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93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山古刹散记 明岩寺,碧涧清流多胜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5-19 17: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寂然 于 2015-5-19 17:22 编辑

明岩寺,碧涧清流多胜境


清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这一年的元宵节,雪后初霁,任朝廷礼部侍郎的齐召南造访了明岩寺。

远处的村舍偶尔响起清脆的炮仗声。山崖上白雪,在阳光的照耀下,一片的洁净和温馨。

齐大人拎起棉袍一角,踏过九遮溪的丁步桥,走进山谷,小道上的雪已经清扫过。当他跨过“七寸关”时,寺僧迎上前去双手合十。

与许多来到这里的文人一样,来到明岩山,心里都有寒山情结。面对明岩山的流泉草木间,仿佛依稀还能瞅见一千年前的那位隐逸诗人飘逸的身影。

公元七世纪的一日,寒山子远离长安,来到江南一隅的天台。历史并不亏待这位落第的才子。在余下的七十多年的光阴里,他在明岩山、寒岩山与诗相伴,留下了三百多首的白话诗。在宏伟唐诗长廊中留下一道异彩独特的风景。

寒山子生活的年代,寒岩山、明岩山并没有寺院。寒山子也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出家僧人。所幸的是,寒山遇见了天台国清寺的两位寺僧丰干、拾得,三位志趣相投,嬉笑无常,举止怪异,被后人认作是弥勒、普贤、文殊的化身。

明岩山、寒岩山,山脉相连,南北走向,直线距离或许不足十里。明岩洞朝东,深藏于幽谷,谷口有狮子岩。寒岩洞朝西南。两山之间是气势雄壮的“十里铁甲龙”,如是龙首龙尾。两座山都有一洞穴,俗称寒岩洞、明岩洞。

数月前,深秋,齐大人来到明岩寺日光洞讲学。一夜,细雨初停,山谷间,雾气渐冉,明月高悬。齐大人步出寮房,一股清新挟裹着月色扑面而来,齐大人呤出了一首诗:“既雨晴亦佳,月出人更睛。茂林延疏光,更宿招提境。云轻处处山,倒悬瑶池影。心在水精诚,处物慕张邴。高枕形神清,悄然村墟回。”

明岩寺的洞穴有三座,最大的是谷底的“明岩洞”,北边山崖上还有“日光洞”,“月光洞”。“日”、“月”合起来就是“明”。齐大人踏上石阶,来到日光洞。洞内摆放的桌凳,一束阳光透射进来,暖融融。

听说齐大人书法好,寺僧们就在日光洞中摆好笔墨纸砚,请齐大人赐墨。齐大人爽直提起笔。因为在日光洞,于是他写了“日光”二字。寺僧又要他再写几幅,于是他又挥笔写下“高大”、“青天”。这一年,齐召南完成了他人生最主要的著作28卷的《水道提纲》,后人称“清代水经”。

七年后,齐大人离世,寺僧倍觉这三方书法的珍贵。寺僧了义、了兴、达先、弥海、悟静出资,请人分别镌刻在日光洞、月光洞以明岩洞的崖壁上。



明岩洞前建寺,是在寒山子离世二百年以后的事了。令人意思不到的是,建寺的初衷,并不全是因为寒山子,更多的是来自一位钱塘的禅师。

五代后唐年间的一个夏天,一位名叫“全宰”的禅师,独自一人从余杭的径山寺来到天台的明岩山。

山崖高耸,山谷的深处,一条瀑布从崖峰飘然而下,一股清风吹过,湿润的水雾扑面而来。崖下有一汪水潭,清澈见底,几条小鱼无忧无虑地游着。禅师掬了一捧水,喝了一口,甜丝丝的。禅师抬起头,眼前是一巨大的洞穴。

