山佛教音乐的形式,主要是声乐。包括独唱、领唱和齐唱组合、齐唱、轮唱四种。唱词有赞、偈、文、咒四种格式。曲调又分歌唱型、吟咏型、念诵型三种。配唱的乐器或称法器有梵鼓、钟、大磬、铛子、铃、钹、木鱼等,配器的制式、大小各异,用于不同的仪轨场合。表演形式多样,声腔抑扬顿挫,庄严平和,给人以“不同凡响”的听觉感受。
天台山佛教音乐对民间戏曲的影响很大,如早期流行在江南的南戏,就以干唱为主。在明代,南戏基本不合管弦乐,顺口而歌,这种“清讴”的干唱唱法即源于天台山的佛教音乐。唐代以降,日本僧人相继来天台山求学,也带去了天台山的佛教音乐,产生了日本室町幕府时期的戏剧——能乐。在能乐中就有《天台山之事》的表演段子。1982年3月,日本佛教音乐研究人员组团到天台山寻根访问。
近年来,天台山佛教音乐还走出寺庙登上舞台,多次作专场演出,受到社会各界的欢迎和关注。在配乐上也有所发展,尝试增加一些民族乐器,以提高听觉效果。为了使天台山佛教音乐后继有人,天台山佛学院专门开课,请老维那向学僧传授这方面的知识。
佛教音乐以庄严、肃穆、典雅、平和为风格,在音乐史上有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对这一口传心授的宝贵文化遗产,天台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正在组织专业人员搜集、整理,进行抢救和保护。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6:57:17 | 只看该作者
皇都南拳(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皇都南拳起源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它是由皇都村陈氏先人陈庚传授而来。他将自己学得的南拳,融入了天台当地的多种拳路,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皇都南拳”。村里弟子众多,名声远扬,曾经出现了“人人习武、人人会武”的景象。由于缺乏传承和弘扬的措施,其二十余套拳路,时兴时衰。上世纪末,在各级的领导和村两委的重视下,成立南拳表演队,深谙拳路的老人们纷纷参与整理“皇都南拳”,并积极做好传承,使“皇都南拳”重振雄风。
皇都南拳主要包含拳术和武械两大类,其中拳术有小洪拳、独脚蹾、五虎桩、雪山、西川、宋江拳、醉拳、罗汉拳、嫦娥拳、猴拳、拼犀、操手拼、梅花桩等。武械有长棒、双刀、长凳、扁担等。
皇都南拳,民间又称“狮子拳”,它是在南拳的基础上融入了当地民间拳术,并与民间舞狮子结合在一起,用锣鼓声伴随拳打表演;它在武械上又加入了当地农民的生活、生产工具(如长凳、扁担等),使“皇都南拳”有别于其它南拳。它刚柔相济,气势如虹,重心沉低,步法稳固;动作工整,功架开展;刚劲有力;气沉丹田;发声催力,以力贯原,进如利箭穿革,退则刚毅稳健;手法多变,利于短打,既有南拳的刚劲,又有民间拳术的灵性,同时还富有当地生活气息,是独树一帜的民间拳术。它成了村里的一项传统的健身项目、传统的民间表演项目。它的传承和发扬,既归功于村里的习武风气浓厚,也得益于村里陈氏宗族对祖先的敬仰。
皇都南拳,是在皇都村这一个特殊区域产生、流传的民间拳术,它体现了一方百姓的健身理念与生活情操,它的传承包含了百姓的民族情感和对祖先的崇敬,为研究当地民俗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在历史的进程中,皇都南拳几经兴衰,可还是艰难传承了下来,并在新的时代大放异彩。它的传承,充分说明了它的生命力所在,它已经成为皇都村的文化品牌,它对发展民间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开展道德教育,推动农村的文化交流和文化建设,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人口的增多,以及人们“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对于皇都南拳的传承与保护都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6:57:37 | 只看该作者
“一根藤”木花窗(民间美术)

“一根藤”木花窗制作,是用于木制门窗装饰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它是由一根软藤状的木条,弯曲成各种完整的吉祥图案,而且藤条始终相连,无头无尾,令人叹为观止。
它的制作技艺古代就有,具体源于何时不详。南屏乡的“一根藤”手工制作技艺尤为出名。过去祠堂庙宇、富裕人家在房屋建筑以及家俱制作上,都会用到“一根藤”,它成了民间崇尚的吉祥标志。
“一根藤”木花窗制作又称“软藤拷条”,它分四类:1、方敲。2、外弯角。3、里外弯。4、软条。经过打样、取材、刨条、凿孔、锯榫头、镶榫头、兜框、内锯、外锯、措磨、打光等20多道工艺流程,方能完成。
