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68|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中的天台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16 16:1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昨晚浏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柏杨老兄在开篇介绍中国的概况中大江大河大湖五岳名山之后,就是天台山,尽管是简单的介绍,但是对其在文化上地位加以特别的肯定,于是天台山列在了其他名山之首。

才看了开篇的一点点,可能部分具体内容有商榷之处,但是总体上讲,这是一部水平很高的通俗历史地理读物。
沙发
发表于 2007-5-16 16:46:07 | 只看该作者
柏杨的观点是很有个性的,不过他的史学功底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啊
板凳
发表于 2007-5-16 16:53:55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ab的功底偶是相当的佩服啊!
地板
发表于 2007-5-16 19:20:47 | 只看该作者
柏杨的“酱缸说”还是蛮入骨的
5#
发表于 2007-5-21 10:54:08 | 只看该作者
台湾的作家,偶认识这么几个人:刘墉、李敖,还有就是柏杨
6#
 楼主| 发表于 2007-5-29 12:52:45 | 只看该作者
没弄懂柏杨为何如此贬明褒清?
7#
发表于 2007-6-8 12:04:23 | 只看该作者
估计他是满清的后代!
8#
发表于 2007-6-8 12:07:19 | 只看该作者
明清不可道,不如元。
9#
发表于 2007-6-8 12:08:09 | 只看该作者
伟大的成吉思汗,伟大的社会主义元朝



      “明朝那些事”,过去我只看了标题,但没进去看,因为,明朝的历史是中国最压抑的一段,实在不喜欢多看,整个一个太监帝国,第一和第二个皇帝都是篡位而且血腥残暴,禁海,杀大儒十族,文字狱,八股文,官员在朝廷上被打屁股,等等。明朝还有对历史文化的破坏,一部历史的修订要很长时间的,就算元朝不是近百年历史,而是50年历史,要严格修订历史也要十余年的时间,而明朝一年都不到就把百年的元史修完了,太遗憾了。明朝修的元史是在明朝初期
      ,本来,明朝200余年,还可以再次重修的,但明朝后来的皇帝一个比一个会玩,哪里管这些文化上面的东西。也许他们认为皇帝自己是回族穆斯林,因此,对中国文化不必负责认真吧。

      “明朝那些事”开头有这样一段话:
      “此时的中国,正在极其腐败的元王朝的统治下,那些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然后把土地用来放牧(元史),从赋税到徭役,只要是人能想出来的科目,都能用来收钱,过节要收“过节钱”、干活有“常例钱”、打官司有“公事钱”,怕了吧,那我不出去还不行吗,不干事还不行吗,那也不行,平白无故也要钱,要收“撒花钱”。服了吧
      ”

      这位作者把元朝写的黑暗无比,作者甚至说,“来自蒙古的征服者似乎不认为在自己统治下的老百姓是人,他们甚至经常考虑把这些占地方的家伙都杀掉”。事实真的是这样么?当然不是,元朝对百姓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一个。请看明朝的写的元史记载:

      元:食货 志第四十二 食货一

      《洪范》八政,食为首而货次之,盖食货者养生之源也。民非食货则无以为生,国非食货则无以为用。是以古之善治其国者,不能无取于民,亦未尝过取于民,其大要在乎量入为出而已。《传》曰:“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此先王理财之道也。后世则不然,以汉、唐、宋观之,当其立国之初,亦颇有成法,及数传之后,骄侈生焉,往往取之无度,用之无节。于是汉有告缗、算舟车之令,唐有借商、税间架之法,宋有经、总制二钱,皆掊民以充国,卒之民困而国亡,可叹也已。


      元初,取民未有定制。及世祖立法,一本于宽。其用之也,于宗戚则有岁赐,于凶荒则有赈恤,大率以亲亲爱民为重,而尤□藐于农桑一事,可谓知理财之本者矣。世祖尝语中书省臣曰:“凡赐与虽有朕命,中书其斟酌之。”成宗亦尝谓丞相完泽等曰:“每岁天下金银钞币所入几何?诸王驸马赐与及一切营建所出几何?其会计以闻。”完泽对曰:“岁入之数,金一万九千两,银六万两,钞三百六十万锭,然犹不足于用,又于至元钞本中借二十万锭矣。自今敢以节用为请。”帝嘉纳焉。世称元之治以至元、大德为首者,盖以此。

