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5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集贾似道、罗隐、范方老倌人等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征集贾似道、罗隐、范方老倌人等民间传说。好象这几个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应该有研究价值,尤其前两个。
沙发
发表于 2006-2-10 20:07:0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下!
板凳
发表于 2006-2-10 21:43:00 | 只看该作者
贾是不是天台出的最大的一个官儿?
地板
发表于 2006-2-10 21:55:00 | 只看该作者
<P>转帖:</P><P>贾似道</P><P><b><FONT size=2>一、市井无赖
</FONT></b>  贾似道(1213-1275),字台宪,南宋台州(今浙江临海)人,出生在南宋时期的一个官宦之家。其父贾涉官至淮东制置使,为路一级的高级长官。宋太祖时,因袭唐制,将全国分为若干道,道以下设置州府郡军。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将道改为路,正式将全国划分为十五路。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增加至二十三路。宋徽宗以后,因为军事需要,临时设某路或数路制置使司,委派制置使一员,掌管本路或数路的边防军旅大事。南宋时期,继续设各路制置使,主管本路以内诸州军马屯防捍御,多派安抚大使兼任,有时也派兵马官担任,官资高者加"制置大使"。
  贾涉虽然手握大权,但其人品不佳,不仅轻浮且好色。一天,贾涉路经钱塘凤口,见一妇人在河边浣衣,美艳动人。贾涉见其秀色可餐,便上前调笑,开口道:"娘子真乃西施再世也。"
  浣衣的妇人听见有人说话,吃惊地回头,只见身后一位官人正微笑着盯着自己,害羞得满脸红晕,更是迷人。但她没有斥责这个官人,只是轻声说道:"小妇人与官人从未谋面,何故出此言语?"
  "娘子这样美貌,人见人爱呀!"贾涉嬉皮笑脸地回话。
  "官人不可胡说,妾已是有夫之妇。"
  "可惜,可惜,谁个忍心让娘子于此等活计?娘子肯从我作逍遥游乎?"贾涉急切地看着妇人的表情。
  那浣衣妇人停下手中的活计,考虑了一会儿,低头说道:"妾姓胡,钱塘凤口里人,嫁与邻村一农夫为妻,不能擅自作主,官人与夫君商量再说。"
  贾涉随那浣衣妇人来到她家,刚坐下,就见那妇人的丈夫从外头打柴回来,他见家里来了位不认识的官员,十分恐慌。贾涉便上前打拱作揖,以试探的口气说道: "你家娘子愿卖与我为妾,你意下如何?"
  夺人之妻,实属万世之仇,但那个农夫害怕其权势,不敢反对,只是说:"小民娶妻不易,求大人饶恕。"
  贾涉死磨硬缠,恩威并施,说道:"我可多给你些银两,你再娶一房如何?"
  农夫无奈,只得接受条件,看着自己的妻子胡氏被人夺去。这个浣衣妇人胡氏,不是别人,正是贾似道的生母。贾似道掌权之后,她被封为秦、齐两国夫人,备享荣华富贵,死后竟以皇后葬礼埋葬,此乃后话。
  贾涉偶得美妾,欢喜不已,从此二人双栖双宿,很快胡氏便有了身孕。自从胡氏有了身孕之后,贾涉的正妻便时时与之为难,动辄打骂不止。面对家中妻妾之争,贾涉伤透了脑筋,便找好友陈履常诉说自己的苦衷,求他给想个法子。
  陈履常听了贾涉的诉说,心想:清官难断家务事,我能有什么办法,但念在通家之好的份上,还得帮他这个忙。陈履常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贾涉,贾涉连连称赞:"好,好!"便高高兴兴地回家告诉胡氏。
  第二天,陈履常告诉妻子:"麻烦夫人到贾府一趟,借一奴婢回来。"说完,对妻子作了具体交待;让她依计而行。
  陈妻来到贾府,贾涉的正妻出来迎接,二人一番问候,便姐姐长妹妹短地闲聊起来。谈得兴趣正浓之时,陈妻乘机说道:
  "我家近日人来人往,忙得不可开交,下人们侍候不过来,想借你家一个奴婢帮一阵忙,不知姐姐愿意否?"
  贾妻闻言,很大方地说:"妹妹既有此意,派人言语一声便是,还麻烦你亲自来一趟。家中奴婢任妹妹挑选,哪个如意领哪个。"说罢,便将家中婢妾通通呼唤出来。
  陈妻从椅子上站立起来,故意看看这个,又瞅瞅那个,好像是在细心挑选,可是内心里她早就有了人选。  陈妻看来看去,最后把自己的目光放在了胡氏身上,指着胡氏说道:"就是她了。"
  贾妻先是一愣,继而大喜高兴地说:"妹妹真有眼力,这个骚狐狸不知如何迷住了我家老爷,给弄到家里来,整日争风吃醋,不得安宁。妹妹看中她,就领去吧!"
  陈妻闻言忍住未笑,心想:你这下拔了自己的眼中钉,当然高兴喽。陈妻向贾妻告辞,领着胡氏来到自己家中,替贾涉除了一块心病。到了公元1213年8月8日,胡氏分娩一个男孩,这个呱呱坠地的男孩便是贾似道。
  贾似道年少之时,继承了其父贾涉的好色之习,经常夜宿花街柳巷,还染上了赌博恶习,成为一个十足的市井无赖。其母胡氏十分伤心,劝其学好,贾似道把母亲的话当成耳旁风。胡氏无奈,只得找一家姓徐的亲戚,求他们帮忙。徐家有一个叫徐谓礼的人,喜读袁天纲、李淳风的书,对于相人之术十分精通,安慰胡氏说:"似道虽然如今沾染恶少习气,浪荡不羁,但他天生一副富贵相,日后至少可以作个小郡郡守,夫人放心便是。"
  胡氏一听儿子将来仍不失功名,当下十分高兴,便放下心来,告别徐家亲戚回到家中。贾似道从赌场回家之时,胡氏便对贾似道说:"徐家相公说你生了一副富贵相,将来仍不失为一小郡郡守,你可要好自为之!"
  贾似道闻言大怒,大骂徐谓礼:"徐家小子,你也太小看贾某人,小小郡守算得了什么,日后发达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说完,带了些银两;又急忙奔出家门,胡氏拦挡不住,感到十分伤心,嘤嘤啜泣。
  贾似道的话虽是一时气话,倒让他说着了。后来,贾似道位居丞相,徐谓礼往贾府求官,过了很久也不见动静。便去求胡氏说情,幸亏胡氏对儿子发了话,贾似道才勉强答应,但仍记着年少时的话,愤恨地说:
  "徐家相公骨相寒薄,不宜委以重任,只可作一小郡郡守耳。"
  贾似道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充满了报复的愉悦之感,充分暴露了他的无赖本相。就这样,徐谓礼被任命为上饶郡(今江西上饶市)守,终身未得到升迁。
  贾似道年少之时,因为战乱,曾与母亲胡氏失散,孤苦的胡氏迫于生计,只得下嫁一石匠为妻。后来,贾似道几番寻找,才得以重见自己的母亲。贾似道派人送去许多银两给石匠,让其做些生意谋生,表达自己的谢意。但他并不是善良之徒,竟然在一天夜里,派人秘密将石匠沉于江中,杀人灭口,以解自己的心头之恨,真是残忍无比。
  贾似道浪荡不羁时的南宋王朝,已到了它的中后期,日益腐朽没落。因为宋、金的南北对峙,战争连绵不断,民不聊生。此时,生活在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蒙古族,在其杰出领袖铁木真的带领下,很快强大起来,南征北战,充满生机。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攻下金王朝最后一个根据地--蔡州(今河南汝南),金哀宗在绝望中上吊自杀,金朝灭亡。腐朽的南宋统治集团,竟然忘记"唇亡齿寒"之理,愚蠢地认为金朝的灭亡报了他们的百年大仇。却没想到,另一个更大的威胁正在虎视眈眈地窥视着南宋。在金朝灭亡的第二年(1235)六月,蒙古大汗窝阔台发布分道进兵南宋的兵令,拉开了长达四十余年蒙宋战争的序幕。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之下,南宋小朝廷仍然歌舞升平,醉生梦死,贾似道的浪荡不羁只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
</P>
5#
发表于 2006-2-10 21:57: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二、青云直上
</FONT></b>  贾似道平生第一次为官,是以父荫被任命为嘉兴(今浙江嘉兴)司仓,一个管理仓库的小吏。后来,贾似道的姐姐入选进宫,被宋理宗宠爱,封为贵妃,贾似道才得以攀龙附凤,飞黄腾达。
  一天,宋理宗与贾贵妃游玩,高兴之余,对贾贵妃说:"朕闻贵妃有一弟弟,现居何职?"
  贵妃答道:"臣妾之弟名似道,现为嘉兴司仓。"
  "朕准其参加廷对,若有才智,就委以重任,怎么样?"
  "臣妾这里替弟弟谢过陛下!"
