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林华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民革命军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6:43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22军
编辑

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22军
一、川军赖心辉部组成的第22军
该军前身是川军第1军(四川边防)改编而成。1926年8月,川军在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影响下,纷纷易帜响应。8月13日,川军第1军军长赖心辉与刘湘等联合通电讨吴,并宣称愿出师参加北伐(实际没有参加北伐作战)。同年秋,赖心辉命驻武汉代表张笃伦专程前往谒见蒋介石,表示接受国民政府的领导,并参加北伐。10月,国民政府将原川军第1军赖心辉部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2军,赖心辉任军长。下辖:第1师,张延生任师长;第2师,李剑鸣任师长;第3师,范子英任师长。
1927年3月,该军奉命参与并制造了四川境内的“三三一”惨案,杀害了四川境内的许多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步学生、工人等。同年4月至6月,该军参加了赖心辉为总指挥的川黔联军,对泸州起义军进行“围剿”作战。1928年,该军先后参加讨伐第20军杨森之战和四川同盟军临时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讨伐刘湘的作战。在讨伐刘湘部的作战中,该军被出兵增援刘湘的第24军刘文辉部打垮后,完全丧失了四川防地,被迫退至贵州赤水进行休整,并收编了黔军罗启疆、车鸣翼等部。
1929年冬,赖心辉乘郭汝栋部援鄂出川之机,率部由贵州境内进驻酉阳、秀山、黔江、彭水一线,迅速发展扩充部队8个师。分别由马昆山、张英、杨铭、向成杰、罗启疆、车鸣翼、周燮卿(称独立师)、李雅材(称教导师)任师长。1930年5月,冯玉祥和阎锡山联合发起反蒋的中原大战后,该军奉蒋介石的命令,出川后驻防鄂西。在此期间,赖心辉将原辖部队统一整编为5个师。第1师,马昆山任师长;第2师,张英任师长;第3师,杨铭任师长;第4师,罗启疆任师长;第5师,向成杰任师长。同年6月,赖心辉被免去军长职,该军番号被撤消,原下辖第1、第2、第3师改编为新编第11师,赖心辉任师长;第4师改编为暂编第19旅;第5师改编为新编第7师。
二、湘军谭道源部组成的第22军
该军前身是湘系军队谭道源部。1930年底,国民党军为加强对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围剿”力量,将湘系所属第2军谭道源部改编为国民党军第22军,隶属于鲁涤平的第9路军。谭道源任军长,下辖第18师,张辉赞任师长;第50师,谭道源兼师长。该军组建后,奉命参加了对红一方面军的第1次“围剿”作战。在此次“围剿”作战的龙冈战斗中,第18师被红军全歼,师长张辉赞被俘。1931年3月,该军以原第18师残存的第54旅为基础重建第18师,朱耀华任师长。该师所属两个旅,分别由易振湘、喻镜渊任旅长;第50师,谭道源兼(后岳森、成光耀)任师长,该师所属两个旅,分别由彭璋、朱刚纬任旅长。1932年4月至1934年10月,该军在中央苏区多次与红军作战,先后参加了对中央红军的第2次“围剿”作战,对赣东北苏区红军的“围剿”作战、对中央苏区的第5“围剿”作战和对湘鄂赣苏区实施大规模的“清剿”作战等。
1937年8月,该军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此次会战中,奉命坚守大场地区的阵地,顽强坚守,伤亡严重。10月26日,大场阵地被日军攻占后,第18师师长朱耀华自杀殉职。第50师师长成光耀在此次会战后调离该师,张琼继任第50师师长,率部先后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等。此后不久,由于该军在上述会战中损失惨重,无力补充,该军番号被撤消。
三、陕军井秀岳部组成的第22军
该军前身是陕军井岳秀部。1928年,井岳秀所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党军第86师,井岳秀(后由高双城)任师长。1938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为加强西北地区的防御力量,将第86师扩编为国民党军第22军,部队奉命驻防陕西榆林地区,隶属第21军团。高双城任军长,下辖第86师,高双城兼任师长。1939年1月至12月,该军隶属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时,奉命参加了阎锡山发动的“晋西事变”。在此期间,该军除原辖第86师外,先后新扩编了伊东游击纵队,姜占魁任司令;骑兵第6师,左世允任师长。1943年10月,左世允升任副军长,胡景通继任骑兵第6师师长。1945年1月,高双城病故后,左世允继任军长。同年,骑兵第6师被裁减。
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军进行整编时,该军隶属晋陕绥边区司令部。同时,晋陕绥边区总司令部直属新编第11旅转隶该军,曹汉杰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86师和新编第11旅。1947年,该军在西北战场上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先后参加了榆横战役和第2次榆林战役等。1948年上半年,该军在进行整编时,奉命将新编第11旅扩编为新编第11师,张云衔任师长。此次整编后,该师奉命由榆林移防包头。同年12月30日,新编第11师在绥西地区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歼灭大部。此次作战后,新编第11师余部改编为第228师,杨仲璜任师长,率部回防包头。1949年5月29日,该军军部及第86师,在军长左世允的率领下在榆林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同年9月9日,第228师在包头参加了董其武领导的甘肃绥远起义,被人民解放军和平改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7:12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23军
编辑

目 录
1川军
1.1 刘成勋时期
1.2 刘存厚时期
1.3 潘文华时期
2晋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23军,分别为川军和晋军。
1川军

刘成勋时期

1926年10月,国民政府将川军刘成勋第3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3军,刘成勋任军长。下辖:第1师,刘国孝任师长;第2师,陈鸣谦任师长;第3师,孙涵任师长;军直辖边防军羊清泉、贺中强等部。1927年初,该军于第21军刘湘部联合为发起倒刘(刘文辉)之战时进行整编,将所属部队统一改编为第1、第2、第3、第4师。同年6月上旬,刘文辉所属第24军兵分三路向该军防区发起攻击作战;一路由双流向新津进攻;一路由重庆、大邑向邛崃进攻;一路由眉山、丹棱向名山、雅安进攻。当第24军发动进攻后,该军军长刘成勋指挥部队陆续退出彭山、双流、丹棱、大邑,向新津、邛崃集中,一部在石桥场后方擦耳岩一带向蒲江退却,被第24军击溃。与此同时,在刘文辉的策反下,该军第3师副师长杨芳毓、第2师副师长羊仁安、边防部队司令孙涵也公开通电,宣布与第23军脱离关系,投靠刘文辉。在此情况下,第23军已经名存实亡。6月29日,刘成勋被迫通电下野。至此,刘文辉将第23军及其防区全部兼并。
刘存厚时期

1927年6月,刘成勋的第23军被刘文辉吞并后,第23军番号暂时空缺。1928年初,国民政府为加强四川达县、宜汉、城口、万源地区的军事统治力量,以川军刘存厚部为基础重新组建第23军,刘存厚任军长,刘邦俊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刘肇华任师长;第2师,廖辰任师长;军直辖第1、第2独立旅。1929年初,该军增编第3师,魏邦文任师长。同年5月12日,在中共四川省委万县特别支部领导下,万源、宜汉、城口三县边境发动了武装起义后,刘存厚即任命该军第2师师长廖辰率领所属第3、第9团和骑兵团,对川军起义武装发动“围剿”。1930年7月,该军第2、第3师出兵陕南,占得镇巴、西乡、城固、洋县、汉阴、石泉、沔县蹬个县。同年10月,杨虎城入主陕西政务后,命其师长孙蔚如出兵陕南,该军所部撤回四川。1932年,该军与邓锡侯、田顺尧、杨森、李家钰、罗泽洲等部追随刘湘,结成了反刘文辉的联盟。同年10月,“二刘”争夺四川统治权的混战开始后,刘存厚虽参与了刘湘反刘文辉的联盟,但仍驻守原地,并未参加作战。
1933年2月,该军奉命参加了对川陕苏区和红军第4方面军的“围剿”作战。同年3月至10月,该军在与红军第4方面军的多次作战中遭到重创。10月28日,刘存厚因指挥作战不力被蒋介石下令“撤职查办”。副军长刘邦俊代理军长后,按蒋介石的指令,率领该军联同其他川军继续对川陕苏区发起六路“围攻”作战。在此次围攻”作战中,该军在第6路的编成内,在进攻万源、城口等作战中,被红军第4方面军消灭大部。同年底,该军番号被撤消,所部被刘湘的第21军吞并,改编为第21军第150师。
潘文华时期

1933年底,刘存厚的第23军被刘湘的第21军吞并后,第23军番号暂时空缺。1935年10月,国民政府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对川军进行整编时,将刘湘所属的第21军扩编为第21军、第23、第44三个军。其中,将原该军第5师、教导师和边防第2路等部合编组成第23军,潘文华任军长,杨炽任参谋长。原教导师改编为第144师,杨国桢任师长,该师所属第1、第2、第3旅,分别由章安平、石照益、蒋尚朴任旅长;原第5师改编为第148师,陈万仞任师长,该师所属第13、第14旅,分别由达凤岗、潘左任旅长;边防第2路,穆肃中任司令。此次整编后,潘文华任四川南岸“剿匪”军总指挥,在同年10月至1936年上半年,根据蒋介石的命令,指挥该军参加了堵截红军第1方面军四渡赤水的作战和阻止红四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的作战。在上述作战中,该军被红军歼灭3个旅,被俘近2万人。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该军驻守成都地区,处于休整和训练期间。在此期间,该军新增编第167师,杨国桢兼任师长,该师所属独立第15、第16旅,分别由穆肃中、黄岗任旅长。此时,该军下辖第144、第148、第167师。同年9月,该军第144、第148师出川参加抗日战争,第167师留驻四川梁山。11月下旬,该军在到达广德、泗安时与日军先头部队遭遇。在此次遭遇战中,军长潘文华率部奋勇阻击,击退日军多次进攻,缴获汽车20多辆,机枪10多挺,迫击炮10余门,获得初战胜利。但在其后日军集结重兵的反击作战中,该军官兵伤亡很大,部队受到严重损失。1938年6月,潘文华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兼第25军团长后,第148师师长陈万仞继任该军军长。1939年初,国民党均等进行整编时,该军番号和所属部队被裁减。
2晋军

