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925|回复: 1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明辩录(连载)(与所谓“台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周琦先生几封伊妹儿)

 关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3:59: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abracadabra: 请理性发表意见,禁止谩骂,违禁马甲一律封杀。


长夏无事,唯辑校邑乘为务。浮生如此,可叹奈何。近日偶得周琦先生教诲,录此与诸友好同享。

周琦,即“台州活佛”(taizhouhuofo),现在是台州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
yangzhuotang,您好!

                  天台道藏编迄,目录可否一观!

        致
礼!
                                

        tiantaihuofu
        tthf8201268@163.com
          2008-07-16


————————

不好意思,此书尚未正式出版。为防抄袭或泄露,除正式出版社外,
此书谢绝向任何个人或单位提供目录或内容。请谅解。

                                     郑鸣谦
                                 2008年7月16日
————————————————
yangzhuotang,您好!

        所谓《天台道藏》,其实也就是从明《正统道藏》、《藏外道书》与《中华道藏》中辑录天台高道的论著。三者均有电子版,编辑不难,难在点校。《天台道藏》图中写您所撰,恐名不正吧?“撰”者,写也,著也。《天台道藏》是历代天台高道所撰,何为您所撰呢?

        致
礼!
                                

        tiantaihuofu
        tthf8201268@163.com
          2008-07-16

——————————————————————————


tiantaihuofu,您好!

    《天台道藏》确属辑录之作。但采择之书,岂止阁下所指三种,民间道书亦不少。与你相反,在我点校属易事,难在辑录,倘于台州道教源流不明,此事便如童子操刀,危之殆矣。至于正名,您既知“撰”为“写”为“著”,何不闻尚有“编”“纂集”之义?曹丕《与吴质书》云:“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此“撰”何解?学术研究最忌偏执,阁下既称“台州活佛”,当知“圆融”一词。
   致
礼!

                                             yangzhuotang


                                              2008-7-17

——————————————————————————————

yangzhuotang,您好! 《天台道藏》主要辑自《道藏》、《藏外道书》、《中华道藏》三种,如果不辑自这三种,你难道还有《桐柏道藏》?“民间道书”中有多少天台道士著作,就算有一些,那是流,并非源。“撰”虽古有“纂辑”、编写义,至今已不常用。通常都以“写、著”义,如最通用的“撰稿人”,即此义。一个“80后”的年轻人,有何必要刻意仿古,是否也想“粘”点“仙气”?“台州活佛”本戏谑之语,并非学位职称;所谓“活佛”,颠人、疯子之谓也。望尔等毋生别意!        浙江日报报道你“组团修《台州四库》”,“是一部以纪录台州先秦至清末的文献总汇”。请问台州何来先秦典籍,何人所著,有几部大作?你既明台州道教源流,更明了台州先秦典籍源流。吾老朽才疏学浅,不明事理,特此请教,望不啬赐教!
         看在老乡份上,老朽还奉劝您一句:万事贵实切忌虚。学要讲求实学,这是浙东实学精神之所在!
       致
礼!

              tiantaihuofu
              tthf8201268@163.com
               2008-07-17
——————————————————————————————


