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39|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天台古今谈:寻访天台无相寺》之一 宋代古籍中的天台无相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09:03: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桃源 于 2015-1-4 17:22 编辑

《天台古今谈:寻访天台无相寺》系列之一
宋代古籍中的天台无相寺

       近日,笔者在研究天台陈氏始祖唐温州刺史熹纪公历史资料时,非常幸运地在历史典籍中首次发现了失传了至少400多年的宋代天台《无相院碑记》的部分内容以及天台无相院创寺始祖的记载。
       天台无相寺,是曾经和天台山国清寺、万年寺齐名的天台山特大寺院之一。其遗址座落于天台县雷峰乡黄家塘村与紫凝乡紫东村之间的无相岙中。据宋朝《嘉定赤城志》的记载:无相寺“田,1191亩;地,323亩;山,3356亩”。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何等的规模!
       当时的礼部员外郎杨杰曾经特意为天台无相寺写了篇《无相院记》。宋时的礼部管理国家考试事务、各种礼仪事务和部分民族和外交事务,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民政部、外交部的部分职能。员外郎是次官,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副部长、民政部副部长和外交部副部长,或者是司长、副司长这一级别的官员。不过,宋时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部门,其权力似乎应该更大。唐宋时礼部设主客郎中以掌管少数民族及外国宾客接待之事。时任主客郎中的杨杰曾在元祐元年(1086)作为朝廷任命的馆伴,专程陪同高丽国四王子义天到天台参礼祖师遗迹。义天国师后来成为韩国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在对外文化交流上,天台无相寺因此有了浓重的一笔。关于义天巡礼各地的简况,《释氏稽古略》(《大正藏》卷49-P876)作了记载。里面有提到:“义天朝京师,礼部郎中苏轼接伴”。当时的礼部郎中应该是苏轼。
      《嘉定赤城志》卷之二十八,第二十页记载 :“无相院,在县西南三十五里,旧在瑞龙岩北,名戏龙。唐咸通二年(861年)建。时有僧师简,以杖扣卧龙起雨,故名。远近胜槩(gài )凡十:瀑布潭,石门径,鹹水涧,瑞龙、天柱、香炉、紫凝、应泽五峰,宝陀、罗汉二岩。国朝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今额,治平中 (1064-1067年)徙今处。杨杰为之记”。 但《嘉定赤城志》却没有记载到无相院的创寺始祖是谁,也没有记述《无相院记》的具体内容。颇为遗憾!
       沧海桑田,物转星移。海未枯,石却已烂。宋《无相院记》的碑文渐渐成了历史之谜。
       明朝传灯法师的《天台山方外志》528、529页倒有关于《无相院记》稍微详细一点的记载:“《无相院记》,宋礼部员外郎杨杰撰,礼部郎中博陵崔度书,主客郎中河南鞠承之篆额,碑文俱亡”。
      《天台山方外志》始编于万历辛丑(1601),成书于万历癸卯(1603)。这说明宋代《天台无相院记》碑文失传至少已经411年了。
       值得庆幸的是宋代居士吴克己(铠庵)在《刊往生行愿略传序》的一文中记述到了《天台无相院碑记》的部分内容:“次公作天台无相院碑。亦称:‘智者大士建化天台,以法华三昧为极致,以安养国土为依归’”
      《刊往生行愿略传序》是南宋宗晓法师(1151-1214年)编篆的佛教经典著作《乐邦文类》第二卷里的文章。该书卷首有嘉熙元年(1237)三月十日之自序,卷末有后序。依后序所说,可知该书于绍定六年(1233)刊行。又据《佛祖统纪》卷首所载,可知该书初由居士吴克己(铠庵)起草,然事未竣而逝世,其后由宗晓续辑而成本书。为方便大家深入研究,特录该篇前半部分如下:
《刊往生行愿略传序》
铠庵居士吴克己
       余尝考前代士夫学出世法。能知如来设教本意。不为空有所陷者。在晋则有若刘仲思。在唐则有若柳子厚。在我朝则有若杨次公。仲思入远公莲社。临终唯请僧。读无量寿法华二经。子厚作无姓和尚碑。称其止读法华经。且指极乐土正路为生物所归。次公作天台无相院碑。亦称智者大士建化天台。以法华三昧为极致。以安养国土为依归。盖不读法华。则无以明我心本具妙法。不生安养。则无以证我心本具妙法。                 
