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56|回复: 14

【老地方】灯光球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6 14: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14-1-16 14:26 编辑

       在小城劳动路西侧有一条并不起眼的弄堂,它的尽头就是灯光球场。它的入口处是城关镇卫生所,卫生所的斜对面是人民银行。

     从卫生所北侧的那条弄堂拐进去,走过三十来米,就会看到灯光球场的大门,说是大门,但这扇门从未见关过,只是一种摆设。这条弄堂叫樟下路,据说以前巷口曾有一棵大樟树。在快到大门口的地方有一口水井,总有许多居民在打水和洗衣洗菜。

       说是灯光球场,其实就是三个篮球场大的操场。操场的北边是一幢苏式的二层小楼,从建筑风格上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大概就是当年的工人俱乐部。西边是一幢四合院的平房,说是地主屋,当时已作为银行的职工宿舍。东南面是乱石垒成的围墙,墙顶铺着石板。这是孩子们的乐园,爬上墙顶,在上面玩耍还是比较刺激的。乱石墙外侧长着一种称为羊芭藤的植物,藤就爬在乱石上。东面的围墙下是一个土台,那是城关镇集会时的主席台。

         灯光球场在不同时代的人心中,会有不同的叫法。五十年代的人都称它为工人俱乐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的人称它为总工会,而只有六十年代的人才称它为灯光球场。其实这并不奇怪,工人俱乐部和总工会都是工会组织,而六十年代工会组织已解散了,这儿成为了球场。于是就有了比较时髦的名称——灯光球场。八十年代,这成为了小城的县工会,在原球场上建成的那幢大楼,就是县工会大楼了。所以,作为灯光球场在天台这座小城只有二十来年的历史,就是这二十多年间,发生在灯光球场的故事却久久地留在一代人的记忆之中。

       对于六十年代末在城里读小学的我来说,灯光球场最深记忆还是集会的场所。当时城关镇主持的各类批斗大会和庆祝大会都在这儿召开,城关四所小学的学生都排队来到这儿,或站立,或集地而坐。一会儿是批斗大会,批斗的是那些地富反坏分子,此时灯光球场上是一阵阵的口号声,台上被批者是五花大绑,台下学生是气愤填膺。现在想来这些被批着大多是无故的,那些批斗的理由也是荒诞得很。一会儿又是庆祝大会,一个会议的召开,一句指示的发布都成为了庆祝的理由。只是在当时,我们这代学生几乎没有人去怀疑这种行为的合理性。今天看来非常荒唐的事,在当时倒是觉得极为自然。

         说是灯光球场,其实条件也是非常简陋,三个球场也都是泥土铺设的,一阵大风吹过,整个球场是尘土飞扬。后来,西边的那个球场铺上了水泥,并架上了几只小太阳。这在小城也是一件非常时髦的事。当晚上有比赛的时候,那几只小太阳都亮起的时候,那真是跟白天一样。尽管这几只小太阳也难得亮上几次,但人们还是非常自豪地称它为灯光球场。

篮球是当时较为普极的活动,所以只要有比赛,一定是吸引了城里许多的大人和小孩。比赛前,总是有人端着脸盆,先在球场上洒上一些水,免得比赛时大家都吃灰尘。然后,用皮尺量好尺寸,用白石灰划出边界。划线的人一边猫着腰,一只手拿着装有石灰的畚箕,一只手抓着石灰,一边往后退,石灰就从手中漏出,这样一条边线就划好了,这动作真是潇洒。

          身穿运动服的队员是十分神气的,参加县队的运动员,运动服的背部印着“天台”二字,然后是号码,前面也印有“天台”二字和号码,配上脚上的那双高帮的回力鞋,那真是神气十足。如果是单位之间的比赛,那往往是印着单位名称的缩写,要是天 台电厂的,就印“天电”二字,天台丝厂的,那就是“天丝”二字了,似乎大家都能读懂。

