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992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认识陆蠡】陆蠡年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5:2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陆蠡(19081942)年谱简编

    1908
年,陆蠡出生于浙江天台县西乡平镇东头岩头下村。陆宗兰,陆蠡之父,字贤馨,号江秀,学名柳川,毕业于师范学堂及造船研究所。陆宗兰共有二女、三子,长女名为陆新梅,陆蠡为长子。陆蠡本名陆考源,字圣泉,入学后改名陆圣泉,笔名有陆敏、卢蠡、大角等。

1912
年,四岁。开始对读书感兴趣。

1913
年,五岁。受父亲启蒙。

1914
年,六岁。入私塾。私塾先生名为挺庚,乃陆蠡之父的友人。

1915
年,七岁。进平镇文溪义学读书。

1916
年,八岁。据陆莲英《我的父亲——陆蠡》所言:某日,天台县罗知事至文溪义学视察,于校长张乔秀处见到陆蠡作文。时值元宵,罗知事指定陆蠡以“元宵佳节”为题作文。陆蠡立时成文,被目为“神童”。此后,“神童”之称闻名乡里。不过,陆蠡的友人在回忆文章中一般则说陆蠡在“十一二岁时,已通时文,有人称为‘神童’”。(朱冼:《纪念陆圣泉先生》)估计朱冼等人的说法更为可靠。

1917
年,九岁。罗知事升任台州府,行前,带陆蠡去临海读书,一年有余。

1918
年,十岁。陆蠡父亲去临海将其接回。

1919
年,十二岁。读完高小课程。

1920
年,十三岁。随本地耶稣堂的一位邵姓者,步行二百余公里,至省城,入杭州蕙兰中学补习英语。

1921
年,十四岁。跨越初中,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附属中学高中部,同班同学有许茂勋(许天虹)、吴金堤、汤独新(原名畏三)等。国文老师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毕业生顾敦揉,朱克勤、臧承宣等。陆蠡的国文程度居全班之冠。

1924
年,十七岁。就读于之江大学机械系。喜读《鲁滨逊飘流记》、《希腊神话》等外国名著。爱好天文学,喜读一本科学牛津大学出版部出版的天文学书。曾搜集许多中国星宿的名称,与西方星座名称对照,画出几张星座图。

1925
年,十九岁。奉父母之命,回乡与二十岁的表姊余小梅结婚。大概因不满包办婚姻,故与其感情不睦,双方“总共没有半年的见面”,后又曾“屡次谈到离婚”(陆蠡:《给亡妻》)

1927
年,二十岁。与吴金堤一同考入上海国立劳动大学机械工程系,1929年毕业。黄源在《一个崇高的心灵》中的说法是读至1931年。许粤华(许天虹胞妹,笔名雨田)当时在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土木系就读,又与(黄河清)黄源一道在上海国立劳动大学编译馆工作,故黄源得以因之结识陆蠡。在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就学期间,陆蠡对法文产生了兴趣,他的法文老师是赵少侯教授。后又曾自修日语及世界语。

1929
年,二十二岁。毕业,然后失业,回乡。与余小梅生一女,即陆莲英。

1931
年,二十四岁。秋,至福建泉州平民中学任理化教员。校内同事有之江同学吴朗西(静川)、郭安仁(丽尼)、诸侯(陈瑜清)等。约于此年或下年,与吴朗西、陈瑜清、伍禅、吴世民、黄金瑞、陈虹等创办泉州语文学社。业余喜作画、弹琴。

1932
年,二十五岁。继续在平民中学任教。在丽尼等朋友的感染下,陆蠡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创作及翻译。

1933
年,二十六岁。仍在平民中学任教,《海星》中的大部,即在此校所写。19338月,完成其处女作《海星》。因少数同事的误会、歧视,引起部分同学盲从闹风潮,陆蠡离开学校。巴金此年来泉州,初识陆蠡。

1934
年,二十七岁。至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化科教师。译出意大利作家科拉的小说《赫森的前程》,发表于193412月出版的《文学季刊》。

1935
年,二十八岁。吴朗西回国,与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陆蠡闻讯,辞去立达教职,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为编辑。渐与余小梅产生感情,曾对老同学许粤华说,想把余小梅接来上海。19354月,“再(最)后一次见”到余小梅。(陆蠡:《给亡妻》)7月,听到余小梅患产褥热而逝的消息,陆蠡痛不欲生。

