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65|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英国女作家莱辛获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0:0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Doris Lessing,

         据诺贝尔委员会官方网站消息:10月11日当地时间下午13时(北京时间19时),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将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英国女小说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她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54万美元)。
  
    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给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理由是“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验的史诗。”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1962年,她推出《金色笔记》奠定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后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莱辛的主要作品包括《青草在歌唱》(1950年)、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金色笔记》(1962年)、《幸存着回忆录》(1974)、《黑暗前的夏天》(1973)。
  
    详细介绍: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
  
    莱辛1919年10月22日生于出生于伊朗,原姓泰勒。父母是英国人。在莱辛5岁时她全家迁往罗得西亚,此后20余年家境贫困。她15岁(又有说是12―13岁)时因眼疾辍学,在家自修。16岁开始工作,先后当过电话接线员、保姆、速记员等等。她青年时期积极投身反对殖民主义的左翼政治运动,曾一度参加共产党。莱辛曾两次结婚并离异,共有3个孩子。
  
    1949年她携幼子移居英国当时两手空空,囊中如洗,全部家当是皮包中的一部小说草稿。该书不久以《青草在歌唱》(1950)为题出版,使莱辛一举成名,它以黑人男仆杀死家境桔据、心态失衡的白人女主人的案件为题材,侧重心理刻画,表现了非洲殖民地的种族压迫与种族矛盾。此后莱辛陆续发表了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即《玛莎·奎斯特》(1952)、《良缘》(1954)、《风暴的余波》(1958)、《被陆地围住的》(1965)以及《四门之城》(1969)――以诚实细腻的笔触和颇有印象主义色彩的写实风格展示了一位在罗得西亚长大的白人青年妇女的人生求索。这期间她还完成了一般被公认是她的代表作的《金色笔记》(1962)。大约从六十年代以来,莱辛对当代心理学及伊斯兰神秘主义思想的兴趣在作品中时有体现,但她仍然关注重大的社会问题。七十年代中她撰写了有关个人精神崩溃的《简述下地狱》(1971)及讨论人类文明前途的《幸存着回忆录》(1974)。《黑暗前的夏天》(1973)讲述一位中年家庭主妇的精神危机。此后她另辟蹊径,推出一系列总名为《南船座中的老人星:档案》的所谓“太空小说”;包括《什卡斯塔》(1979)、《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1980)、《天狼星试验》(1981)、《八号行星代表的产生》(1982)等,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写出了对人类历史和命运的思考与忧虑。莱辛是一位多产作家,除了长篇小说以外,还著有诗歌、散文、剧本,短篇小说中也有不少佳作。近年来仍不断有新作问世。像《简·萨默斯日记》(1984)和《好恐怖分子》(1985)一类作品,就题材和风格而言,似是对作者早年写实方法的一种回归。
  

这位老太太的作品已有多种中文本,如下:
《野草在歌唱 》多丽思·莱辛著 新文艺出版社 1956
《命运五部曲》 (英)莱辛著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87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 》(英) 朵丽丝·莱辛著 花城出版社 1998
《野草在歌唱》 (英)多丽丝·莱辛著 译林出版社 1999
《金色笔记》 多丽丝·莱辛著 译林出版社 2000
《又来了,爱情》 (英)多丽丝·莱辛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10-12 10:15:46 | 只看该作者
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转载)

2007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是当代英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莱辛也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并几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以及多个世界级文学奖项,其风格独特多变,思想深邃,观点犀利,见解新颖,极具挑战性。

   《金色笔记》(1962年)奠定了她在西方文坛的地位,这也被公认为是其代表作。这本大作叙述手法已有别于现代主义所强调的意识流,全书不分章节,由一个故事,5本笔记构成。该故事题为《自由女性》,女主角为安娜。故事似乎是相互连贯的,但莱辛将它分为五部分,每部分之间,依次插入黑、红、黄、蓝四种笔记。虽然此书是安娜的成长纪录,但内容也涉及殖民主义、种族主义、共产主义与男女间的爱情。显然,这本小说内容丰富,兼具感性与知性。

    《金色笔记》内容概要:

    《金色笔记》(中译本名为《女性的危机》),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情节”,难以复述其“故事梗概”。在这部作品里莱辛打破了她以往所采用的按时序叙事的写作方法,从数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表现女主人公安娜·弗里曼·吴尔夫的生活。人名具有象征意味,就象玛莎·奎斯特的姓(Quest )意为“追求”,安娜名字中的“弗里曼”(Freeman )意思是“自由人”。全书以名为“自由女性”的第三人称中篇叙述为框架。该故事分为五个小节,讲述安娜及其女友莫莉的生活和事业,每两节之间夹有一连串所谓的“笔记集”,其内容取自安娜的四个笔记本(即黑色,红色,黄色和蓝色四本),如此反复四次,在最后一节“自由女性”之前还插入了一个独立的“金色笔记”部分。其中黑色笔记本中记载着安娜年轻时在非洲的主活,特别是她在当地一个左翼小团体中的活动,以及因此历经的幻想、**与失望。她的第一部小说《违禁的爱情》就是这段生活的产物。