  贾似道接到圣旨,欢天喜地,准备好行头前往朝廷面试。廷对之日,贾贵妃亲自为贾似道调制羹汤,也给主试官送去一份,主试官心知肚明。事后,主试官上奏理宗:"当今国舅,才智过人,可堪大任。"
  宋理宗闻言大喜,马上任命贾似道为太常丞、军器监。太常与宗正、光禄、卫尉、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共称九寺,九寺当中太常寺还有一些职权,主管礼乐、宗庙社稷祭祀之事,其长官为太常卿、太常少卿,各一人,太常丞为其副手。至于军器监则与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司天监合称六监,军器监主管制造武器。如此,贾似道步入了朝臣之列。
  身为朝廷命官的贾似道,不改年少时的浪荡习气,夜夜燕游西湖作乐,混迹于诸妓当中。一天夜里,宋理宗站在宫廷的高楼之上,遥望西湖夜景,见西湖之上灯火通明,对跟随在左右的人说:"燕游者必似道也!"次日一问,果然不出所料,面露不悦之色,召来临安府君史岩之,对他说: "朕闻似道不务正业,整日在湖上燕游,史爱卿传朕旨意,劝其戒勉,为国出力,不可再胡作非为。"
史岩之领旨出朝,但此人十分圆滑,不愿得罪皇亲国戚。过了些日子,便向理宗回奏:"国舅虽有少年的不良习气,然而机警过人,可以让其任一地方官,磨炼一番,以备将来大用。"
  史岩之的一席话,使贾似道又有了一次觐升机会。宋理宗再没有理会以前之事,过了不久,便委贾似道以重任,让其出知澧州(今湖南澧县)。知州为一州的军政长官,直属朝廷,可直接向朝廷奏事。无能的宋理宗轻易将一个州交给贾似道管理,其结果如何是任何一个常人都预料得到的。
  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贾似道被提升为湖广总领。总领一职始设于南宋初年,主管调拨筹办各军钱粮,并有权预闻军政,是一个肥差。贾似道利用手中职权,贩私盐运至临安谋取暴利,往往一次运送私盐百余船。当时有人写诗讽刺道:
          昨夜江头长碧波,满船都栽相公鹾。
          虽然要作调羹用,未必调羹用许多。
  但贾似道有贾贵妃撑腰,无人敢向理宗上奏此事。淳祐三年(1243),贾似道加官至户部侍郎。到了淳祐五年(1245),宋理宗又封贾似道为宝章阁直学士,让其任沿江制置副使、知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兼江西路安抚大使。南宋时期,各路设有安抚使司,安抚使为各路的第一长官,掌管一路的兵民之政,镇压盗贼,用兵之时可以方便行事。安抚使一般由各路最重要的州府长官兼任,要是是二品以上的官员兼任,则称为"安抚大使"。自此,贾似道成为权倾一方的重臣。
  贾似道任江西路安抚使不到一年,又被提升为京湖制置使兼知江陵府(今湖北江陵)。淳祐九年(1249),贾似道进位至宝文阁学士、京湖安抚制置大使。宋理宗宝祐二年(1254),贾似道同知枢密院事,进爵位为监海郡开国公,权倾一时。当时,董槐任丞相,此人从小熟读孙武、曹操兵书,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是南宋时期罕见的一个贤相。董槐曾经对宋理宗建议: "当今形势,外有蒙古铁骑虎视眈眈,当务之急,应效法越王勾践,以图自强,自强则人畏我,我不畏人。"但随着贾似道权势日重,董槐已不能操纵朝中之事,对贾似道这个新贵也畏惧三分。
  一次,董槐推荐一个叫孙子秀的人为淮东总领,但身边的人急忙阻止道:"丞相,我闻贾似道已向皇上密奏一人,让其任淮东总领,丞相万万不可惹怒贾似道。"
  董槐闻之愕然,赶紧去问宋理宗,理宗却说:"无此事。"
  虽说如此,董槐还是慑于贾似道的淫威,没有任命孙子秀,只得挑选与贾似道友善的陆壑代为总领。陆壑高高兴兴赴淮东上任,并派人向贾似道致谢,而贾似道却很纳闷,自己完全不知道有这件事情。
  宋理宗宝祐六年(1258),蒙古大军在其大汗蒙哥的率领之下大举南侵。在此之前,贾似道任两淮宜抚大使,成为当时手握重兵、举足轻重的一个军事主帅。
6#
发表于 2006-2-10 21:59: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三、私下议和
</FONT></b>  贾似道飞黄腾达之时,蒙古铁骑踏碎了南宋小朝廷的美梦。蒙哥大汗亲率大军于宝祐六年(1258)兵分三路,大举南下攻宋。蒙哥大汗亲率蒙军主力攻打四川,忽必烈率部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兀良合台由云南经广西进攻湖南,胜利之后,再北上与忽必烈部会师。蒙哥的这次大规模攻势,意图十分明显,显然是想先占据长江上游和中游,然后顺江而下,消灭南宋。面对蒙古军队的强大功势,宋理宗赶紧任命贾似道为京西、湖南、湖北、四川宣抚使,兼督江西、两广军马,统帅大军一手负责长江防线。很快,右丞相丁大全因隐匿军情不报,被罢去丞相,贾似道便又被委派右丞相兼枢密使,住前线督战。南宋小朝廷的命运便从此握在了贾似道手中。
  随着蒙古铁骑的南下,南宋军民不愿受辱,奋起抗击。蒙古大污率军进入蜀地,当地军队依据抗蒙名将余玠生前经营的防御体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经过一年多的浴血奋战,蒙古军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得以占领川西、川北及川东部分州郡。宋理宗开庆元年(129)二月,蒙古军队抵达合州,此时的合州守将是余玠的部属王坚,-此人勇猛善战,令蒙哥大汗无计可施。蒙哥大汗便让降将晋国宝前往招降,诱之以高官厚禄,王坚杀了前来招降的晋国宝,以示自己的抗战决心。蒙哥大汗无奈,便亲率大军包围合州城所在地鱼山。自2月至7月,蒙哥大汗再三进攻,但都被王坚打败。最后,蒙古军队的前锋汪德臣被宋军发射的飞石击毙,蒙哥大汗本人也中了飞矢,死于钓鱼山下。进攻四川的蒙古军队因蒙哥大汗战死,士气受挫,被迫撤退。持续半年之久的钓鱼山保卫战,获得大捷。
进攻广西的蒙古军队,比较顺利,迅速突破南宋军队的松散防线,进入湖南境内,但在潭州(今湖南长沙)遭到宋将向士璧的顽强抵抗,被牵制在潭州城下,进退两难。
  进攻鄂州的忽必烈,在行军途中闻知蒙哥大汗的死讯,感到自己不能无功而返,于开庆元年(1259)九月渡过长江,围攻鄂州,鄂州告急。这时,负责长江防线的贾似道赶紧屯兵汉阳,以援鄂州。贾似道虽然手握重兵,但早被蒙古军队的攻势吓破了胆,竟暗地里派人向忽必烈求和,表示愿意向蒙古称臣纳币。忽必烈起初并不与以理会,后来听说蒙古诸宗王正在漠北拥立阿里不哥为大汗,想赶快抽身争夺汗位,就同意了贾似道的请求,同贾似道约定:宋、蒙划江为界,南宋每年向蒙古奉献银20万两,绢20万匹。和约一定,忽必烈即撤兵北上。
  胆战心惊的贾似道,见蒙古军队北撤,当下大喜。部将刘整是一员骁将,文武兼备,外号"铁猢狲",他向贾似道建议:"丞相可掩杀其后军,向朝廷邀功!"贾似道依计而行,乘蒙古军队的后军过浮桥时,派大军掩杀过去,结果杀俘蒙军一百七十余人。贾似道手舞足蹈,犒赏刘整,自己则以此为资本向宋理宗写了一道奏折,谎报鄂州之围已解,打得蒙古一败涂地,自然隐瞒了议和的真相。贾似道的奏折不知羞耻地写道:
  "臣似道启奏皇帝陛下,自蒙宋开战以来,蒙古军队气焰嚣张,占我大宋河山,辱我民众。臣托陛下洪福,督诸路军马殊死拚杀,蜀有钓鱼山之胜,京湖又鄂州大捷,杀俘蒙军不可胜计。今鄂州之围已解,江汉为之肃清,宗庙社稷危而复安,实乃万世所无之事。"
  身处临安的宋理宗早吓破了胆子,整天惊恐不安,茶饭食之无味。眼前那些飘来飘去的妃子,虽然和往日一样的美丽,但他再也没有心思睹其芳容,更无心思与她们云耕雨播,神游巫山诸峰了。宋理宗关心的是他的半壁江山.他的至高无上的龙位。等他得知钓鱼山一役击毙蒙哥大汗之后,才深深地舒了口气,一切生理功能又得恢复。多日的惊扰使宋理宗似乎要弥补什么似的,如一个饥饿的人突然发现了热气腾腾的烧鸡一般,最受益的自然要数那些寂寞难耐的嫔妃了,她们在宋理宗的狂轰滥炸之下,如杀猪般的嚎叫、呻吟,好像一时成了神仙。美貌的贾贵妃更是略胜一筹,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使宋理宗得到无限的满足。但贾贵妃欲死欲仙之余,心头总不免有一重阴影笼罩,她时刻都在牵挂自己的弟弟贾似道,唯恐其有什么闪失。
  一天,宋理宗来到贾贵妃的椒房,二人嬉闹之时,忽闻房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只见一位太监领着左丞相吴潜欣喜万分地走来,宋理宗急忙翻身坐起,整理好自己的衣服。只听那位太监在门外大声说道:
  "陛下,鄂州大捷,吴丞相有奏折呈上。"
  宋理宗闻言激动得站了起来,匆匆应道:"丞相请进!"
  吴潜双手捧着奏折,低头弯腰走了进来,口中喊着"吾皇万岁,万万岁"便跪了下去。宋理宗急于看到奏折,赶紧说道:"爱卿快快平身。"
  "谢陛下!"吴潜一边站立起来,一边将奏折呈了上去。宋理宗迫不及待地展开折叠得整整齐齐的奏折,一目十行地看完了奏折,高兴得抚掌大笑,连呼:"贵妃快来看,似道不辜负朕的重托,忽必烈贼子已退矣!"
  此时的贾贵妃,正享受着刚才宋理宗给她带来的万般惬意,五体中散出的逸乐也正在慢慢消退。听到理宗的呼唤,酥弱的身躯马上有了弹力,也顾不得什么身份,蹦下那散发着自己和理宗体温的床榻,来到堂前,欣喜万分,随口说道:"臣妾所料不及,似道他竟用兵如神,总算他一片忠心,没有辜负陛下的厚爱,臣妾也就放心了。"
  宋理宗听了贾贵妃的话,心里也是兴奋异常,庆幸朝中有如此贤相,那么天下也就没什么事情可值得挂心了。宋理宗对丞相说道:"似道之才,果堪大用,朕一定要重重犒劳于他。吴丞相,你说怎么赏赐呢?"
