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50|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光带不走的记忆:金子心肠 铮铮铁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4-17 12:1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光带不走的记忆:金子心肠 铮铮铁骨——写在陆蠡诞辰一百周年之际
2008年04月16日 06:56  www.ttxw.cn   [ ][打印
/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这是陆蠡在其名作《囚绿记》中的一段文字,一位对小小的常春藤就有如此细腻感觉的人,一位对绿色这么热爱的人,其心灵想必是纯洁的。是的,今天我要说的就是陆蠡。天台在民国时期曾经出过三位各有千秋的文人,一位是诗人王以仁,一位是文学家许杰,另一位就是陆蠡。
        有人说陆蠡是一位著名的散文家,有人说他是坚贞的爱国者,也有人说他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这么多称谓恐怕是陆蠡生前所没有想到的。撇开这一长串的名号,我看到的是陆蠡水银般纯净的心灵和大山般坚韧的性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陆蠡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在这个世界上文章写得好的人有不少,但言行一致文如其人的却不多,而陆蠡恰恰就是这样一位学问与人品同样高尚的散文家。这一点从他的三本散文集里可以看出来,《海星》是纯净又略显青涩的,《海星》一文中那个为了摘取星星献给哥哥与母亲而死去的小男孩让我们想起了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爱在陆蠡的笔下不再局限于个人风月而是更为广博的情感,没有一颗质朴的心又怎能写出如此动人的文字?出版于1938年的《竹刀》开始在艺术创作上走向成熟,并逐渐显示出自己的风格,在所有陆蠡的作品中,《竹刀》是留给笔者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全文虽然没有出现天台两字,但就像我的一位朋友说的那样,这就是讲我们天台人的故事么,讲得太传神了。故乡天台山让陆蠡的文章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沈从文的凤凰,汪曾祺的高邮,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还有陆蠡的天台呢?而从《囚绿记》开始,他的创作视线扩大了,不仅把目光对准了底层民众也更多地关注祖国的危难,字里行间洋溢着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身处“孤岛”的陆蠡与祖国命运共生存同呼吸,与时代风云更贴近了。这种深藏内心的爱国主义情感,在1942年的被捕事件中,和后来他在敌人面前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是相一致的。

1942
年的上海危机四伏,陆蠡正主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坚守在文化岗位上依然出版着抗日书籍,同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遭关押。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21日临刑,陆蠡年仅34岁的命运在此戛然而止。

        在陆蠡百年诞辰的今天,我走进了位于平桥镇岩头下村的陆蠡故居,与这颗高尚的灵魂亲密接触。春日的暖阳很好,平桥镇早已不是陆蠡笔下的平桥,小桥流水炊烟被繁华的商店、宽阔的大街和美丽的广场与高楼所取代,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寻找着陆蠡的踪迹。我问了几个当地村民,知道陆蠡的人不多,即使有也是语焉不详,陆蠡是惯于寂寞的,但在乡人眼中的这种遗忘总归是一种遗憾。几番寻觅,在一位当地人的导引下,我终于见了到故居,这是一座极其普通的三合院,院子里木制门窗破败荒草丛生,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地苍凉,或许是运气好,在走访过程中,我遇见了一位陆蠡的亲戚,且称她为张婆婆吧,她称陆蠡为大伯,张婆婆一听我是寻访陆蠡的,便热情地当起了向导,她指着院落中的几处房间说:“这间房子据说是陆蠡当年出生的地方,还有那间房子听说我大伯小时候就在那里读书,他读书好可是出了名的。”顺着张婆婆的目光,几间门窗紧锁的房子赫然在目,“每年都有好多人来这里,有天台的还有杭州上海的,他们都像你一样来拍照片,故居要是能够修复也好啊。”张婆婆见我拍照片在一旁说道。
        告别张婆婆,从故居另一侧大门走出,在不经意的回眸中,我突然发现大门的墙壁上爬满了藤萝状的绿色植物,一如倾泻的绿色瀑布把偌大的石壁占得满满的,莫非这就是传说中的陆蠡藤?只是主人已经不在了,自1922年陆蠡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就开始了他走南闯北的生活,在他34岁的短暂生涯中,他虽然不是一个伟人,却用自己的行为颠覆了中国知识分子只会用笔杆呐喊的形象,证明了一个中国文人的铮铮铁骨,在天地间写下了一个大写的“人”。在他离去后的这些年来,每年总有人或写文章或拜谒故居来纪念他,在这些纪念文章里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对陆蠡高尚人格的仰慕与尊敬,这也正是他时至今日仍被后人记起的原因。他的朋友巴金先生在《怀陆圣泉》一文中这样写道:“在我活着的四十几年间,我认识了不少的人,好的和坏的,强的和弱的,能干的和低能的,真诚的和虚伪的,我可以举出许多许多。然而像圣泉这样有义气、无私心,为了朋友甚至可以交出自己的生命,重视他人的幸福甚于自己的人,我却见得不多。古圣贤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他可以当之无愧。”这样的评价,可能在巴金先生的一生中再也没有献给过第二个人了。
  绍兴有鲁迅,海宁有徐志摩,天台人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位爱国文人兼战士陆蠡。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他的爱国主义情怀他的百折不挠的精神他的台州式的硬气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他的文字和精神是留给我们天台人的一笔宝贵文化财富。记取陆蠡记取爱国情操,记取陆蠡记取纯净的心灵,在物质年代保留一分纯真。他的感人事迹与文学创作正在等待着有心人去挖掘去宣扬,修复故居,建造纪念馆已经刻不容缓,并以此让更多的人去认识陆蠡了解陆蠡,我们有理由相信并等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沙发
发表于 2008-4-17 18:18:0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陆蠡在之江大学读书、在泉州教书、在文化生活社工作这些经历还是需要细细挖掘的。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4-18 21:57:13 | 只看该作者
这些要靠那些喜爱他的人来完成,每个有心人都可以去做的。
地板
发表于 2008-4-19 16:17:16 | 只看该作者
楼上的就算一个有心人!
5#
发表于 2008-4-19 16:24:35 | 只看该作者
中华民国30年版《之江建筑学会年刊 1941》一大开一册,总第一期有发刊词,内多图_____今晚拍卖结束,有点想拍得冲动,可惜与陆蠡无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6 06:08 , Processed in 1.06018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