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在论坛上看到“<a href="http://www.317200.net/bbs/dispuser.asp?id=483" target="_blank" ><FONT color=#000000>俺想做头猪</FONT></A>”的帖子——“意淫与文学”。大概说的是意淫成就了文学。我倒是想起有一篇文章,在文章里作者指出现代文学史差不多就是同性恋史,作者列出的是兰波、乔伊斯、马拉美、艾略特。这四个人物差不多奠基了现代文学,而他们都是同性恋。所以,更合适的说法是“同性恋与文学”。由此也想提提另外的话题。</P>
<P> 前一阵子李安的《断背山》煞是红火,而一提起《断背山》,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同性恋主题。但《断背山》其实不是关于同性恋的,而是关于压抑,关于那个年代的。李安刷新了牛仔文化,并深知什么是压抑。这种独特的艺术敏感和细腻,让人产生“断臂”与艺术之间的联想。</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同性恋自古有之,不分东西。</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在西方,希腊时期就不必说了,最著名的同性恋艺术家是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对达·芬奇来说,“鸡奸者”的指控是他一生中的隐痛。<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76</FONT>年,他被指控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岁的男模特发生关系,在两次听证会后,因证据不足而不了了之。但这次的审判给达·芬奇带来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之后的岁月里,他竭尽所能的保护自己的私人生活,甚至用倒写的手法隐藏真实思想。所以,一切关于他是同性恋的猜想也就停留在捕风捉影上了。但不论如何,这仍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许多历史学家指出达·芬奇倾向于男性,他的一生从未与任何女人有过亲密关系。他的画作证明了他对男性美的迷恋。他的素描只针对男性裸体,对性器官的描绘尤其引人注目,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很少画到女人的脖子以下部分,即便画了,性器官也非常模糊甚至扭曲。</P>
<P>另外,达·芬奇笔记中的很多注释暗示了他与学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aprotti</FONT>的暧昧关系。据说这段关系持续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年。达·芬奇去世前不久完成的画作《施洗圣约翰》美丽却妖冶,画中那男女莫辨的圣约翰原型就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Caprotti</FONT>。而弗洛伊德根据达·芬奇的笔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后认为:达·芬奇将他的性欲表达在作品中,许多未完成的作品便是一种性挫败的象征。</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而米开朗基罗终身未娶,不少人推断他喜欢男人。恰好,达·芬奇也有此倾向,米开朗基罗确实不怎么爱女人,甚至于无法在有女人的房间里多停留。他的雕塑绘画作品中也有女性内容,却从未涉足过娇媚的少女题材。绘制的都是丰腴、成熟的女体,呈现出接近男性的力度。据说,他即使在绘画女体时用的也是男性模特。他与多个男模特有过情感纠葛,并为他们写下了众多的诗篇。从他的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对男体的近乎痴迷的迷恋。</P>
<P>而在近代的西方艺术家中,有一长串的名单是同性恋,譬如舒伯特、勃拉姆斯、肖邦、贝多芬、甚至托尔斯泰也有同性恋倾向。</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在我们中国,同性恋之风源远流长,古称其为“断袖”或“龙阳之美”。(想必“断背”“断臂”的翻译也是从此得到灵感的,个人以为“断臂山”这个翻译更好)到西汉更是势不可挡。从汉高祖刘邦养了个叫籍孺的同志爱人开始,到最后一个实权皇帝孝哀帝刘欣迷爱董贤,十几个皇帝中倒有八九个好此道。汉朝始于同性恋,终于同性恋,可谓有始有终。但这也不代表中国古代没有直接反对同性恋的传统。如果拿西方的价值观去套中国历史,会有问题。古代中国的道德禁忌当然有,比如宋代以后的女性状况尤其压抑悲惨,但被现代中国的意识形态过度渲染了,扭曲了。从荷兰人高罗佩写的〈中国性史〉中可以看到,西方人是很惊异于中国古代性观念的宽容(当然,“宽容”一词就是西方概念):同性恋不会被治罪。从前书生上京赶考带娈童,据说解决性问题是原因之一。中国人从来是善于接受事实,利用事实的。〈红楼梦〉中也写到同性恋。相关的描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古诗十九首〉的时代,那种天真烂漫,今天的同性恋诗歌哪能与之相比。我们会说:啊,好开放!可是古人哪里有“开放”这一说呀。</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中国的同性恋之风到了明清,随着市民经济日益发展,也随着市民娱乐(包括戏剧小说业)的蓬勃兴盛,同性之好越来越多的浮出水面,著于文字。福建一地甚至被公认为培育“男色”的温床。古称男同性恋还有一种称呼,叫“南风”,取自南方一种与边上小树纠缠而生,分之不断的榕树之名。文人雅客多将“南风”视为风雅,清代书画家郑板桥与性灵文人袁枚便是其中最知名的两位。</P>
