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02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州晚报介绍来自天台平桥镇的乡村诗人余跃华: 乡村大地上行走的歌者(陈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9 11:25: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层文化人④
  筛网生意风生水起 诗歌创作引人瞩目
  记者 陈剑
  他,是一位在乡村大地上行走的歌者。
  他,爱上诗歌,以宗教般的虔诚。
  他有一份筛网产业,做得风生水起。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这样一来,文学这项美好的事业有了物质保障。
  说起余跃华,无人不竖起拇指,他有着佛陀一般的慈爱情怀,这位还担任着天台县平桥镇文联副主席的诗人,近来创作成绩斐然。
  《西湖》杂志一次推出11首诗
  2013年10月,《西湖》杂志汉诗栏目重点推出《余跃华的诗》11首,配发了栏目主持人、著名诗人、原《人民文学》主编韩作荣(不久去世)的评语:这是一位善于、敏于“看”的为诗者,然而,诗人却有着一双通灵的眼睛,似乎把一切都看透,又有着无忌讳的透彻的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发现……这是一位颇有希望的新人。
  这本在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老牌杂志一下子选了跃华这么多首诗,“是编辑游离从我的两本诗集《泥》和《道场》中选出的。遗憾的是我来不及向韩作荣老师深表谢意!”跃华是憨厚实诚之人。
  记者了解到,跃华虽“蛰居”在天台平桥镇,他的诗作仍到处“花开”。
  2013年第一期《中西诗歌》(澳门)发表了《余跃华的诗》4首,7月《诗选刊》选了他诗集中的《泥》里的4首诗,《当代诗卷》(2013年卷)收录他的诗5首,《2011-2012中国诗歌选》入选他的诗3首……
  赚了钱,去首届北师大作家班“充电”
  “在平桥中学读书时,那是1984年春,我多望了几眼飘飞的柳絮写了一首诗发于校刊,期间作文也得到丁爱玲老师表扬。”跃华回忆他早期触诗经历。柳絮虽消,但这颗诗的种子却存了30年,直到今天。  
  进厂工作后,跃华因出门推销筛网滤布积蓄了几万元。
  那时,他已参加过《诗刊》等刊授培训,发了几十首诗。1992年,他感觉自己的创作碰到了“天花板”,自知根基浅上进乏力。于是,他在给刘湛秋老师的信中说起想到大学进修的愿望,刘回信说先出一本诗集做入学的“资格证”。
  “我马上编选54首寄去,半年后,我收到了《爱的天籁》。这是我的第一本诗集,也是天台的第一本。”跃华说。
  后来,杨润陆副主任在北师大中文系会上为他争取了入学资格。他说:“现在人人争着下海,这位21岁就出版了诗集的浙江同学却从商海爬上来求学,咱们给他机会吧!”
  90年代初年,北师大与鲁迅文学院合办的作家研究生班因有莫言、余华等作家的入学而声誉日隆。1993年8月,跃华早早到校上学,跟诗人任洪渊教授,听他给研究生开的《当代诗歌研究》,大部分时间在各教室旁听其他教授的课。晚上在图书馆按老师开的书单逐一阅读和笔记。
  “书海茫茫,按台州人讲,我就像老鼠掉在米缸里。”跃华回想自己求知若渴的情景。
  1994年3月,由先锋作家刘恪任教务长的首届北师大作家班开班,从全国选招来的70多位业余作家入学。“系里免费让我入读,请我兼做分发书本、接待等班务。”跃华说,因为是首届,有许多“牛人”受邀来授课,如童庆炳、王一川、张颐武、梁晓声、牛汉、毕淑敏、邹静之、格非、莫言等30余位。
  因生意红火,一时疏远了缪斯而愧疚
  1995年夏天,跃华到黄岩开了间筛网滤布店,因为他的人品好货源好,生意日益兴隆,旺季时每月有上万元收入。淡季和晚上静下心来,他写了一批散文诗,在《东海》、《散文诗》、《文学报》等报刊发表。他的散文诗集《灵泉》纳入《新阳光丛书》于2001年4月出版。
  1998年10月,他还到浙江文学院作短期进修,任班长。
  这一年到2003年,他协助召开了98’金秋诗会、2000’新春诗会等,“结识了台州和浙江最优秀的诗人,打开了眼界激发了想象,写出了一批新作,在《诗神》、《诗刊》、《诗选刊》、《星星》、《诗林》等刊发表并获奖。”
  2003年,跃华在阿里巴巴上找到网上贸易异常火爆的商机,日渐忙碌,几乎疏远了诗歌。
  “那几年,为满足众多客户需求无日无夜奔忙,一心想把生意做大做好。今日回望,像丢了魂走了弯路出了错。财富真的给不了心灵的需要。对于我,读诗、写诗的日子充实美好。”跃华反省自己。
  “家乡就是我一座流动的图书馆”
