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908|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山那村】石塘徐: 蕴含着山的坚韧与水的流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5:3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石塘”作为名字的村庄一定是极有诗意的,村名中蕴含着山的坚韧与水的流畅,依山傍水的村庄也的确有资格来享用这一村名。大淡溪顺着山谷一路奔腾着,流经了南山的许多村庄,再后汇入了天台的主溪始丰溪。就在大淡溪的两岸散落着的村庄中,竞有两个村庄共同分享着“石塘”这一村名,于是,他们在石塘后面分别加上各自的姓“徐”和“金”,如此,在天台南山就有了“石塘徐”和“石塘金”的两个村庄。两村相隔不远,就这样在大淡溪的南岸上,两村村民各自过着自己的生活,庄稼人同用大淡溪的水灌溉着自家的庄稼,家庭主妇们也同在大淡溪的岸边捣衣洗菜,在落差大的溪边建一座水碓用来磨粉。村庄的边上曾有三个深潭,最靠近村口的那个深潭为“放生潭”,潭中的鱼虾村民们是不能捕捉的,溪水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流淌着,将溪水的那份灵性浸润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石塘徐村为单姓的村,全村为徐姓。公路沿大淡溪从村旁穿过,公路边新建的住房将古旧的石塘徐村藏在了后边,于是,显现在路人眼前的是一个年轻的村庄。村民们是为了扩建住房而将原来的村庄一点点的向外扩散的,无意间,却保留了村庄原来的一些风貌 。穿过公路旁的建筑,慢慢地走入石塘徐,就会觉得进入了历史中的石塘徐。石塘徐从容地将它的过去向路人展示,倒塌的石墙,墙角的石磨,和石磨上的那一汪雨水,都无不是一种语言,其中记载着村民往日的生活和生活中的那种心情,或欢笑,或忧愁。

    有一条称为“岙坑”山溪弯曲着流经整个村庄,平日溪水缓缓的流淌着,显得几份平静,只是在雨后,它才显露出山溪的那份野性来,带着山土的浑浊,夹着野草的绿色,汇入大淡溪。在溪边不时有几步石阶通往溪底,那是为村妇们洗菜,庄稼人洗锄头和脚箩而特意铺设的。打开住宅的后水门,也往往有石阶伸出,拾阶几步便踩入水中,站在石阶上,主妇们淘米洗衣,孩子们则提着木桶打水。

    村中至今还保存着一条百来米长的老街,四五步宽的街道旧时铺着的是石子路,洋货店的店铺还在,只是不再经销旧时的洋货了,药店的柜台依旧,却早已没有了草药的药味。以前,在这条狭窄的街中,村民们也曾沿街设摊,交易的自然都是农家的土产,南山特产的番薯干,菜民们所需的菜籽,竹箩和木桶这些日常用具。人来人往中的热闹,满街叫卖声中的喧哗使得小村的古街充满了乡村中特有的那股乡情。街中有一幢过街楼,供着文昌,实为文昌阁,过街楼在60年曾作过整修,窗口上的那个大五角星足已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特色了,文昌阁现在是上不去了,但天井内那株十月桂依旧挂着绿枝,十几米高的桂花树,在天台可能也算不多。就是这株十月桂,在每年的金秋季节如期盛开,淡淡的桂花香悠悠的掠过村庄的每一条小巷,于是,村民们才感到一个收获的季节已经来临了。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中,人们一直奉行着耕读传家的观念,或守着世代的土地,安居乐业;或专心于读书,渴望着有一日走出大山,一展宏图。而能通过苦读而取得功名的人也必定成为村里人的共同荣耀,在石塘徐所有的读书人中,清乾隆年间的徐秉文成为村里读书人的代表,那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这位石塘徐人取得进士功名,在中了进士之后,回乡所建的那幢宅院现在倒是寂静得很了,宅中的门窗与梁柱极为简洁与朴素,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是堂中的那两只荷花柱础依旧散发着一位读书人的清高与纯朴,上方那两条草龙依稀还隐含着宅主当年腾飞的雄心。让后人感到惊叹的是这幢宅院的门楣横额上刻的“素位安贞”的石匾,就是这四个字让人们感到宅主不同寻常的处事准则。虽说是一位进士了,但安于自己的位置,而不忧不怨地行事,是对自己的告诫,同时也是内心的写照。楼建成时,主人将其命名为“衣德楼”,行事依德而行,德成为了宅主追求的最高境界,也就是这种平和的心态与高贵的品德成就了宅主当年于广西思恩县当知县时良好的口碑。作为思恩的知县,他保持着一位读书人的德行,修文庙,创义学。然后,他又如同一位布衣书生,两袖清风地回到了家乡石塘徐。这幢被村里人称为“岙坑道地”的宅院无意间成为了村里读书人的象征,数百年的风雨只能倾斜老宅的建筑,而读书人的品行却一直坚固如故,数百年的时间淡化的只是人们对于宅主的记忆,惟有石匾上“素位安贞”延续着宅主当年的平常之心。

