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获“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称号及“中国传统村落”称号的浙江省天台县平桥镇张思古村,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村内现有13处古民居、古宗祠被列为省级文保单位,类型丰富,保存完整,时代特色鲜明,体现出浙东地区典型的建筑艺术风格。
国有国都,省有省会,村也有“村都”。凡张思村子孙,心中都有一个“村都”,那就是墩头街,墩头街就是张思村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墩头街的名称是由于墩头台而来,有墩头台才有墩头街。所以墩头台才是张思人的风水宝地。
据宗谱记载,张思陈氏属天台务园(即今四方塘圣旨门)陈氏,元末为避战乱,长房六世陈伏翁携四子一并迁入张思垦荒种地,开枝展叶。张思因原先是姓张跟姓施两姓居住而得名。八世孙陈宗渊官至中书舍人,乃明初著名宫廷画家。以陈宗渊及其父陈好智、堂弟陈宗辉为代表,长期在外居官,致张思陈氏人丁不旺,田园荒芜。 明成化三年(1467)早春,居天台城内务园的九世孙陈广清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位高人告诉他,往西四十里,有一处风水宝地,遇一土墩可止,在那儿安家,必人丁兴旺。次日,陈广清与侄子陈嘉赠沿始丰溪西上,至四十里处,即今张思地界,果然遇一土墩,周围的景致与梦中一样。四周坦荡广平,前有始丰溪如眠弓,后有玉带湖环绕,于是,陈广清与陈嘉赠在此安家,从此务园陈氏于张思村不断发展,人丁兴旺,村无杂姓。叔侄俩人分别被尊称为下陈与上陈高祖。
张思村源于梦中的那个土墩,这座土墩居村的中心位置,在村民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记得少时,这土墩四周由巨石环彻,上面铺上石板。墩台靠东边有一株大溪罗树,大可几人合抱。盘曲露出地面的巨大根系,向人诉说着此树的悠久历史。树冠形如华盖,罩于墩台之上,夏天,人们在茶余饭后,都会到墩台上大树底下乘凉。村里凡放电影或做戏,都是放在这个墩台之上,全村人集中在墩台前的空坦上,享受文化大餐。少时,常常会有这样的景象:消息灵通的人,一边搬着凳子,一边在街上奔走相告:“晚上墩头街放电影喽”,每当闻此消息,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把家里的凳子搬到墩头街墩头台前的空坦上占位置,谓之“纳凳”。然后早早烧好夜饭,等大人们农活收工回家,一家人吃罢夜饭都去墩头街看电影。
墩头台前的空坦,是张思村的多功能露天活动厅。这里既是农忙时节的晒谷场,又是空闲时节的篮球场;既是放电影做戏时的露天影剧场,又是时下各色私家车的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