  2010年春天,跃华回老家平桥镇,成立了华耐网布公司。
  “因有新员工和亲友的帮助而稳步发展,使我拾笔编出20年来的诗选集《道场》,于2012年11月出版。第二年举办了《道场》研讨会,感谢师友们的评论使我扬长避短劲头更足!”跃华很谦虚。
  平桥文联是天台首个乡镇文联,成立时他当选为副主席。
  还与镇文联成员一起举办了文学、书画、摄影、戏曲等入校进村,主办了数届新春诗会、美丽乡村笔会等,参与主编《天台人》杂志。
  “一系列既贴心又接地气的文艺活动,使我对乡亲、百姓、人文、风物有了全新而亲切的体会。有10多万人口的平桥就是我的图书馆,每个人都是一本看不厌、读不完的好书。在我的新作里,您能读出惊喜,乡风、土意、开心、美丽。”
  2013年,他的第四本诗集《泥》出版。
  由著名诗人伊沙主持的诗点评专栏《新世纪诗典》在网易微博向读者推荐新世纪以来当代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在三年多的时间里,该专栏每天不间断地推出了1000多首诗作四百多个诗人,勤奋强大的伊沙用狂热诗心与刁钻口味铸就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诗歌传奇……
  “我在这个专栏欣赏半年后发去新作,第二次就被推出这首只有25个字的《鬼》:‘出门捕食/蛇母嘱咐蛇子//万一碰到了/夜行的两脚怪/快快逃开’。”
  这首诗24小时内被转发了300多次,阅读量数10万次,得到近百位诗人的好评。
  “鱼与熊掌”兼得
  “平时吃自种的菜,台州水果都很鲜甜。镇里生活宁静,补读了名作再落笔,素朴平实静美多了,不知不觉就有了《泥》这本诗集。”跃华说,当乡村大地上行走的一位歌者是快乐的。
  如果说生意与诗歌是两条河,跃华愿在这两河相交的河流中游动,力求“鱼与熊掌”兼得。“诗是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写短小灵巧的诗花不了多少时间,改诗却亦慢亦难。但与创作的开心相比,这点苦算不了什么!我尽力管理网布公司,完成新老客户的订单。”
  儿子从初中开始就一个人在临海读书,现在回浦中学读高三,学校氛围很好,老师们尽心尽责。“他从懂事后慢慢敬佩起我的文采,现在我羡慕他的才华。太太是戏迷,对文艺有自己的主意,给她读诗,啰嗦拖沓必遭狠批。她埋怨我经常自顾自读书,少有陪她聊天的时间。这一点也愧对亲朋好友,不是我清高,原谅我迷在诗里。”跃华很会“检点”自己。
  “要是减去20岁,我才20几岁,先把逝去的青春追回。我争分夺秒再到生活和文学艺术殿堂游个来回,写出一首好诗。”跃华抒情起来。
----2014年3月9日《台州晚报》文化周刊

  链接
  陈雪虎(学者):跃华的诗坦露细腻敏感的心灵,呈现多重复杂的面貌,并且在现实生活的血肉中回忆理想世界的精魂。这样的写法对脚踏着大地但仍怀敬畏心遥望天国的诗人最为公平,也显得更为真实’。
  柯 平(诗人):一方面是对生活本质的洞明与悲悯,一方面是心灵在红尘中挣扎的尴尬与无奈。同时语言方面也颇见特色,尤其对地方口语、民间歌谣的成功运用,颇得《诗经》、《乐府》音律回环之妙。
  庞 珍(作家):他的诗作不仅有人与自然的相互映衬,更多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圆融。这种圆融由佛道哲学调和而成,取之于天台山悠久深厚的佛道文化,无声地融入诗人对自然和人世的审美体验,铸造出诗集《泥》充满禅道意味的境界。
----2014年3月9日《台州晚报》文化周刊

沙发
发表于 2014-3-9 13:54:35 | 只看该作者
给余老师32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3-9 15:56:23 | 只看该作者
不容易啊!
这年头
诗人都快绝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4-3-10 10:11:44 | 只看该作者
一看是平镇老乡,进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4-3-10 12:0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3-10 12:40:30 | 只看该作者
一看是平镇老乡,进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3-12 15:3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8 03:05 , Processed in 1.0850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