         对于运动员最得意的就是三大步上篮,每每完成这一动作并能成功进球的,总能获得全场的喝彩,而运动员也会有意在完成动作之后,身体倒向旁边的观众身上,引来一阵尖叫,观众往往也不会在意。罚球时,往往会引起对方拉拉队的喝倒彩,此时会听到一阵吁声。观众除了围在球场的四周之外,东南面的墙头上总是站着许多小孩,站在高处的确是观球的好地方。

      比赛中,裁判也是十分出风头的人物。有趣的手势都是小孩模仿的对象,特别是进球之后,举起的手指干脆利落地往下一指,随着一声叫皮声,在场的观众都会叫起“二分算”。还有推人犯规的动作也都是小孩喜欢模仿的,因为这个动作有点夸张,同时也能乘机推对方一下,如果对方不注意,还能将对方推倒,这样能占点便宜。

        记分员是比赛中最不受喜欢的,比赛时在球场中间的边上有一块记分栏,记录着双方各队的分数。那时的记分栏是用翻牌的形式,哪队得了二分,这个牌就翻过二张,在牌的下方写着各自的队名。翻一翻分数牌的事,其实是最容易出错的,而且观众的眼睛都会盯着它看。多翻或少翻,都会引起观众的不满。弄不好还会招来骂声,这时的记分员只有认真的合对,一旦有错,马上纠正,还得给观众倍笑脸。有时也会有小孩,不知好歹的帮着翻分数牌的,这时记分员往往心中暗喜,因为一只替罪羊已自投落网了,一旦有错,挨骂的往往是那个小孩。

       这样的比赛除了篮球还有排球,排球的比赛并不多。其实,灯光球场真正作为比赛的时候并不多,只有附近的大人和小孩会在周末或假期在这儿投投篮。在那个时代,它更大的用途是晒场。每当夏季,它成为了生产队的晒谷场,一张张大簟就展开放在球场上,社员们担来一箩箩的谷子,倒在大簟上,时而来翻翻就可以了。

      在六月豆收获时,饱含豆粒的豆杆两棵相依,成人字形,晒在球场上。待晒了一个上午之后,豆荚开裂了,发出噼啪的响声。到了太阳快要下山时,社员们来收集六月豆,将豆杆抖一抖,那些豆粒就给抖了下来。最不行,用木棍敲打一下,豆粒都会打下来。其实,也会有没打下的豆粒,在社员们收完豆之后,小孩们也会拾一些漏下的豆粒。或许,早就有小孩乘中午没人看管的时候,顺手捞走了一把豆粒。回家放在锅中炒一炒,再加点盐,吃起来是又香又脆,口中还念着:“炒炒豆,炒豆香,隔壁邻舍扑阿张。”

    球场不但是生产队的晒场,也是旁边居民的晒场。在柴火紧缺的年代,人们是想着各种办法解决烧锅的问题。有一个时期,人们看上了酒厂的酒糟,晒干了的酒糟如同锯木粉,的确是烧锅的好东西。于是,托人走后门,从酒厂买来一手拉车的酒糟。淋的酒糟,一路都滴着水,到了灯光球场,就将酒糟倒在球场上晒。晒酒糟也不一件容易的事,在晒了一个上午之后,每当太阳高照时,大人就会摧小孩去翻酒糟。因为上层已干了,下面还是淋的。酒糟刺鼻的气味,有的小孩会说是老酒香,而更多的小孩会觉得气味难闻。一旦干了,那还得及时收好,要不然一阵大风吹过,那会是满天飞,不小心还会飞入双眼。要是遇到下雨,那就更糟糕了,雨水会将酒糟冲走,与泥土混在一起,那只能扫回一半的酒糟了。所以在下雨前,大人都会设法赶回家,将酒糟扫在一起,然后,盖上塑料布,四角再压上石块,这才放心回去上班。