该军前身是晋军阎锡山所属第35军一部。1940年3月,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国民党政府为加强在山西方向的军事防御力量,一晋军第35军第73师为基础组成第23军。刘奉滨任军长。下辖:第73师,刘奉滨兼任师长,师下属第196旅、独立第旅。1941年3月至1942年底,国民党军进行局部编制调整时,梁春溥任军长,武玉山任副军长。下辖:第73师,高卓之任师长;原第196旅扩编为暂编第39师,鲁应禄任师长;原独立第2旅扩编为暂编第40师,郭熙春任师长。在此次整编后,该军驻防在山西隰县、灵石地区,担任防守任务。1943年,国内的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许鸿林任军长,阎应喜任副军长。同时将原隶属于第43军暂编第46、第47师改隶归该军;该军原辖第73师、暂编第39师,分别该隶第34军和第43军。此时,该军下辖:暂编第40师,武士权任师长;暂编第46师,郭溶继任师长;暂编第47师,王维桢任师长。
1945年8月中旬,根据蒋介石的指令,晋西南的第2战区司令官阎锡山,指挥所属晋系第19、第61军等部先后进占了太原、临汾、浮山、翼城、长治等地区,并包围了长治、长子、壶关、屯留、上党等地区。为了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消灭侵入上党地区的晋阎军队,粉碎国民党军队被上进攻的图谋,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军区于9月中旬发动了上党战役,从东南西三面合击孤军冒进的国民党军。9月10日,晋军开始派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该军和第83军、省防军等6个师,附炮兵两个团,共2万多人,向长治增援。该军在此次作战中,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被击毙,该军所属3个师被全歼。战后,该军和所属暂编第47师的番号被取消。暂编第40师番号改隶第19军,暂编第46师的番号改隶第33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7:44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24军
编辑

国民革命军第24军,前身为川军第8师独立旅。1920年11月,该部改为川军第1混成旅(旅长刘文辉)。后该旅扩编为川军第9师(师长刘文辉)。1924年5月,又以该师第17旅扩编为第6混成旅。1925年,刘文辉受任为四川军务善后督办,部队由1个师、1个旅扩充为4个师、6个混成旅、1个宪兵大队、1个屯殖军、1个独立营。1926年11月27日,广州国民政府任命刘文辉为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1927年1月1日,刘文辉宣布就任第24军军长职,将所部4个师编为4个路,其余编为10个混成旅。序列如下:
  第24军:军长刘文辉
  第1路:司令刘文辉
  第2路:司令费东明
  第3路:司令夏首勋
  第4路:司令冷寅东
  第1-第10混成旅
  1927年6月,24军收编23军大部,部队扩编,情况如下:
  第24军:军长刘文辉
  第1路:司令刘文辉
  第2路:司令费东明
  第3路:司令夏首勋
  第4路:司令冷寅东
  第5路:司令陈鸣谦
  第6路:司令刘国孝
  第7路:司令孙 涵
  川康边防司令部:司令羊清泉
  第1-第13混成旅
  1928年10月,为响应南京政府裁兵议案,24军进行缩编。缩编后序列如下:
  第24军:军长刘文辉
  第1师:师长刘文辉
  第1旅:旅长高育琮
  第2旅:旅长张清平
  第3旅:旅长田济众
  第2师:师长向育仁
  第1旅:旅长林云根
  第2旅:旅长张志芳
  第3旅:旅长陈鸣谦
  第3师:师长夏首勋
  第1旅:旅长熊思进
  第2旅:旅长余中英
  第3旅:旅长唐 英
  川康边防司令部:司令冷寅东
  第1旅:旅长陈毓嵩
  第2旅:旅长杨芳琳
  第3旅:旅长羊清泉
  第4旅:旅长苏华洲
  屯殖司令:徐廷秀
  1930年川中内战,11月新22师罗泽洲部内变,一部拥陈光藻为师长,旋遭李家钰部进攻,陈率部投24军。1931年3月,邓锡侯所辖陈书农部遭刘湘部进攻,亦投24军。1932年8月,24军刘文辉部与21军刘湘部发生“二刘之战”。至战前,24军序列如下:
  第24军:军长刘文辉,副军长向育仁
  第1师:师长林云根
  第1旅:旅长林海波
  第3旅:旅长陈鸣谦
  第5旅:旅长张志芳
  第2师:师长张清平
  第2旅:旅长徐光普
  第6旅:旅长高育琮
  第13旅:旅长王靖宇
  第3师:师长夏首勋
  第3旅:旅长杨尚周
  第4旅:旅长李玉书
  第8旅:旅长余中英
  第4师:师长唐 英
  第12旅:旅长余痴虎
  第14旅:旅长田冠五
  第7旅:旅长张伯言
  第13旅:旅长刘元瑭
  第15旅:旅长彭 韩
  独立旅:旅长邓国璋
  川康边防司令部:司令刘文辉
  第1师:师长冷寅东
  第1旅:余如海
  第2旅:邓蟠村
  第3旅:黄丞汉
  第10旅:赵佩三
  第2师:师长陈光藻
  第1混成旅:旅长陈能芬
  第2混成旅:旅长王元虎
  第3混成旅:旅长程资民
  第4混成旅:旅长黄锡煊
  第5混成旅:旅长杨宗礼
  第1路:司令张熙民
  第2路:司令傅渊希
  第3路:司令刘莅冰
  炮兵司令:徐思平
  工兵司令:黄启贤
  机枪司令:赖牧天
  特科司令:黄 鳌
  宪兵司令:寇澄清
  江防司令:苏华洲
  屯垦司令:香翰南
  垦殖司令:刘元璋
  警卫司令:邓 和
  警卫第1旅:旅长熊思进
  警卫第2旅:旅长石肇武
  叙商清乡司令:刘文彩
  1932年9月,24军与田颂尧部战于成都;10月至12月,与刘湘部于荣县、威远大战,均获胜,军势大张。1933年3月,24军部队再次扩编,将陈能芬旅、王元虎旅均扩编为师,将陈光藻师扩编为8旅2团。4月,与邓锡侯部战于毗河;5月,与刘湘等部联军全面开战。战至年底,24军大败,部队大部被收编。1933年12月,24军将残部进行缩编,序列如下:
  第24军:军长刘文辉,副军长向育仁,参谋长彭灿
  第1师:师长刘文辉
  第1旅:旅长刘元瑭
  第2旅:旅长刘元琮
  第2师:师长向育仁
  第3旅:旅长徐光普
  第4旅:旅长李玉书
  宁属屯殖司令:刘元璋
  康属屯殖司令:唐 英
  1935年5月,红军长征入川。24军刘元瑭旅与红军在会理城激战七昼夜守住阵地,获通令嘉奖。其后红军兵锋直指大渡河,24军奉命扼守,但仍为红军强渡成功。后24军又参加了阻止红4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的作战。10月,川军依全国统一番号整编,24军整编后序列如下:
  第24军:军长刘文辉,副军长向育仁,参谋长王靖宇(后易杨伯言)
  第136师:师长陈光藻
  第1旅:旅长杨学端
  第2旅:旅长刘元瑄
  第137师:师长刘元瑭
  第3旅:旅长袁 镛
  第4旅:旅长杨生武
  第138师:师长唐 英
  第5旅:旅长张巽中
  第6旅:旅长刘元琮
  直属旅:旅长余松琳
  1937年9月,刘文辉升任第5军团军团长,24军隶属该军团建制,驻雅安,担任后方守备任务。同年,第138师番号撤销(后该师番号给予桂系48军),师长唐英调任第136师师长,原136师师长陈光藻升任副军长。此时24军序列如下:
  第24军:军长刘文辉,副军长陈光藻,参谋长伍培英
  第136师:师长唐 英
  第137师:师长刘元瑭
  清乡司令部(辖2团)
  独立团:团长刘元琮
  骑兵团
  1940年,137师师长刘元瑭叛刘投蒋,率部分部队以抗日为名入陕投入胡宗南部,部队改编为新37师(师长徐保),与34师公秉藩部合编为新12军,刘元瑭任军长。24军137师余部以副军长陈光藻兼任师长。1941年,24军改隶第28集团军,1943年撤销隶属关系,并增编军直属旅,旅长唐英,136师师长职由刘元瑄继任。
  1946年5月,24军奉命整编,改为整编第24师,师长刘文辉,全师2旅4团。先后隶属川康绥署、重庆绥署。1947年7月,刘文辉辞师长职,刘元瑄继任。是时序列如下:
  整编第24师:师长刘元瑄,副师长陈光藻,参谋长伍培英
  第136旅:旅长刘元瑄
  第137旅:旅长陈光藻
  1948年9月,24军番号恢复。1949年,该军直属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此时序列如下:
  第24军:军长刘元瑄,副军长伍培英,参谋长杨家桢
  第136师:师长伍培英
  第137师:师长刘元琮
  1949年12月9日,24军宣布起义。起义后在邛崃、蒲江地区堵截了胡宗南部逃跑通道,顽强抗击胡部第5兵团的猛攻,为解放军全歼胡宗南集团创造了有利条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8:12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25军
编辑

