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435|回复: 6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音乐】民歌类型曲风的音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9 15:3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推<<梁祝>>
此曲源于越剧!来自于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多半取材于------------- 十八相送 楼台会 化蝶, 之场景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AzNzAxNjQ=/v.swf,460]360[/flash]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题材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单乐章,有小标题。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柴爿花 于 2008-2-5 11:54 编辑 ]
65#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2:02:46 | 只看该作者
重改实在吃力杀! 阿风!
6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2:09: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6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2:04:24 | 只看该作者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
6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22:03:10 | 只看该作者
南泥湾
曲:马可词:贺敬之
花蓝的花儿香
听我来唱一唱
唱一唱
来到了南泥湾
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
好地方来好风光
好地方来好风光
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
往年的南泥湾
到处是荒山
没呀人烟
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
不呀一般
如呀今的南泥湾
与呀往年不一般
不呀一般
再不是旧模样
是陕北的好江南
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
开呀满山
看呀那南泥湾
处处是江南
是呀江南
红红的鲜花香又香
绿绿的流水长又长
好呀好风光
南泥湾好地方
61#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6:09:13 | 只看该作者
南泥湾 二胡
[flash=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E1ODY3MzI=/v.swf,460]360[/flash]

[ 本帖最后由 蓝色柴爿花 于 2008-2-5 12:01 编辑 ]
6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5:51:18 | 只看该作者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5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5:51:03 | 只看该作者
据近年来媒体报导,《茉莉花》原名《鲜花调》,本来有三段歌词,依次歌唱茉莉花、金银花和玫瑰花。1942年,音乐家何仿到扬州附近的仪征六合金牛山地区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5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5:50:47 | 只看该作者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5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7 15:50:22 | 只看该作者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12 04:46 , Processed in 1.09886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