      自时厥后,国用浸广。除税粮、科差二者之外,凡课之入,日增月益。至于天历之际,视至元、大德之数,盖增二十倍矣,而朝廷未尝有一日之蓄,则以其不能量入为出故也。虽然,前代告缗、借商、经总等制,元皆无之,亦可谓宽矣。

      中统元年,又颁农桑之制一十四条,条多不能尽载,载其所可法者:县邑所属村疴,凡五十家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一人为之长。增至百家者,别设长一员。不及五十家者,与近村合为一社。地远人稀,不能相合,各自为社者听。其合为社者,仍择数村之中,立社长官司长以教督农民为事。凡种田者,立牌橛于田侧,书某社某人于其上,社长以时点视劝诫。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授提点官责之。其有不敬父兄及凶恶者,亦然。仍大书其所犯于门,俟其改过自新乃毁,如终岁不改,罚其代充本社夫役。社中有疾病凶丧之家不能耕种者,众为合力助之。一社之中灾病多者,两社助之。凡为长者,复其身,郡县官不得以社长与科差事。农桑之术,以备旱为先。凡河渠之利,委本处正官一员,以时浚治。或民力不足者,提举河渠官相其轻重,官为导之。地高水不能上者,命造水车。贫不能造者,官具材木给之。俟秋成之后,验使水之家,俾均输其直。田无水者凿井,井深不能得水者,听种区田。其有水田者,不必区种。仍以区田之法,散诸农民。种植之制,每丁岁种桑枣二十株。土性不宜者,听种榆柳等,其数亦如之。种杂果者,每丁十株,皆以生成为数,愿多种者听。其无地及有疾者不与。所在官司申报不实者,罪之。仍令各社布种苜蓿,以防饥年。近水之家,又许凿池养鱼并鹅鸭之数,及种莳莲藕、鸡头、菱角、蒲苇等,以助衣食。凡荒闲之地,悉以付民,先给贫者,次及余户。每年十月,令州县正官一员,巡视境内,有虫蝗遗子之地,多方设法除之。其用心周悉若此,亦仁矣哉!


      从上面记载看,元朝简直有点社会主义的味道了,对穷苦百姓多好啊。元朝不仅保留了宋朝的机构和全部行政官员,而且还尽一切努力得到任职官员们的个人的效忠。为了备荒,在丰年,国家收购余粮,贮藏于国仓。当荒年谷价上涨时,开仓免费分发谷物。还组织了公众救济。1260年法令要求地方长官对老学者、孤儿、病弱者提供救济。1271年的又一道法令号召建医院。这些措施除了受到中国行政传统的影响外,很可能在忽必烈的头脑中还受到佛教影响的结果
      ,这种影响显然很强烈。稻米和玉米是定期分发给急需的家庭。

      马可波罗说,忽必烈本人每天就要接济3万穷人。

      但是,元朝为什么灭亡了呢?原因主要是元朝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斗争,太残酷了,还有天灾,泉州开始流行霍乱,并向整个中国转播,有人考证,当时横跨欧亚大陆的黑死病就缘于此,百姓和士兵大量死亡,元朝的皇帝和两个皇子也很有可能因此而死亡。当时天灾有黄河泛滥,元朝政府要治理水患,整个因素加起来,造成元朝灭亡。当时起义的军队中,朱只是个小角色,他是靠他的大脚夫人爬上去的,之后,淹死前起义首领,建立明朝。最有意思的是作者的文章颠倒黑白,还自称什么“科学的态度”,真是搞笑噢。我只看了那个文章的开头,就发现这样明显违背历史的错误,在往下看,相信一定更多。此类华众取崇的文章竟然被炒红,对这些人的历史知识的缺乏而叹息,中国现在真的是文化沙漠么?