  吴潜见贾贵妃在一旁,不便发表议论,便卖了个顺手人情说:"国舅功劳盖世,陛下深爱之,欲何为,请陛下圣裁。"
  宋理宗此时正在兴头上,没有责怪吴潜的暧昧之词。不知是对贾贵妃,还是对吴潜,宋理宗说道:"贾似道此次出征,大获全胜,朕定要对他加官进爵,今夜朕亲自写一道诏书,明日上朝宣旨封赏。"
  吴潜见自己的使命已经完成,便向理宗辞别,退出贵妃的椒房。退出房门之后,吴潜转喜为忧,好像意识到了什么,一路上都怏怏不乐。吴潜一走,贾贵妃一头扎进宋理宗的怀抱,撒娇地说:"臣妾就这么个弟弟,不忍心让其在阵前御敌,那样臣妾会担惊受怕的。"
宋理宗经不住贾贵妃一阵热烈的爱抚,不由心中荡漾,血液循环马上加速,便答应贵妃: "朕让其回朝,以辅佐朕便是。"说罢,抱起贾贵妃走向床榻。
  第二天上朝,满朝文武的喜悦之情,使整个朝堂弥漫着一片春的气息。宋理宗此时好像不是南宋小朝廷的皇帝,而是带头欣赏美景的公子少爷,忘乎所以地沉浸在花香的氛围之中,已分辩不出美与丑,善与恶,全部都是那么的迷人。宋理宗仿佛自己身处汴京,与大臣共议天下大事,黄河的涛声好像也不绝于耳。宋理宗陶醉了,众大臣不知不觉中似乎也渡过了长江,向前进发,看到了涛声依旧的黄河,看到了祖宗的坟茔,看到了金戈铁马的中原大地。突然,宋理宗那逐渐飘远的思绪遇到了蒙古大军的铁骑,那得得的马蹄声吓得他的思绪逃回临安的朝堂之上。宋理宗醒了,但仍然掩饰不住他的兴奋之情,他大声喝到:"众位爱卿,鄂州大捷,朕心不胜欢喜,昨夜手书诏令一道,犒赏有功之臣。"
  宋理宗发话完毕,吴潜接过太监递下的诏书,表情坦然地宣读起来,似乎那不是令人欢欣的嘉奖令,而是一篇枯燥乏味的学究文章,读来那么的不顺口。虽说诏书中充满赞美之词,但总觉得那些美妙的词汇似乎怒睁双眼,充满了燃烧的火焰,呐喊着"我们不愿意为贼子无赖装修门面"。但面对众位朝臣,面对面带喜悦的宋理宗,吴潜的声音还是传到了大臣的耳中,传遍了朝堂,并且飞出殿堂,飘向南宋小朝廷的山山水水。吴潜又觉得那声音不是自己的喉咙发出的,要不为何它是那么的刺耳,和他以前那柔和但柔中带刚的声音也全不相同,这是谁的声音呢?吴潜也感到纳闷。可是,吴潜的声音却字字落进了大臣们的耳中。那声音明明白白地说:
  "朕自登基以来,蒙古狼子野心,屡犯边境,扰我大宋子民,遂使烽烟再起,天宥大宋,合州一役,毙贼酋蒙哥,蒙古为之胆寒。鄂州之围,似道驰援,奋不顾身,大获全胜。似道用兵如神,有如李积再生,曹彬再世,实乃朕之股肱之臣。朕赖之以使臣民更生,于王室恩同再造。今诏之回朝辅佐,运筹帷幄,实乃本朝幸事。朕为天下之计,封似道少师、卫国公。"
  吴潜感到有点口干,咂了咂嘴唇,那个声音消失了,另一个声音又回响起来:"吴丞相,即日起程,宣似道回朝。"
  "是,陛下。"吴潜机械地答道。
  退朝之后,吴潜马上派人至贾似道督战处宜旨。宣旨太监日夜兼程,快马加鞭,一路风尘地赶到黄州(今湖北黄冈)贾似道帅府,宣读了宋理宗的诏书。贾似道领旨之后,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满面春光,马上命属下收拾出发,开拔回京。此时正是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四月,江南已是初夏,农夫们听说蒙古大军已北撤,一个个欣喜万分,前些日子担惊受怕的心情已荡然无存。欣喜之余,又开始了以前的劳作。贾似道沿途游山玩水,好不尽兴,他的心儿突然问飘向了临安,那一明如镜的西湖,犹如西施般美丽,但更让他醉心的是那些美若天仙般的歌妓。想当初,贾似道燕游湖上,彻夜不归,美女相伴,那是何等的逍遥,神仙也不过如此罢了。后来,虽然平步青云,欢喜之余,不免思念临安的逍遥生活。蒙古南下,固然可恨,但是贾似道看来,却也不无好处,不然的话他能有今天如此权势。贾似道想到这里,不由自主地哼起江南民歌来了,属下们不住地叫好,贾似道也不觉飘飘然起来,不知姓谁名谁了。就这样,贾似道一行人乘船走了好几天,距临安的路程已过半,贾似道也感到自己有点疲倦,便让船在池州(今安徽贵池)靠岸,歇息一晚。
  贾似道住进当地一个最为豪华的旅馆,叫上饭菜,一顿好吃好喝,酒足饭饱之后,贾似道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自从蒙宋开战,贾似道整日胆颤心惊,惶惶不安,已经好久没有闻到女人的香味了。贾似道想到这里,便浑身不自在,真乃食饱生淫欲,便吩咐一个贴身属下到城中搜寻歌妓。那个属下知趣地去了,他来到城中一个最大的妓院,让老鸨把她最漂亮的妓女叫了出来,给老鸨付过银两,领那妓女来到贾似道的下榻处。  
  贾似道在旅馆中早已等得不耐烦了,正在房在踱来踱去,听见有人敲门,当下大喜。那个贴身属下把妓女让了进去,然后带上门悄悄地退了下去。那个妓女不愧为风月场老手,一个媚眼抛去,便让贾似道浑身酥软。此时的贾似道已顾不得美与不美,伸出双手拥住了那个妓女,剥去了她的衣服,二人便双双扑倒在床榻之上,贾似道又将面临一场战争的洗礼。一阵风雨过后,那个妓女瘫弱了,口中不时地呻吟一声,喃喃自语:"妾已久无对手了!"
  躺在一旁的贾似道,因过于猛烈的动作加上旅途的疲劳,此时有点昏昏欲睡的意思,等他听见那个妓女的话语,便又有了精神,不无骄傲地说:"惜已不如从前矣!"
  次日一早,贾似道告别那个与他彻夜颠鸾倒凤的妓女,由陆路进发,渐渐接近临安。
  再说宋理宗,当他闻知贾似道快到临安之时,龙颜大悦,下诏命文武百官到郊外迎接,这对于一个臣子来说,那是无上的荣耀,能享受此等殊荣的大臣,北宋时期也不过文颜博一人,南宋可能也就贾似道了。这个十足的市井无赖,恐怕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抗蒙英雄,更不会想到自己会被宋理宗视为"救星"。从此,贾似道操纵了南宋的政权,成为南宋历史上继秦桧、史弥远、丁大全之后的又一个奸相,历史将本来已兵弱、民穷、财匮、士大夫无耻的南宋小朝廷,又一次推向无底的深渊。但是宋理宗却未看清贾似道的本性,反而认为自己遇上了贤才而激动不已。犹如已遭灭顶之灾的落水者,把稻草当成了救生衣;更如眼睛有疾者,把小猫咪当成了东北虎,把苍蝇当成了F系列战斗机,把纸船当成了航空母舰。假如有人要找天底下头号大傻瓜,只怕宋理宗是第一候选人;假如宋理宗能死而复生,还可以继续当他的"皇帝",不过是在吉尼斯大全的傻瓜一栏当中。亡国之君,自古至今,大抵如此。
  宋理宗眼中的英雄贾似道归来了,他到达临安郊外,看到那些已被太阳晒出污渍的大臣们,心中感到万分满足,在属下的搀扶之下,缓缓下马,拱起双手,走向迎接他的大臣们。朗朗乾坤,却让一个阴谋家得志。得意非凡的贾似道瞒天过海,大摇大摆走向权力之巅,同时也把血腥、阴谋带到了朝堂之上。
  宋理宗见贾似道归来,当然庆祝一番,召贾似道宫中赴宴,君臣各自都非常高兴。但贾似道却时刻惦记着一件事情,而且十分的不高兴。当初,贾似道驻军汉阳,督师援救鄂州。身在朝中的左丞相吴潜恐蒙古大军从潭州攻人江西,便让贾似道将帅府迁至黄州,黄州位于江北,更接近于前线,是一个军事重镇。贾似道听从命令,率人马进驻黄州。在开往黄州途中,贾似道碰到一小股蒙古兵,竟吓得不知所措,连呼:"我命休矣!我命休矣!惜死得不光明俊伟。奈何?奈何?吴贼害我!"后来才知那一小股蒙古兵,是一队老弱兵士,负责押送掠来的子女金帛。此后,贾似道便对吴潜怀恨在心,总想寻找机会报复一下,但一直苦于没有适当的机会。左丞相吴潜在宣读圣旨时已经清楚,自己将不会有什么好结果,贾似道的为人他非常清楚,只是不敢明言罢了。
  再说贾似道,自从他回朝之后,成天大排宴席,招待前来贺喜的人们。与此伺时,贾似道竟然毫无愧色地指示他的门客廖莹中,翁应龙等人,把自己的所谓"鄂州大捷"编成一书,名之曰《福华编》,企图流芳百世。贾似道的第一门客廖莹中还写了一首《木兰花慢》的词,媚事主人,词中非常肉麻地称赞贾似道的"战功"。词中写道:
  请诸君着眼,来看我福华编。记江上秋风,鲸嫠涨雪,雁徼迷烟。一时几多人物,只我公只手护山川。争(者见)阶符瑞象,又扶红日中天。因怀下走拳橐鞬,磨盾夜无眠。知重开宇宙,活人万万,合寿千千。凫鹭太平世也,要东还越上是何年?消得清时钟鼓,不妨平地神仙。
  就在贾似道为自己贴金之时,忽必烈在漠北夺得了大汗之位,他稳定了自己的汗位之后,便派使节郝经南下,和南宋小朝廷商谈鄂州议和的执行事宜,并把自己即汗位之事通告南宋。郝经一行人马来到宿州(今安徽宿县),先派遣他的两个副使何源、刘人杰询问接见日期,但贾似道此时已操纵朝政,没有上告宋理宗。蒙古使者的到来,使贾似道十分恐慌,生怕自己的阴谋败露,便让自己的心腹之人将蒙古使者拘押在真州(今江苏仪征)的军营之中。派人昼夜看守,以防不测。即使这样,贾似道还不放心,竟然为了防止他们逃跑,而在军营墙上布满荆棘。
  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蒙古见其使者一去不复返,便派人到南宋问讯,这事后来被宋理宗得知,便问贾似道:"蒙古有使来朝,其事当议。"但贾似道拒不让宋理宗接见郝经,欺骗道:"蒙古遣使议和,我朝不应轻易答应。假若来叙两国友好关系,可以一见。"就这样,蒙古使者被拘押在真州数年,后来这件事竟成为忽必烈侵灭南宋的一个口实。
7#
发表于 2006-2-10 22:01:00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2>四、倒行逆施
</FONT></b>  贾似道因为黄州受惊,入朝之后,便伺机报复左丞相吴潜,但一时却找不到机会。因此贾似道苦思冥想,竟在吴潜的姓上打注意,利用"吴"与"蜈"谐音,便指示门客作了一首歌谣,歌谣中说:
          大蜈蚣,小蜈蚣,尽是人间业毒虫。
          夤缘攀附有百足,若使飞天能食龙。
然后将歌谣散播民间,一时间大街小巷纷纷传送。贾似道特意等待了些日子,觉得人们已尽知此歌谣之后,便向理宗上奏:
  "启奏陛下,近来民间广传一歌谣,对陛下不利。"
  宋理宗听了贾似道的话,又见歌谣中有"若使飞天能食龙",当下不悦,对左相吴潜心生厌恶之情。恰好,宋理宗至今尚未有子嗣。御医们绞尽脑汁,开出无数个方子,也无济于事。皇子未生一个,却使宋理宗更加热衷于云雨之事,荒淫无度。无可奈何之中,宋理宗为使自己的皇位后继有人,欲以荣王赵与芮之子赵孟启为太子,孟启当时为忠王。
  一天,宋理宗问左丞相吴潜:"吴爱卿,朕欲以忠王为太子,卿意如何?"