目 录
1黔军
2鄂军
3中央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25军,分别为黔军,鄂军,中央军。
1黔军

该军前身是黔军一部。1923年夏,黔军第3混成旅扩编为川东边防军第2师,周西成任师长。同年9月,该师被川军第1军赖心辉改编为川军第13师。10月,第13师被黔军袁祖铭改编为黔军第3师。1924年,周西成率部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吴佩孚后,被改编为北洋陆军第11师,驻黔北一带。1926年6月,周西成接受广东国民政府领导,所部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5军,周西成任军长。下辖:第1师,犹国材任师长;第2师,王家烈任师长;第3师,毛光翔任师长。1927年2月,该军收编了黔军马明亮师,编为该军第5师。1927年7月上旬,武汉政府发动反蒋作战时,该军被蒋介石编为第6路,周西成任总指挥,指挥该军参加了进攻武汉国民政府的作战。1928年秋,黔系第43军军长李燊率部回黔时,与该军发生武装冲突。第43军战败后投靠昆明龙云部。
1929年4月,第43军军长李燊在龙云的协助下组成滇黔联军,发起对该军的反攻作战,在此次作战中,周西成中弹落水而亡。但该军却在此战中一举歼灭了第43军。战后,第3师师长毛光翔继任该军军长。同年7月,蒋介石任命毛光翔为贵州省政府主席兼第25军军长,王家烈任副军长。下辖:第1师,王家烈兼任师长(后何知重);第2师,柏辉章任师长;第3师,犹国材任师长;第4师,蒋在珍任师长;教导师,侯之担任师长。1932年2月,在王家烈的活动下,毛光翔被免去第25军军长职,王家烈任第25军军长。同年11月,毛光翔联合犹国材等部反对王家烈篡权。王率第1、第2师败走后,毛光翔重新入主黔政。1933年1月1日,毛光翔任命犹国材为第25军军长。同月,王家烈率第1、第2师反击,再度占领贵阳后,毛光翔、犹国材率部分别退至云南和四川境内,投靠了龙云和刘湘。王家烈再任第25军军长,下辖第1、第2、第3师。
1934年下半年,中央红军离开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该军奉命参加了对中央红军的黔北作战、四渡赤水作战等。1935年5月,该军奉命进行整编,将原第2师改编为第102师,柏辉章任师长;原第1师改编为第103师,何知重任师长;原第3师改编为第121师,吴剑平任师长。同年10月,王家烈被免去军长职,该军番号取消,所属部队编入第4军和第86军。
2鄂军

该军前身是湖北第2混成旅夏斗寅部。1926年,湖北第2混成旅夏斗寅部接受蒋介石改编,被编为鄂军第1师,夏斗寅任师长;1927年6月,该师扩编为新编第10军,夏斗寅任军长,朱怀冰为参谋长。1928年2月25日,因新编第10军与杨胜治第10军番号重复,新编第10军该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同年底,该军缩编为陆军第13师,移防湖北大别山地区。1929年夏,第13师扩编为第13军,夏斗寅任军长。1933年,夏斗寅被蒋介石免去军长职,由万耀煌继任军长。1935年10月,第13军改称为第25军,军长万耀煌,辖第13师,万耀煌兼任师长。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该军奉命调往西北地区参加对红军作战,隶属西北“剿总”副总司令蒋鼎文指挥。在此期间,西北“剿总”对该军进行整编时,将新编第14师改编为第165师(鲁大昌任师长),隶属该军编制序列。此次整编后,该军参加了阻止中央红军北上和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作战。同年12月,西安事变后,该军奉命调往汉中地区驻防。
1937年8月,该军第165师留守陇东后方,脱离第25军建制。第13师在军长万耀煌,副军长卢本棠的率领下奉命东进,参加了淞沪会战。在此次会战中,该军伤亡惨重。战后,军长万耀煌调升第15军团司令兼武汉卫戍副总司令,该军番号被撤消。
3中央军