                                                                         ---(节选自前半部分)

       文章中的“次公”、“杨次公”就是杨杰。《天台山方外记》 卷十一,第448页记载:“杨主客,名杰,字次公,无为人也,号无为子。官尚书主客郎中,提点两浙刑狱事。杰以净土之道为自信,绘丈六阿弥陀佛随身观念。寿终之时,感佛来迎,端坐而逝。曾撰《天台十疑论序》,有曰:“爱不重不生裟婆,念不一不生极乐”。净土圆顿之旨可谓至矣”。
       作者吴克己居士在文章中说:我曾经研究过前代士大夫学习出世间法的事迹。能够知道如来创立佛教本意、不为执空执有之见解所迷惑的人,在晋朝有如刘仲思,在唐朝有如柳宗元,在我们宋朝则有如杨杰。刘仲思加入净土宗庐山慧远大师的白莲社,去世时只请僧人,读《无量寿经》、《法华经》二经;柳宗元作《无姓和尚碑》,称他只读《法华经》,而且指出极乐世界净土这条正路为所有众生最好的归宿;杨杰作《天台无相寺碑记》,也称智者大师创建弘扬天台宗,以修持“法华三昧”为最高境界,极乐世界为最终依靠和归宿。所以说不读《法华经》,就无法明白我心本来就具足妙法,不往生极乐世界,就无法证得我心本来就具足妙法。


       另外,我们在《天台北岸陈氏宗谱》光绪庚子(1900)古谱里还发现了天台无相寺创寺始祖的名字的记载。南宋孝宗年间(宋孝宗1163-1189在位),北岸陈氏十世祖宋孝宗内阁学士巽卿公,受欧阳修、苏洵等北宋翰林学士的影响,始建《天台北岸陈氏宗谱》。其成谱时间比宋朝台州地方志《嘉定赤城志》嘉定十六年(1223)的出书时间至少早了34年。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家谱、方志、史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正是通过家谱、方志、史书的一系列历史记载,我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才能够得以延续。通过对《天台北岸陈氏宗谱》光绪庚子重修本的考证和研究,我们发现了现代版《嘉定赤城志》和民国版《台州府志》把崇宁五年特科进士陈师九记载为陈师允之缪误,弥补了《嘉定赤城志》对其记载的历史空白。
       雍正七年己酉岁(1729年)孟秋(七月),庠生陈叔仁撰写的《无相水陆二寺合记》记载:“夫前人有丰功伟绩而不表著於人间者,皆由后人无述之故也!兹台邑有无相、水陆,旁观者佥曰此古刹耳。问其创之者何代?建之者何氏?则俱然无以自应。畴知予始祖熹纪公於唐咸通元年(860)除陞温州刺史,至(咸通)二年(861)春闰月,驾往杭城,道经台邑。有僧伯海以建寺情由具恳(熹纪)公,随捐资三百余两而(无相、水陆)二寺创焉”。无相院,唐咸通二年(861年)建;水陆寺是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所建。叔仁公为了叙述之便,而把无相、水陆二寺合记在一起,却容易使人产生误会。
       不过,这个记载已经明确写明了天台无相寺最初的创寺始祖名字是叫“伯海”。填补了台州地方志记载的一大空白。天台雷峰乡的亮坑范氏,也是天台大雷山麓的早期居民。其宗谱也记载有:“公元861年,范氏第九世云崖公,在无相岙创建‘戏龙院’”。一个寺庙由多人捐款创建实属正常。但范氏宗谱没有记载当时的无相寺创寺僧人是谁,甚为可惜。
       唐宋之时,在现在的天台雷峰乡就有条通往临海、仙居的陆路通道叫乐安古道。由这条千年古道,往南经过亮坑、桥棚、临海的店前可以前往仙居、临海、温州、青田;往北经过前山葛、沸头、皇都、望鹤楼、霞庄、塘头孙、双柳亭、白鹤殿飞泉市、石板路、山口上卢、大桥头、接待寺、关岭,可以前往绍兴、杭州、南京。不过现在的雷峰乡在唐朝时还没有崔姓族人。至宋元祐六年(1091),天台崔氏始祖,礼部郎中崔勇度,由临海古桥择居天鹰嘴岩前。天鹰嘴岩或许就是现在大地林村对面的那座高山之巅的岩石吧。天台陈氏始祖,唐温州刺史陈昉(熹纪公)老家是南京北关水门街人。从温州回南京要走的就是这条乐安古道。
      《无相水陆二寺合记》一文还记述到:“后因黄巢作乱,乾符甲午岁(874年,黄巢战乱影响浙江是乾符五年878年)迁台而居(始丰溪)北岸(鼻下)。四世仁和公,於无相寺舍田一頃三十亩,地五十亩,山七十亩;五世祖元文公(陈师九致政公),於水陆寺舍田八十亩,地三十亩,山二十亩零。徒tú 子徒孙传管一十八代。自唐而宋,自宋而元而明,载之旧牒,班班可稽”。因为无相寺、水陆寺二寺与天台北岸陈氏渊源深厚,陈氏历代宗谱对此均作了记载。