<P>袁枚在〈随园诗话〉、〈子不语〉、〈续子不语〉中,一再谈到龙阳之美,心向往焉。因为他翰林文人、风流俊雅的身世姿容,投怀送抱者颇多。〈随园佚事〉中载:“先生好男色,如桂官、华官、曹玉田之辈,不一而足。而有名金凤者,其最爱也,先生出门必与凤俱。”</P>
<P>而郑板桥则如此自述:“(余)好色,尤多余祧口齿,及椒风弄儿之戏。”他在山东潍县当县令时,有一次,一美少年因嗜赌犯律,当众被施仗责。郑板桥观刑时,见少年美臀受创,竟心疼得忍不住落泪。</P>
<P>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1</FONT>岁的郑板桥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8</FONT>岁的袁枚,在清明日红桥诗会上相逢后,因郑板桥酒酣后提及“如有机会参与朝廷立法,定将律刑中的苔臀为苔背,这才不辜负了上天生就的龙阳好色”时,即被袁枚拊掌长叹,引为知己。</P>
<P>郑板桥一生花在男色上的钱财,不在少数,年老之时仍热衷此道,这也意味着他要付出更昂贵的代价,因为没有娈童会免费接待他,也没有少年会自动宽衣解带。这一切,不由他伤感而现实的说:“自知老且丑,此辈利吾金而来耳。”如此直接的刺激激发了郑板桥对时光流逝、人生虚无的自觉意识,令这一生孜孜于名利权益的画家由寂寞而感悟,开始正视自己苍白的须发,最终在他人生的最后旅程中,创造出他最具艺术性的代表之作:枯瘦的秋竹、寂寞的兰花。</P>
<P>而袁枚在他花甲之年,还收了年轻美好的刘霞裳为弟子,每次出游登山,必与同行,所谓“从游朝腊屐,共寝夜连床。寒暑三年共,文章一路商”。对于他人的质疑、腹诽,袁枚不以为意。</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在我们对作品的作者的性趋向一无所知时,我们是不会感受到作者的同性恋气质的。但当知道了作者是同性恋时再看他们的作品,那些使他们和异性恋艺术家之间极其微妙的差异就会出现。达·芬奇如果不是同性恋,他的画会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很不一样,或者,我们就不会象知道实情前那样看他。他太精微了。而在舒伯特的音乐里(我对古典音乐不是太了解),有那么一种情绪——很难用词语去定义——譬如恐惧、希冀、疑虑、揣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异性恋艺术家也表达这类情绪,但是不一样。同性恋的作品期待无限敏感的心灵。</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当然,用性倾向解释艺术只是途径之一。艺术是心领神会,人各有各的的心领神会。当你知道“他”是同性恋,你很可能会被引领着走向感觉的另一层次。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当你意识到自己是同性恋,你会先对自己恐惧——如果没有社会舆论支持你,说:你是对的,你没问题——这时,你立刻遭遇一系列问题:父母知道了怎么办?同学朋友知道了怎么办?最要命的是,你爱的那个人知道了怎么办?很多同性恋会爱上不是同性恋的人——我爱你,但不能让你知道,你知道了,你就走掉了,多难的一件事啊!两人做朋友,上街、吃饭、待在一起,但心事重重,时刻瞒着,同时爱着。真的恋爱总有爱得最深最炽烈的阶段,可是你得瞒着,又克制不住。恋爱都会遭遇要不要控制,怎样控制的困难,同性恋尤其被这种困难折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在体验恋爱的所有层面时,我相信,同性恋触到了我们没有触到的深度。</P>
<P>这种敏感,这种不断不断地受挫、抑制、机敏、迂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最好的出口可能是艺术。艺术也是爱,你整个交给艺术,艺术不会背叛你。恋爱,或者创作,是无比细腻的私密的过程。哪位同性恋愿意将这些层面玲珑剔透说出来?说出他内心经历的一切?从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知道这种敏感为什么我们没有。同性恋对设计敏感,对差异敏感,对文字也敏感。(不过人一辈子最复杂最敏感的问题就是性问题,所以,也不能说异性恋就不敏感。)</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P>
<P>
<P>同性恋对感情和世事体味的细腻和深度,可能比异性恋要来得更多。在体味了种种细腻、惆怅、不同寻常的感情经历后,在艺术这一个最好的宣泄口中,往往是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最猛烈的喷发。</P>
<P>所以,“断臂”成就了东西方的艺术史!</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4-10 13:02:27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