该军前身是中央军第52师和第190师。1938年初,国民党军为加强武汉地区的作战力量,在武汉以中央军第52、第190师编成的第25军,王敬久任军长。由于第52师在淞沪会战中损失过重,撤消番号。同年3月,又将第3预备师改编为第52师(冷欣任师长),隶属该军参加了武汉会战。1939年,该军隶属第32集团军时进行编制调整,将第29军第40师、第79军第108师改隶该军;另将第190师改隶新组建的第10军。此次编制调整后,该军下辖:第40师,詹忠言任师长;第52师,唐云山任师长;第79师,张文清任师长。在长江方面攻击军的编成内,与第18、第86、第21、第58军等部队,担任从获港至贵池的正面方向对日军展开攻势作战。1940年,张文清任该军军长,温鸿剑、詹忠言任副军长。1942年5月,该军奉命进行整编,第52师转隶第28军,同时将第49军一部转隶该军,改编为暂编第13师,罗哲东任师长。1944年,该军驻防江西雩都地区,隶属第3战区时,黄百韬任军长,唐云山、韩文英任副军长。在此期间,所属部队再次进行编制调整,第100军新编第75师改隶该军,原辖暂编第13师被裁减。此时,该军下辖:第40、第75、第108师。1945年,该军移防江苏扬州时,将原辖第75师改隶第70军,另将被裁减的第50军第148师改隶该军。在抗日战争期间,该军先后参加了第2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湘粤赣边区作战、赣西追击战等。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军为进行全面内战,对部队进行大规模的整编。该军改编为整编第25师,隶属第1绥靖区。黄百韬任师长。原辖第40、第108、第148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40、整编第108、整编第148旅。1946年7月至12月,该整编师在苏中战场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先后参加了如(皋)南、海安、李堡、丁堰、林梓、邵伯、盐城、阜宁地区的作战。1947年1月至10月,该整编师在山东战场上,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南(麻)临(朐 )战役、胶东战役等作战。同年11月后,该军调往中原战场,参加了对大别山人民解放军的“清剿”战役。
1948年,黄百韬升任扩编的第7兵团司令官后,由陈士章接任整编第25师师长,隶属第1绥靖区。同年春,调往苏北战场,参加了3月16日至7月15日的苏北战役,在盐南地区被歼灭3000余人;6月调赴徐州,参加了豫东战役中的睢杞战役,救援被围的区寿年兵团,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3个团。豫东战役后,第148旅调往安徽宿县地区整补训练。暂时脱离整编第25师序列,由徐州“剿总”直辖。9月,该师恢复原第25军番号,陈士章任军长,杨廷宴任副军长,陶修任参谋长,隶属第7兵团。各旅亦恢复原师的番号。第40师,曾正我任师长;第108师,李世镜任师长;第148师,刘清昶任师长。
1948年11月,该军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于江苏邳县碾庄圩地区,军参谋长陶修、第40师少将副师长杜聚政等被俘。1949年1月,国民党军为加强长江防线的防御力量重建该军,隶属第1编练司令部。陈士章任军长,下辖:第40师、第108师、第148师。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退往福建境内,被编入李延年第6兵团作战序列,担任闽清至福州间闽江沿岸防御任务。8月,人民解放军发起福州战役,该军军部和第40、第108师被歼灭,残部逃到厦门后再次重组第25军,隶属李良荣的第22兵团,由第3编练司令部司令沈向奎继任军长,下辖:第40、第45师。后奉命守备金门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8:35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26军
编辑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4个第26军。
一、浙军陆军第3师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浙江陆军第3师。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攻占浙江境内后,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五省联军”中的浙江陆军第3师投靠北伐军,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6军,周凤歧任军长,伍文渊任参谋长。原辖第5旅改编为第1师,伍崇仁任师长;原辖第6旅改编为第2师,斯烈任师长。该军组建后隶属北伐军东路军参加北伐。1927年3月,浙江炮兵旅改编为第3师(张国威任师长),隶属该军编制序列。10月8日,周凤歧辞去军长、胡大猷辞去参谋长后,陈焯升任代理军长,方策升任参谋长。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该部收缴工人纠察队武器,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之后不久,该军进行整编,第3师番号被裁减,所属部队分别编入第1、第2师。另以原第18军第17师转隶该军,编为新的第3师。此次整编后,该军参加了第3期北伐。1928年2月,该军所属3个师的番号进行更改,原第1师改为第62师,赵观涛任师长;原第2师改为第63师,邢震南任师长;原第3师改为第30师(师长姓名不详)。同年8月,根据国民革命军“军事整理案”的要求,该军撤消军的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6师,陈焯任师长,方策任副师长。原第62师缩编为第16旅,郭忏任旅长;原第63师缩编为第17旅,赵观涛任旅长;原第30师缩编为第18旅,邢震南任旅长。
主要指挥官介绍:
周凤岐(1879—1938),浙江长兴人,原名清源,字恭先。保定军校肄业。辛亥革命后,任浙江都督府参谋长、浙江警备司令部总参议、浙军第一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军军长、上海戒严司令部副司令。四一二不久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后因参加反对蒋介石的活动,长期闲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因勾结日伪被刺死。
  斯烈(1882~1953),字夔磬,诸暨斯宅人。浙江武备学堂毕业。清宣统二年(1910),任广西陆军小学提调,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等皆为其学生。翌年,武昌起义,组成学生军,响应革命。军至长沙,闻和议已成,乃撤回广西。旋任浙江都督府副官长。后在宁波举义,反对袁世凯称帝。遭通缉,避往日本,袁死后返国。后再赴日,回国后,协助俞丹屏筹建武林纸厂,开办长兴煤矿,致力于实业。民国14年(1925),投奔广东国民政府,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师第七团团长。次年升旅长。16年春,任第二十六军第二师师长、第二十六军副军长,参加北伐,由闽入浙。17年2月,参加镇压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5月,进军济南,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五三惨案“,因反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愤而辞职南归,在杭州闭户读书达7年之久。25年6月,应陈仪之邀,出任福建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7月,去职,任福建省政府委 员兼财政厅长。26年8月,去职回乡,任诸暨抗敌后援会副主任。29年12月,任浙江省政府粮食管理处副处长。37年,任浙江地方银行董事长,兼管粮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被选为浙江省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代表,并任杭州市救济事业委员会副会长。
  斯励(1900-1931),号啸平,浙江诸暨斯宅村人。曾就读于斯民小学,1928年入党,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任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办公室主任。曾任北伐军独立师长兼党代表,与郭沫若交谊甚笃,曾获赠“啸平兄,男儿为国轻身死,愿将马革裹残尸”条幅一轴。1927年四一二政变时,斯励曾营救过周恩来。1931年海棠村灭门案中,被赵容(康生)杀害。
  斯励和斯烈是兄弟。
二、苏皖军、直鲁军各一部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苏皖军、直鲁军中的各一部。1930年春,蒋介石在中原大战前夕,为加强军事力量,将原属孙传芳“五省联军”中苏皖军提部分和张宗昌直鲁联军一部合编组建第26军,范熙绩任军长。下辖第6师,由孙传芳“五省联军”一部改编组成,范熙绩任师长,师下辖第136、第137、第138旅;第55师,由张宗昌之直鲁联军一部改编组成,阮肇昌任师长,师下辖第163、第164、第165旅。该军组成后隶属第1军团,参加了中原大战。1932年12月7日军长范熙绩被免职,该军番号同时被取消。
三、直军、国民军各一部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直系军阀第15混成旅和原国民军方振武第5军一部。1933年4月,国民政府为加强长城和冀东地区对日军作战军事力量,将原属直系军阀所属第15混成旅和原国民军方振武第5军一部合编组成第26军,隶属第16路军。萧之楚任军长,下辖第44师,萧之楚兼师长;第97师,孔令恂任师长;独立第4旅,王金镛任旅长。该军组成后,第44师奉命参加了长城抗战。长城抗战结束后,该军从1933年底至1934年底奉命在中央苏区、鄂豫皖苏区等地多次参加了“围剿”红军的作战。1935年至1936年,该军在西北地区参加了阻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和山城堡战役等作战。在此期间,第97师改隶为胡宗南部第1军,驻防兰州,与该军脱离隶属关系。
四、云南警备第93旅等部组成的第26军
该军前身是云南警备第93旅等部。1948年初,国民党军为加强云南地区的军事力量,以云南警备司令部所辖第93旅等部为基础组成第26师,隶属重庆绥靖公署。余程万任师长,下辖:整编第93旅,彭左熙任旅长;整编第193旅,石补天任旅长。该整编师组成后,主要担任云南后方守备任务。同年9月底,该整编师扩编为第26军,余程万任军长。原辖整编第93、整编第193旅,依次改称为第93、第193师。1949年上半年,该军隶属第6编练司令部时,新扩编第161师。此时,该军下辖第93、第161、第193师。12月9日,云南省主席、云南绥靖公署主任卢汉通电起义,将第8军军长李弥和该军军长余万程扣押。在取得李弥、余程万停止对昆明进攻和参加起义的承诺后,卢汉将李、余二人先后送回其部队。余程万履行了自己的诺言,该军停止了对起义军的进攻。但在参加起义问题上受到第93师师长彭左熙等人的坚决反对。彭左熙将部队撤往蒙自后,准备空运台湾。正当该军准备登机时,人民解放军突袭蒙自机场,打破了其空运台湾的计划。该军在西逃中大部被人民解放军歼灭。第161师师长梁天荣和第193师师长石补天率残部经红河口逃入越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9:04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27军
编辑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5个第27军
一、皖军第3混成旅组成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直系皖军第3混成旅。1927年3月,国民革命军北伐进抵安徽境内后,北洋军阀孙传芳所属直系皖军第3混成旅投靠北伐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王普任军长,下辖3个师(旅)。该军组成后,隶属第3路军随北伐军参加北伐。10月1日,该军番号撤消,所属部队被缩编为独立第3师,徐琏任师长。同月5日,该师被李宗仁第7军在南京下关缴械,所属部队编入国民革命军第7军。
二、新编第10军改称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鄂军夏斗寅所属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十军。1928年2月25日,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因与杨胜治新编第10军番号重复,国民政府将夏斗寅所属新编第10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夏斗寅任军长,佘式谷任副军长,朱怀冰任参谋长。下辖:第63师,万耀煌任师长;第66师,张森任师长。1928年底,国民党对军队重新编谴时,该军番号被撤消,所属部队整编为陆军第13师,夏斗寅任师长,率部移防湖北大别山一带。
三、镇嵩军一部组成的组成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河南镇嵩军一部。1930年9月,蒋介石把中原大战中收编的镇嵩军刘镇华一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王振任军长,下辖第1、第2师。不久,徐源泉率第10军沿平汉路被进时,遭遇王部的阻击。其时,徐源泉不知王部已经被收编,在率部作战中把王振打死后将其部队编并。此次作战后,该军番号被取消。
四、湘军一部组成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湘军谭延闿所属第50师和何键的独立第3师。1931年6月,蒋介石为加强对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的“围剿”,将湘军谭延闿所属第50师和何键的独立第3师合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7军,隶属“剿匪”第6路军。李云杰任军长,许克祥任副军长,下辖第23师由第50师改编组成,李云杰兼师长;第24师由独立第3师组成,许克祥兼师长。该军组建后,从1931年下半年至1933年上半年,先后参加了对中央苏区的多次“围剿”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后,该军先后参加了对转入中央红军长征的追击与堵截作战和对湘鄂边区红军第2、第6军团的“围剿”等作战。1935年1月,军长李云杰病死后,刘兴继任军长,戴岳任副军长。在此期间,该军下辖第23、第24师编制不变。1935年12月,第24师奉命调往陕西并改隶国民革命军第37军。
五、第37、第39军各一部组成的第27军
该军的前身是第37、国民革命军第39军各一部。1937年8月11日,第37、第39军在淞沪会战中由于损失严重,无力恢复,交由胡宗南军事集团整编。1938年4月,第37、第39军各一部合编组成国民革命军第27军,隶属抗日战争第一战区。桂永清任军长,李树森任副军长。下辖:第24师,李英任师长;第45师,戴权民任师长;预备第8师,凌兆尧任师长。该军组建后,即参加徐州会战,奉命坚守砀山、商丘一线,阻止由徐州沿陇海路西进的日军和增援豫鲁皖边地区作战的任务。1939年11月,该军隶属抗日战争第二战区时,部队编制进行了调整。第17军团的第46师改隶该军;该军原辖第24师改隶国民革命军第76军;第58旅回归第20师的建制。此时,范汉杰任军长。该军下辖:第45师,刘进任师长;第46师,黄祖埙任师长;预备第8师,陈素农任师长。此次整编后,该军在晋东地区参加了冬季攻势作战,并一度攻入黎城、涉县、潞城等地。1941年5月,该军隶属第1战区时,下辖第45、第46、预备第8师编制不变,参加了晋南会战,由东向西,与中条山阵地右翼各部合力,进攻高平、晋城、沁水间地区。
1942年1月,该军属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集团军时,范汉杰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副军长刘进继任军长;1943年,该军隶属抗日战争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胡宗南指挥;1944年4月,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集团军时,周士冕任军长,率部参加了月至5月的豫中会战。1945年6月,该军驻防河南浙川,隶属第1战区时,周士冕改任联勤总部第7补给区司令后,第16军副军长谢辅三升任该军军长。此时。该军编制作了重大调整。其中,国民革命军暂编第四军被裁减后,所属第47师、暂编第4师改隶该军;原辖第45师、预备第8师改隶国民革命军暂编第五军;另有中央军嫡系部队编成新建暂编第64师。此次整编后,该军下辖:第47师,李奇亭任师长,驻防河南西坪地区;暂编第4师,马雄飞任师长,驻防湖北古城;暂编第64师,别光汉任师长,驻防陕西蓝田;原辖第46师改为教导师,用于招募新兵。
1946年2月,该军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一集团军,位于河南荥阳。此时,谢辅三调任郑州警备司令,第90军第28师师长王应遵任该军军长,李洁、林英、张信成任副军长。下辖第31师,由暂编第4师改编而成,马雄飞任师长,驻防西安;第47师,李奇亭任师长,驻防河南汜水;第49师,由暂编第64师改编而成,李守正任师长,驻防河南修武。
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整编时,该军改编为整编第27师,王应遵任师长,陈子坚、张信成任副师长,原辖第31、第47、第49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31、整编第47、整编第49旅。此次整编后,整编第49旅加强了炮兵、装甲兵和工兵分队,改编为第2快速纵队,留豫北战场由整编第26军直接指挥。该师整编第31、整编第47旅作为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调往晋南战场,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从1946年7月至1947拈月,该军先后参加了闻夏战役、延安战役、陕北战役、青化砭战役、豫北战役等。在青化砭战役中,该军整编第31旅旅部及第92团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少将旅长李纪云、少将副旅长周贵昌、少将参谋长熊宗继被俘。此次战役后,该师重建整编第31旅,张汉初任旅长。在豫北战役中,该师整编第49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少将旅长兼第2快速纵队指挥官李守正、少将副旅长兼第2快速纵队副指挥官蒋铁雄、少将副旅长袁峙山被俘。1947年7月,该师隶属整编第1军;1948年初,该师改隶整编第29军。此后,该师先后参加了宜瓦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等。在宜(川)瓦(子街)战役中,该整编第31、整编第47旅被人民解放军全歼。少将旅长周由之、李达被击毙。此次战役后,该师所属各旅因伤亡惨重,又以原番号重新组建,刘超寰任师长,刘孟廉任第31旅旅长、乐典任第47旅旅长。
1948年9月,国民党军各整编师恢复军的番号。该师恢复第27军番号,隶属第19绥靖区。刘超寰任军长,下辖整编第31、整编第47旅,依次恢复第31、第47师番号。同年12月,该军隶属第5兵团时,刘超寰改任第36军军长,第16军军长李正先继任该军军长。下辖第31、第47师编制不变。此后,该军参加了陇陕战役和西南战役。1949年12月,该军在西南战役后突围西逃的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39:40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28军
编辑