       据宋朝《嘉定赤城志》卷之二十八记载:西广福院,在县西南三十里,旧名水陆。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建,熙宁三年(1070年)改寿圣,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避高庙尊号改今额(广福院);《嘉定赤城志》卷之十四记载,广福院,田,一百二十九亩;地,二十七亩;山,三十九亩。可见陈氏先人所捐田地在水陆寺寺产中的比例。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口的增加。天台往三门、临海方向等多条道路的开通。交通不便的乐安古道渐趋冷落,二寺也渐渐败落。但到解放初期,无相、水陆二寺还是一直有寺僧相守。
       解放后的土地改革政策,把无相寺、水陆寺的土地划归周边村民所有。现在无相寺、水陆寺这些地方,也早已经没有陈家人的田地和身影了。不过,我们现在在《天地图台州》网站上查看无相寺附近的卫星照片时,还能找到“陈家岙”、“陈沙坑”等部分陈氏古地名呢。
       然而天台无相寺的最初出名却要归功于无相寺的第二任主持,即五代十国时期的师简法师。师简法师是位传奇式的神僧。传说他初来无相寺住持时,正好碰上天台大旱。人们纷纷赶到无相寺求雨。师简法师就领着众人来到寺边的瀑布潭。看到有龙睡在潭旁的山岩间。师简法师就以禅杖轻触龙身,结果倾盆大雨就忽然而至。无相寺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戏龙院了。而寺边的瀑布潭也就成了天台古时候四大著名的求雨圣地之一。宋朝的《嘉定赤城志》、明朝的《天台山方外志》、清朝的《康熙天台县志》对此均有记述。
       不过,龙是传说中的神物,我想现实社会中可能不会有。以我对古人求水仪式之理解,所谓的龙,或许就是当时潭边的泥鳅、鱼虾、青蛙、蛇、或者蜥蜴之类的活物。俗话说久旱必雨。师简法师以禅杖轻触这些活物时,不知是他真的有诸葛亮之通天晓地能掐会算之能,还是机缘巧合恰好就碰到天降大雨,终于成就了他和无相寺的盛名。
       不过,我是个凡夫俗子,无法领悟天台山佛道之深意,此段话有点想当然。如有无意冒犯之处,也请信众勿怪,权当一笑置之。佛经里面也有龙。佛是圣言量,决无妄语。修行者若证到四果阿罗汉,便能发起神通,见到龙或呼风唤雨都是有可能的。
       师简法师佛学修为颇高,一手书法更是非常了得。加上他又乐于助人,人们就经常请他题字。天台当时是个穷乡僻壤,乡野村夫们,无以为礼。就只好用鸡蛋、鸭蛋、鸡肉、鹅肉、老酒等乡村特产之类的东西来感谢他,孝敬他,而他也能够高兴地接受。这也因此让他成了一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修心不修口的僧人。从这点说起来,天台山后来的传奇活佛济公倒和他很像。不过济公喜欢的是狗肉,他喜欢的是鹅肉而已。天台赤城山济公院有个狗肉馆,现在无相寺附近的黄家塘、崔岙村的农家乐也不妨建些个鹅池养养鹅,或者干脆搞个鹅肉馆。此是闲话,是赚是亏,风险自负,勿要怪我,权当一笑。
       在天台山创立十二座寺庙的德昭国师非常佩服师简法师的佛学修为。曾经对人们说:这就是师简罗汉啊!佛教有十八罗汉之说,济公活佛也被人传说是降龙罗汉转世。在大乘佛教中,罗汉地位仅次于佛和菩萨,为第三等;而在上座部佛教中,罗汉则是人们修行所能达到的最高果位。这是出自一代名僧德昭国师的赞语,那可是非常崇高的赞誉哦!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师简法师无疑就是众人心目中的活佛,无相寺因他而开始兴盛也就可以理解了。
       师简法师后来在钱塘寺(杭州)圆寂,他的后世弟子们把他的佛骨迎回了天台,安葬在无相寺里的佛塔中。
      《嘉定赤城志》卷之三十五,第四页记载:“师简,初憩 qì天台戏龙院。时大旱,有龙卧岩间,简以杖扣之,随即霶pāng霈pèi。简善书,求者多以鵞é酒易之。德韶尝语人曰:此简罗汉也。后示灭钱塘”。
        明代的《天台山方外志》195-196页记载的“师简尊者”,比宋时的《嘉定赤城志》记载的“师简”多了“其徒迎其骨,建塔于无相院”等内容。从这里可以知道:师简法师之后世弟子迎其佛骨的时间应该是在南宋《嘉定赤城志》成书后到明代传灯法师《天台山方外志》成书前的事情;而师简法师之塔则应该就在现在的天台山无相寺遗址附近,而不是早期(唐朝、五代十国、宋初)时被人们戏称为戏龙院的那个地方。