  吴潜对忠王颇为了解,那是一个热衷燕游,不务正业的家伙,听说每夜数女陪寝方能入睡,这样的人如何能为太子呢?为了国家社稷,吴潜如实地说:"臣无史弥远之才,忠王无陛下之福。"这句话触到了宋理宗的痛处,理宗当下大怒。
  当初,宋宁宗亦无子,便从绍兴府民间找来宋太祖的后裔赵竑养在宫中,后来立为太子。当时的宰相史弥远专权跋扈,见赵竑难以控制,便决定废掉赵竑,另立太子。宋宁宗嘉定十七年(1224),宁宗病死,史弥远便借故逼赵竑自缢,另立一个宗室赵昀为皇帝,赵昀便是宋理宗。宋理宗被立为皇帝,真乃喜从天降,对史弥远既感激又敬畏,让史弥远独相九年,一切听任史弥远摆布。宋理宗本人则当了九年的傀儡皇帝,成天担惊受怕,直到史弥远死后自己才得以亲政,活得像个皇帝。吴潜旧事重提,宋理宗自然大怒。
  贾似道闻知此事,灵机一动,向理宗上奏:"启奏陛下,忠王乃仁义之人,当立为太子。"理宗闻奏,内心十分高兴,下诏嘉奖贾似道,却将左丞相吴潜赶出朝廷,贬至循州(今广东龙川)。如此,朝政全部落到了贾似道的手中。
  吴潜被贬至循州,贾似道仍不解恨,不久便派自己的心腹承节郎刘宗申出知循州,欲将吴潜置之死地而后快。吴潜听说刘宗申出任循州知州,心明如镜,清楚自己的死期不远了,悲愤之余,准备了一口棺材,并在棺上亲自刻铭自励。棺铭云:
  生于香州,死于龙水。大布深衣,缁冠素履。藉以纸衾,覆以布被。一物不将,敛形而已。其人伊谁?履斋居士。
  吴潜自号履斋居士,他刻完棺铭,反而感到无比的轻松。不久,刘宗申就开始动手加害吴潜了。吴潜贬居之处有一口水井,是当地人的主要饮水之处,刘宗申便派人偷偷地往井中投毒,许多人因饮井水而中毒身亡,吴潜也在所不免。刘宗申见大功告成,赶紧派人告知贾似道,贾似道大喜,继而恶毒地说:"蜈蚣蜈蚣,百毒之首,以毒攻毒,岂不快哉!"贾似道害死吴潜的同时,又举起手中的毒刀砍向那些不忠于自己的大臣。
  忽必烈围攻鄂州之时,宋军中有一员猛将,他就是高达。此人勇猛无敌,看不起贾似道这个无赖上级,每次见贾似道督战,便戏弄道:"贾宣抚,假宣抚,何能为哉!"贾似道心存怯意,不敢吱声。临阵之时,高达特意摆起架子,必须让贾似道亲自来请,才肯披挂上阵,不然就让手下在贾似道帅府门前喧哗,弄得贾似道威风扫地。每逢这种场面,吕文德便出面阻止,并呵斥士兵说:"宣抚在此,你们敢怎么样!"贾似道对吕文德心存感激。后来,蒙古兵北撤,;鄂州之围遂解,贾似道回朝佐君。论功行赏之时,贾似道向理宗进言:"高达心存异志,以下犯上,当斩。"但理宗不忍杀自己的战将,没有允许。贾似道无奈,行赏之时将吕文德功列第一,高达名列最后。
  贾似道不甘心失败他想尽办法都要铲除高达,因此,别出心裁地实行所谓"打算法",名义上是核实战时的军费支出情况,实际上是以此为借口,打击那些不依附自己的将官。把他们抗击蒙古兵入侵时支取的钱粮,都说成是贪赃,然后再给他们扣上侵盗官钱的罪名,轻者罢官流放,重者下狱迫害致死。
  蒙古兵进攻潭州之时,守将曹世雄、向士璧奋勇抗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二人见贾似道指挥无方,便不再向贾似道禀报军情,独自为战,抵挡住了蒙古军队的攻势。贾似道认为他们二人目无上级,瞧不起自己,心生怨恨。推行"打算法"之时,将曹世雄、向士壁罢;官下狱,迫害致死。其中以向士璧所受迫害令人惨不忍睹,贾似道不仅诬其贪污,而且强迫向士璧归还所用军费。向士壁在狱中力呼:"苍天啊!奸贼当道,国家将亡,你睁眼看看吧!"向士壁死后,贾似道没收其家产,并把向士璧的家室拘押起来,作为惩罚,向家最终家破人亡。</P><P>贾似道对于朝中大臣,凡是立有战功的一个也不放过。在合州保卫战中,击毙蒙哥大汗迫使蒙古撤兵的王坚,也未能逃脱贾似道的魔爪。贾似道入朝不久,便免去王坚的兵权,将其调入朝廷,任命为步军马都指挥使,实际上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职。贾似道又嫌其呆在朝中碍眼,借故将王坚赶出朝廷,让其出知和州(今安徽和县)。王坚是一个有志之士,眼看奸人当道,大敌当前,南宋危在旦夕,而自己又不能上阵杀敌,报效朝廷,不久便抑郁而死。
  贾似道在打击排挤有为之士的同时,对那些虚伪、迂腐的道学先生却恭恭敬敬,让他们占据朝廷要职。宋末元初的周密对贾似道别有用心的做法,无情地揭露道: "贾似道当国,独握权柄,惟恐有人分其权势。他之所以看中虚伪无能的道学先生,把他们放在要职之位,名为尊崇道学,其实是看中他们的迂腐庸懦,不致于掣其肘而已。如此,贾似道便可以独揽朝政,操纵一切,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贾似道的种种作为使得南宋王朝损兵折将,抵抗力越来越小。宋理宗更是醉生梦死,不知巢覆卵危。随着蒙古军队的连年入侵,版图渐渐缩小,财政渐渐枯竭,加之统治集团的纵情声色挥霍无度,南宋小朝廷的财政面临崩溃的局面。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贾似道一方面让朝廷滥发纸币,另一方面建议实行"买公田"的办法,残酷地榨取民脂民膏。
  "买公田"从宋理宗景定二年(1261)开始实行。最初规定,两浙一带乡村中凡占地二百亩以上者,政府派买三分之一作为"公田"。到了后来,各级官吏以多买"公田"邀功,竟将有很少土地的人家合并起来达到收买"公田"的标准,再强令其出卖,不肯出卖的就施以肉刑,使得人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收买"公田"所付费用,以纸币及官诰、度牒等折价支付,这些东西在当时已贱如粪土,一文不值,这种做法无异于巧取豪夺,激起了江浙一带大小地主、平民百姓的强烈反对和抵抗。
  景定五年(1264)秋天,天上出现彗星,宋理宗以为不祥之兆,心中大惧,赶紧下沼让群臣进言。大臣们纷纷上奏:"此乃行买公田之事,引起民间怨恨所致。"面对此种局面,贾似道极力申辩之余,以辞职相要挟。宋理宗不但未听从大臣们的建议,更未批准贾似道的假辞职,反而宽慰贾似道:
  "言事易,做事难,自古亦然。假使买公田不可行,在贾爱卿建议之初,朕已阻止了。买公田乃富国利民之道,因此朕决意行之。现在事已成,一年的军饷、朝中费用全靠公田的收入支取。要是因人言而罢之,虽可平息一时的议论,于国无益。贾爱卿既任事,亦当任怨,人言何惧?"
  大臣们听宋理宗这么一说,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此事。当年的九月,贾似道在实行买公田的同时,又实行所谓"推排之法"。"推排之法"规定:各地重新丈量田亩,以确定田亩、赋税,目的是增加朝廷的财政收入。如此一来,江南之地,尺寸皆有税,引起江南大小地主以及百姓的不满。一时间群情激愤,怨声载道,甚至有人以维妙维肖的诗句进行讽刺:
          三分天下二分亡,犹把江山寸寸量。
          纵使一丘添一亩,也不应似旧封疆。
          量尽山田与水田,只留沧海与青天。
          如今那有闲洲渚,寄语沙鸥莫浪眠。
  贾似道的种种劣迹,不仅遭到老百姓的反对,也激起了地主阶级的不满情绪,南宋已日益衰败。</P>
8#
发表于 2006-2-10 22:12:00 | 只看该作者
<b><FONT size=2>五、三戏度宗
</FONT></b>  景定五年(1264),宋理宗病死,贾似道拥立太子赵(礻基)(原名孟启)继位,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以后,对贾似道尤其尊敬,称其为"师臣"而不名。朝中大臣也随声附和,称其为"周公"。被宋度宗视为立国靠山的贾似道,更加专横跋扈,为了显示自己的威权,屡屡以辞职要挟度宗,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宋理宗死后,贾似道负责其丧葬之事,理宗刚入葬不久,贾似道便不辞而别,度宗一时找不到丞相,十分着急。就在度宗着急之时,贾似道授意吕文德诈报蒙古大军南下入侵,吓得宋度宗不知所措,朝中大臣更是胆怯,朝事一片混乱。宋度宗在慌乱中,赶紧下诏召见贾似道,贾似道这才得意洋洋地重返朝廷。不久,宋度宗便加封贾似道为太师、魏国公,贾似道依旧扬言辞职。
  一次,贾似道又提起辞职之事,宋度宗急得要对贾似道下拜,大臣江万里急忙掖住度宗的衣角,说道:"陛下,自古至今无君拜臣之礼,万万不可下拜。"又回头对贾似道说:"丞相不可复言去!"
