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657|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山那村】白坭坦:彰显家族功绩的祠堂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8-1 15:3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5-8-1 15:35 编辑


(夏氏宗祠)

      白坭坦夏氏宗祠的追远堂,三张先祖的画像端庄地挂着,先祖们与后人共享着家族的温暖。中间是黄帝玄孙夏禹,头戴冕旒,手执牙笏,气宇轩昂。夏禹治理水患十三载,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传说,深受百姓的爱戴。在陕州建立了夏朝,以国为姓,夏禹为中华夏氏始祖。右边的是天台夏氏始祖夏怡松,身着官服,头戴官帽,仪态端庄。左边的处士夏伯和,温润儒雅,一副儒生的打份,他是白坭坦夏氏始祖。三位先祖似乎在述说着夏氏一族在天台的历史。

      夏氏一族始于四千二百多年前的夏王朝。夏斌陟被封为会稽郡王,成为会稽郡夏氏始祖。宋英宗年间(1064—1067),夏鄎端从会稽迁往仙居,居西门外的夏家库。到夏怡松,已是仙居夏氏十一世了。其父抗元殉国之后,他誓不当元朝的官,毅然弃儒业医。在游览天台山时,被神秀的山光水色所陶醉,乐而忘返。元初(1245—1326),夏怡松举家从仙居迁往天台,定居城西太坊,成为夏氏天台始祖。夏怡松有二个孙,长孙夏伯忠居城里,次孙夏伯和于元至正年间(1341——1368),从天台城里,迁往城外六十华里的白坭坦,世代居于此,一晃又是六百多年。家族的每一次迁徙都是一次新枝抽芽,带来的是枝繁叶茂。虽说是迁徙,但族人都知道他们的来路,能清晰地追溯到祖先生活的地方,在那里能寻到自己的族人,自己的家。

      一个家族就是一株大树,树干支撑着家族往上伸展,抽出的每一根枝条,就是一派和一房,不知不觉间,长成一株茂盛的大树。每一片叶子就是家族中的一位成员,在春天吐叶成绿,在初冬叶枯而落,完成了一次生命的轮回。落叶最终还是归于树下的那片泥土,这就是落叶归根。每一片叶子都成就了大树的绿荫成片,每一年的新春总会有新叶摇曳于枝头,这就是一个家族兴旺的法则。

      夏伯和迁居白坭坦源于一次私塾的任教。自从夏氏一族迁居天台城西,读书明理是每一位族人的追求,夏伯和和兄长夏伯忠为天台夏氏三世。兄弟俩从小聪颖,好读书,通诗文,虽说没取得功名,但在城里也有一定的名声。那年春节刚过,城外一家金姓的人家将一份聘书送到了夏府,金家敬慕夏伯和的学问,请他到金家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成为一名教书先生,是许多读书人的选择,在乡间,这是一份体面而倍受尊重的职业。就这样夏伯和成为了一位乡间的教书先生,那年他刚二十出头,还未成家。

      背着简单的行囊,布袋中是几册线装书和几件衣服,夏伯和出城里的西门,沿始丰溪西行,转入崔溪就进山了,一路的青山绿水,让他心旷神怡。那时的白坭坦附近有零散的几户人家居住,没有引成村落,金家居住的山岙名称金岙,它位于白坭坦西北方向,当时金家是附近人家中的大户。在金家任教的那几年时间里,夏伯和也会到附近的几个山岙看山观景,渐渐地他就喜欢上了这片山水。在任期已满时,他没有回到城里的老家,而是买下了白坭坦的一片山地,筑几间瓦房,拓居于此。附近一户周姓的人家,看上了他的一表人材,将女儿许配与他。夏氏白坭坦派就这样漫延开来了。