周琦先生您好:
    唉,郑某不才。接信惶恐,急忙搜寻典籍,累了半天,还是没找到你对于活佛的解释,“所谓‘活佛’,颠人、疯子之谓也。”不过,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有此条目,解释是
    活佛  (杂名)即呼图克图大喇嘛之名号。一作胡土克图,蒙藏青海皆有之。凡为呼图克图者,皆能世世转生,永掌其职位,俗称活佛。
    此外,《佛学大词典》亦有载记,略云:
    活佛  西藏语 h!pbrulsku,蒙古语 khutuktu, khutukutu, hobilghan。……意即‘明心见性,生死自主’,此语于藏语亦为珠孤(化身)与圣者之意。……
    先生绍绪浙东实学,特立新见,定有根据,还请见示。
    大抵活佛皆有预知能力。史载明正德十一年,武宗听说西藏活佛预知未来福祸,他就想请活佛到京来,可惜活佛不领情,不愿来京。先生是台州活佛,与吾素未谋面,不请自来预说《天台道藏》的内容,且踌躇满志,如目亲赌:
    “所谓《天台道藏》,其实也就是从明《正统道藏》、《藏外道书》与《中华道藏》中辑录天台高道的论著。”“如果不辑自这三种,你难道还有《桐柏道藏》?
    在下闻言,惶恐之至。天台高道是不少,“低道”(平常道士)也不少,他们间或也有两三论著,我也收入了,这恐怕要让先生失望的。《桐柏道藏》我是没有,象先生这样学殖赅博的老学者都没有亲睹,遑论我等80后小辈。
    上封回信中,我也谈了《天台道藏》所采文献,不止《正统道藏》、《藏外道书》与《中华道藏》,还收录了一些民间道书。确如先生所言,“‘民间道书’中有多少天台道士著作,就算有一些,那是流,并非源。”抱歉,鄙意治学之道,心识源流,通其变化。无流何以论源?譬之于人,断子绝孙者,其可称源乎?
    “撰”字之义,你先肯定地说:“撰’者,写也,著也。”我回信指出还有“纂集”、“编”之义。先生又复函:“‘撰’虽古有‘纂辑’、编写义,至今已不常用。通常都以‘写、著’义,如最通用的‘撰稿人’,即此义。”又据此断论:
    “一个‘80后’的年轻人,有何必要刻意仿古,是否也想‘粘’点‘仙气’。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我想问先生,“至今不常用”,这“至今”始于何时?“不常用”,难道就不能用了?用了,难道就是“名不正”,“刻意仿古”?什么逻辑。难道是“浙东实学”的逻辑?
     阁下的 “……之谓也”“望尔等毋生别意”之行文,就因你是“80前”的老朽,就非“刻意仿古”?此外,你这封信是写给我个人的,那么“尔等”(你们)一词用得不确。“别意”,按你的逻辑,虽有“另外的意思”一训,但通常是指 “别情”。对此,一个“80前”的“老朽”自然不是“刻意仿古”了。
    《浙江日报》确实报道过 “组团修《台州四库》”,并介绍《台州四库》“是一部以纪录台州先秦至清末的文献总汇”。你回信:
     “请问台州何来先秦典籍,何人所著,有几部大作?你既明台州道教源流,更明了台州先秦典籍源流。吾老朽才疏学浅,不明事理,特此请教,望不啬赐教!
     赐教则不敢,对于你的“不明事理”,我这“80后”却是要给你这“80前”“老朽”指点几句的。
    “文献”不等于“典籍”。《孟子•告子下》说:“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汉赵岐给这里的“典籍”作注:“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实则就是关于先祖法度的文字记载。《尚书序》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后汉书•崔寔传》说寔“少沈静,好典籍”。显然这两处的“典籍”,就是书籍的意思了。你所指,即此。那么,“文献”呢?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具体地说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知识信息被记录在载体上,形成文献。《台州四库》收录了一些有关台州先秦历史的文献,比如仙居韦羌山的蝌蚪文,汇编台州出土的先秦文物图典等等,如此,记者称《台州四库》“是一部以纪录台州先秦至清末的文献总汇”,有何不妥?
    先生写东瓯考证,洋洋万言,对一些简单的字词都不明白,真不知是如何写出的?读书以识字始。如果先生对“小学”有兴趣,我可以送你一本《说文解字》。
    至于浙东之学,虽有“躬行践履”的实学,也有佛、老的空疏虚学。在台州,北宋之前,恐怕还是“虚学”为盛吧。我赞同你说的“万事贵实切忌虚”,但对您老的所谓 学要讲求实学,这是浙东实学精神之所在!”则不敢苟同。
    实学一词,宋以前就有,如东汉王充《论衡·非韩篇》说:“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入宋,程颐说:“治经,实学也”,强调“穷经将以致用也。”朱子《中庸章句·题解》开篇讲程子释《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他批评“近世学者不知圣门实学之根本次第,而溺于老、佛之说,无致知之功,无力行之实”。按程朱之论,天台的佛、道之流,皆非实学。再格致先生所写文字,若《“天台三圣”与“和合二仙”考》、《天台山文化“和合学”概论》等,皆与“经”(儒典)无关,恐怕也非“实学”吧。至于“浙东实学”,讲究“道器统一”、“义利统一”及“修实政”、“行实德”、“建实功”等,概言之,要在“经世致用”。先生以为何如?
    近患脑疾,不便多写。容有闲暇,煮茶为文,再请先生赐教。



