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132|回复: 22

寻找抗战老兵之安德洲 【文字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25 14: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84岁的抗战老兵安德洲平静地坐在家门口的石凳上,望着门外弄堂里走动的村里人,安德洲时常会想起66年前,参加抗日战争时,父亲在村口送别时的那一场景。村口的那座两脚门头下,父亲苍老脸上的泪珠让年轻的安德洲双眼模糊,这并不是他第一次离别亲人,但这次走向的是抗日战场,虽然,他是一位热血青年,但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次生死的离别。村庄渐渐地远了,那是他生活了18年的家乡,在回望村庄的瞬间,安德洲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此时他已加入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者的爱国战争之中,他已成为了抗日队伍中的一名战士,他也没有清楚地意识到之后的战士经历将会永远地定格于他的生命记忆之中。那一年他18岁。


     安德洲的家乡在天台屯桥岭下安村,村口那座两脚门头上的匾额上题着“南阳胜地”四个字,安德洲的家就在门头不远的一幢三合院中。房已破旧了,老人还是住着他生活了一辈的院子,在光线暗淡的堂前中,安德洲向我们这些来访者谈起了当年参加抗日时的一些往事:
    那年我只有18岁,听村里的人讲日本人的飞机在屯桥掉下了炸弹,一位姓杨的老百姓被炸死了,家里人是非常的心疼。村里有的人也去屯桥看了,我没有去,但感到有点气愤,日本人怎能这么没有人性,炸死无故的老百姓,这大概是1940年4月,之后不久,国民党部队就在村里招志愿兵,也就是老百姓所讲的抽壮丁,我家也得出一人,由于我哥在外做手艺活,所以就由我代替我哥参加了国民党的抗战部队。

    参加抗战部队后,安德洲首先来到浙江省松阳县,被编入了白崇禧的部队。在之后的几年中,安德洲转战于浙江的几个抗日战场。对于这段时期的生活,安德洲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艰苦,部队的条件差,常常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加上战斗是一场接着一场,好在部队的战士能相互照料。当时安德洲被编入的是浙江省保安第五团的保安处,虽说是一个后勤部门的工作,他也多次随部队冲上战场,与日军面对面作战,之后他随部队转战于全国的各大战场,最令他难忘的是锦州的一次战斗:
    那次我们一个连170多名战士参加了战斗,经过几天的激战,双方伤亡人数很大,最后一个连只有连长,我和另一位士兵三人,就在我们撤离战场时,我却意外地遇到了另一支部队的一位同村人,他的名字叫安万水,在这种的场合与同村人的相遇,让我们俩都感到意外又亲切。后来,我与安万水回到村里后,我们俩一直都相处很好,安万水几年前过世了,我感到很痛心。

    在抗战期间,安德洲参加过多少场战斗,这位抗战老兵已记不太清楚了;发生在战场上的枪林弹雨的细节,老兵也回忆不太起了。抗战胜利的时候,安德洲的部队刚好在东北,当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时,安德洲是多么的高兴,中华民族终于赶走了侵略者,自己这几年跟随部队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一天。在抗战结束后,他投入到解放军,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39军27师349团救护连的一名战士,之后他参加了锦州战役,并荣立一等功。后随部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历2年9个月,又荣立了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三次。1954年他转业回到老家天台岭下安村,一位战士不是战死沙场,就是回到故乡,32岁的安德洲结束了14年的军旅生涯,回到了家乡,他成为了一位普通的农民。


    60多年的时光已模糊了老兵的记忆,或许,安德洲从来就没有将这一人生经历作为一位英雄的角色来自居,但老人朴素的感觉丝毫没有消退他所曾经获得的荣誉,他平淡的讲述也丝毫不会减弱来访者对这位抗战老兵的敬意。当这位老兵将他当年所获的军功章展示于我们面前时,突然间,我们眼前出现的是一位抗战战场上生龙活虎的战士形象,一位于枪林弹雨间保卫祖国的英雄者的风姿。老人将保存至今的七枚军功章别于胸前,每一枚军功章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它保留在老人记忆的深处,可惜老人年事已高,已无法细述这些属于他自己的故事了。军功章已没有了当年那份鲜亮了,但暗淡的绸带决不会失去故事的生动,那一张张荣誉证书,都在向来访者讲述着一位抗战老兵当年的战斗历程,这是一位战士的荣誉,这是一位老兵记忆的见证。

    在我们倾身聆听着老兵的故事时,一场细雨轻轻地扣在瓦房上,如同老兵记忆的碎片,从遥远的历史深处,打动着我们的心灵,老兵的情感是那样的朴实。雨水落在道地的水缸中,泛起片片涟漪,而老兵的内心却是平静如旧,依然是从容的讲述。老兵是老了,岁月的沧桑是那样明显地挂在老人的脸上,故事是旧了,却让后辈感到格外的鲜活。作为天台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至今还健在的老兵已不多了,他们的每一句口述都将成为珍贵的历史资料,他们所珍藏的每一枚奖章,每一张证书都是天台抗战史的见证。

    由于历史的原因,安德洲现在的生活可谓艰难,房还是住了一辈子的老宅,破旧不堪,人老了,难免会有一些病痛,而昂贵的医药费让老人无法承受,每月275元的生活补助费就是一位抗战老兵的所有的生活来源,与老伴一起精打细算的过着简朴的生活,而老人又不愿向政府提出任何的要求。当问起对于现在生活的打算时,老兵的回答是“过一天算一天”,这六个字中不知包涵了多少的无奈,多少的心寒,老兵需要社会的关爱。

    在告别老兵时,雨下得更稠了。雨中的老人与老伴一起向着我们挥手,望着老人苍凉的身影,耳边回响的是老兵难忘的抗战故事。对于一位抗战老兵,我们真不该忘却,对于一位抗战功臣,我们理应给予关注。





[ 本帖最后由 闲云散人 于 2007-5-31 15:17 编辑 ]
发表于 2007-4-25 15: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幸苦了 顶一下
发表于 2007-4-25 22:5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不能忘却!没有这些千千万万抗日老兵,就没有我们现在安定的生活。
发表于 2007-4-26 09:0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好
发表于 2007-4-26 09: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战士都有一颗高昂的头颅,所以低声下气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是做不来的,所以这也社会积极主动起来 ,替他们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发表于 2007-4-26 09: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 温暖人心~
发表于 2007-4-26 09: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news.sina.com.cn/c/2007-04-26/041912867929.shtml

唉,连慰安妇的活证人的生活尚且如此,看来这是社会普遍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07-4-26 18: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本想将这次寻访写成访谈录的形式,由老兵来回答有关的问题,再作一些整理,形成口述历史的文本,因为这种更具真实性。

到了那儿之后,一开谈,发现根本做不了,因为老人对于以往细节根本回忆不起了,只有做成现在这样的文本了。

从第一次的寻访后,偶感得做文字的街民要有多种准备,随机行事。
老兵能谈得细的,思路清澈的,最好做谈访录的形成。

如果老兵的记忆有点乱的,那只有尽可能记录下老兵的口述,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感受。
或许,不同的文字形式,会使这一系列的文稿更加丰富与多样性。
发表于 2007-4-26 22: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各位了
谢谢各位!
发表于 2007-4-27 08:4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记忆力难免减退。
可惜我外公去世,否则他们当时也是打小日本的主力,当时听他讲故事,我现在自己都忘了,哈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3-29 03:36 , Processed in 1.1942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