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13|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明观随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3:22: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道州蒋正中 于 2015-8-26 23:18 编辑

南明观随记
道州·蒋正中
      天台佛宗道源,山水神秀,神仙窟宅;宗教文化自古相当兴盛。城内佛、道文化的印迹也相当明显。据县志记载,天台城内外道观、佛寺很多。但今日大部分都已经废弃。南明观就是其中之一,位于人民东路81号东侧,现仅存有少量的附属建筑。历代为南宗道观,现已经恢复了宗教活动。南宋建炎二年(1128)大学士临安知府许仁建。(时间有疑异,待考)
人民东路81号东侧,古小东门外。
三个草书大字横匾“南明观”悬挂在大门之上,后面即是戏台现在也是大殿。相较过去显得残败和规模缩小。
1999年南明观重修记
碑文为县内学者许尚枢、许周汭合撰,八十八岁高龄的齐诗教(子葩)所书。妙山老人协会、南明观管理组共同所立。这也是现在观中唯一一块有文字记载的石碑。现将碑文整理如下,以兹参考:
    南明观乃道教南宗道观,位于城东妙山南麓。宋建炎二年(1128),大学士临安知府许仁所建,时称南明庵。旁有古井。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县城扩建,开四大四小八门。此小东门,称德升门。庵亦改为道观,号德升。同治年间复称南明观。供奉自在天尊、吕纯阳道祖、紫阳真人、暨城隍大帝等圣像。虽迄今近千年,几经兴衰,仍香火绵延。民国初年,观之东首建戏台。遥对数百亩菜圃,田畦平整,竹篱常青,错落有致;一派田园风光。大旱时,古井供半城饮用,亦是酿酒之名泉;终日木桶提水井声不绝。乡贤陈钟祺于民国廿二年(1933),分别题“也是园”、“万家井”。名合其意,意合其境;意境皆是美景,真是福田胜地也。南明观岁时既久,风雨摧剥,日就倾圮。今逢盛世,妙山村委老人协会与有识之士唯恐古贤旧迹一旦湮废。解囊出资,历经数载,易其旧而新之。胜迹长存,古井常满,福泽四乡,功德无量。今吾随喜而记之。
    康熙《天台县志》载:“南明庵,小东门外,
坡街许姓建。”民国《天台县志稿》也是相同的记载。没有提到始建年代和许仁所建,据《天台坡街许氏族志》中载:城南墨湖井浣题‘建炎三年戊申(1129)十一月十三日许记’,相传为公徙居时所凿云。”和许昌渠先生所著《墨湖钩玄》中所写:“自始祖来峰公许仁携带家眷,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十三日,从临安辞官来天台,寄迹坡山之麓。”这与碑文所写时间有所矛盾。

     相传南宋建炎三年(1129)十一月十三日,天台坡街许氏始祖许仁携带家眷,从临安辞官来到天台。寄迹坡山之麓,建思敬堂来居住,建金波亭来讲学。定居之始,他时常怀念北地故都,遥望故乡,心怀伤感。怀旧思乡人皆有之。因此偕同朋友寄游于天台的山水之中,陶醉物外,乐而忘忧。作家谱而寄思乡,其友潘大年说:“公处播迁不忘所本,后世其必兴乎!”最终他以年七十而卒葬于天台。
许仁,正史无载。其《天台坡街许氏族志》记载更详。下列康熙《天台县志·寓贤》云:
     许仁,字性初,山东济州巨野人。从杨龟山游,登宣和辛丑何焕榜进士。历监察御史,随跸南渡。建炎初,以右朝请大夫、集英殿修撰知临安府。疏劾黄潜善、汪伯彦,直道不容于朝,因偕修武郎赵士伫游台山,卜居天台之墨湖,建思敬堂、金波亭,所著有《灵溪新纪编》及《奏疏》若干卷。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3:2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州蒋正中 于 2015-6-8 23:25 编辑

一副对联概括兴衰历史,让人凭吊古贤胜迹。



   百代兴衰任红牙拍去,万家生息凭玉井施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3:27:25 | 只看该作者


民国初年修建的戏台,现在也是道观的主要建筑。昔日也是翘角飞檐。里面供奉自在天尊(佛教称观音菩萨)、吕纯阳道祖(吕洞宾)、紫阳真人(张伯端)和城隍大帝等圣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3:33: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州蒋正中 于 2015-6-8 23:39 编辑
戏台精美的斗拱有些孤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3:34:54 | 只看该作者
观左侧门上横挂“也是园”匾,为当代妙山陈氏高汉陈以欣重题。昔日妙山陈氏陈钟祺于民国廿二年(1933年),题“也是园”。对面原来是数百亩菜园,田畦平整,竹篱常青,错落有致;一派田园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3:36:49 | 只看该作者


道观后处有一古井名“万家井”:井口约宽4米,旁设石级可下。古井现在已经被民房所包围。该井历史甚古,已难详考。每逢大旱,供半城居民用水,城内通小东门小巷因之而名担水巷。民国二十二年(1933)乡贤陈钟祺题“万家井”碑。

不再有木桶提水的声音和清冽甘甜的泉水,现在井水不多,显得有些浑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8 23:3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道州蒋正中 于 2015-6-10 21:50 编辑


井侧立石碑篆字“万家井”三大字,左面书“中华民国廿二年(1933)孟秋之月(七月)合里集资重修”,右面落款为“里人陈钟祺篆石”

石碑上方有一小神龛,以供奉神明。周侧苔痕渐蔓,饱含着沧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6-9 00:29:11 | 只看该作者
经常经过,但不知历史,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6-10 15:2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6-12 12:55:59 | 只看该作者
农夫 发表于 2015-6-9 00:29
经常经过,但不知历史,学习了

了解历史,互相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6 16:56 , Processed in 1.10291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