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909|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集贾似道、罗隐、范方老倌人等民间传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6-2-10 18:0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征集贾似道、罗隐、范方老倌人等民间传说。好象这几个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应该有研究价值,尤其前两个。
22#
发表于 2006-2-20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就不沉了。呵呵。
21#
发表于 2006-2-18 20:55:00 | 只看该作者
<P>别沉了!</P>
20#
发表于 2006-2-11 13:08:00 | 只看该作者
有GOOGLE, 再多的资料也查得出来
19#
发表于 2006-2-11 06:14:00 | 只看该作者
<P>服了你们了</P><P>居然有这么多资料!</P>
18#
发表于 2006-2-11 05:47:00 | 只看该作者
<FONT color=#800080 POINT-SIZE="16">
<P left?><FONT face=楷体_GB2312 color=#0000ff size=6><B>罗隐</B></FONT><FONT color=#0080ff size=3></FONT><SMALL><SMALL><FONT color=#400080 size=4>   罗隐,字昭谏,馀杭人,本名横,十上不中第,遂更名。从事湖南淮润,无所合,久之,归投钱镠。累官钱塘令、镇海军掌书记、节度判官、盐铁发运副使、著作佐郎,奏授司勋郎。朱全忠以谏议大夫召,不行。魏博罗绍威推为叔父,表荐给事中。年七十七卒。隐少聪敏,既不得志,其诗以风刺为主。有《歌诗集》十四卷,《甲乙集》三卷,《外集》一卷,今编诗十一卷。</FONT></SMALL></SMALL></P>
<P left?><SMALL><SMALL><FONT color=#400080 size=4></FONT></SMALL></SMALL> </P></FONT>
<P><FONT color=#800080 POINT-SIZE="16"></FONT></P>
<P><FONT color=#800080 POINT-SIZE="16"></FONT></P>
<P><FONT color=#800080 POINT-SIZE="16"></P>
<P align=center></FONT><FONT color=#800080 size=5>罗隐诗集</FONT><FONT size=1></FONT> </P>
<CENTER></CENTER>
<P align=left>    罗隐的咏物诗写得很有特色:或借物讽世,或托物言志,其诗作虽不多,但颇耐人寻味,值得研究。三首诗中以《蜂》流传最广。</P>
<CENTER><FONT size=1>
<P> </P></FONT>
<P><FONT color=#800080><FONT size=5>雪</FONT>


</FONT>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FONT color=#800080></FONT>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FONT color=#800080>



<FONT size=5>蜂
</FONT>

</FONT>不论平地与峰间,无限风光尽被占。<FONT color=#800080></FONT>酿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FONT color=#800080>



<FONT size=5>鹦鹉</FONT>


</FONT>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FONT color=#800080></FONT>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P>
<P>  </CENTER></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2-10 21:49:29编辑过]

17#
发表于 2006-2-11 02:41:00 | 只看该作者
<P>唐朝宰相的风度</P><P>  萧让 文</P><P>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历代中秋咏月的佳作不胜枚举,我独爱此句,感其意境之雄浑高远,方知何谓盛唐气象。皓月当空,天青海碧,也不禁想起此诗的作者,被誉为“文中之帅”的开元名相张九龄来。</P><P>  张九龄,以诗文和风度名动一时,为人正直而有责任感,  
一心“致君尧舜上”的儒家知识分子典型,一度和玄宗也曾君臣相合,共创开元盛世,然终不敌李林甫之巧言令色善事人主,在其口蜜腹剑下败下阵来。颇有艺术家气质的玄宗以一种诗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在秋天给张九龄送去一把扇子,暗示已经用不着他了。然张九龄虽被罢相,其翩翩神采仍让玄宗念念不忘,其后每逢荐引公卿,玄宗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P><P>  好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一语道破唐代对士人品貌的推崇。唐代以科举取士,但科举高中并不等于就能马上当官,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考核,考核的标准有四条:</P><P>  一曰身,谓体貌丰伟。头一条就是要求风神俊朗,可见帅哥在唐朝实在很占便宜。而相貌太过丑陋的人是不能做官的,大概觉得有伤国体,很丢士大夫颜面。</P><P>  二曰言,言辞辩正。要能言善辩,哑巴、口吃患者、说不了两句话就被人驳得哑口无言的,统统不合格。这一条有点歧视残疾人,但唐人也自有道理:作为一方父母,笨嘴拙舌吞吞吐吐,如何能使民众心悦诚服?</P><P>  三曰书,楷法遒美。专指书法优美兼字迹清楚。</P><P>  四曰判,文理优长。唐代地方长官处理民事纠纷最后结案宣判的时候要写判词。这个要求是很高的,必须用对仗工整的四六体骈文,称为骈体判,既要引经据典符合法律条文,还要文采斐然琅琅上口,久而久之,竟形成一种新的文体——判词。白居易文集里的《甲乙判》就是他宦海生涯里处理案件的判词总汇,词理纵横,文笔灿烂,援引法律条文精辟准确,且幽默风趣不悖人情道理,后人称“百读不厌”。唐人之善化生活为艺术,由此可见一斑。</P><P>  故此唐代的政治家也多是书法家和文学家,只因这样的取士标准,没两把刷子,是拿不下来的。诚如《容斋随笔》所言:“既以书为艺,故唐人无不工楷法,以判为贵,故无不习熟。而判语必骈俪,今所传《龙精凤髓判》及《白乐天集·甲乙判》是也。自朝廷至县邑,莫不皆然,非读书散文不可也。”中唐之后,随着科举制的日渐完善,以风度、书法和文章取仕渐渐成为主流,这在名列百官之首的宰相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多善属文工书,优雅从容,温柔敦厚的士大夫品派,俨然成型,是之谓宰相风度,尤以元和诸相为最。</P><P>  据唐人笔记《幽闲鼓吹》记载,侍郎潘炎的妻子一次宴请儿子的同僚,遍阅诸人,独问:“末座惨绿少年何人也?”曰:“补阙杜黄裳。”潘夫人不禁赞叹:“此人气质大异常人,将来必然成为一代名相。”此后,人们便以惨绿少年作为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子的代称。</P>
16#
发表于 2006-2-11 02:40:00 | 只看该作者
唐朝人做官是很讲究长相的,长得帅,做大官。有篇《唐朝宰相的风度》就说了这回事。
15#
发表于 2006-2-11 01:49:00 | 只看该作者
范方的故事也不错,小时候就是听他的故事长大的
14#
发表于 2006-2-11 01:34:00 | 只看该作者
前后两人跟天台有点关系,罗隐似乎有点不搭界,难道他也在天台混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1-27 15:43 , Processed in 1.0729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