这一切当然是装出来的。董卓心里明白朝廷上有许多人跟他不一条心,等到良机,就要整治他们,再踏上一只脚。因此,他紧握兵权,不许任何人染指。他知道,一旦失去兵权,就意味着把自己的命交到别人的手上。名将朱俊掌管着一部分军队,他看了不舒服,如坐针毡。如何解除这种威胁呢?董卓假惺惺地在朝廷上把朱俊赞扬了一通,说像朱俊这样的名将应得到朝廷的重用,建议让朱俊担任太仆,太仆是太尉的副职,朱俊任此职以后,董卓根本不让他管一兵一卒。通过明升暗降的办法,董卓巧妙地削去朱俊的兵权。
  左将军皇甫嵩统帅三万人马驻守陕西扶风一带,董卓视为心腹之患。一来此地是他的大本营,他不能容忍其他人进入他的势力范围。二来当初平定韩遂的时候,董卓要挟朝廷不听调遣,皇甫嵩曾将他的劣迹禀告给朝廷。对于这样的人,董卓当然不能容忍。如何整治皇甫嵩呢?董卓借口京师需要加强防卫,将皇甫嵩调到洛阳做城门校尉。不多时,便给皇甫嵩安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将他逮捕下狱。
  皇甫嵩的儿子皇甫坚寿曾跟董卓共过事,如今听说父亲下狱,便连忙赶到洛阳营救。是日,董府戒备森严,董卓正大宴宾客,皇甫坚寿闯进董府,当场怒斥董卓不该以私愤乱杀无辜。董卓不愧为是一代奸雄,闻此言,虽心生杀机,却装出毫不知情,他故作吃惊地问: "果真有此事吗?"
  在得到肯定以后,董卓立即装出大怒的样子说:"皇甫嵩老将军是国家的栋梁,怎么能有罪呢?一定是有人诬陷,我要马上追查此事。"
  表演完了,董卓虚情假意地拉住皇甫坚寿的手,一个劲地检讨说: "都怨我不知道此事,让皇甫老将军受委屈了。"后来,董卓果然把皇甫嵩放了,并提议让皇甫嵩担任御史中丞。不知内情的人都称赞董卓。其实,只有董卓心里明白,他知道自己的地位未稳,需要收买人心。这一擒一放,既剥夺了皇甫嵩的兵权,除去了心头之患,又为自己赢得了宽容大度的声誉。一举多得,董卓何乐不为呢?!
  董卓的地位日益巩固了,又自封为相国。每天上朝从不守时,走起路来大摇大摆。他丝毫不把皇帝及百官放在眼里,不时露出凶狠之像,群臣百官明知董卓的狼子野心已经暴露,虽然骨子里恨他,但当面还得同他周旋。
9#
发表于 2006-2-10 22:24:00 | 只看该作者
<P><b><FONT size=2>五、三戏度宗
</FONT></b>  景定五年(1264),宋理宗病死,贾似道拥立太子赵(礻基)(原名孟启)继位,是为宋度宗。宋度宗即位以后,对贾似道尤其尊敬,称其为"师臣"而不名。朝中大臣也随声附和,称其为"周公"。被宋度宗视为立国靠山的贾似道,更加专横跋扈,为了显示自己的威权,屡屡以辞职要挟度宗,演出了一幕幕丑剧。
  宋理宗死后,贾似道负责其丧葬之事,理宗刚入葬不久,贾似道便不辞而别,度宗一时找不到丞相,十分着急。就在度宗着急之时,贾似道授意吕文德诈报蒙古大军南下入侵,吓得宋度宗不知所措,朝中大臣更是胆怯,朝事一片混乱。宋度宗在慌乱中,赶紧下诏召见贾似道,贾似道这才得意洋洋地重返朝廷。不久,宋度宗便加封贾似道为太师、魏国公,贾似道依旧扬言辞职。
  一次,贾似道又提起辞职之事,宋度宗急得要对贾似道下拜,大臣江万里急忙掖住度宗的衣角,说道:"陛下,自古至今无君拜臣之礼,万万不可下拜。"又回头对贾似道说:"丞相不可复言去!"
叶氏被贾似道送入宫中之后,贾似道日夜想念,茶饭不香。乘一次上朝之机,又将叶氏带回府中,日夜淫乐。当时,襄阳、樊城已被蒙古包围,但贾似道却闭口不谈战事,因此有一个太学生便写诗讽刺道:
          山上楼台湖上船,平章醉后懒朝天。
          羽书莫报樊城急,新得蛾眉正少年。
  贾似道不仅蓄养姬妾,藏匿宫女取乐,对于名妓更是心有所归。潘称心是当时临安名妓,达官贵人、公子少爷趋之若鹜,贾似道也不甘为人之后,是访问潘称心的常客。潘称心是-个风月场中的老手,她看中的是别人的钱财,出卖的是自己的才色,对于来人是什么样的身份从不过问。贾似道每次去潘称心处总要改装一番,生怕露出蛛丝马迹,惹出不必要的麻烦。
  一天傍晚,贾似道一身书生打扮,来到潘称心的闺房。潘称心见是贾似道,便高兴地迎了上去,并说:"噢,今日又成了酸秀才了!"
  "酸秀才就不能到这里了吗?"贾似道得意地说道。
  "哪里话,妾是一匹马,有钱便能骑,何况相公你呢。"潘称心说着便扑在贾似道的怀中,贾似道刚要动手动脚,潘称心又转脱身子,在一旁戏笑起来。对于贾似道来说,这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平日里,家中的姬妾温顺柔和,任他摆布,没有一点儿野劲。潘称心的戏闹,反而使贾似道十分快乐。潘称心深知这一点,否则贾丞相怎么会经常拜访自己呢?贾似道见潘称心转脱身子,自己便扑了过去,口中不停地喊道:"称心宝贝,真称吾心!"二人戏闹一番,遂云雨不已,直至天色大亮,贾似道才恋恋不舍地告别潘称心。潘称心自从得到贾似道的青睐,私房钱日益增加,竟成为众位妓女中的富婆。
  贾似道不仅仅好色,而且喜爱古玩珍宝。在他的门客当中,陈振、谭玉、赵与相等人都堪称古玩专家,贾似道所收藏的宝物均由他们几人检验,以辨真伪。自从宋度宗将葛岭赐给贾似道以后,贾似道便将全部宝物移至葛岭的宅第中,并特意修建了一处藏宝的建筑,取名为"多宝阁"。"多宝阁"所藏宝物,琳琅满目,有商周青铜器、历代名画、名家书法、玉器、金银器等等,无所不有。若问这些古玩珍宝的来历,绝大多数是抢骗来的,有的甚至是掘人坟墓而得,每一件古玩珍宝的后面都隐藏着一个血淋淋的故事,诉说原来收藏者的不幸。
  余玠是南宋末年一位知名的军事家,不仅有远见而且热爱祖国。在蒙古军队大举入侵南宋之时,他毅然从军,投奔到淮东制置使赵葵的麾下,决心报效国家。在和蒙古军队作战中,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指挥才能,连连立下战功,被提升为淮东制置副使。他在调任四川制置使时,宋理宗曾对他说:"你应当从长远打算,建立川蜀防御,不要为一时支吾之计。"寄予余玠很大的希望,并赏赐给他一条玉带。余玠很感谢宋理宗的知遇之恩,他一到四川,就在重庆府治所的左侧筑"招贤馆",提出"集众思,广忠益"的口号,宣布士人有什么谋略,近者可直接到公府面谈,远者由所在州郡以礼护送至重庆。凡是献策之人,他都不厌其烦地以礼相待,只要所献之策有可用之处,就量才录用。余玠守蜀凡十余年,在他的指挥和部署下,四川的防御力量大大加强。余玠每每面对宋理宗赏赐的那条玉带,内心深处总有一股力量,促使他报效国家。
  正当余玠经营四川防务获得成效之时,支持他的右丞相兼枢密使赵葵,被罢去丞相赶出了朝廷,谢方叔被委派左丞相兼枢密使,把持了朝政。正好此时,余玠与姚世安发生冲突,而姚世安与谢方叔的子侄素有交结,姚世安便向谢方叔求援。执掌朝政的谢方叔马上支持姚世安与余玠对抗,而他本人则向宋理宗进谗言说:"余玠在川蜀已失将士之心,恐朝夕有变,应当早日召之回朝。"宋理宗听了谢方叔的谗言,就对余玠产生怀疑,于宝祐元年(1253)五月下诏撤了余玠的四川制置使一职,并召他回朝。余玠明白自己回到朝中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于当年7月服毒自杀。临死之时,余玠用擅抖的双手抚摸着那条洁白无瑕的玉带,含泪叹惜,叮嘱家人说:"我死之后,你们以玉带随葬,只有它知道我是清白的。"说罢便服药而死,玉带被忠烈之土的鲜血染红了。家人为了让余玠的灵魂得到安慰,便把那条玉带与余玠一起埋葬了。
  贾似道入朝佐君之时,玉带之事已过去了多年,人们已渐渐淡忘了。一天,门客谭玉突然对贾似道说:"主公,闻知余玠守蜀之时,先帝理宗曾赐给他玉带一条,那条玉带很为难得。听说玉带带銙之上有二龙戏珠图案,十余个带銙锷分别镌刻龙首、龙身、龙尾、龙爪,然后再依次将带銙置于革(革呈)之上,如此远看是一条玉带,近观则图案俊美、栩栩如生。如果主公能得到它,那真是三生有幸。"
</P><P>贾似道听谭玉这么一说,那股贪婪劲儿马上表现出来。激动得双手合在一起,在胸前使劲地摇着,似乎他的双手之中就拿着那条玉带似的。好一会儿,才想起来对谭玉说:"谭相公,那你就将玉带给弄回来,咱们一起玩赏。"
  "主公,余玠死后,其家被抄,就不知玉带现在何处?"谭玉提醒贾似道。
  "噢,是这样。那就烦劳谭相公走一趟重庆,打听一下余玠家人的下落,及见了余家的人,一问便知晓。"贾似道志在必得,要不不会想出此等办法,让谭玉千里迢迢去重庆查询玉带之事。
  "好的,主公,那在下这就动身去一趟。"谭玉说罢便向主人告辞,收拾好行李就踏上了去重庆的路途。经过个把月的时间,谭玉抵达了重庆府。因为有贾似道这块幌子,谭玉一到重庆,便受到当地大小官员的热情接待。一切就绪之后,谭玉说明来意,当地的官员以为这是巴结贾似道的一个大好机会,岂肯轻易放过,一个个马上行动起来,查询余玠的家人。经过一番折腾,在重庆郊外的一个小山村里,将余玠的家人找到了。这时的余家已经落魄,余玠的子孙困苦地维持着生计,眼见官府寻找他们不明白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个个都心惊胆颤。
  谭玉一听找到了余玠的后人,当下心中大喜,马上前往那个小山村,寻问玉带的下落。当谭玉知道玉带已随余玠一块埋葬之后,心里不大高兴,但又无法发什么脾气,便怏快不乐地回到重庆下榻处。当地官员见谭玉不悦,也着急起来,其中有一个人悄悄对谭玉说:"谭相公,我们一不做二不休,掘了余玠的坟冢,将玉带取出,岂不甚好!"