    红本记录着与政治事件和活动有关的事。黄本中是一束草稿,描写一个叫爱拉的虚构的人物的爱情纠葛和写作生涯。蓝本是安娜的日记,其中包括她为英国共产党的一家出版社工作的情形,她退出英共前后的痛苦心境以及与她多年相处的男友迈克尔离去造成的孤独迷惘。

    全书呈一种刻意安排的万花筒式的混乱。读者可以依照原书顺序读;也可打破原有排列重新加以组合,比如把所有的“自由女性”或“黑色笔记”等等的片断章节集中起来阅读。小说的多重结构是与作品的多重主题相对应的,表现了现代西方人矛盾重重的精神世界。安娜和莫莉都是离了婚的单亲家长,各自有工作(安娜是作家,莫莉是演员,独立支撑,抚育儿女。在各节“自由女性”中她们每每在莫莉的厨房会面,讨论生活中和思想上的难题。她们一直在苦苦探求,不愿盲从,也不肯随遇而安。然而她们这样的女性并不“自由”,相反却陷在重重困境之中。首当其冲的是思想危机。象许多在“红色”三十年代成人的西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安娜们曾热忱介入谋求变革的政治活动,后来却因种种原因而感到困惑,被深重的失望和疑虑所折磨。但另一方面她们对资本主义现状仍多有批评,不能无视世间的剥削压迫、冲突动乱而心安理得地吃一份中产阶级的黄油面包;对世界大同的理想,对左派事业仍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情联系。由于思想上的惶惑,她们对自己的工作和事业的信心也几乎消磨殆尽,这尤其体现在安挪的“写作心理障碍”中。安娜很鄙薄她的第一部小说,认为这类畅销作品歪曲、粉饰了生活的真相,将有关种族压迫的残酷而又平淡的现实转化成老式的感伤浪漫故事。她对语言产生了深刻的不信任,以致不再能动笔创作。在私生活里“自由女性”们也是四面作难,进退维谷。象安娜笔下那位爱上了一名有妇之夫的爱拉一样,她们不愿作者式的贤妻良母,又尚未摆脱渴求保护和依傍的心情;既要应对男友离弃或“不忠”时的嫉妒心与失落感,又要对付把她们当做侯补消遣物的那些妻儿俱全,功成名就的“体面”男人们。养育子女是另外一种挑战。安娜的女儿决心反母亲之道而行之,上寄宿学校,做个从众随俗,循规蹈矩的“正常人”。而莫莉的儿子则既继承了母亲们的激进思想、批判精神,又继承了她们的惶恐疑惑。他时而愤世忌俗,时而消极绝望,以至企图自杀,造成双目失明。安娜深感到自己被困于重重矛盾之中,人格分裂,无所适从,于是求助于一位绰号叫“甜大妈”的心理医生,向她吐述自己的焦虑,描述各式各样的梦,并倾听她的分析。她之所以同时使用四个笔记本,把经验分为往事与现今,政治与私生活,实在的与虚构的,是试图在纷坛混乱的生活中找出一些条理。但是,这种把生活划分成许多“部类”的作法无疑又加深了她的精神分裂。在这种状况下安娜结识了一个新男友,即与她的经历和思想状况近似的美国人索尔。他们互相爱恋、扶持,又互相折磨、互相憎恶,经历了某种精神崩溃。

    “金色笔记”一节似乎表明他们从这种近乎疯狂的共同经验中获得了一种新的“完整性”和一些新的力量。他们俩分别从对方得到灵感,确定了自己下一部作品的题目,并决心“继续斗争下去”。在最后一节“自由女性”中安娜和莫莉照例地又在厨房会面。直到小说收场,她们只设想出一些妥协的、权宜的作法:莫莉准备和一名“进步的”生意人结婚;她的儿子决定继承资本家父亲的产业,以财产为手段做些有益的事;安娜拟去夜校为少年犯人授课,并参加工党。对于这些,她们自己也持讥讽、怀疑的态度。这是对那节“金色笔记”畅想曲所揭示的希望的某种“冷处理”。很显然,安娜们的难题和危机都没有得到最后的解决。




[ 本帖最后由 碎影 于 2007-10-12 10:18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板凳
发表于 2007-10-12 12:13:25 | 只看该作者
好久好久没看书罗!
除了楼书
地板
发表于 2007-10-12 13:14:27 | 只看该作者
看来我也要多看点书了!
5#
发表于 2007-10-12 14:02:30 | 只看该作者
感觉那些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似乎都离我很遥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2-26 19:44 , Processed in 1.09571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