       白坭坦村位于天台西南大雷山区,现属祥和乡。村中有一口塘,因四周有白坭,而得名白坭潭,村庄最初的村名就是白坭潭,后来称为白坭坦。白坭是一种白色的粘土,可制碗具。白坭坦村建于山岙之中,许多民居建于清末民初,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几条山道和山溪穿插其中。西北边山岗上的奓道地当年也是非常的气派,村中有“一百二十根屋柱落地”的说法,可惜早已毁于火灾。村口有一座庙,称镇龙庙,始建于明代,供奉仙皇佛。

      周围的山因形似某一动物,村民们给予形象的山名,村北的飞天蜈蚣、村东的双凤、村南的眠犬和村西的虎上岗。于是就有了如此的民谣,“蜈蚣头上沿,双凤飞上天,老虎上山岗,黄狗门口眠。”

      村中现有夏、陈、张三姓居民,其中夏氏为大姓。从夏伯公定居于此,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在夏氏定居白坭坦一百多年之后,明崇祯年间,约1644年,陈文可从石柱村迁入白坭坦东边的井头和下富洋。井头因旁有一口水井而得名,井水清冽,一直为村民们所饮用。在下富洋,陈氏建有一座陈氏祠堂,为四合院结构,祠堂保存至今。又过了一百年,清康熙年间,约1722年,张存锦从张家桐迁至村西的横檐。三姓人和睦相处,世代居于村中。

      天台城里樟下路的北侧建有一座夏氏宗祠,可惜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拆了。白坭坦的夏氏宗祠完好地保存至今,祠堂气势宏伟,飞檐高翘,雕梁画栋。祠堂始建于明隆庆年间(1567—1571),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重建。因祠堂建于双凤山麓,位于高岗之上,所以就有了“白坭坦祠堂起高坎”的说法。祠堂门楼为三开间,前立一对旗杆,门楼上建有二层的圣旨亭,门楼之后为戏台。戏台对面的正厅面阔三间,为歇山顶,名“追远堂”,左右两厢为五开间二层硬山顶楼房。

      夏氏宗祠的名声不只是建筑的宏伟,更来自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夏氏人家要将天台夏氏家族在不同时期所建树的功业都在这座祠堂中呈现出来。走进祠堂,似乎进入了夏氏家族的历史,每一块匾额,每一幅楹联都在讲述先辈们所创下的功绩,这是整个家族的荣耀。门楼开有三对门,中间大门的门楣上挂“夏氏宗祠”匾额,左右门楣上分别是“父子进士”和“祖孙都宪”匾,中间大门的楹联是“一门二代三进士;二都双事七大夫”。

      “父子进士”指的是夏埙和夏鍭父子,他们分别是天台夏氏第六世和第七世。夏埙(1426—1482),字宗仁,号介轩,天台县城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那年他二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巡视广西时,铲除贪官污吏,查勘冤案,受百姓爱戴。成化十三年(1477),他年过半百,辞职还乡养亲。从官场退隐天台乡间的五年时间里,他杜门著述,著有《介轩稿》。夏鍭(1455—1537),字德树,晚号赤城。明成化二十三(1487)进士,父子俩人得中进士相隔了三十六年。夏鍭不乐仕进。明弘治四年(1491),始赴阙,受教职。与父亲一样,年过半百就请求还乡。只不过他还有三十年的居家时间,他过着悠闲自适的生活,在赫溪旁建了一座见霞亭,植柳树于亭边,坐在亭中,欣赏着远处的赤城霞。在这段时间,他从容地完成了《赤城集》。集中收录了他所写的许多诗词,有与朋友的唱和,也有游家乡山水的感慨。