夜色降临,月色灰暗。全宰禅师独自一人禅坐在空旷的洞穴里。山谷间,虎豹的咆哮声夹杂着几声悠长的哀鸣声,洞口是一双双青绿的眼睛。一阵阵阴风肆无忌惮涌进洞中,月色时而晴朗,时而暗淡。全宰禅师双目微瞌,静静地盘坐在石上。他在明岩山的苦修,就是在这样一种险恶而恐怖的气氛中开始了。

全宰禅师从小就是一个见不得腥血的孩子。若是见人握刀宰杀鸡鱼,仿佛大祸盖顶,惊恐万分。母亲是一位贤惠通达的女人,从孩子的眼神中,读到了他内心深处的佛慧。一天,母亲领着他走了几十里山路,来到了径山寺,投法济大师门下,削发皈依,后因羡慕十二头陀修行得道,于是四方参学。一位名叫石霜的禅师告诉他。天台的明岩山是当年寒山子的隐居的地方,于是他头戴笠帽,前往明岩山。

关于他在明岩山的二十余年修行,在《神僧传》第九卷史志中有这样的记载:“皆魑魅木怪所丛萃其间。(全)宰之居也。二十余年,恶鸟革音山精让窟,出入经行鬼神执役,或扫其路,或侍其傍,或代汲泉,或供菜果,时时人见宰未尝言”。字里行间颇有些神话色彩。随后,关于全宰禅师在明岩山修行的传说,开始在民间流传,后来又传至皇宫。

周显德三年,公元955年,当时的吴越国的皇宫里,有一位昭仪,姓孙。这位貌美如花而心怀慈悲的女子,听到全宰禅师在明岩山的苦修,感动得落泪。孙昭仪将自己的积蓄,遣使转交给天台镇将陈希靖,并附了一封信。信笺娟秀的小字,表达了想为全宰禅师在明岩山建造一座寺院。

天台镇将陈希靖受孙昭仪之托,立即着手置办木材,请来工匠,在明岩前大兴土木。一年后,寺院大殿落成。当时的规模,说不上有多气派,只能称“院”,初名为“云光院”,号“暗岩”,

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云光院升为云光寺。宋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云光寺改大梵寺。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大梵寺也就是后来的明岩寺,拥有田743亩,地216亩,山1227亩,已经是一座富庶一方的大寺院了。明初,大梵寺更名为明岩寺。从暗岩到明岩,一正一反,这中间却经历了七百多年。



北宋嘉祐年间,一个初秋的上午,一顶轿子在明岩山的溪边停下。轿子里走出一位身着官服、蓄着长胡须的老人,他摇着纸扇,神情怡然走过丁步桥。

方丈将他迎进客堂,得知眼前这位就是江苏宜兴的剌史,名叫何郭,字尚创,号信之,家居东阳灵头村,此次回乡省亲,顺便来明岩山游览风光。用过斋后。何剌史在寺院里转了一转,走出山谷,只见东边的山峦间冉起淡淡的山岚,他问方丈,那是什么山?方丈答,是九遮山。因为山回路转,一峰一遮,故称九遮。又问,那里景色如何?方丈意味深长地说了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何剌史携门徒弟子兴致勃勃地朝东边的山谷走去。溪水萦绕,岚气四溢,奇峰秀岩,如诗如画,一股依依不舍之意蔓上心头。

数月后,这位何剌史便弃了官,携家大小从东阳灵头村迁徙到了九遮山。在溪边筑室建舍,垦荒耕耘,繁衍生息。何郭成了明岩寺的常客,一天,他带着家人来到明岩寺烧香,未了,拎了一囊的银子交给方丈,说是要重修明岩寺殿宇,还捐献了五十亩田用作寺产,将明岩寺作为何姓氏族的香灯院。

在《遮山何氏重修宗谱》中,记载着何氏先祖何郭“生于太平兴国二年(976)八月十六日,卒于天圣三十七年(1060)九月初三,享年84岁”。如今,九遮山的何氏族人,对于明岩寺总有一种说不明道不清的情愫。如果没有明岩寺,如果没有先祖的那一次游兴,他们的族脉或许就不会在九遮山延续了。