目 录
1川军 军长邓锡侯
2湘军
在国民革命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2个第28军。分别为川军和湘军。
1川军 军长邓锡侯

该军前身是原属北洋军阀的川军第30师。1926年12月,北伐军进抵武昌后,川军第30师师长邓锡侯与刘湘等四川军阀头目相继易帜,投靠国民革命军。邓锡侯所部被国民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8军,邓锡侯任军长,将所部编为5路:第1路,李家钰任司令;第2路,黄隐任司令;第3路,陈鼎勋任司令;第4路,罗泽洲任司令;第5路,马毓智任司令。1927年4月至6月,该军参加了赖心辉为总指挥的川黔联军,参加了对泸州起义军的“围剿”作战。1928年10月,邓锡侯领衔在遂宁成立了由杨森、赖心辉、郭汝栋、刘存厚等川系军阀联合讨伐刘湘的“国民革命军四川同盟各军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并率该军参加了讨伐刘湘的军阀之战。

[1]
1930年2月,李家钰、罗泽洲由于不满邓锡侯的军事领导,分别率第1、第4路叛邓自立门户。1931年初,邓锡侯对该军进行整理,将路改为师。下辖:第1、第2、第3、第4、第7和1个独立旅。师长分别由杨秀春、黄隐、陈鼎勋、陈离担任;谢无圻任独立旅旅长。同年3月至7月,邓锡侯联合第24军刘文辉向杨森、李家钰、罗泽洲发起了后顺庆之战。此次作战中,杨、李、罗失败后暂投刘湘。不久,蒋介石将李家钰部和罗泽洲部分别编为新编第6、第23师隶属该军,由邓锡侯指挥。
1932年,邓锡侯对所属第28军再次进行整编。此次整编后,该军下辖:第1师、第2师、第3师、教导师、模范师、新编第6师、新编第23师等。上述师长依次由陈书农、黄隐、马德斋、杨荣白、陈静珊、李家钰、罗泽洲担任。此时,新编第6、第23师,因与邓锡侯的矛盾激化,但因实力较弱,尚不能自立于四川军阀之林,虽然仍接受邓锡侯的指挥,实际上已成为半独立的小军阀部队。同年10月至1933年9月,刘湘与刘文辉为争夺对四川的统治权,“二刘”所属军事集团之间爆发了混战,邓锡侯率该军协助刘湘攻打刘文辉,经过泸州之战、成都巷战、荣(县)威(远)大战和毗河之战后,刘文辉所属第24军大败。
四川军阀混战结束后,邓锡侯对所属部队再次进行整编,在1933年至1934年间,先后将原辖部队整编为:第1师、第2师、第3师、第4师、第5师、新编第6师、新编第23师,上述师长依次由陈鼎勋、黄隐、马毓智、杨秀春、陈离、李家钰、罗泽洲担任。另外,编制有特科、警卫、宪兵3个司令部,依次由游广居、谢无圻、刁世杰担任。在此期间,该军奉命参加了对川陕苏区的“六路围攻”作战。1934年6月至8月,该军在进攻通江、小通河、万源等地的作战中,遭到红军第4方面军的沉重打击,率残部退到广元进行整顿。1935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该军参加了嘉陵江防守战役;同年10月上旬至1936年4月上旬,该军参加了阻止红4方面军南下川康边的作战。1936年10月,蒋介石对川军实施统一整编时,该军番号为第45军。
2湘军

该第28军前身是湘系军阀何键所属第35军一部。1930年9月,湘系军阀何键所属第35军第19师,由于在“围剿”中央苏区的作战中有功,蒋介石将第19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28军,任命刘建绪为军长,下辖:第15师,王东源任师长;第16师,彭位仁任师长;第19师,李觉任师长。该军组建后,作为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多次与红军部队作战。从1930年11月至1934年10月期间,参加了对湘赣苏区的第1至第4次“围剿”作战和对中央苏区的南雄、水口战役等多次作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该军第15、第16师参加了“追剿”红军的湘江战役。1936年初,该军隶属“追剿”军第1纵队时新增第62师,陶广任师长。同年3月下旬,该军参加了对湘鄂川黔边区第2、第6军团的“围剿”等作战。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党军队进行编制调整时,该军隶属第10集团军。此时,陶广任军长,郭持平任副军长,彭松龄任参谋长。下辖:第16师,章亮基任师长;第62师,陶柳任师长。该军原辖第15师改隶第73军、第19师改隶第70军。该军整编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奉命在罗店以南、蕴藻浜、大场镇、广陈镇等地区阻击日军。在此次会战中,该军伤亡惨重,后撤至浙江嘉兴地区休整补充。在此期间,该军新增编第192师,胡达任师长。1939年冬至1941年,该军先后参加了1939年的冬季攻势作战和1941年的第2次长沙会战。1942年初,该军隶属第23集团军时,第25军第52师改隶该军。同年5月至9月底,该军参加了浙赣路会战,奉命在浙赣路以北新登、建德、寿昌一带打击日军。此次会战后,该军驻守在安徽歙县整训。1945年9月,该军第62师改隶第88军,第70军第80师改隶该军。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实行整编,该军改编为整编第28师,驻防江苏徐州。李良荣任师长,尹钦明任参谋长。原辖第52、第80、第192师依次改编为整编第52、整编第80、整编第192旅。此次整编后,该师隶属陆军总司令部临沂指挥部。不久,整编第52旅被改编为第1快速纵队,脱离该师建制。同年7月至1948年7月,该师辖整编第80、整编第192旅,作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部队,在苏、鲁、皖战场上多次与人民解放军作战,先后参加了朝阳集战役、两淮进攻战役、宿北战役、盐淮地区进攻战、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进攻鲁中解放区战役、津浦路战役、大别山“清剿”战役、宛东战役、平汉路进攻战等作战。在此期间,李良荣升任第9绥靖区司令官后。李勃继任该师师长;第1快速纵队于1948年初回归该师整编第80旅;原辖整编第192旅改编为整编第52旅。1948年9月,整编第28师恢复第28军番号,隶属第14兵团。李勃任军长,下辖整编第52旅恢复第52师的番号,朱丰任师长;整编第80旅恢复第80师的番号,李万斌任师长。1949年4月,该军隶属南京卫戍总司令部。此时,暂编第7师改编为第195师,隶属该军建制。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后,该军配合在南京江北江浦、浦镇地区,担任屏障和掩护南京安全。长江防线被人民解放军突破后,该军逃至安徽广德、郎溪地区被人民解放军合围,于4月29日被歼,军参谋长黄疆强、第80师师长李开西被俘。6月,该军残部1个团在第195师副师长张少武率领下,于南京汤山宣布起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40:24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编辑

国民革命军第29军即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原来是冯玉祥的西北军。1930年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西北军的一些零散部队退到了山西,经张学良整编,组成了第二十九军。
目 录
1概述
2中原大战
3主政察省
4长城抗战
5冀察自治
6西安事变中
737年抗战
8郁郁而终
9结语
10大刀队
1概述

军长宋哲元

宋哲元,字明轩,1885年出生于山东乐陵城关镇赵洪都村。幼年家贫,刻苦读书,13岁从军,17岁入陕西老帅陆建章所办的随营学校学习。后入冯玉祥部,历任连长、营长、团长。1922年参加直奉战争,升任第二十五混成旅旅长,是西北军五虎上将之一。冯玉祥对他十分赏识,称赞他"勇猛沉着","忠实勤勉","遇事不苟","练兵有方"。1924年10月冯部改编成国民军,宋哲元任第一军第一师(后改为第四师)师长。1925年秋改任热河都统。
宋哲元是最受欢迎的一个
他曾在承德避暑山庄里成立蚕蜂学校,推广种桑养蜂,振兴热河农业。承德街头到处贴着"人不劳动,不配吃饭"等大标语,多年死气沉沉的承德街市为之面目一新。宋哲元还在承德兴办军械厂,可以小批量仿制德国毛瑟20响驳壳抢。1926年,宋哲元部撤离承德时,热河人民夹道相送。
1927年5月,冯玉祥和西北军诸将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宋哲元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11月兼任陕西省主席。1929年冯玉祥反蒋,被阎锡山软禁在山西,宋哲元遂代理国民军总司令,率部出潼关进军河南。奈何失利,后退回陕西。
2中原大战