它是由一根无头无尾的藤状弯曲,呈现出丰富多样的“一根藤”图案。它由百姓十分喜爱的“如意”演化而来,现有蝴蝶纹、如意纹、凤凰纹、蝙蝠纹、狮子戏球纹、鹿回头纹等30多种图案,迂回曲折,疏落有致、变化多端,无头无尾,无始无终,表达了民间的美满如意、和合圆满、岁岁延绵的美好寄托,反映了民间工匠非凡的艺术天赋和艺术创作才能,也折射了百姓对无穷无尽的如意的向往和崇尚。在其身上既凝结了天台工匠的智慧结晶,也体现了百姓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它是天台工匠经过几代的积累文化遗产,它为研究天台民间的图腾信仰,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它一直是民间工匠谋生的手段,它具有经济价值,在收藏的市场上,工艺精细的软藤花窗,也是十分看好,而且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今天,一根藤也逐渐成为一种文化时尚,作为文化产业,为一方百姓致富打开一条途径。
由于人们现代人生活观念的改变,“一根藤“也是市场萎缩,原来的工匠“英雄无用武”之地,拜师学艺的人很少,“一根藤”花窗制作技艺面临濒危。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4 16:57:53 | 只看该作者
天台苎布制作(民间手工技艺)

天台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足,山地众多,有着“八山半水分半田”之说,历来以产优质苎麻著称,“南山苎麻”更以纤丝长、韧性好而名闻遐迩。拈苎布丝——绩,自古就是天台民间妇女必做的手工活;很多村庄做苎布,由于它与棉布相比制作成本低,用途广泛,而且耐磨、吸湿、透气性强,因而深受百姓青睐,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苎布市场需求减少,苎麻种植量锐减,制作苎布作为产业也在渐趋萧条,至90年代基本上停止生产。
苎布,是以苎麻为原料生产的粗布,又名麻布,还由于过去专用于制作夏令服装和蚊帐,故又称夏布。
苎布的制作需由家庭妇女的手工拈绩,与织苎布的工匠共同完成。苎布制作分前期准备和制作两大块。前期准备主要是家庭作业,包括收割、浸泡、取骨、去壳,晒干、拈绩等工序。后期苎布制作,包括经布、营布、做布三大工序。苎布的制作技艺必须依靠师徒之间的言传身教、学徒的悟性与长期实践的体会和感觉才能掌握。作为民间的手工技艺,苎布制作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在它身上折射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也承载了百姓生活的历史和民间习俗。
苎布常用来制作蚊帐、口袋(用来装粮食)、夏衣(称“苎布褂”)、围裙,以及丧礼的冠服(苎布衣裙、苎布帽)。同时,苎布还是天台“干漆夹苎技艺”(一种用于柱梁等木制品髹饰、佛像髹饰的技艺的必需材料。所用原料苎麻均是自己种植为主,苎布的成本与棉布比较,显得经济实惠,虽然手感粗糙,但经久耐用。民间用较为廉价的苎布充当棉布、绸布,来改善生活,体现了当地人民的生存方式。
苎布以价廉、耐磨一直在民间百姓生活中占有相当的位置,在市场交易中,也曾兴盛一时。在人们追求返朴归真、绿色环保的今天,苎布的制作有其开发利用的前景。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机织麻线的发展,手工苎布的市场逐渐萎缩。绦纶布、纯棉布、绸布等品种丰富,光鲜舒适,纱线和尼龙蚊帐价廉物美,导致苎布及其制作的衣裤遭到冷落,苎布蚊帐、苎布口袋的销售也日趋萎缩。苎布制作技艺面临濒危状态。天台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已开始采取措施着手保护。
6#
发表于 2008-10-24 17:52:18 | 只看该作者
很想听听天台的佛教音乐啊
7#
发表于 2008-10-24 18:07:27 | 只看该作者
不看不知道,原来天台有这么多“宝”~!
8#
发表于 2008-10-24 19:56:02 | 只看该作者
还真不知道天台还有皇都南拳  都没听过
9#
发表于 2008-10-24 22:20:19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
10#
发表于 2008-10-25 12:34:37 | 只看该作者
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写的《天台智者大师画像赞》(附有曲谱),是研究佛教音乐的珍贵资料。
---------------------------------------------
真的想听听啊!哪儿有得听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6 05:40 , Processed in 1.0816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