                                                          天台 郑鸣谦


                                                        2008年7月18日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7-19 17:28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8-7-18 15:38:16 | 只看该作者
有趣
哈哈
板凳
发表于 2008-7-18 15:44:15 | 只看该作者
顶住
地板
发表于 2008-7-18 15:45:23 | 只看该作者
活佛。。
5#
发表于 2008-7-18 15:53:00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08-7-18 17:24:15 | 只看该作者
周琦先生您好:
唉,郑某不才。接信惶恐,急忙搜寻典籍,累了半天,还是没找到你对于活佛的解释,“所谓‘活佛’,颠人、疯子之谓也。”不过,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有此条目,解释是
活佛  (杂名)即呼图克图大喇嘛之名号。一作胡土克图,蒙藏青海皆有之。凡为呼图克图者,皆能世世转生,永掌其职位,俗称活佛。
此外,《佛学大词典》亦有载记,略云:
活佛  西藏语 h!pbrulsku,蒙古语 khutuktu, khutukutu, hobilghan。……意即‘明心见性,生死自主’,此语于藏语亦为珠孤(化身)与圣者之意。……
先生绍绪浙东实学,特立新见,定有根据,还请见示。
大抵活佛皆有预知能力。史载明正德十一年,武宗听说西藏活佛能预知未来福祸,他就想请活佛到京来,可惜活佛不领情,不愿来京。先生是台州活佛,与吾素未谋面,不请自来预说《天台道藏》的内容,且踌躇满志,如目亲赌:
“ 所谓《天台道藏》,其实也就是从明《正统道藏》、《藏外道书》与《中华道藏》中辑录天台高道的论著。”“如果不辑自这三种,你难道还有《桐柏道藏》?”
在下闻言,惶恐之至。天台高道是不少,“低道”(平常道士)也不少,他们间或也有两三论著,我也收入了,这恐怕要让先生失望的。《桐柏道藏》我是没有,象先生这样学殖赅博的老学者都没有亲睹,遑论我等80后小辈。
上封回信中,我也谈了《天台道藏》所采文献,不止《正统道藏》、《藏外道书》与《中华道藏》,还收录了一些民间道书。确如先生所言,“‘民间道书’中有多少天台道士著作,就算有一些,那是流,并非源。”抱歉,鄙意治学之道,心识源流,通其变化。无流何以论源?譬之于人,断子绝孙者,其可称源乎?
“撰”字之义,你先肯定地说:“‘撰’者,写也,著也。”我回信指出还有“纂集”、“编”之义。先生又复函:“‘撰’虽古有‘纂辑’、编写义,至今已不常用。通常都以‘写、著’义,如最通用的‘撰稿人’,即此义。”又据此断论:
“一个‘80后’的年轻人,有何必要刻意仿古,是否也想‘粘’点‘仙气’。”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我想问先生,“至今不常用”,这“至今”始于何时?“不常用”,难道就不能用了?用了,难道就是“名不正”,“刻意仿古”?什么逻辑。难道是“浙东实学”的逻辑?
阁下的 “……之谓也”“望尔等毋生别意”之行文,就因你是“80前”的老朽,就非“刻意仿古”?此外,你这封信是写给我个人的,那么“尔等”(你们)一词用得不确。“别意”,按你的逻辑,虽有“另外的意思”一训,但通常是指 “别情”。对此,一个“80前”的“老朽”自然不是“刻意仿古”了。
《浙江日报》确实报道过 “组团修《台州四库》”,并介绍《台州四库》“是一部以纪录台州先秦至清末的文献总汇”。你回信:
“请问台州何来先秦典籍,何人所著,有几部大作?你既明台州道教源流,更明了台州先秦典籍源流。吾老朽才疏学浅,不明事理,特此请教,望不啬赐教!”
赐教则不敢,对于你的“不明事理”,我这“80后”却是要给你这“80前”“老朽”指点几句的。
   “文献”不等于“典籍”。《孟子•告子下》说:“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汉赵岐给这里的“典籍”作注:“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实则就是关于先祖法度的文字记载。《尚书序》称:“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后汉书•崔寔传》说寔“少沈静,好典籍”。显然这两处的“典籍”,就是书籍的意思了。你所指,即此。那么,“文献”呢?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具体地说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切物质载体。知识信息被记录在载体上,形成文献。《台州四库》收录了一些有关台州先秦历史的文献,比如仙居韦羌山的蝌蚪文,汇编台州出土的先秦文物图典等等,如此,记者称《台州四库》“是一部以纪录台州先秦至清末的文献总汇”,有何不妥?
先生写东瓯考证,洋洋万言,对一些简单的字词都不明白,真不知是如何写出的?读书以识字始。如果先生对“小学”有兴趣,我可以送你一本《说文解字》。
至于浙东之学,虽有“躬行践履”的实学,也有佛、老的空疏虚学。在台州,北宋之前,恐怕还是“虚学”为盛吧。我赞同你说的“万事贵实切忌虚”,但对您老的所谓 “学要讲求实学,这是浙东实学精神之所在!”则不敢苟同。
实学一词,宋以前就有,如东汉王充《论衡•非韩篇》说:“以儒名而俗行,以实学而伪说,贪官尊荣,故不足贵。”入宋,程颐说:“治经,实学也”,强调“穷经将以致用也。”朱子《中庸章句•题解》开篇讲程子释《中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他批评“近世学者不知圣门实学之根本次第,而溺于老、佛之说,无致知之功,无力行之实”。按程朱之论,天台的佛、道之流,皆非实学。再格致先生所写文字,若《“天台三圣”与“和合二仙”考》、《天台山文化“和合学”概论》等,皆与“经”(儒典)无关,恐怕也非“实学”吧。至于“浙东实学”,讲究“道器统一”、“义利统一”及“修实政”、“行实德”、“建实功”等,概言之,要在“经世致用”。先生以为何如?
近患脑疾,不便多写。容有闲暇,煮茶为文,再请先生赐教。


   
                                                天台 郑鸣谦
                                              2008年7月18日
7#
发表于 2008-7-18 18:00:55 | 只看该作者
上大学时候,与室友戏谑,想出一个词儿叫“恼怒成羞”,现在用在该活佛身上大大滴适合。
冷飘零 该用户已被删除
8#
发表于 2008-7-18 19:17: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9#
发表于 2008-7-18 19:58:09 | 只看该作者
一路上这样的考验还会很多。。。
10#
发表于 2008-7-18 21:57:4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03:38 , Processed in 1.0995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