宋哲元任西北军第二方面军第四路总指挥
1930年4月,蒋、冯、阎之间爆发中原大战。战争初始,西北军一度势如破竹,但由于晋军作战不力,逐渐陷入困境。9月,一直坐山观虎斗的东北军统帅张学良通电拥蒋,随即挥师入关,占领华北,反蒋联军失败。吉鸿昌、梁冠英、焦文典、葛运隆、孙连仲等部相继投蒋;庞炳勋、孙殿英、刘春荣等部脱离西北军。西北军余部约六七万人在宋哲元、张自忠、刘汝明、童玉振、孙良诚、秦德纯、赵登禹、张维藩等人的带领下,退入山西,名噪一时的西北军就此分崩离析。1931年1月,西北军残部被张学良收编,成为东北边防军第三军,宋哲元任军长,秦德纯、刘汝明任副军长,冯治安任三十七师师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同年6月,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
张学良给了二十九军五十万元的安置费以后就撒手不管。晋东南是阎锡山经营多年的地盘,二十九军驻扎在此寄人篱下,军费无着,穷困潦倒,士兵们衣衫褴褛,如同乞丐。一年多后二十九军移防察哈尔,不得不夜间行军,就是怕被人当作土匪。这段时间的困顿使宋哲元越发渴望得到一块自己的地盘。
中原大战给宋哲元的教训
首先是内战只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因而二十九军建军伊始,宋哲元就明确提出不打内战,枪口对外的口号,得到麾下诸将的一致拥护,蒋介石数次企图调二十九军南下剿共,都被宋哲元以各种理由推脱;其次,蒋介石在军阀混战中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使宋哲元对蒋及其国民党中央心存疑忌,这个心理影响了他以后很多的重要决策。
3主政察省

1932年8月,在张学良的大力推荐下,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任命宋哲元为察哈尔省主席。察哈尔虽然地狭人稀,但毕竟是个落脚之地。
二十九军在张家口扩编为3个师
序列如下:
军长宋哲元
副军长佟麟阁
参谋长张维藩
总参议萧振瀛
第37师师长冯治安
第109旅旅长赵登禹
第110旅旅长王治邦
第38师师长张自忠
第112旅旅长黄维纲
第113旅旅长佟泽光
暂编第2师师长刘汝明
第1旅旅长李金田
1937年,已经发展到4个师,3万多人的兵力。
军长宋哲元
副军长佟麟阁
第37师师长冯治安
第109旅旅长何基沣
第110旅旅长王治邦
第38师师长张自忠
第112旅旅长黄维纲
第113旅旅长佟泽光
第132师师长赵登禹
第143师师长刘汝明
219团团长吉星文
其中的吉星文团长,在抗日战争中为国民革命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后在金门炮战中被炸死。而张自忠、黄维纲、佟麟阁、赵登禹、佟泽光先后被调离29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

佟麟阁

宋哲元
4长城抗战

二十九军驻防察哈尔不到半年,长城抗战爆发
二十九军被张学良调到北平东面的冷口、喜峰口一线布防。参加长城抗战的国民党军队有三十多万,来自中央军、东北军、西北军、晋军等多个山头。武器装备以徐廷瑶的中央军最好;王以哲、万福麟的东北军,以及商震的晋军也不遑多让;宋哲元的二十九军最差,全军只有野炮、山炮10余门,重机枪不过百挺,轻机枪每连只有两挺,步枪多为汉阳造和山西仿制的三八式,与众不同的是二十九军士兵人手一把镔铁大刀。
喜峰口战斗
在接下来的喜峰口战斗中,二十九军血战日军铃木、服部旅团,一战成名。二十九军士兵以大刀和手榴弹对抗日军的先进武器,歼敌五千,喜峰口防线经历多次激战始终屹立不倒。日本《朝日新闻》评论道:"明治大帝造兵以来,皇军名誉尽丧于喜峰口外,而遭受六十年来未有之侮辱。"战后宋哲元、张自忠、冯治安、赵登禹、刘汝明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喜峰口抗战的胜利是中国自"九一八"以来的首次大捷,全国上下一片欢腾。社会各界纷纷组成慰问团前来劳军,各报记者也蜂拥而至。记录二十九军的新闻电影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影院上映,电影中每每出现宋哲元的镜头时,观众们都要起立鼓掌。二十九军大刀队因长城抗战而名扬天下,作曲家麦新为此创作的《大刀进行曲》,立刻被到处传唱。
虽然二十九军在喜峰口获得胜利,中央军第十七军的三个师在古北口却相继被打残,日军从此处突破,造成国民党军队整个防线的崩溃。张学良引咎辞职,何应钦接任北平军分会委员长,于1933年5月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对东三省的占领,并将冀东、察东列为"非武装区",任由日军进入。
长城抗战的失败让宋哲元痛心疾首,他问道:"为什么我们30万大军打不过5万日本军?"二十九军的喜峰口抗战其实是惨胜,虽然歼敌五千,自己也伤亡过万,而徐廷瑶的十七军更是伤亡两万余人。
5冀察自治

宋哲元带领二十九军回到察哈尔
此时正值冯玉祥在察哈尔组织的民众抗日同盟军遭到蒋介石取缔,不得不解散,于是全部被二十九军收编。宋哲元征得中央同意,将二十九军扩充为四个师,六万多人。新增的一四三师(原暂二师)由刘汝明任师长,一三二师则由赵登禹为师长。二十九军还接收了抗盟的大量武器装备,包括原东北军汤玉麟部的三十多门山炮,实力大增,成为华北举足轻重的一支军事力量。
1934年,日本继续在华北挑起事端,这年连续发生了察东事件、河北事件和张北事件。迫于日本的压力,1935年6月10日,国民政府同日本签订"何梅协定",同意国民党中央军、东北军及党务、特务机关从河北及平津撤出。6月19日,南京行政院以"屡生事端"为由,免去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职务。6月28日,察哈尔地方政府由二十九军副军长秦德纯出面同日本东北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签订"秦土协议",割让察东六县,二十九军撤到张家口以南。
宋哲元在察哈尔同日本人周旋
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不想仍然被罢官,不禁愤懑异常,离开察哈尔前往天津私宅休养,临行前在张家口火车站公开指责蒋介石:"谁再相信蒋介石抗战,谁就是傻瓜\*\*\*\*!"来到天津以后,即有谣言传来,说中央要调二十九军南下剿共,更使宋哲元相信中央要向二十九军开刀。宋在天津的十几天,被大批汉奸包围,诸如王揖唐、曹汝霖、陈觉生、齐燮元、陈中孚等人物纷纷登门拜访,劝说宋哲元投靠日本。宋有所动摇,同意萧振赢去和土肥原接触,只等中央发布征调二十九军南下的命令,就公开投日。
幸亏形势的变化使宋哲元免于踏上叛变投敌的不归路。"何梅协定"签署以后,中央军黄杰、关麟徵两军撤出河北省,造成平津出现权力真空。这时前西北军将领石友三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纠集汉奸白坚武、潘毓桂和几千号地痞流氓,在湾平起事,打起自治的旗号公然向北平进军,全国震动。此时北平周围除了察哈尔的二十九军,已无其他军队。1936年冬,日本华北驻屯军举行军事大演习,以北平、丰台为假想目标,向中国政府示威。宋哲元立即决定针锋相对,举行二十九军大演习。日军演习部队为1万余人,二十九军演习部队为5万多人。二十九军兵强马壮,也让宋哲元的底气足了许多。
6西安事变中

1936年12月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南京出现何应钦为首的武力解决派和宋美龄、冯玉祥为首的政治解决派。山东韩复榘发出"马电"称赞张学良的行动是英明壮举,并声称他的部队"奉命西开",请张、杨二人"祈勿误会"。宋哲元则站在老长官冯玉祥一边,发出"漾电",呼吁和平解决,一定要确保领袖安全。韩复榘错判形势,为日后被蒋所杀埋下伏笔。宋哲元坚定支持蒋介石,很得蒋的好感。后来宋屡次失策,丢失平津,蒋介石也没有落井下石,拿他作替罪羊。
737年抗战