  谭玉闻言,转忧为喜,马上给那个出主意的官员取了些银两,让他找些人来,在夜里动手。那个官员见谭玉采纳了他的建议,心中不免乐滋滋的,做起升官发财的美梦来了。他告别谭玉之后,找来一些地痞无赖,给他们每人一点银两,叮咛了一番,事情总算办妥。当天夜里,那个官员带着那帮地痞无赖,随同谭玉来到余玠的坟前。漆黑的夜晚,几声猫头鹰的鸣叫,不免使人心生怯意,谭玉的心中当然也充满恐惧,但他壮着胆子说:"诸位大胆地干,事成之后不仅有赏,万一贾丞相喜欢,诸位还可任一官半职,光宗耀祖,岂不两全其美。"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那些人平时就是些无赖地痞,无所不为,谭玉话一出口,他们就胆也壮了,力气也大了,十分卖力的挖掘起来。可怜抗蒙英雄余珍生前受冤,死后也不得安宁。在一阵镢头声中,那漆黑的棺材露了出来,那帮人才口中喘息着停下手来。谭玉上前打着灯笼一照,心也突突直跳,不由得悄悄地在心中对自己说:"老天保佑,老天保佑,余大人不要怪罪小人,小人也是受人之托,不得已而为之。"
  那帮人借着灯笼的余光,看了看谭玉,见他表情奇怪,便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揭棺,你推我搡中往后移了好几步。这时,谭玉轻咳一声,先稳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绪,说道: "各位,玉带就在棺内,谁先开棺,给他十两黄金作为酒钱, 日后还有重赏。"那帮利欲熏心的家伙,听到"十两黄金",便纷纷下到墓中,一阵乱敲,棺盖被掀到了一边,方才停下手来。谭玉也怀着激动而又紧张的心情下到墓坑,用灯笼上前照了照,只见棺中一具枯骨,灯光之下反射出令人胆寒的光,枯骨的腰部,那条玉带像蛇一样横放着。谭玉见状,欣喜万分,也顾不了许多禁忌,把灯笼递给一位无赖,双手颤抖着抓起那条玉带,放在灯笼射出的光中瞧了瞧,连连称赞:"天助我也!果然带中极品。"
  就这样,理宗赏赐给余玠的那条玉带,从重庆转到贾似道的:"多宝阁"中,成为贾似道手中的一件玩物。像这样的事情,贾似道及其手下之人不知干了多少次。他们甚至连妇女的头饰也不放过,如有中意者,便抢夺而去,吓得临安城中的女人不敢戴金银珠宝首饰,但爱美是女人的天性,她们便以琉璃装饰自己。有些人便借此讽刺贾似道说:"满头都是假,无处不琉璃。"后来有人附会说,琉璃实指流离,贾似道当国人民流离失所之谓也。
  附庸风雅也是贾似道的一大喜好,他不仅让门客编写了一部《福华编》,追记鄂州军功,竟然还恬不知耻地以曹操自居,自命为军事家,授意门客恭维他怎样用兵如神。《福华编》一书编成之后,贾似道仍不满足,便亲自编了一本《奇奇集》。在《奇奇集》当中,将古代以少胜多的战例搜集汇编在一起,计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著名战例,对古人的用兵之法乱加评析,让门客们润色之后,刊行于世。在《奇奇集》的序言当中,贾似道无耻写道: "古人用兵,当数曹公阿瞒最神,似道解鄂州之围,系曹公显灵,点拨似道,才得以取胜。鄂州大捷,救国救民,实乃又一官渡之战也!"
</P><P>  《奇奇集》一出版,某些御用文人就大肆渲染,为贾似道抬高身价,中兴大臣。贾似道面对人们的称赞,不觉飘飘然,又激起了他的编书兴趣,他将宋太祖至宋理宗这一对期的历史,用类书的体例,编成一百卷,取名为《悦生堂书抄》,所用之书多常人所不见,以猎奇为主。有一个叫陈惟善的文人,对贾似道的《悦生堂书抄》十分推崇,称之为"太平六典",还专门写了一首名为《宝鼎》的词,词中写道:
  神鳌谁断?几千年再乾坤初造。算当日抨棋如许,争一著吾其衽左。谈笑顷,又十年生聚,处处豳风葵枣。江如镜,楚氛余几,猛听甘泉捷报。天衣细意从头补,烂山龙华虫黼藻。宫漏水,千门鱼钥,截断红尘飞不到。六街九轨,看千貂避路,庭院五侯深锁。好一部太平六典,一一周公手做。赤写绣裳,消得道斑斓衣好,尽庞眉鹤发,天上千秋难老。甲子平头才一过,未说汾阳考。看金盘露滴,瑶池龙尾,放班回早。
  陈惟善写好这首词之后,乘贾似道8月8日过生日之时,献了上去。贾似道看罢之后,心情十分高兴,召集来门客一道欣赏,一时间在无聊文人之间广为流传,人们竞相仿效,取悦贾似道,这使得贾似道兴奋异常。每逢8月8日,贾似道还举行一次赛词大会,让所有前来贺寿的文人骚客以自己的寿诞为主题,填词一首,供他评赏,如称其意,便与以厚赏。每年到这个时候,临安城中的纸张生意便十分红火,经营纸张者摸清了这个行情,都眼巴巴地盼望8月8日早点来到。贺寿宴会一结束,贾似道又命人将全部的贺寿之词,汇集成册,在社会上传播,一时间人人传诵,洛阳纸贵。有一年的8月8日,一个叫郭居安的门客填了一首《声声慢》,深得贾似道的欣赏,便得到了高官厚禄。那首词写道:
  捷书连昼,甘雨洒通宵,新来喜沁尧眉。许大担当,人间佛力须弥。年年八月八日,长记他三月三时。平生事,想只和天语,不遗人知。一片闲心鹤外,被乾坤击定,虹玉腰围。阊阖云边,西风万籁吹。齐归舟更归何处?是天教家在苏堤。千千岁,比周公多个彩衣。
  郭居安吟罢此词时,贾似道连连称赞:"好词!好词!"
  奴颜婢膝的郭居安意犹未尽,也喊道:"周公勿急,在下还有一小序在此:彩衣宰辅,古无一品之曾参;衮服湖山,今有半闲之姬旦!"郭居安哼完小序,贾似道更加欢喜,但仍然镇定地说:"郭相公词序俱佳,但失之太俳,安得有身着彩衣的周公乎?"他不知羞耻竟到了这种程度。
  贾似道不仅喜欢别人填写一些恭维之词,自己也曾写过一些歪诗。有一年寒食节之时,贾似道忽感人生短促,颇为伤感,不由得诗兴大发,便以寒食节为题,把自己及时行乐的思想一五一十地写了出来。贾似道的这首诗写的还算有味,录于此以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贾似道这个历史人物。其诗云:
          寒食家家插柳枝,留春春亦不多时。
          人生有酒须当醉,青冢儿孙几个悲。
  贾似道的又一项嗜好,便是养蟋蟀、斗蟋蟀。朝中官员为投其所好,经常进献蟋蟀以求美官。平民百姓为养家糊口,不分男女老少纷纷于田野之中捕捉蟋蟀,以此换得几文钱币。贾似道也乐此不疲,日夜与姬妾俯地斗来斗去,甚至还给蟋蟀封有官职,像"将军"、"大夫"、"御史"等等。有时一只蟋蟀丢失,奴婢便有生命危险。一次,贾似道特别钟爱的一只"红头将军"蟋蟀不知怎么给蹦到草丛里去,无隐无踪。贾似道大怒,命人将一个奴婢杖击三百,可怜那个奴婢未受够三百杖徒刑,便一命归西。贾似道命人将其草草埋葬,埋葬之时,贾似道突然灵机一动,让门客写了一块木牌插在坟前,其上曰"红头将军之墓"。贾似道对自己的杰作很是得意,但家中的奴婢却一个个胆颤心惊,生怕自己成为什么将军的替身。
  斗蟋蟀之时的贾似道,只要他在兴头上,一切全然不顾,好比一个顽皮小儿,大呼小叫。甚至有一次,贾似道正在与姬妾酣斗之时,一个门客手抚其背说:"此乃军国重事也!"贾似道竞不怪其无礼。后来,贾似道按照自己养蟋蟀、斗蟋蟀的经验,写了一本《蟋蟀经》,人们据此戏称其为"蟋蟀宰相"。
  贾似道不仅仅沉迷于吃喝玩乐而且杀人不眨眼,非常残忍。一天,贾似道与众姬妾泛舟西湖,饮酒作乐,正当他们尽兴之时,正好有两个年轻男子乘舟经过,二人道装羽扇,潇洒无比。其中一位姬妾偶顾,看见了那两个青年人,倾慕之余脱口而出:"美哉!二少年。"
  贾似道闻言,放下手中酒杯,奸笑着对那个姬妾说:"美人爱少年,若愿从之,本相爷为你纳聘便是。"
当天夜里,贾似道手持匕首来到那个姬妾的闺房,无耻地说:"你嫌本相爷老了,是吗?本相爷今夜让你知道个中事体。"说罢,便将那个姬妾剥了个精光,用手中明晃晃的匕首在其身上刺了一道口子,鲜血马上流了下来,染红了姬妾洁白的身躯。那个姬妾吓得不知所措,一个劲地叩头求饶:"大人饶命!妾再也不敢了。"
  站在一旁的贾似道恶恨恨地问:"本相爷老吗?"那个姬妾一个劲地答道:"相爷不老!相爷不老!"看着渗着鲜血的刀口,贾似道突然兽性大发,将其按倒在地,百般凌辱,那姬妾被折磨得面无人色,痛苦地嚎叫着:"相爷杀了妾吧!"
