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3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山那村】莪园:始丰溪南岸的司空故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27 14:3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司空故里)

明崇祯初年,张文郁辞官归里,那年他已年过半百。明天启二年(1622)得中进士之后,他任工部营缮司主事,受命监修皇极、中极和太极三殿,之后升任都察院御史兼工部左侍郎。在完成京城其它建筑的建造之后,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想起了江南的故乡,想起了天台莪园的那幢老宅。
莪园村位于天台黄狗盘山北麓,始丰溪南岸,以前此处莪蒿丛生,所以称莪园。因溪边多茅草也称茅园,张氏一族世代居住于此。清清的溪水和岸边青翠的竹林,让衣锦还乡的张文郁感到格外亲切。这是儿时嬉戏的地方,溪边的莪蒿开着黄色小花,细细的针状叶子十分水嫩,记得儿时常采摘嫩莪蒿叶作为食物。
坐在老宅的院中,张文郁扳指算来,已是天台张氏第十二世了,他不禁想起四百多年前谦斋公从东阳迁居天台的往事。张谦斋幼负奇姿,过目成诵,下笔千言立就,博览诸子百家。宋理宗时任广东廉州别驾,别驾为幕僚性质的官员。回到故里东阳之后,因雅慕天台山的灵秀,于是束装来游,披华顶之云,挹琼台之月,俳徊不忍归,最后迁居天台城西。当年的城西有一棵大杏树,一天,有彩鸾集于树上,人们感到奇异,就称此处为杏庄。站在树下的张谦斋看到五彩的鸾鸟,听其发出五音,认定神鸟聚集的地方必是人居的佳处,于是,他在杏庄建楼造园,隐居于此,成为了莪园张氏始祖。
至明成化年间,张氏居杏庄已是第八世了,明成化四年(1468),宅院遭受火灾,张若顷看着眼前的一片废墟,心灰意冷,他决定举家迁往始丰溪南岸的莪园。莪园背山面水,半城半郭,族人张廷琛的《莪园赋》中有这样的描述:“玉案笔擎,金山宇彩,乌岩之水盘旋,白石之类岿嶵。后枕岭而巍巍,前襟流而浼浼。”这其中的“玉案笔擎”和“乌岩曲水”被他列入莪园小八景。张若顷开启了张氏世居莪园的历史。
追溯张氏的历史,张文郁来到城西的杏庄,这是先祖选择居住的地方,曾是楼阁林立,而现在已废为瓦砾场。站在颓垣荒草前,他感慨万端,因不忍祖居废圮,他决定在遗址上重建楼宇,重振祖上伟业。新建的宅院小桥流水,一片江南园林的诗意。让张文郁惊喜的是楼建成之时,许多鸾鸟栖于楼中。他将新楼命名为集鸾楼,并写下了《集鸾记》,文中称:“因吾楼告成,而以集鸾名之,示不忘本也。”从此张文郁一家从莪园复迁杏庄,而其余族人仍然居住在莪园。
张文郁莪园故居还在村中,那是一个规模并不大的四合院,门前曾立二副棋杆礅,可惜的是院落中的房屋大多倒坍和改建,但村民还能确定西北角的那间空地是当年张文郁出生的地方。张氏宗祠就建在村口,它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祠堂中挂着的“崇祀忠孝”匾额为张文郁所书,以前曾挂有“三代总宪”、“崇祀乡贤”和“科甲统芳”等匾额。祠堂正门朝西,门前有二石狮,形态威武。门外右侧立有二块石碑,其一为禁钓石碑,莪园处于始丰溪南岸,禁钓石碑是为了鱼在繁殖期的生长所设的禁令,碑中的字多模糊不清。另一块为“奉祖训劝禁条约”,这是规范族人行为的条约,从中可读到这些内容:“劝后秀读书,学业有成。劝谨言慎行,孝顺双亲。劝公平正直,和睦里邻……”朴实的民风,耕读的传统,来自于一代代张氏族人恪守家训。
祠堂的正厅称孝友堂,取《诗经》“张仲孝友”句而得名,张仲事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张氏族人视张仲为家族的先祖,他的孝友品德成为了张氏后人的楷模。“夫孝友之道,通于神明,光于天地,以之为已,则顺而祥,以之教人,则和而平,以之及物,则爱而公,以之准,而放天下。”这是《重建张氏宗祠孝友堂记》中的几行字,是族人对孝友二字的理解,它是张氏家族和睦相处的处世准则。
祠堂的西边建有文昌阁,为过街楼形式,下层为通往村中的街道,二层为文昌阁。楼前镶嵌有石匾,上刻“司空故里”四字,司空为张文郁的官名,表明莪园为张文郁故乡。楼的后面挂“文昌阁”木匾,文昌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文昌阁中间祀文昌帝君,左边祀太平乡主,右边祀招宝财神,所以村民也称它为乡主殿和财神楼,虽然多位神灵共祀于一阁,在村民心中文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文昌主管文运,为掌管士人功名禄位之神。张廷琛的《文昌阁记》中记载了张文郁六岁进书堂读书,他母亲梦见文昌来家祝贺一事。张文郁深知读书在农耕社会的重要,晴耕雨读是世代的生活方式。明天启二年(1622),在他得中进士的那一年,他在村中创建了聿修书塾,让族人子弟来书塾接受启蒙。清咸丰二年(1852)书塾有过一次扩建,至清末书塾改为公立书种堂,书种堂就在文昌阁的北边,到民国元年改为莪园初等小学校。因为有了乡间的书塾,才有了读书明理的理念,书塾需小,但担任着一方家园文脉的传承。