       至于师简法师的圆寂地钱塘寺,我想很可能就是现在杭州的开元寺。唐代著名诗人张祜在他的《杭州开元寺牡丹》一诗里写道:“浓艳初开小药栏,人人惆怅出长安。风流郤是钱塘寺,不踏红尘见牡丹”。说明当时大家口中说的钱塘寺就是指开元寺。不知道现在的杭州开元寺里是否还有当年天台山神僧师简法师的记载?
       此次天台无相寺创寺始祖以及宋代《无相院记》的碑文的发现,为研究天台山名寺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证据,对促进天台山佛教文化研究,以及无相寺、水陆寺古迹的保护和开发是个非常的有益补充。对了解天台雷峰乡千年乐安古道之历史,搞好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具有古道乡韵特色的天台、临海、仙居跨地域养生旅游线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关于无相寺、水陆寺的其他历史记载还有一些。现在的无相寺遗址旁还有一棵仅有半边树皮却生机勃勃的无相空心半皮奇树!是否佛地之中,树也有了灵性?!欲知浙江天台无相寺之更多情况,敬请期待《天台古今谈-寻访天台无相寺》系列之二。


              根子(笔名) 2014年12月18日 于上海

鸣谢:对天台佛学有一定研究的慧忍居士对文中的《刊往生行愿略传序》 翻译部分,以及佛教对龙的看法等多处地方,表达了中肯的意见。特此鸣谢!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35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35 + 2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5-1-3 09:59:10 | 只看该作者
这么幸运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2:06:23 | 只看该作者
是哦,呵呵~~,关于无相寺的研究初始于2012年。因为家父是<天台北岸陈氏宗谱>2012谱首事,为了帮他老人家查证历史资料,开始对历史有极大了兴趣。为此曾前后花了2年多时间,偶然在前些天突然有了突破。我想让这一发现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不被我这无名之辈所耽误,试着学写了此文。水平有限,见笑了。
家谱、方志、史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三大瑰宝。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因此才得以延续。但长期以来的偏见,使得家谱的历史功用并未发挥出来,非常可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2:21:29 | 只看该作者
宋代古刹 天台水陆寺遗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2:22:56 | 只看该作者
天台无相寺遗址 空心半皮奇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2:24:28 | 只看该作者
天台无相寺遗址 明代着衣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3 12:34:07 | 只看该作者
天台无相寺遗址 康熙丁亥1707 重修路桥碑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4 19:29:0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1-13 22:36:43 | 只看该作者
考证得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22:45:2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小山村人  !   谢谢 abracadabra  版主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30 13:03 , Processed in 1.11928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