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0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明刚:在春天里寻觅一根绿藤——读奚珍珍编《陆蠡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6:1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春天里寻觅一根绿藤

——读奚珍珍编《陆蠡研究》


胡明刚

    春天,窗前的枝头已经绽出新绿。我听到了故乡的消息,我与许多人一样,在寻觅记忆中的那根绿藤。老家天台山上,许多人采用各种方式,纪念绝代散文家陆蠡诞辰一百周年。新近我收到奚珍珍编辑的《陆蠡研究》专集,我感受我的寻觅并不孤独。我们在一个特殊的季节,寻觅一根天台之绿藤,缅怀一个特殊的人。


    那根绿藤其实就是一个逝去多年的人,是风华绝代的散文家,他叫陆蠡,他又名陆考源、陆圣泉,来自于浙江天台山始丰溪畔的平桥小镇。金色的稻浪翠绿的庄稼,簇拥着陆蠡故居小小的楼。一个冬天,我曾经踏着破旧的小街石子路,在破旧的门头上找到一棵小小的绿藤,那藤早已干枯,如同陆蠡故居小楼那样衰败。


    但是,这里纯朴的民情风土,以及山清水秀自然风光,孕育了陆蠡隽永的笔墨文情,造就了细腻而刚烈的性格。陆蠡的散文如同他笔下墙上的绿藤,小小的心形绿叶,朵朵蓝色的素馨的小喇叭花,娓娓讲述着他所深爱的真切故乡。“故乡的山水如蛇啮一般地萦回在我们的记忆之中”,美丽而细腻的笔调,述说山水间鲜活的花鸟虫鱼人物故事,寄托着他的明亮心迹。陆蠡是一个离家的游子,一个来自江南山乡的游子,言语尽管木讷,行动尽管迟缓,但是以一片真挚赤诚的心,表里如一的性格,佐证了典雅文字后的纯朴和刚正的精神。他的人格是坚强不屈的,蕴含着性情,就像他笔下北京寓所窗外的那枝绿藤,体现着内在的生命力量。


        坐在京华绕着绿萝的窗前,我细细翻阅《陆蠡研究》,与陆蠡脍炙人口的名篇作细细的观照,我渐渐领会到陆蠡散文背后所呈现的骨格气韵。阳光照在我捧着的书本上,让我感受到心绪的种种律动。陆蠡是温煦和善良的,文情是隽永秀丽的,他表达的恰恰是自己微妙而深沉的感触,独一无二,或许说,陆蠡的散文是小我,但也是大我,他并没有唱高调,但是最真切的内心独白。陆蠡一生漂泊,辗转于福建和上海等地,居无定所,当教师,当编辑,或许是为了稻粱谋,为了生计勉力工作。巴金等人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邀请他工作,对于他来说,也是一个福音。因为这个出版社,他的作品《海星》、《竹刀》、《囚绿记》得以问世。他全身心投入工作,忘我而忘情。一边编辑,一边著译。除了潜心散文创作之外,还翻译了拉马尔丁《葛莱齐拉》和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烟》。因为工作是幸福的,充实的,是他最喜欢的,也是求之不得的,有灿烂的日子,有知心的朋友,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因此,他办事认真细致,讷于言而敏于行,满腔热情,赢得大家的敬重。他的真诚与他的文笔一样,感动了周围一大批的人。当上海成了“孤岛”后,他一个人担起重任,集编辑校对发行于一身,出版进步书刊;1942年,日军查抄了文化生活出版社,为了要回两车的书,陆蠡单身一人去巡捕房与日军交涉,真的有关公单刀赴会的慷慨激昂与悲壮。日军问他,汪精卫好还是蒋介石好,陆蠡直言不讳说蒋好,日军问,日本能否征服中国,陆蠡斩钉截铁说,绝对不能。日军大为恼火,将陆蠡秘密杀害,一个原因,就是陆蠡态度太强硬,巴金动情地说,像圣泉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可以交出自己生命的人,重视他人幸福甚于自己的人,见得不多。我还有值得骄傲的朋友。巴金说,可惜的是,一个崇高的心灵就这样无声地消失了。一个真正的山里人失踪了。


    说到陆蠡散文的艺术之美,余光中一言蔽之:在三十年代,陆蠡是感性散文写得最好的作家。他写的不是知性的散文,因此也少了不该有的人情世故。陆蠡的写作做事只是率性而为。岁月总是会给人以更多的遗憾,但历史总是会给人一种公正的对待。时光随着阳光的影子游移,无声无息,但陆蠡无声无息的文字还是焕发着无穷的魅力。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他竭力用生命诠释无上的美,无论是柔美还是壮美,每个读者都能理解着他内心深处的爱和恨、情与愁。


    静静地,悄悄地,窗外的枯枝上挂上了翠色的新叶。陆蠡笔下的那棵绿藤,在沉寂了几十年后,重新引得人们的关注,那篇文字清雅情感内蕴的《囚绿记》,成为上海等地的中学课文。当它被反复讲授的时候,文字和绿藤的神采斐然。我们可以设想,窗外的每一棵绿藤,都是陆蠡的影子。绿藤向往着真实的阳光和广阔的天地,有着一种柔弱之美,更有一种刚烈之美。它不肯进入温暖的小书房,他只是向往窗外的广阔世界。陆蠡自己名字含义一样,作为一个海贝,离开了水,是不会苟活的。不管是草木虫鱼鸟兽,还是一个人,都是鲜美的活生生的坚强不屈的生命。


     读陆蠡散文和《陆蠡研究》专辑,我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春天的新绿。奚珍珍女史编印《陆蠡研究》,免费赠送同好,出自对陆蠡发自内心的敬爱。该集子收录研究陆蠡的文章,是历年来最为全面的,代表了国内陆蠡研究最精粹的成果。对此我一直深深感动不已,所欣喜的是,在寻找陆蠡这棵绿藤的路上,我的身边又多了一个同行。


    在北京,在春天,我会相信,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寻觅到记忆中的那根绿藤。

2008518于北京通州《》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5-20 16:43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8-5-20 16:33:46 | 只看该作者
文化生活社的旧址,淹没在杨浦区的马路与高楼里了,呜呼
板凳
发表于 2008-5-20 21:15:55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这篇文章灰常好
应该被收进《《陆蠡研究》之研究》
地板
发表于 2008-5-20 21:58:0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发的老胡的
5#
发表于 2008-5-20 22:24:14 | 只看该作者

修正一下
老胡同学的这篇文章
可以选入《《陆蠡研究》之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1 05:01 , Processed in 1.08978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