      “祖孙都宪”,都宪是都察院、都御史的别称。“祖”是夏迪,“孙”是夏埙,他们都曾任都宪。夏迪(1365—1426),字庭简,号慎密。明洪武二十年(1387),乡试中举,三年之后授溧阳县丞,之后的三十年,一直廉洁居官,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最后卒于任。夏迪是夏伯忠的儿子,也就是夏伯和的侄子。夏迪与叔叔夏伯和相差二十六岁,在夏迪出生时,夏伯和已从城里迁至白坭坦数年。童年时代的夏迪也曾来到白坭坦游玩,每年春节,也定会到叔叔家拜年吃粽。在夏迪乡试中举时,夏伯和已是四十八岁了,在得知夏迪中举的那个夜晚,夏伯和在白坭坦的家中温了一壶酒,他为夏家出了一位举人而高兴,这毕竟是夏家迁居天台之后第一位中举。夏迪、夏埙和夏鍭是天台夏氏家族的荣耀。

      大门楹联中的“一门二代三进士”指的是夏氏的家门在第六世和第七世二代中,共出了三位进士,他们是第六世夏埙,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第六世夏澄,明天顺元年(1457)进士;第七世夏鍭,明成化二十三(1487)进士。“二都双事七大夫”中的“都”、“事”和“大夫”均为官职。“二都”指的是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夏迪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夏埙。“二事”指的是大理评事夏鍭和工部主事夏澄。“七大夫”为夏顼生任太中大夫、夏桂任朝散大夫、夏之泰任中顺大夫、夏松谷、夏贞靖、夏迪和夏埙都曾任嘉议大夫。
门楼上建有一座二层的圣旨亭,下层挂“都宪第”匾,上层挂“圣旨”匾。读书不只是明理,也为中举,只有考取了功名,才有机会走上仕途,一展宏图。一位位夏氏族人,一个个的功名和官职,最终都落在了祠堂的匾额和楹联上了,这使得眼前的祠堂格外的丰富,位于山岗上的夏氏宗祠特别适应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待,先人的功绩让人心生敬意。

      门楼之后是戏台,飞檐翘角,屋脊有文臣武将雕塑。戏台前挂有“镜花水月”匾额,似乎在提醒观众,戏文中的事如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一切都是幻影。其实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的一生就是重复先人早已演过的那场戏,喜怒哀乐只是一种表情,演过了也就经历过了。戏台两侧的木柱上有一副楹联,“格外文章圈外注;水中明月镜中花。”楹联看似平淡,实则耐人寻味,这戏里戏外,台上台下演的都是同一出戏。

      戏台对面为享堂,称“追远堂”,堂名的匾额就挂在正中的位置,“追远”意为追念先人。堂内木柱上有多副楹联,多为赞颂先人的句子,其中的一副楹联道出了天台夏氏一族的渊源,“郡出会稽庆云发祥天台怡松子孙繁衍英才辈出赞缨望族;源自大禹祖孙都宪丹陛奏章为国为民人杰地灵世代永昌。”

      夏氏宗祠在本世纪初曾有过一次整修,整修后的祠堂面貌焕然一新。平时,村民们都会坐下祠堂门口,聊聊天,老人们也会讲讲从前的事。祠堂内保存着一套《天台夏氏宗谱》,族人们都知道《白坭坦伯和公派》在第十七卷,自己的名字就记载在宗谱的某一页上,往上能寻到祖先的踪迹,往下也能知道儿孙的漫延,这就是宗谱的意义。它记载着一个宗族的源流、始祖的功绩、辗转的迁徙过程和各族支的世系承传与繁衍。

      祠堂是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牌位、瞻仰祖先德能的地方,折射出的是祖先们所创下的功绩。一块匾额,一副楹联都在告诉后人祖先出类拔萃的事迹,为后人树立起效法的楷模,时刻都在激励着后人耀祖光宗。




(追远堂先祖画像)


(白坭潭)


(村景)

(井头的水井)

(陈氏祠堂)


(“夏氏宗祠”匾)

(“父子进士”匾)


(“祖孙都宪”匾)

(戏台)

(追远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5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5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5-8-1 20:3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8-2 14:5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8-6 18:36:0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祠堂门头好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6-2-2 14:0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8 03:49 , Processed in 1.06921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