三百年后的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天台一位在朝廷任左长史的,名叫赵季通,向皇上恳求辞官,回老家颐养天年。皇上答应了。

赵季通上了马车,与家人一道踏上了归乡的旅途。

坐在摇晃的马车上,赵大人瞌上眼帘,他想到四十前,赴京城任官的前一夜做过的梦。他走进一个山谷,眼前耸立着一座山洞,浓浓的香火弥漫着,如是浓厚的云雾,一位僧人站在他的面前。他问僧人,在下此次出远门,还望法师指点。僧人瞌目念了几句经文,前面的天空顿时清明开朗。他又问僧人,这是何寺?僧人说了四个字:狮象相守。

赵大人一直打问,天台可有狮象相守的寺院。终于有一天,从一位来访的书生口中得知,他苦苦寻找的梦中古刹就是大梵寺。书生说,明岩山有狮象相峙,山谷中有一座寺,叫大梵寺。寺后有耸立如列的山峰,名“十里铁甲龙”。

回到家乡的第一件事,赵大人便去拜谒大梵寺。过了溪,就是山口,左边岩石似狮、右有岩石如象。寺僧引着他走进大殿,走进明岩洞。赵大人心中暗暗叫奇。眼前的明岩寺虽有些破旧不堪,其状物与四十年前梦中的情景,却十分的相吻。赵大人决定要为这座在梦中出现的古刹做点功德。数月后,赵大人舍田捐银,将明岩寺殿宇重建,并拨出谷租卅亩,山林三亩给明岩寺,作香火基金。



明岩寺的大殿前挺立着一座石峰,人称幽岩,当年寒山曾为之赋诗:“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拾得也曾写过:“云山叠叠几千重。幽岩路深绝人踪。碧涧清流多胜境,时来鸟语合人心”。

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幽岩依旧高耸,可大殿却倒塌多年,仅留下三间厢房,寺僧成觉与弟子二人相守着。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席卷了大地,明岩寺师徒二人与村民一样,认真地将寺内土地、房产登记入册。寺院香火渐稀,师徒二人除了禅修,还要自己耕种,不久,成觉去世,弟子也就离去了。

数年以后,明岩寺的佛像厢房已荡然无存。寺址上开垦出一块块地,种上了梨树,只留下了几堵卵石墙。明岩洞空荡荡,偶尔有做活的村民进来歇脚。阳光照耀下的寺址,空寂一片。几声虫鸣,伴随在风中梨叶的颤抖。崖上的水瀑,寂清地飘洒着。风清月白,只听得轻吟的泉声。

当大江南北重修寺庙的时候,明岩洞前搭起了寮房,洞中供奉了佛像。一位寺僧相守着,偶尔有人来烧香,明岩洞前矗立起六角形的石塔,上刻着“寒拾二大士纪念塔”。几年后,日光洞建房,并砌了围墙。

人们都说,寒山去世后葬于明岩山。其实这一传说多数来自于崖上由岩纹水痕形成了“五马隐”,相传,闾丘胤率领五名亲兵飞骑追赶寒山,追到这里,寒山破壁而入,五马穷追不舍,人从马上惊坠,马嘶叫着追进石壁,“砰”地一声,壁上留下五匹马的痕迹。“闾丘太守乘遗踪,休道仙家事凿空。僧人一龛岩石掌,壁留五彩马嘶风”(齐周华诗句)

时常会有一些文人学者来到这里,追寻寒山子往昔的遗迹。一座纪念寒山拾得的石塔,一块崖壁上的“五马隐”,足足使他们神思飞扬。

崖壁上的“日光”、“高大”、“青天”依然那样的笔划清晰,从那饱满的运锋中,能感受到齐大人在那个元宵节的欣喜情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沙发
发表于 2015-5-20 09:12:20 | 只看该作者
去过好多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8 03:27 , Processed in 1.0633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