进入1937年,华北形势出奇的平静。
2月初,日本林铣内阁上台,立即宣扬不尚武的新政策。日本商界则频频伸出橄榄枝,派团访华,只谈经济,不谈政治。4月,日本外务省通过了《第三次处理华北纲要》,表示要"采用公正的态度...形成日中间的友好关系。"华北驻屯军也一反常态,主动和冀察当局改善关系,不仅史无前例地赠送二十九军十几门山炮,还邀请宋哲元、张自忠两人访问日本,参观陆海空联合演习。宋哲元不愿去,于是由张自忠率领代表团访日。当面对新闻界质询时,宋哲元说道:"中日为远东大国,应对于远东事件,共同负责,否则他人获益,而中日两国俱蒙不利,渠希望两国负责领袖,各了解其本国地位,而勉力消除现有困难,并根据平等原则,以增进双方之繁荣与和平。"这番话又遭到各界抨击,让宋哲元苦恼万分。其实宋也不过是应和南京政府对日外交的基调,日本人破天荒陪起了笑脸,总不能不给人家一点面子。
事实上日本伸出的橄榄枝完全是假象
1937年春,日方从关外大批调运关东军入关,平津间的日军增加到三、四万人。从4月25日起,华北驻屯军在平津近郊频繁进行战斗演习,6月开始进行以攻击卢沟桥、夺取宛平城为目标的昼夜演习。6月21日,华北驻屯军紧急成立临时作战科。一切迹象表明,日本军方正在积极备战。
由于二十九军在平津和日军胶着对峙已经有两年,其间冲突事件不断,但都得以政治解决,因此从上到下麻痹大意,对日军的频繁活动缺乏重视。另一方面,二十九军将士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实力,认为平津地区日军以区区三万人,断然无法和十万之众的二十九军对抗。1937年5月,宋哲元厌倦了和日本人周旋的生活,离开北平回到山东乐陵老家养病。正当宋哲元在家乡享受难得的闲暇之时,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宋哲元从山东返抵天津
此时宋哲元认为"目前日本还不至于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只要我们表示一些让步,局部解决仍有可能"。南京方面的指示也是"应战而不求战"。根据这个精神,二十九军各部都按兵不动。三十七师旅长何基沣要求趁丰台日军空虚之际主动攻击,被张自忠制止。实际上,日本政府已经做出了扩大战争的决策,只是华北日军在宛平一战发现二十九军战力强劲,这才感到兵力不足,与冀察当局的交涉只是缓兵之计,争取时间增调部队。宋哲元与张自忠等人对此缺乏清醒判断,仍致力于通过外交斡旋解决事变,于是与日方签订了停战协定。
卢沟桥事变时的平津地区态势
日军根据停战协定占据了各个战略要地,和二十九军阵地犬牙交错。这样二十九军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日军在停战协定的掩护下频繁调动,占据有利攻击位置。一直到7月下旬,宋哲元依然对局势没有清醒认识。这时中央军增援部队已经开到保定、沧州,到这时宋哲元还在担心中央军来抢他的地盘,在24日给蒋介石的一封信中仍说"刻下拟请均座千忍万忍,暂时委曲求全,将北上各部队稍为后退,以便缓和目前,俾得完成准备。"
到7月底,日军已经陆续从国内和东北增调第五、六、十、二十师团和独立混成第一、十一旅团到平津地区,加上原来的天津驻屯军,总兵力达到十几万余人。26日晚,中国驻屯军司令官香月清司向宋哲元发出最后通牒,限二十九军于27日正午以前撤出北平,被宋哲元严辞拒绝。宋哲元这时才明白战争已经不可避免。27日,宋哲元召开军事会议,准备在8月1日发动进攻,冯治安三十七师会同赵登禹一三二师主力攻丰台,张自忠三十八师攻天津海光寺。
日军先发制人,于28日凌晨发动全线进攻,南苑、北苑、西苑、通县等地均发生激战,二十九军仓促应战,局势非常不利。宋哲元将要面临两难选择:平津地区无险可守,日军拥有优势兵力,又占了先机,此战二十九军不但难操胜券,而且连老本都有可能赔上;如果撤退,丢失平津责任重大,无法向南京、向国民交代。宋哲元正犹豫不决之时,噩耗传来,南苑的二十九军军部遭到日军主力攻击,副军长佟麟阁、师长赵登禹阵亡,军部直属部队和一三二师寡不敌众,被击溃。南苑丢失,二十九军防线被拦腰砍断,危在旦夕。
蒋介石发来电令,让宋哲元撤到保定
宋哲元此时保存实力的心思很重,他对张自忠说:"西北军是冯先生一生心血所建,留下的这点底子,我们得给他保留着。此事非你不能做到。二十九军现在战线过长,我们要把部队收容起来,只有你能和日本人谈判,拖延一个星期......"张自忠临危受命,代理北平市长,他对秦德纯说:"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汉奸了!"29日凌晨二十九军除留下四个团维持治安以外,全部撤走。
北平人民清早出门,发现国军已经抛弃了平津人民退走了,而张自忠署名的告示四处张贴,劝告民众各安其业,不要惊惶自扰。于是舆论大哗,都认为张自忠做了汉奸,一时间举国声讨"张逆自忠"。张自忠是一个自尊心、荣誉感非常强的人,这次遭遇对他打击很大,从此萌发死志。
8郁郁而终

宋哲元退到保定以后
依然幻想着张自忠将日本人摆平,和平解决事变,他能够率军返回平津。但张自忠从北平传来的消息,日军仍然在源源不断地从关外开来,战事没有结束的迹象。以后的一段时间,全国各大报纸开始追究丢失平津的责任,矛头直指宋哲元,南京方面也态度暧昧。宋哲元清楚蒋介石擅抓替罪羊,此时正可以将他推出去法办,借以卸罪于国人,因而非常担心。
8月中旬,宋哲元接到蒋介石召他进京的电报,忐忑不安,于是又派秦德纯代为晋见。秦德纯带回了意外的好消息。蒋介石对宋不但没有指责,反而慰勉有加,还同意将二十九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第一集团军的编制是:将原来的四个师扩编为三个军,宋哲元为总司令,原三十七师和一三二师扩编为七十七军,以冯治安为军长;原三十八师扩编为五十九军,军长由宋自兼(后来张自忠重返部队),原一四三师扩编为六十八军,以刘汝明为军长。部队驻守津浦路沿线。
但是不久南京方面就委任冯玉祥为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津浦路抗战。宋哲元知道这是变相夺自己的兵权,于是称病告退,赴泰山休养。冯玉祥满怀雄心壮志来到第一集团军,发现过去的部属早已和他离心离德,根本指挥不动。萧振赢趁机到处煽风点火,拉拢冯治安,离间第一集团军将帅。9月上旬,矶谷师团开始沿津浦路向南进攻。第一集团军此时内部矛盾重重,诸将相互疑忌,于是一触即溃。不得已,南京方面将冯玉祥调走,让宋哲元回来收拾局面。
宋哲元回到部队以后很想有所作为
他主动向南京请求发动反击,进攻邢台。他的作战计划得到蒋介石的批准。没等到第一集团军各部进入攻击地点,就被日军侦察机发现。于是日军一个混成旅团从邯郸出发,进攻大名。驻守大名的是何基沣的一七九师,顽强抵抗七天以后不支撤退。此战充分反映了第一集团军诸将保存实力的普遍想法,大名危急时,左面的石友三部,右面的黄维纲部,都拒不援手。大名丢失,宋哲元的反攻计划于是流产。
宋哲元这时才感受到部队里面士气低落,矛盾重重。不久,南京方面陆续将刘汝明的六十八军和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南调。此时的宋哲元已经完全丧失斗志,想方设法要保全自己这点残余实力,部下看透了他的心思,争先恐后地逃跑,反而把宋哲元和他的集团军部落在后面。这样撤到茅津渡,宋哲元接到了调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的命令,于是黯然离开了他苦心经营多年的部队。
两年后宋哲元在四川绵阳郁郁而终,被追授为一级上将。朱德和彭德怀赠挽联一幅:"一战一和,当年变生瞬间,能大自于天下;再接再厉,后起大有人在,可无忧乎九泉。"周恩来挽宋哲元:"失地未收回,虎威昭垂芦沟月;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蒋介石挽宋哲元:"砥柱峙中流,终仗威稜慑骄虏;星芒寒五丈,不堪珍瘁恸元良。"
抗日雄师二十九军的故事还没有完,刘汝明的六十八军和张自忠的五十九军都参加了徐州会战,战功卓著。后来组建第三十三集团军,下辖曹福林的五十五军,张自忠的五十九军和冯治安的七十七军,张自忠任司令,冯治安副之,算是二十九军的延续。三十三集团军后来参加随枣会战和枣宜会战,均立下赫赫战功,而张自忠就在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冯治安接任司令。枣宜会战以后,三十三集团军元气大伤,又由于是杂牌部队的原因而得不到补充,战力每况愈下,三年后参加常德会战时就已沦为二流部队。抗战结束以后,三十三集团军整编为三十三军,仍由冯治安任军长。冯治安率部参加淮海战役。
9结语

宋哲元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人物
他内心爱国意识和军阀意识同样强烈,常使他陷入激烈的思想斗争中。宋哲元有根深蒂固的军阀割据思想,在平津的所作所为,一半是为日本人所迫,一半仍是希望建立一个独立王国,搞军事割据。蒋介石对他花过大力气拉拢,但宋哲元最终还是不肯投怀送抱。芦沟桥事变以后,宋口口声声要为冯玉祥的西北军留点底子,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冯玉祥始终高过蒋介石。当时的形势,蒋介石已经实现统一,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西北军多少将领与时俱进,投靠蒋介石,宋哲元对冯玉祥的一片忠心令人慨叹。
宋哲元未尝不想抗日杀敌
但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军阀思想最终断送了他的军旅生涯。蒋介石能够重用张自忠、冯治安、刘汝明等人,以及孙连仲等其他西北军将领,但不肯用宋哲元,就是看透了他的私心杂念。张自忠在鲁南用自己亲手培养起来的五十九军和板垣师团硬拼,完全不顾伤亡,才获得临沂大捷;孙连仲守台儿庄,也是抱着将部队打光的决心,才有台儿庄大捷。正是这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精神,为中国最终赢得了抗战胜利。
归根结底,宋哲元是中国数十年军阀混战时期造就的人物,虽然有不屈的民族气节,但因为思想上致命的缺陷,无法成为抗日救国的中流砥柱。宋哲元最终未能战死沙场,得到一个军人最理想的归宿,的确令人惋惜,但也在情理之中。
10大刀队