      所有狂捧明朝贬低元朝的文章都类似,比如网上另一个写手杜车别,在他的“满清取代明朝是野蛮代替文明
      ”一文中说到:“当元朝灭宋的时候,中国文明几乎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人口的大量被**,文化的破坏,无论北方南方都是如此,而与此同时西方却没有受到蒙古大军的**破坏,相反由于蒙古西征,把大量东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传播到西方,刺激西方,鞭策西方,西方也开始了文艺复兴”

[ 本帖最后由 你爸爸 于 2007-6-8 12:11 编辑 ]
10#
发表于 2007-6-8 12:10:33 | 只看该作者
作者对元朝的诬蔑是明显的,蒙古帝国不但给西方送去了中国的文明,同时也把西方的文明带到了中国,而杜车别确强奸历史,把历史裁剪,把蒙古带给中国的阿拉伯的科学成就忽略,妖魔化元朝。正是元朝把阿拉伯的医学,航海,天文和数学等科学传给了中国,并在中国得到进一步发展,详细的见我的系列文章。忽必烈在1264年颁布了一条法令,公布了用纸币来计算主要商品的价值,元朝的商业空前的繁荣,只广州一处,就与14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杜车别的文章都是大量引用文章的,初看起来,他好有学问噢,似乎还有一堆的粉丝,因此,说他对对历史无知是不公平的,但为什么杜车别要如此的断章取意,煽动民族矛盾,他的用心到底是什么呢?估计他不敢回答我这个问题,哪位纳粹皇汉可以代替回答我么?呵呵~~~~~实际上,网上另一个煽动民族的矛盾的写手赵丰年,他的手法和杜车别一样,看起来引经据典,实际上是断章取意。

      在此,声明一下,本人所有文章均无版权,欢迎任意使用,不必注上我的笔名。最后,是几个世界名人对成吉思汗的评价:

      伊儿汗国的重臣、伊朗著名史学家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一书中说:“倘若那善于运筹帷幄、料敌如神的亚历山大活在成吉思汗时代,他会在使计用策方面当成吉思汗的学生,而且,在攻略城池的种种妙策中,他会发现,最好莫如盲目地跟成吉思汗走。”

      甚至拿破仑本人也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他的四个虎子都争为其父效力,我无这种好运。”

      马克思说:“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一书中马克思写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
      。他卒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蒙古和中国;前三部分由汗分别统治;最后一部分作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前总理尼赫鲁说:“蒙古人在战场上取得如此伟大的胜利,这并不靠兵马之众多,而靠得是严谨的纪律、制度和可行的组织。也可以说,那些辉煌的成就来自于成吉思汗的指挥艺术。”

      他非常赞成勒加特的说法:“蒙古人所进行的征战,就其规模和艺术、突然性和灵活性、包围的战略和战术而言,是史无前例的。”“成吉思汗即使不是世界上惟一的、最伟大的统帅,无疑也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统帅之一。”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给陆军部长的一份报告中说:“如果有关战争的记载都从历史上抹掉,只留下成吉思汗战斗情况的详细记载,且被保存得很好,那么军人将仍然拥有无穷无尽的财富。从那些记载中,军人可以获得有用的知识,塑造一支用于未来战争的军队。那位令人惊异的领袖(成吉思汗)的成功使历史上大多数指挥官的成就黯然失色。”

      俄国将军以葛那吉夫说:“横览宇内,历年之少,而开拓疆土之广大,如成吉思汗者,千古所未尝见也。成吉思汗登蒙古大汗位之初,兵籍之户数约一万三千而已(约三万),其后征服民族之数凡七百二十部之多,其言语信仰,大抵异类。其子孙蒙业开拓,所奄有之全版图,包括今之清帝国,印度之北部,韩国半岛,中央亚西亚之全城,俄罗斯帝国之大半,印度斯幼发拉的士两河间之南部,兵刃之所斩刈,马足之所蹂躏,由东达西,成一直线,径长六千英里(约当中国1万6千里),其间列国数十,成吉思汗及其子孙才以六、七十年之短日月次第削平者也。此最大盖世之雄,果如何而崛起者耶?”

