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0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访天台落马桥散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14:1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访天台落马桥散记
                                                  道州·蒋正中
     天台山佛宗道源 ,山水神秀,自古多少游人流连忘返。天台山古时也称桐柏,是道家的福地洞天。天台山上的桐柏宫是这里道教宫观中最大最著名的胜境,笔者有幸两次游览桐柏宫。然而现在的桐柏宫完全是现代近几年另址重建,并无古迹可寻。1959年县政府在原有的桐柏宫位置,兴修了蓄水量1100多万立方米的桐柏水库,古桐柏宫迅速湮没于水底。当年由于搬迁不及时,宫内建筑及历代文物大部分沉入水底,仅有少量文物搬到了旁边的鸣鹤观。如今在鸣鹤观中任意摆放在地的硕大而又雕刻精美的柱础石就是桐柏宫之旧物。笔者深感遗憾和可惜。
    笔者第二次游桐柏时,在路边杂草丛中看到一小碑,上面刻着“落马桥”三字。小碑是现代立的,在一座小桥之上。小桥跨一小溪上,横跨不过几米宽。小碑上写着此桥是一座公路桥,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然而“落马桥”笔者早有耳闻,落马桥可不一般,相传与唐代自称“天台白云子”的高道司马承祯有关。几天后,笔者再次探访了落马桥。
    据《天台县地名志》载: “ 落马桥村,距县城西北3.5公里,据传村西小木桥,昔名司马悔桥,以唐道士司马承祯奉召进京,至此悔而下马得名。又谓古时骑马者至此必须下马,故名。”又载:“以唐桐柏观道士司马承祯应诏出山,至此悔而下马得名,故又名司马悔桥。跨南岙溪,原系石拱桥,今覆上沙土为通往桐柏的公路桥。”

    笔者整理和查阅资料时发现“落马桥”不仅与高道司马承祯有关,而且其内涵更加丰富。“落马桥”有历史,有传说,也有疑异。古天台山境,“落马桥”一桥就有两处,一处在天台县,一处在新昌县。并且都传说与司马承祯应诏悔而下马有关。两处“落马桥”也是历史很久了,多部地方历史文献都有记载。  南宋嘉泰《会稽志》载:“司马悔桥在新昌县东南四十里,旧传唐司马子微隐天台山,被征至此而悔,因以为名。”是最早的新昌说。南宋嘉定《赤城志》载:“落马桥,在县西北七里。”是最早的天台说。两地各自各话,历代两地题咏不绝。笔者水平有限,今文仅记天台的“落马桥”。
  “落马桥”自传说起,这小桥就成为天台山的一处景致,历代多有题咏记述和传说。例如《徐霞客游记》中写道:“壬申(1632年),二十日至天台县……遂西越一岭,由小路七里,出落马桥……”徐霞客当年也不忘把“落马桥”写进了他的游记中。
   又如清初天台坡街许君徵有诗:
     度悔桥忆司马道士
桐柏棲真人,高风渺千载;
应召赴彤庭,出山行复悔。
至道冺世情,隐显岂异态;
终南多佳境,捷径非所爱。
斯人去已久,流水犹叹慨;
愿言蹑芳踪,长揖谢流辈。
    再如天台当代诗人曹天风诗:
    题司马悔桥
未必卧龙忘做雨,其如羸马欲卸鞍。
过桥次日又奚悔,我竟入山云出山。
    文人诗人有时不问事实与否,多是以景陶冶性情,借景抒怀。后来也有学者考究历史,提出疑异。天台文史学者陈甲林,在民国年间编著的《天台山游览志》中,他考究《唐书》认为司马承祯“四召四出”,对应诏而悔提出怀疑。他还认为司马悔山和司马悔桥都与司马承祯无涉,是附会之谈。
    一座小小的桥与高道名人相关联,现在我们暂且不论这是不是历史事实,从中可以知道当时人们对它多么看重,同时也借它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名人传说已经使“落马桥”内容丰富,而神话版的“落马桥”更使它具有传奇性。
    相传很久以前,天台落马桥村的一个药农在琼台山上的一个山洞里看吕洞宾、何仙姑下棋对弈忘返,下山时,锄柄已烂,骑剑娘草马落村,子孙已历4代,因而称之为落马桥。天台的遇仙神话自古有之,而且内容相当丰富。这个传说与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的“桃源双女”传说类似。这样的神话被世人代代传诵不衰。这样“落马桥”有一段神话的精彩。另外据传,这里原有一条通往京都的官道,桥畔有一处皇封建筑物,骑马者到此都要卸鞍致敬,故名。不知有何依据或遗迹可证。
    另据嘉定《赤城志》载:“洗马潭, 在天台国清寺庄之外。唐裘甫之乱王师战于福圣观前,今有落马桥是其处也。时以国清建寨,此潭与马敞墠、三墩堂皆诸将议事之所。又有王军塘为犒军之所。”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十二月,嵊县人裘甫在浙东起义。夺取天台占领国清寺,作为指挥所。落马桥旁的洗马潭就是义军将领的议事营所。咸通元年(860年)正月,义兵与唐军战于唐兴(天台)桐柏观前,杀唐军副将,唐军大败。四月,王式命浙西将凌茂贞等率本部军及台州、唐兴驻军,合号南路军,围攻唐兴。复命忠武将张茵率领300人,断义军南出之道。四月二十三日,激战于唐兴桐柏观前,义军死4000人。可以想象当年落马桥畔也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战马嘶鸣,双方将士拼命厮杀,纷纷落马,血流满地,染红了南岙溪。最后轰轰烈烈的裘甫起义失败。笔者认为这或许算是“落马桥”的另一内涵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3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30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14:17:19 | 只看该作者
不远处的天台山,苍翠秀丽,立于落马桥畔,仿佛能听到山中的晨钟暮鼓声。  

南岙溪(康熙《天台县志》:在县西北七里,源出大慈山,过国清双涧,入于大溪。)从天台山涧中流出,千百年来静静地从桥下流淌。还是昨日的小溪吗?还记得
落马桥”的名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19 14:22: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州蒋正中 于 2015-6-24 00:05 编辑


有多少次木桥变成石桥,石桥变成木桥,只有小溪它知道。

杂草中的小碑落马桥”三字似古非古,告诉我们这里便是落马桥”,它现在只是一座公路桥而已。
通往桐柏的天桐路,桥旁便是栖霞小学。
每日朗朗读书声,南岙小溪流千年。
白云先生从此去,几多神仙下凡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5-6-19 16:34:24 | 只看该作者
原来还有这么个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8 03:56 , Processed in 1.090517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