  贾似道折腾够了,站起身来,望着躺在地上有气无力的姬妾,心满意足地说:"还敢生异心否?"那个姬妾已生不如死,便痛苦地闭上眼睛,一言不发。贾似道的眼中这时闪出了凶光,将手伸向那把十分锋利的匕首,对着姬妾的粉颈狠狠地刺了下去,只听"啊"地一声,那个姬妾便鲜血喷溅,魂归西天。柔软洁白的身躯一阵抽搐之后,便平静下来,逐渐僵硬。过了一会儿,贾似道抽出匕首,再次对着那个姬妾的颈部横切下去,匕首一转,那个美丽的头颅便滚到了一边,身首分离。;然后,贾似道取来一个锦盒,将那个姬妾的头颅置于其中,带到大厅煞有介事地放在桌子上。一切准备妥当之后,贾似道大喊一声:"来人!"
  一个值夜的家人听见喊声,赶紧跑过来问道:"主公何事?"
  "传唤所有婢妾,前来大厅。"
  "是,主公!"
  家中姬妾都不知贾似道为何这么晚了还传唤他们,可又不敢多问,只得纷至沓来。贾似道见她们都来了,便指着锦盒戏言:"此乃聘礼也,本相爷白天所说,不是妄言。可打开一观,内有金银珠宝也。"
  诸位姬妾听贾似道这么一说,心情各不相同,有的后悔,有的妒嫉,有的则无动于衷,但都想一观盒中宝物。贾似道话音刚落,她们便蜂涌而上,最先触到锦盒的姬妾刚要打开盒子,不知又被哪位一拉,锦盒翻落到地上去了,那颗血淋淋的头颅便滚了出来,正好滚到一位姬妾的脚上。众位姬妾见盒中竟是那个姐妹的头颅,立刻吓得大喊大叫,有的竟然当场晕了过去,不省人事。霎那间,大厅内的姬妾乱作一团,犹如屠宰场一般,而贾似道却感到十分惬意,不禁点起头来。当他觉得火候已到时,便说道:"谁还想言'美哉!二少年',本相爷也为其纳聘。"
  众伟姬妾听见贾似道这么说话,都回过神来,一齐跪了下去,异口同声地答道:"臣妾不敢复言!"就这样,一场惨不忍睹的闹剧总算收场了。
  位于葛岭的贾似道宅第,警戒森严,时人莫敢窥视。偶而有游骑走过,万一被贾似道得知,有官者即被罢黜,有财者没收财产,一时间人人绕路而行。时过境迁之后,有人路过葛岭,在那里题诗云:
          当年谁敢此经过,相国门前卫士多。
          诸葛功名犹未满,周公事业竟如何?
          雕梁雨蠹藏狐鼠,花础云蒸长薜萝。
          万死莫辞忘国恨,空留遗迹在山阿。
  诗中极力讽刺贾似道,并非有意渲染,而是果真如此,敢于窥视其府第者,甚至有性命之忧。就在那个姬妾被惨杀不久,另一个姬妾的兄长来贾似道府第探望自己的妹妹,当他走到门前时,门卫便大声喝斥,让其滚开。他赶紧说道:"我来探视妹妹,烦大人通报一声。"正说话间,正好贾似道游玩归来,见门前有个生人,便不由分说,命人将其捆绑起来。那人见情况不妙,急忙大喊:"冤枉呀冤枉,我是丞相亲戚!"
  贾似道理也不理,对其手下人说:"火烤!"下人们接到命令,没有一个人敢吱声,便将来人投入火中,活生生的一个大活人,转眼间被烤成了焦炭。在被火烤的过程中,那惨烈的哭叫声震天动地,要是真的有老天爷的话,他恐怕也会老泪纵横,会顷刻间化作倾盆大雨去浇灭那恶毒的火焰,救出那条性命。那条性命不是蚂蚁,更不是柴草,他也是娘亲十月怀胎一朝分娩而来,但贾似道却将其视若草芥给毁灭了,连一次申辩的机会也没有给。随着一阵炙热的火焰,一个生命便化作一股青烟飘走了。如果人真的能投胎转世的话,那股青烟该投到哪里去呢?是一户人家吗?,不,绝对不会,他铁定会转生为草、为花、为流水、为山石,或者为蟋蟀。为草可以再生,为花被人喜爱,为流水供人游览,为山石装扮宅第,为蟋蟀犹可封官。他怎么会投胎为人呢?难道他还没尝够那火烤的滋味,还没有闻够自己的肉体散发出的焦糊味吗?生命化作的青烟,带着无限的怨恨飘走了,但愿他化作一个巨大的墓穴,去埋尽人间的丑恶与不平。
 自从宋度宗将葛岭赐给贾似道之后,以前的美丽顿时化为丑恶,葛岭一片森杀,那里凝聚着浓浓的血腥味,那儿的花草树木就是贾似道荒淫无耻,贪婪残暴,草菅人命,祸国殃民的最好见证人。正如后来有人路经葛岭时所题诗中说的:
          姓名不在功臣传,家庙徒存御赐碑。
          误国误民还自误,满庭秋草露垂垂。


</P>
10#
发表于 2006-2-10 22:25:00 | 只看该作者
<P 0cm 0cm 0pt"><B>七、襄阳被围</B>
  宋理宗景定元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60)</FONT>春天,忽必烈被拥立为蒙古大汗,野心勃勃的忽必烈一即汗位,便打算南下灭宋。就在此时,贾似道正忙于推行自己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打算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陷害不依附自己的将官。上行则下效,蜀军主帅俞兴与部下潼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四川三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安抚使刘整产生矛盾,俞兴也以<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打算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整治刘整,刘整上诉朝廷,杳无音讯,便心生疑惧,因此以泸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四川泸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十五郡降于蒙古。刘整是南宋的一员骁将,他的叛降使得蒙古了解到南宋军政虚实,更加坚定了忽必烈的灭宋决心。蒙古军队之所以迟迟未挥师南下,是因为当时漠北的一部分蒙古贵族起兵反抗忽必烈,其内部陷入了内讧的局面,忽必烈将精力用于平叛,无暇南顾,南宋小朝廷才得以苟延残喘。就在发生内讧的情况之下,忽必烈仍念念不忘南下之事,经常和大臣们进行讨论。刘整向忽必烈建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宋人所持者,吕文德也。此人虽善战,然贪财,可以派人送去几条上好玉带,诱之以利,请求在襄阳城外建立榷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贸易之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为将来南下建立基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忽必烈听了刘整的建议,马上派人至鄂州吕文德的帅府,送了几条上好玉带,吕文德当真答应蒙古人在樊城开设榷场。于是,蒙古人以经商为名,在樊城的鹿门山上筑围墙设营寨,建立军事堡垒,随时准备充当蒙古灭宋的急先锋。因为他们隐蔽得当,没有被宋军发现,但这却是宋亡的前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宋理宗景定五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64)</FONT>,忽必烈最后平定了内乱,便把精力放在了灭宋这件事上。这时,刘整又向忽必烈建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自古帝王,非四海一家不为正统。如置宋不问,是自弃正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这个建议合乎忽必烈的心思,忽必烈对刘整也十分欣赏,就询问南下方略。刘整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宜先攻襄阳,襄阳一破,可以自汉江入长江顺流而下,灭宋指日可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宋度宗咸淳三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67)</FONT>十一月,忽必烈以刘整之计,命令阿术率军进攻襄阳。对南宋来说,襄阳保卫战终于揭开了序幕。第二年九月,刘整向阿术建议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北军精兵铁骑,利用陆战,永战则不如宋。当务之急,应造战舰、习水军,则事可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因此,阿术命人造舰五千艘,日夜操练。面对蒙古大军磨刀霍霍、咄咄逼人的攻势,身为军国平章事的贾似道竟毫不挂心,继续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甚至不到朝中办理公务,让小吏将公文抱至家中呈署,然而朝内事务不管大小与否都得贾似道同意才可以付诸实践,其他的官员都有名无实,一切都被贾似道操纵于股掌之中。同时,贾似道燕游不止,每天夜里,西湖之上便传来浪声谑语,时人讥讽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贾似道不仅置前方战事于不顾,而且玩弄阴谋诡计,搞什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士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活动。所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士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就是把参加科举考试的天下士人,严格审察,写明其乡里、姓名、年龄、三代、妻室等详细情况,并令其乡邻结保,考试之日凡应试者一一核对并进行搜身。有一次,一个名叫李钫孙的举子也去参加应试,但搜身之时监督官员发现其身上有纹身,李钫孙急忙解释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此乃年少时戏雕,无他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虽说如此,监督官员依旧诬其作弊,把李钫孙赶出了考场。李钫孙愤怒至极,写诗讽刺道:
          戎马掀天动地来,襄阳城下哭声哀。
          平章束手全无策,却把科场恼秀才。
  从宋度宗咸淳三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67)</FONT>起,因为南宋小朝廷不顾战事,蒙古大军用了两年时间于咸淳五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69)</FONT>包围了襄阳的外围樊城。南宋将领夏贵、范文虎、张世杰等人虽率兵救援,但均被击败。此时,吕文德十分悔恨自己贪财忘义,允许蒙古建置榷场,时时痛哭流涕地喊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误国家者,吕文德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不久,便疽发于背而死。
  因为襄阳战事一再告急,贾似道才于宋度宗咸淳六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70)</FONT>任命李庭芝为京湖制置大使,让其督师救援。李庭芝是位正直爱国的将领,贾似道对他颇不放心。当时,范文虎兵败不久,不愿受李庭芝节制,便上书贾似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将兵数万入襄阳,一战可平,但不愿受李庭芝节制。如果驱走蒙古军队,则功劳归丞相。<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似道竟信以为真,让范文虎从中牵制李庭芝,以防其抢得头功。李庭芝屡次欲进兵,范文虎便预以阻挠,致使李庭芝无法行动。而范文虎自恃有贾似道作靠山,整日不问战事,与妓妾玩乐宴饮,蒙古军队最终在宋度宗咸淳七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71)</FONT>包围了襄阳。<p></p></P><P 0cm 0cm 0pt"> 贾似道对宋度宗严密封锁消息,凡敢言襄阳战事者一律贬斥,甚至杀头。一天,宋度宗突然对贾似道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朕闻樊城已被围三年矣,怎么办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贾似道撒谎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蒙古兵已败退,陛下何得此言<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宋度宗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适才有宫女言及此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不久,贾似道就找了个借口要了那个宫女的性命,杀一儆百,朝中大臣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不敢再进宫。
  就在蒙古军队包围襄阳这一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建立了元朝。忽必烈为了进一步孤立襄阳,下令各路元军全面出击。这样一来,南宋各个战场不能互相支援,频频告急。范文虎率两淮舟师十万,与阿术战于汉江,被打得大败,所败战船不可胜计。樊城于宋度宗咸淳九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73)</FONT>正月,终被元军攻陷。在樊城被围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年时间里,守将范天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范文虎之子<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牛富利用城中积粟,率军民竭力固守。城破之日,范天顺仰天长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生为宋臣,死为宋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然后自缢身亡,以全气节。牛富则率领死士数百人同元军展开巷战,使元军遭到重大损失,最后自己也身负重伤,以头触柱,投入火中自焚而死。牛富的裨将王福见自己的主帅已死,便大声喊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将军死国事,吾岂宜独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也赴火.而死。樊城失陷后不久,襄阳守将吕文焕<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吕文德之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因得不到援军,又慑于元军从西域运来的火炮威力,便出城降元。<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  襄阳被围期间,贾似道曾表面上上书度宗,要求亲自出征,但却暗地里使人上奏留己。樊城失陷后,贾似道再次上书度宗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启奏陛下,臣请行边督战。<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宋度宗让大臣们议论此事,贾似道的心腹临察御史陈坚却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丞相顾襄未必能及淮,顾淮未必能及襄,不若居中以运天下。<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因此,宋度宗仍让贾似道呆在朝中,想让他统划全局,打败蒙古兵。