      俄国军事家柯列金说:“通观世界历史,用很少兵力(拉施德丁说12万,小林高四郎说20万),在很短时间内(公元1207年到1227年共20
      年),攻略广大土地(欧亚两洲的大部),统治众多人口(中小路彰说6亿人口,我认为有些夸大),除成吉思汗时代的鞑靼人和帖木儿时代的中亚细亚人之外,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

      英国史学家道森在其的绪言中曾介绍了成吉思汗的蒙古人与基督教世界的关系,其中说:“成吉思汗亲自规定,一切宗教都应受到尊重,不得偏爱,对于各种教士都应恭敬对待,把它作为法令的一部分。他在东方和西方的所有后裔历代都忠实地遵守了这项原则。”他分析了这一政策产生的原因,认为“蒙古和土耳其斯坦是世界上各种宗教会合的地方,蒙古人自己作为新来者发现,佛教、基督教、摩尼教和伊斯兰教已经在一些民族中间扎下了根,而他们是从这些民族获得初步文明的。”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先生在《翻开看世界历史》一书中曾客观地分析了成吉思汗西征与经商的关系,他说: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且想要同花剌子模沙拉和平相处。但是沙拉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拉不但没有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害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摧毁了花剌子模。”“沙拉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

      尼赫鲁先生的这一分析实际上包含了如下几种含意:第一,从成吉思汗的本意讲,当时“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是想在蒙古与花剌子模两个东西方大国之间开辟一条和平商路,保护两国的和平商人,促进双方和平相处;第二,当450名商人被杀死之后,成吉思汗也没有立即选择战争,这说明他和平相处、和平经商的诚意;只是在花剌子模沙杀死其正使、侮辱其副使之后,成吉思汗才不得不选择战争。尼赫鲁先生认为花剌子模的这种做法是“无理行径”,“是血仇”,实际上是对国与国之间和平交往原则的粗暴践踏;第三,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是为了替商人和使者报“血仇”,这就肯定了成吉思汗打击花剌子模的正义性。从这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成吉思汗开始西征时具有一定的自卫反击战性质,只是以后才发展为民族征服战争。一位华裔日籍学者陈舜臣先生在台湾远流出版公司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中,曾将花剌子模的这种行径称为“古代的恐怖主义”。

      美国传记名家哈罗兰姆将成吉思汗称为“人类帝王”,他在其著作中说:“虽然当初的成吉思汗从未接受过物质文明的熏染,竟能为50多个民族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典章,维持大半个世界的和平与秩序”;“信使可以纵横50个经度,一个少女怀一袋金子,可以安心遨游这个广大的帝国。”使得东西交流为之畅通,欧亚文化为之交流,“这是人类之间最广大而开放的一次握手。”

      著名的元史专家韩儒林先生说:“成吉思汗在开始西征起,便采用中原的交通制度,在通往西域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驿骑’、‘驿牛’和‘邮人’,把中原原有的驿站系统延伸到西域。一直到他的子孙时代还继续改善和发展这一艰巨事业。”“成吉思汗把东西交通大道上的此疆彼界扫除了,把阻碍经济文化交流的堡垒削平了,于是东西方的交往开始频繁,距离开始缩短了。中国的创造发明如火药、纸币、驿站制度等输出到西方,西方的药品、织造品、天文历法等也输入了中国。”正由于蒙元时期用暴力扫除了亚欧各国之间的此疆彼界,又逐步建立了一个完善的驿站系统,于是将几千万平方公里之内的各个部分彼此联系起来了。比如在元朝境内就有陆站、水站、狗站等1383处,拥有驿马44301匹,驿车3937辆,驿船5921条。

      “四方往来之使,止则有馆舍,顿则有供帐,饥渴则有饮食,而梯航毕达,海宇会同”,“脉络相通,朝令夕至”
      。一个使者、商人或旅行者只要能领到帝国发的乘驿牌,就可以在亚欧各地通行无阻,所谓“之千里者,如在户庭;之万里者,如在邻家” 。

      最后,历史当然可以写的好看,但是,这些要以真实为基础的。歪曲历史绝对称不上“好看”,而是丑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17 07:43 , Processed in 1.07143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