      后来,煤成了一种燃料。七十年代初,在夺煤大会战中,天台的紫凝山发现了煤矿。于是,有一段时间,城里许多家庭都到小北门去买煤。从紫凝山开出来的煤,都下在小北门的空坦上。但这些煤毕竟比不上北方的煤,一些煤还能看到一些树木的纹理,这叫做树煤,还能烧。而更多的都是一大块黑黑的泥,这叫泥煤,它几乎是很难燃烧了。紫凝山的煤没开采几年,就停了。后来,开始凭票供应大同煤,煤票也是按户口本上的人头下发的,煤场还是设在小北门。

      那时的灯光球场又成为了做煤球和煤饼的场地。每当周六和周日,天气好的话,家家户户都搬出小竹椅,一堆煤,一只旧脸盆,东一摊,西一摊的在球场上摆开了战场。起初,人们用大同煤做的是煤球。黄泥早几天就从东湖那边挖来了,放在旧脸盆上,倒一些水,拌一下。大家都用黄泥水作为粘合的水,这样煤球才不会散架。玩黄泥是小孩所喜欢的,所以做煤球的场地,总会看到许多兴奋的小孩。大人都是老实地用双手将煤捏成一只只球状,然后放在地上,晒干。而小孩总是没有那么有耐性,他们将还没有完全成型的煤球往空中一抛,然后接住。不要说,这种做法,还挺有效果,经几次抛掷之后,煤球还非常结实,只是形状不能保证。也有些人家比较省事,将一只只煤球直接贴在墙上,等干了之后,再用刀铲下就行了。形状还真像一只饼,所以人们称它为煤饼,一段时间,墙上留着的一只只又圆又黑痕迹的,都是做煤饼时所留下的印记。

      后来,人们做出了真真的,像大市城里那样的煤饼。这首先需要一种工具,那就是煤饼印。好在民间从来就不缺乏这些能工巧匠,不知哪位开机床的师傅,无师自通偷偷地做出了第一只煤饼印。不久,城里就冒出了许多的煤饼印,这些都是师傅们在工厂中,用一些边角料偷做出来的。但不是每家都能拥有一只煤饼印的,于是,邻居和朋友相互借用也是常事。有时在灯光球场上会出现几家人共用一只煤饼印的时候,等你家用完了,我家再接着用,说不定还会有第三家在等着这只煤饼印。

      有了煤饼,做煤饼炉又是一门学问了,虽说都是买了炉芯,炉子糊得好,还需好的手艺。有的人家的炉子,每次生火,不是烟气薰天,就是自己给呛得眼泪直流,还是生不着火。那只能请那些能手帮着给糊糊炉子。在没有煤气的年代,拉风箱和生煤饼炉是那个时代的常家便饭。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灯光球场上建成了一幢工会大楼,一楼是舞厅,二楼是图书室。后来,又在大楼前,建起了一座溜冰场。真正意义上的灯光球场已消失了,只是工会的舞厅和溜冰场,于我是比较陌生了。西边的那排地主屋现也已拆了,那口水井还在,只是不见有水了。北面的那幢苏式的小楼倒还依然是办公大楼。每次从灯光球场走过,都会停下来,往那幢小楼中张望一下,虽然知道那已经不是昨天的场景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4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40 + 2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4: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年前的“故地寻梦”系列没写完。
接着写。
换个标题。
(坛中图片好象发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6 14:3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年的工会俱乐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5: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7: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偶让cto来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8: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明刚 于 2014-1-16 18:43 编辑

没有看到图,是不是工人文化宫那个地方吗?如果是,我在那里的舞厅中放了一年多音乐。许多舞友都认识我。与我做了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18:3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胡明刚 于 2014-1-16 18:43 编辑

图是发不出来了。看这描写,应该是原来天台文化馆和老文化局后面的弄堂。一边是职工学校,一边是总工会。往西走一个弯就到赭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20:2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灯光球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天台城最有激情的地方,许多人对篮球的喜爱也是从那时开始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20:3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毕业时候在那个溜冰场学会的双排旱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16 20:47: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小时候我在那一下子学会了溜冰,记忆很模糊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3-29 13:24 , Processed in 1.10876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