1936
年,二十九岁。译出拉马丁的《葛莱齐拉》。

4
月初,心力交瘁,开始陆续写怀念余小梅的手记《给亡妻》。对工作也感到厌倦:“我做事还只有五年,就已经厌倦得不得了。”(陆蠡:《给亡妻》)

8
月,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入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第二集中。
    1214,自英译本译出《罗亭》。

1937
年,三十岁。与丽尼、巴金同游杭州,计划三人分译屠格涅夫的六部长篇,陆蠡分得第一册《罗亭》与第五册《烟》,陆蠡最先交稿,即上年末译完的《罗亭》。
    夏,陆蠡译的《烟》脱稿。
   “八·一三”期间,为揭露日本侵略者施放化学武器的法西斯暴行,陆蠡曾收辑当时各报揭露日寇施放“毒瓦斯”的报道材料,撰写过预防化学武器袭击的科普宣传文章。“八·一三”后,吴朗西避出上海,来到重庆。

11
月或12月,发表小说《覆巢》,刊载于茅盾、巴金主编的《烽火》第4期。

1938
年,三十一岁。与巴金、丽尼、许天虹的交往更密。应老友朱冼邀请,至浙江临海任回浦中学教师。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半月刊《少年读物》,曾在该刊发表过几首拉封丹《寓言诗》的译诗;撰写了一组《少年天文台》(笔名大角),在该刊连载。此外,还用圣泉的署名写了《檐溜》、《尘》、《观察和实验》、《雷电》和《星期日的由来》等等,发表在《少年读物》、桂林版《宇宙风》以及其他报刊上。
    约在年初,发表小说《秋稼》,刊于《烽火》第8期。

3
月,出版第二本散文集《竹刀》,原名《溪山集》。

1939
年,三十二岁。回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工作。

1940
年,三十三岁,继续留守上海。
    410,为《烟》写后记。

8
月出版最后一本散文集《囚绿记》。巴金避离上海,乘船去海防,陆蠡亲去送行。

1941
年,三十四岁,继续留守上海,独立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工作。

1942
年,三十五岁。
    年初,曾暂回故乡。柯灵在《永恒的微笑——纪念陆蠡》一文中说,陆蠡“似乎曾经回故乡台州住了一阵,重来上海以后结了婚,他亲自一家一家往朋友家里跑,腼腆地邀请大家吃喜酒,似乎浑身都洋溢着幸福感。”

2
月,与张宛若结婚。

    413,下午,日本宪兵来查抄文化生活出版社并寻找负责人,将社内存书全部抄走。当时陆蠡不在,得知此事后,不顾亲友劝阻,毅然去巡捕房办交涉,被关入汪伪捕房。当夜九时,朱冼和吴金堤等曾去中央捕房603号房探望。不久,陆蠡被解入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与外界隔绝,刑审数月,其间仅能间接“知道一点消息”。(朱冼:《纪念陆圣泉先生》)

    721以后,外界再无陆蠡的任何消息。

1983
4月,民政部追认陆蠡为革命烈士。


(资料来源:看云居。 整理者:肖毛)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8-3-10 15:27 编辑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3-10 15:29:18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有误或不完整,欢迎跟贴说明和补充!
板凳
发表于 2008-3-10 23:36:48 | 只看该作者
十三岁。随本地耶稣堂的一位邵姓者,步行二百余公里,至省城,入杭州蕙兰中学补习英语。
-------------------------------
能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无论是小陆蠡本人,还是陆家,这种眼光和毅力都令人佩服。

[ 本帖最后由 abracadabra 于 2008-3-10 23:41 编辑 ]
地板
发表于 2008-3-11 18:42:59 | 只看该作者
看来也是个驴友哦!
5#
发表于 2008-3-12 08:22:3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详尽,都是有心人!
6#
 楼主| 发表于 2008-3-12 10:29:27 | 只看该作者
比较了几个版本,觉得这个版本较为全面,做得也非常认真。
7#
发表于 2008-4-29 15:16:04 | 只看该作者

这份年谱错得太多

这份年谱错得太多
8#
发表于 2008-4-30 11:38:07 | 只看该作者
既然陆老知道错讹甚多,
怎么不出文纠正,
或新编一谱呢?
9#
发表于 2008-4-30 23:56:07 | 只看该作者
1916年,八岁。据陆莲英《我的父亲——陆蠡》所言:某日,天台县罗知事至文溪义学视察,于校长张乔秀处见到陆蠡作文_______这张乔秀应写作"张翘秀",本人收有他编的一本诗集.
10#
发表于 2008-5-3 07:13:19 | 只看该作者
了解了一下
真是有心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6 05:56 , Processed in 1.10011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