    比衣德楼晚些年而建的三星楼,从楼名来似乎更接近平常的百姓生活,寿三星一直是百姓所追求的,但它却继承了衣德楼惟有读书高的生活观,大门石匾上的“居仁由义”依稀是“素位安贞”的延续,内心存仁,行事循义,说的就是仁和义的品行。这幢被村里人称为“后推道地”的宅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曾作为村里的私塾,作为旧时教学的形式,私塾不但为科举考试而服务,同时对儿童起着启蒙教化的作用。这是一家世袭的私塾,四代人相继成为这一私塾的先生,四代人不但传授着相同的文化知识,同样传递做人的品行。三星楼二楼的三个开间是打通的,当年作为学生的教室,在私塾兴旺的时候,因学生多,主人只能在宅院的一侧另建三间房屋作为教室,现在房子已倒塌了,但村里人还称它为“三间”,说不定现在村民的祖辈在年少时,就曾在这儿读着《三字经》和《千字文》。还能显示出这家私塾当年辉煌的是堂前三面木板墙上所贴的当年的捷报与喜报,当私塾的学生考上了秀才或入学县学堂时,都会由县衙将捷报送至私塾,一路上敲锣打鼓,村中通往三星楼的那条小弄,岁月间不知有多少次响起了报喜的锣鼓声,每一次的锣声都是对于读书人的一种肯定,每一次的鼓声都是先生脸上喜悦的笑容。然后,捷报就隆重地被贴于堂前的木板墙上,让后来的学子一次次地重温着读书人的尊严。现在,捷报已斑驳不清了,还能辩出的只是残缺的字句,但暗红的色彩却无法掩盖昨日的喜悦。

    村中还有许多的宅院,还有许多的楼阁,它们的主人敬重着读书人对于德性的追求,于是,在几百年的光阴间,这座小山村中建起的小楼大多由“德”字作为楼名,“天德楼”、“仁德楼”、“崇德楼”、“颂德楼”、“树德楼”、“明德楼”。这些楼名的匾额都曾庄严地挂于楼中,字或是篆书,或是隶书,但都是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所写这是必定无疑的,因为只有他们才有资格写下“德”字,也只有他们所写的“德”才会名副其实,这就是飘散着书香的山村的选择。

       今天的石塘徐人心中依然还充满着那份诗意,村的四周植上无数株梨树,每当春暖花开之时,村前屋后,满树的梨花盛开,洁白的花朵,在青砖黑瓦间摇晃,在村民的眼中这些梨花就是夏日果实的影子。在一场春雨之后,花瓣儿悄然飘落,或栖息于瓦缝间,或随着山溪流出村外。梨花的洁白也正是一位读书人的品质,受耕读传家观念濡染的村庄保存着的依然是传统的美德,在村中流动的山溪和宁静的老街中,我们能感受到石塘徐村的那份水的灵性与山的韧性,看来“石塘”这一村名起得的确有点远见。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5-21 09: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经验 +2 街币 +50 魅力 +2 收起 理由
abracadabra + 2 + 50 + 2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5:32:54 | 只看该作者

■大淡溪就这样年复一年的流淌着,溪水的那份灵性也就浸润了村民们的日常生活。



■山溪弯曲着流经整个村庄,流进了村民的日子里。



■老街是宁静得多了,惟有街中的那座文昌阁,保存着读书人旧时的梦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5:35:07 | 只看该作者

■岙坑道地无意间成为了村里读书人的象征。



德楼的“德”字成为了宅主人生的依托。



■荷花柱础依旧散发着一位读书人的清高与纯朴。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5-19 08:56 编辑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5:37:38 | 只看该作者

■通往三星楼的这条小弄,岁月间不知有多少次响起了报喜的锣鼓声。




■捷报已斑驳不清了,还能辩出的只是残缺的字句,但暗红的色彩却无法掩盖昨日的喜悦。



■当年作为私塾的“三间”已倒塌,不倒的是村民对于读书人的那份敬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5#
发表于 2007-5-17 16:01:13 | 只看该作者
那位抗日老兵徐台宽就是在这个村子里生活了很多年!
6#
发表于 2007-5-17 16:46:24 | 只看该作者
可惜那天时间不够,要不让楼主带着在村子里多转转就好了。
看到绕着屋旁流淌的那些小涧水,真的是很舒服啊
7#
发表于 2007-5-17 17:27:14 | 只看该作者
啧啧……

称奇


8#
发表于 2007-5-17 22:52:50 | 只看该作者
我有个同学是石塘徐的哦。
好像来平桥的路上会经过它的村口,不过一直没进去过。啥时候进去瞧瞧。
9#
发表于 2007-5-17 23:43:49 | 只看该作者
闲云先生真可谓“石塘” 山水文化一知音!感谢先生为石塘作记。
老家有一绝:即原有的明堂都朝正北(一般都是朝南),面向大士尖,先人并在那植一松以明之。如此形成北对大士骑狮,南背珠岗,有象西来,村前淡溪朝正东流去的地理环境。
另有几点可能是先生耳误,想更正一下:
进士公徐炳文为徐秉文;
衣德楼当为懿德楼;(进士公当年曾著有懿德楼诗集,惜已流失)
居仁由义应为“为仁由义”(为字已模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10#
发表于 2007-5-17 23:47:16 | 只看该作者
懿德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7 05:32 , Processed in 1.08417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