1937年7月7日夜

守卫北平西南卢沟桥的第二十九军遇到日军挑衅和进攻,当即奋起还击,这次史称的“七七事变”开始了中国的全面抗战。消息传来,全国群情激昂,音乐家麦新在事变三天后便创作出著名的《大刀进行曲》——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把他消灭!把他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这首歌最初的词句,是以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夜袭日军的事迹鼓舞该部抗战,后来,随着它雄壮的旋律响彻全国军队和民众之中,“二十九军的弟兄们”便改为“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初期的二十九军的大刀队
在全国可谓如雷贯耳。二十九军的前身最早是冯玉祥的起家部队北洋第十六混成旅,后来发展成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该部长期驻扎在贫寒的西北地区,装备差,士兵成分却比较淳朴,冯玉祥也特别强调肉搏训练。在1930年的蒋冯阎大战中,西北军被蒋介石打败,冯玉祥的基本部队被南京政府收编,给了一个第二十九军的番号,但在待遇和供应补给方面一直受到歧视。1933年初长城抗战开始,二十九军担负了喜峰口的阵地防御任务,当时部队情况是“火力弱,有兵无枪,有枪缺弹,只是每人大刀一把,手榴弹六枚”。面对日军以空、炮协同的猛烈火力攻击,中国官兵只能依托长城抗击,部队守在工事里被动挨打伤亡很大。
宋哲元奉命防守冷口迤西至马兰关的长城关口
7日,二十九军接防喜峰口,凌源、平泉战败退兵喜峰口一带的万福麟部,无力再战。9日,日军步骑联合部队和伪军一部,乘万福麟部和二十九军三十七师交接阵地之时,向喜峰口外约20里的一个前哨据点孟子岭发起猛攻。傍晚,日军占领高地,控制了口门。王长海团以半天时间,前进100多里,从遵化赶到喜峰口。
日军先头部队已占领口外东北方长城制高点,并有敌步骑500名向喜峰口方面冲击。王团天黑时,潜登山头,以大刀砍杀一批日军,将制高点夺回。当夜,一0九旅旅长赵登禹、何基沣二人商议后认为应以夜袭反击敌军,便组织起500人大刀队,于1933年3月11日夜幕降临后直扑日军宿营地。。
大刀勇士们攀垣越墙分头入村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抡起大刀横砍直劈。骄狂的敌兵根本没想到国民党军队敢来偷袭,都在呼呼大睡,不少人梦中便做了刀下鬼。随后支援日军包围而来,双方短兵相接,大刀队边战边撤,喊杀之声震撼大地。当时报道是“夜杀敌千余”肯定有所高估,不过日军的确伤亡不小,参加夜袭的500名大刀队员也大部分壮烈牺牲。
10日凌晨3时,国民党军队乘黑夜出敌阵烧毁敌行李车数十部,歼敌约500余人
这一仗后,二十九军大刀队名震天下,成了全民族抵御外侮的偶像。何香凝曾赋诗一首称赞:杀敌何须更渡海,数万倭奴引颈待。钢脚夜眼青龙刀,捷音传来齐喝彩。二十九军民族光,挞汝倭国军阀狂。国仇重重何日忘,誓到东京饮琼浆。
抗战后期,原二十九军系统部队在国民党最高当局排挤下编制不断缩小,靠着喜峰口、卢沟桥等荣誉才勉强保留下番号。抗战结束后,第五十九、第七十七军只剩下四旅八团,人数不过2万,该部官兵又对蒋介石将他们推上内战前线极为愤怒,长期在徐州以北防地消极避战。1948年11月,在分别于1929年、1938年便秘密加入了共产党的张克侠、何基沣率领下,这两个军于淮海战役开始时宣布起义,加入了人民解放军,从而迎来光明的前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6 21:48:59 | 只看该作者
国民革命军第30军
编辑

该军前身原为西北军嫡系部队吉鸿昌等部。1930年10月,在中原大战后期,西北军吉鸿昌部被蒋介石收编为第22路军,吉鸿昌任总指挥。1931年9月,吉鸿昌因密谋反蒋事暴露,被迫离开均等出洋,该路军改为第30军,张印湘任军长。下辖3个师。第30师,彭振山任师长;第31师,张印湘兼任师长;第33师,葛云龙任师长。随后,该军参加了11月至1932年10月对鄂豫皖苏区的第3、第4次“围剿”作战和对湘鄂西苏区的第四次“围剿”作战。1933年1月,张印湘因指挥作战失利被解职,第30师师长彭振山继任军长。同年7月至1934年10月,该军参加了对鄂豫皖苏区的第5次“围剿”和对中央苏区的第5次“围剿”。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中央苏区后,第30师师长彭振山不愿意率部“清剿”留在赣省和湘鄂川黔边区的红军游击队,被蒋介石以“违抗军令”的罪名逮捕枪毙。第26路军总指挥兼军长的孙连仲兼任该师师长后,率部参加了对留在湘鄂川黔边区的红2、红6军团的第2次“围剿”等作战。
1937年7月至同年底,该军隶属第1军团,先后参加了平汉路北段沿线作战和太原会战中的娘子关战役。1938年隶属第2集团军时,田镇南任该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徐州会战。在此次会战中,该军奉命坚守台儿庄主要防御阵地,与日军进行了反复争夺,为此次战役的胜利起到了重大作用。徐州会战后,该军又参加了武汉会战,在武汉外围六(安)商(城)公路和固(始)潢(光)公路沿线担任阻击日军的作战任务。1939年2月,该军隶属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直辖,在河南南阳地区整训时,田镇南升任第2集团军副总司令,第31师师长池峰城任军长。下辖:第27师,黄樵松任师长;第30师,张华棠任师长;第31师,乜子彬任师长。同年4月至12月,该军参加了随枣会战和冬季攻势作战。1940年5月,该军隶属第2集团军,参加了5月初至6月下旬的枣宜会战。1941年,该军隶属第5战区时,先后参加了豫南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在此期间,第27师师长黄樵松调任第68军第143师师长,第55军第29师师长许文耀继任第27师师长;该军第30师与第68军暂编第36师对调建制关系。此时,该军下辖第27、第30、第31师。1943年,第30军军长池峰城兼豫北鄂边区游击总指挥时,该军隶属长江上游江防军总司令部,参加了鄂西会战和常德会战。1944年11月,该军隶属长江上游江防军时,军长池峰城专任长江上游江防军副总司令,副军长鲁崇义升任军长,担负长江上游江防守备任务。1945年6月,该军驻守河南汲县,隶属第4集团军。此时,该军奉命进行整编,第86军第67师改隶该军;同时,该军第31师被裁减。此次整编后,该军在参加邯郸战役的作战中,被人民解放军重创于东西玉曹、冢王地区,第30师师长王震被俘。
1946年上半年,国民党军队进行整编时,该军在山西运城改编为整编第30师,隶属第4集团军。鲁崇义任师长,黄樵松、唐秀清任副师长。原第27师改编为整编第27旅,许文耀任旅长,许德厚任副旅长,驻防山西翼城;原第30师改编为整编第30旅,尹瀛洲任旅长,驻防山西垣曲;原第67师改编为整编第67旅,李学正任旅长,陈成武任副旅长,王树民任参谋长,驻防河南洛阳。此次整编后,该整编师作为国民党军主力部队,从1946年7月至1948年7月,先后参加了临(汾)浮(山)战役、吕梁战役、晋南战役、豫西战役和临汾战役等。在此期间,师长鲁崇义调任整编第29军军长,副师长黄樵松继任师长, 1948年8月,该师恢复第30军的番号,该军27师和30师89团由副军长黄樵松率领增援太原。将所留部队为基础扩编为113军(军长鲁崇义),同时副军长黄樵松升任军长。原下辖整编第27、整编第30、整编第67旅,依次恢复原第27、第30、第67师的番号。同年11月3日,黄樵松在太原前线与人民解放军取得联系,准备战场起义时,被第27是师长戴炳南出卖,向阎锡山密告了起义计划,致使黄樵松与解放军代表晋夫等人一起被捕,解往南京后惨遭杀害。此后,戴炳南升任军长担负防守太原城的任务。1949年4月底,该军在太原战役中被人民解放军全歼。
1949年5月,原第30军在太原被全歼后,胡宗南为了安抚鲁崇义和其他西北军官兵,报请蒋介石批准后,将第113军改编为第30军,鲁崇义任军长。同时,将第113军原辖第116师,仝敩曾任师长;第130师,欧耐农任师长;第335师,卿云灿任师长,合编为第27、第30师,并转隶第30军。第27师,戴炳南任师长;第30师,尹赢州任师长。西南战役后期,该军由陕南汉中地区撤逃到川西地区,进驻成都东郊。12月25日,该军与李振的第18兵团一起通电起义,接受人民解放军改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13-12-14 16:34:44 | 只看该作者
林华强乡弟  你好
你編列以上资料.令老朽敬佩.但在最後第四行1949年5月........時間上有出入.
1949年5月蔣軍第17師駐守天台县整个县城.是年辳曆4月25日17師撒退中.包围天台中舉是我被抓出离开故乡的難忘的一天.
謝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7 18:56 , Processed in 1.08708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