过村口的文昌阁,就是莪园街,在街的南端有一座庙,称元帅殿,殿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殿内供奉的元帅为三国学士田丰。田丰博览多识,权略多奇,是三国有名的谋士。元帅殿的建造,源自一个传说,清朝村中的一位卖盐人到里王卖盐,听说村中的田丰神像非常灵验,于是,他将神像请回村中。当他在村中的大樟树下休息时,发现田丰的神像抬不动了。或许田丰元帅希望留在此处,村里人就在树旁建造了一座殿,将元帅的神像供奉在殿中。之后,又在殿前建造了一座戏台,莪园街绕戏台而过,戏台的对面建有七间二层抱厢,抱厢隔街而建,那是旧时看戏的地方。每遇节次,村里总会请上二个戏班,轮流做戏数天,热热闹闹。戏台飞檐翘角,古意盎然,庄重中透着秀逸。四根石柱支撑着整座戏台,石柱曾挂有对联,台中挂着“作如是观”木匾。现在的戏台是寂寞了,只有村中的老人坐在戏台旁,聊聊旧事。元帅殿的香火还非常旺盛,村民们相信田丰元帅的灵验。
民国年间,莪园村出了一位名人,那就是张翅。张翅(1885-1934),名修仪,字惟容,号羽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熏陶下,张翅从小勤奋好学,弱冠即得中秀才。清光绪三十年(1904),东渡日本,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不久考取中央大学法科。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归国后,应部试取法政科举人,俗称“洋举人”,翌年又在廷试中得七品京官。辛亥光复后,被选举为浙江省议会议员,民国六年(1917),任公立浙江政法专门学校校长,历时五年。
虽说人生中的许多经历都发生在异乡,但家乡莪园总是张翅的安心之所。在杭州期间,他时常回到村中住上一段时间。民国十一年(1922)开始,他闲居莪园家中三年。张翅的祖居是一幢四合院建筑,宅院坐北朝南,大门朝东,面对莪园街。闲居在家的时候,张翅想着建造一幢新居,新居就建在祖居西边百来米的空坦,也是坐北朝南,但那是风格全新的宅院,中西合璧,村里人称它为小洋屋。小洋屋门楼极为洋气,拱形的门框为民国建筑风格,石门框中间刻有福绿寿三星,右边是蝙蝠,左边为仙鹤图案,石柱与半圆拱形的连接处左右各有倒挂狮子的石雕,门楣原题有文字,只是现已无法辨认了,八字形门楼两侧为菱形的砖墙。进入大门可见一个宽敞的院子,院内主楼为一幢二层五开间的建筑,二楼栏杆为菱形木栏。主楼之后,另建有一排一层的房子,此为厨房。在两幢楼之间,建有一座廊亭,连接前后两幢房子,廊亭为方形,此亭称为凉亭。主楼的楼梯建在左右两侧,过主楼中间的客厅,经凉亭,可至两侧的木楼梯。二楼的走廊极为宽敞,中间客厅门窗木雕非常精致,主楼的后窗为木质百叶窗,十分洋气。
在新建的小洋屋中,张翅读书会友,过着文人悠闲的生活。清乡人齐周华在吕留良反清一案中,其他人都避之不及,他却为与他无关的吕留良上书,为其抗辩,最终难逃一劫。耿直的性格深受张翅欣赏,他的《名山藏副本》文采飞扬,是张翅的案头书。为了让更多的人能读到这本书,决定重印《名山藏副本》,他提供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版本,出资付梓,并为此书的重印写了一篇序言,“而究之文以人重,人以道重,道屈而后人屈,人屈而后文屈。”是序言中的几句话,说出了文与道之间的关系。不屈的人写出的文字也是坦荡而硬朗,张翅从齐周华的文字中读到了他高尚的品德,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安之若素。“天下万变,而吾心不变。心之所安,道之所在也。吾以不变者应之。心之所不安,非道之所在也。吾仍以不变者应之。”这是张翅读此书之后的感悟,是齐周华给予他的启迪。在家乡的这幢小洋屋中,张翅反复翻读的还是这本《名山藏副本》,或许在家乡读这本书,更容易靠近齐周华。
闲居乡间时期,时有家乡的名绅登门拜访,与他们品茶闲聊之外,也关注家乡的教育,他曾建议在书种堂增授现代新知识,以适应时代潮流。为了能让人们读到更多的书籍,他将珍藏的一部《二十四史》捐赠给天台县县立图书馆。每有外乡的名士游览天台山,他以地方名绅的身份出面接待。1924年初春,康有为应临海屈映光和雁荡蒋叔南邀请,在一些政界名人陪同下来到台州,遍游了天台和雁荡山水。当他来到天台时,张翅亲自到村外接官亭去迎接,康有为来到莪园村中小憩。他走进了乡间这幢小洋屋,喝着绿茶,谈起了天台山的佛道文化。在张翅的陪同下,游览了国清寺和高明寺,同时也游览了石梁飞瀑和琼台等名胜。在琼台,康有为留下了“琼台”和“双阙”二方摩崖石刻,“双阙”二字的落款就有“张翅、袁祥兰、张锦文同游”数字。
1934年,张翅病逝于家乡的这幢小洋屋中,那年他只有四十九岁。民国年间这幢小洋屋曾留下了无数名流的身影,在时光过去百年之后,小洋屋依然有着一份大家之气。楼虽寂寞了,但故事还在村中传说。



