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这本《济公传说》,1985年就列入《花山出版社》出版计划,中间整整搁了21个年头,今天终于付梓,多年的心事,总算了却。
说起搜集整理《济公传说》,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那时,我的想法比较单纯,只觉得这些传说是那么纯朴、美丽、动人,失传了实在太可惜。那时的政治环境没有现在这么开放,因此,只能一个人偷偷地听,悄悄地记录在自己用光连纸订制的小本子“土壤”(记事薄的名称)上。
1980年,我有幸参加浙江省第二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会上,绍兴的代表阮庆祥同志发言说,绍兴是文物之邦,解放后出了数以万计的作品,但是到头来只有《徐文长传说》尚有价值,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这段话深深地震动了我,我暗喜自己做得对,同时进一步认识到民间文学的不朽价值。是呀,民间文学来自民间,源于民间,活在民间,它是永恒的,不朽的。绍兴有徐文长,天台不是有比徐文长更有名的济公吗?
回来以后,我觉得应该放开手来干,还应当邀集一些有志于这一工作的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于是,我与赵达枢先生一起商量,制订了一个初步计划。这时,曹肖冰和曹宇英十分年轻,但他们也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参与了这项工作。历经五年时间,我们终于搜集到100多则济公传说,共计30余万字。
我们将一部分济公传说寄至浙江省民研会,得到民间文学专家陈玮君先生的充分肯定。他要我们在此基础上结集出书。不但为我们推荐出版社,还亲笔为我们写了序言。
在搜集整理济公传说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天台的济公传说不但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不同于《济公全传》,不同于后来的电视连续剧《济公》,也不同于原来在杭州一带流传的济公传说。它是地地道道“天台籍”的。天台济公传说,时限十分清楚,发生在济公出生到出家的18年时间中;地域也很明确,都在天台县境内,如国清寺、无石岙、东门庵、枫树头山、廊汤头、施安桥、泳溪……一个个地名至今犹存,天台人读了分外亲切。从内容来讲,这些传说大多讲述济公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后来被人们神化了的“活佛”。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济公确有其人,确是一个天台人,是一个聪慧、正义、机智、勇敢、英俊的儿童和少年。
唯一遗憾的是,当年曾对此书给予关切和指导的许多前辈,如著名作家许杰、陈玮君和电影家赵达煊等先生都已仙去。同时,当年许多为我们娓娓讲述济公传说的老人,如曹天风、洪小妹、曹雅川、陈爱金、李仙才、王柏仁、徐小妹、赵陈理……等也已驾鹤西去。这是多么令人遗憾的事啊!他们已经看不到当年自己讲述的济公传说终于成为文字出版,终于能够流传下去了。但是我又想,如果老人们在天有灵,知道自己讲述的故事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会为此含笑九泉的,我谨在此对他们表示深切的怀念和感谢。
所幸,当年为我们讲述济公传说的还有两位老人健在,他们是早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的九旬老教师曹熙和姜其妹夫妇俩。他们是我的父母,我深深的感恩。
赵达枢先生的家属郑文懿和我的家属孙美妹两位女士,自始至终大力支持,并参加整理和校对工作。
在成书过程中,原县人大副主任余云安,济公故居裴斐、卢蒙豹和陈祥等先生曾多次给予鼓励。香港景观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赵涤烽、付明明、詹敏、徐扬、陈林琳、朱伟等同志在百忙中为我们设计封面和插图。天台琼台广告公司金雷和陈邦设等先生为本书出了大力,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谨以此书献给一切与济公有缘的人们。
曹志天
二OO六年九月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