  襄阳失陷之后,朝中一片恐慌,贾似道却把责任推到宋度宗身上。他恬不知耻地对宋度宗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臣屡请行边,陛下不许,要是早让臣出征,当不至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宋度宗也无可奈何,朝中大臣更不敢指责贾似道,但纷纷要求惩罚范文虎。给事中陈宜中上奏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襄樊之失,皆因范文虎怯懦逃遁,乞斩之谢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似道百般包庇范文虎,仅将其降职,让其出知安庆府<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安徽安庆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监察御史陈文龙不满贾似道的做法,便上书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范文虎失襄阳,犹让其出知安庆,丞相不知是赏还是罚<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似道大怒,把陈文龙赶出朝廷,让其出知抚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江西抚州市)。很快,又将其罢官了事。
  京湖制置使汪立信上书贾似道指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天下之势,十去八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要求他停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酣歌深宫,啸傲湖山,玩岁愒月<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的行径,并提出扭转败局的三个策略。贾似道看后大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瞎贼,敢狂言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瞎贼意指汪立信一目失明。随后,另找借口罢了汪立信的官职。
  面对朝中大臣的义愤,贾似道不得不上书度宗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事势如此,非臣上下驱驰,联络气势,恐有大忧。<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度宗却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师相岂可一日离朕左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因此,宋度宗便让贾似道建机速房,这样贾似道便自己掌握了军情急报,表面上是为革除枢密院漏泄兵事,稽迟边报之弊,实际上是为了更加严密地封锁元兵南侵的消息。
  宋度宗咸淳十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74)</FONT>七月,度宗病死,年仅<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岁的赵黑继位,度宗母谢氏以太皇太后身份临朝听政。就在这一年元朝调兵遣将,以伯颜为统帅,决定给南宋致命一击,水陆并进消灭南宋。在元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南宋丧师失地,各州府非陷即降。尤其是伯颜攻陷鄂州之后,朝中君臣大为恐慌,纷纷上书请求贾似道出征。贾似道不得已,乃于临安设都督府,从国库中拨黄金<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万两、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FONT>万两,归都督府使用,但贾似道还没有出兵迎击元军的意思。直至德祐元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75)</FONT>正月,贾似道听说投降元朝的刘整死了,才壮着胆子抽各路精兵十三万,用船载着无数金帛辎重,甚至带着妓妾,开抵芜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安徽芜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此时的贾似道还在作议和的美梦,他遣回元军俘虏,并派人给伯颜送去许多荔子、黄柑,要求称臣、纳币。但伯颜却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未渡江时,议和纳贡还可。今沿江州郡皆已属元,欲和则请贾似道面议。<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似道吓得不敢答应。因此,伯颜挥师进攻池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安徽贵池<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池州很快便告失陷。
  池州失陷后,贾似道以精锐七万人尽归孙虎臣统帅,屯兵于池州下流的丁家洲。让另一主帅夏贵率战舰<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0</FONT>艘布列江中。贾似道自己则屯兵鲁家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安徽芜湖南<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准备同元军展开决战。伯颜令元军砍柴放在数十个大木筏上,扬言要用火攻,致使南宋军队吓破了胆子,只顾昼夜防范,毫无出战之意念。然后,伯颜水陆并进,攻击孙虎臣军。孙虎臣在两军接战之时,跑至其妾的船上,士兵们见状以为他要逃路,连呼:<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步帅遁矣<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军队遂乱,溃不成军,夏贵则不战而逃。屯兵鲁港的贾似道见夏贵逃回,也慌忙鸣钲收兵,这样一来,使本已成惊弓之鸟的宋兵争先恐后地逃走。伯颜乘势追杀,溺死水中的宋兵数不胜数,江水为之变赤。贾似道出兵时所带的军资器械,全部成了元军的战利品。六神无主的贾似道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计将安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夏贵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诸军已胆落,师相惟有入扬州,招集溃兵,迎圣驾于海上。我则以死守淮西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夏贵说罢,乘船离去,不久他就投降了元朝。贾似道则与孙虎臣逃至扬州,沿途溃散宋兵不计其数。贾似道令人以旗招之,竟无一人应者。
  鲁港之役的失败,使南宋精锐丧失殆尽。伯颜率领的元军所到之处,守将闻风而逃,不久便攻到建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江苏南京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对于贾似道的溃逃,有人写诗讽刺道:
          丁家洲上一声锣,惊走当年贾八哥。
          寄语满朝谀佞者,周公今变作周(浦女)。
  进驻建康的伯颜,分兵四路进攻两浙,逐步逼近南宋都城临安,朝中大小官员乱作一团,谢氏赶紧下诏,要求各路将官勤王,多数将官都不响应。朝中大臣甚至有人弃官逃出临安,连左丞相王烩也逃跑了。这时,有许多太学生纷纷要求杀贾似道,太皇太后谢后不允。贾似道处在扬州,明知大势已去,仍然,不知羞耻地分辩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老臣无罪,何众议之不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上帝好生,奈死期之已迫。恰逢垂弧之旦,预陈易箦之辞。窃臣际遇三朝,始终一节。为国任怨,但知存大体以杜私门;遭时多艰,安敢顾微躯而思末路。属封豕长蛇之犯顺,率骄兵悍将以徂征。违命不前,致成酷祸。措躬无所,惟冀后图。众口皆诋其非,百喙难明此谤。四十年劳悴,悔不为留侯之保身;三千里流离,犹恐置霍光于赤族。仰惭覆载,俯愧劬劳。伏愿皇天后土之灵鉴,理考、度宗之昭格。三宫怨怒,收瘴骨于江边;九庙阐灵,扫妖氛于境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言辞之中,将自己的罪行推脱得一干二净。但谢氏最终迫于压力,将贾似道贬至循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广东龙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尽管如此,南宋小朝廷的灭亡已在旦夕之间。
<B>
</B><B>  </B><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B><B>八、木棉喋血</B>
  德祐元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75)</FONT>九月,太皇太后谢氏下诏,将贾似道谪为高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广东茂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团练副使,循州安置,遣使押解贾似道前往贬所。会稽县<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渐江绍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尉郑虎臣以其父曾受贾似道迫害,欲报复,高兴地前往。
  一路而行,郑虎臣百般羞辱贾似道。一天,他们行至一座古寺前,便进去休息。郑虎臣忽见寺壁之上有吴潜南行时所题之字,便问贾似道:<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团练,吴丞相何以至此<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似道惭不能对。当他们行至南剑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今福建南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个名叫黯淡滩的地方时,只见那里一片水域,波光粼粼。郑虎臣便指着黯淡滩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团练,你看这里的水多么清澈,你何不死在这了却残生呢<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似道回答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太皇太后许我不死,如有诏来,我即死。<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郑虎臣大笑不已。
  受尽羞辱的贾似道,感慨万端,他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个梦来。当时,贾似道权势炙手可热,一天夜里,忽梦一金紫人领着一个人对他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此人姓郑,是能制公之死命者也<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后来,对于姓郑之人贾似道便拚命打击,没想到最后竟落在一个姓郑的小小县尉之手,他只好听天由命了。
  贾似道在押解人员的辱骂声中,艰难前行,来到漳州(今福建漳州市)境内。这时,贾似道忽然患病,郑虎臣便命令停止前进,歇息在离漳州城约五里的木棉庵中。发贾似道看见庵门之上的三个大字时,心中大惧,不由得想起一件事情来。为相之时,有一个去游道士送给贾似道两句话:<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得好休时便好休,开花结籽在绵州。<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贾似道当初不知何意,再说南宋亦无绵州这个地方,便没有在意里去。到了木棉庵之后,贾似道是前思后想,便将绵州与木棉结合了起来,心中明白了那个道士是在劝告自己,但为时已晚矣,他知道得太迟了。想着想着。不由得得涕泣起来。
  当天夜里,郑虎臣与其他人商讨,准备处死贾似道,但一时还拿不定主意。有一个随行人员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令其速死,亦可免去我等许多麻烦。<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一句话使已动杀机的郑虎臣坚定了信心。他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我为天下人杀似道,虽死何憾!<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就在贾似道入厕之时,郑虎臣一刀刺中其胸,了结了贾似道罪恶的一生。
  贾似道死后,正直之人纷纷赋诗,讽刺之余又诫后人,这时就录其中一首作为本篇的结束:
          事到穷时计亦穷,此行难倚鄂州功。
          木棉庵上千秋恨,秋壑堂中一梦空。
          石砌苔稠猿步月,松庭叶落鸟呼风。
          客来未用多惆怅,试向吴山望故宫。<p></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0 23:04 , Processed in 1.1118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