张氏祠堂



文昌阁


戏台


张翅故居主楼



张翅故居门楼




张翅故居走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4 街币 +50 魅力 +3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4 + 50 + 3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发表于 2014-6-27 14:46:43 | 只看该作者
赶紧转发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6-27 15:28: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美丽的神话 于 2014-6-27 16:27 编辑

戏台那个地方现在还是这样吗?读小学时候那个村太熟悉了,张姓是大户,我外公也姓张,村里有好多是我家的亲戚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6-27 16:29:01 | 只看该作者
莪园张氏二十三世守字辈顶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6-27 17:2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司空故里 发表于 2014-6-27 16:29
莪园张氏二十三世守字辈顶一个!

刚刚问我妈,他们属于张氏老四房,舅舅道字辈,侄辈是守字辈,有个出名人物绰号"小鸟",大名都忘了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6-27 20:37:01 | 只看该作者
我想莪园人也没有这么清楚      喜这样的文字记    希望散云先生能够抽时间到螺溪周写一下

点评

欢迎来访  发表于 2014-7-14 19:57
螺溪周的石头屋还是有点味道的。  发表于 2014-6-28 09: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6-27 21:45:2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 总算是知道出处了 谢谢闲云老师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6-28 09:59:17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神话 发表于 2014-6-27 17:23
刚刚问我妈,他们属于张氏老四房,舅舅道字辈,侄辈是守字辈,有个出名人物绰号"小鸟",大名都忘了哈。

呵呵,一个曾经县十佳村干部的称谓,是在牺牲了莪园群众百姓根本利益上获取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6-30 05:11:53 | 只看该作者
张家历代人才辈出,厉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6-30 15:07:26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神话 发表于 2014-6-27 17:23
刚刚问我妈,他们属于张氏老四房,舅舅道字辈,侄辈是守字辈,有个出名人物绰号"小鸟",大名都忘了哈。

小鸟,很出名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6 16:09 , Processed in 1.06593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