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717|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ZT郑鸣谦和《台州四库》 作者:高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09:31: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郑鸣谦和《台州四库》■高 汉
2009年09月29日 08:57  www.ttxw.cn   [ ][打印
         乡友鸣谦持所编《台州四库荟要》样书来访。听了他的简要介绍,看了样书大概,第一印象是震撼:他做了一件非常的完全出人意料的事。
         全书13万余页,第一编170册,第二编80册。内容涉及旧台州临海、天台、宁海、仙居、黄岩、温岭六县;作者年代,上起三国两晋,下迄民国前期,历时约1600多年;书目达730余种。他及其同伴仅用八年时间,奔走京沪、两浙、台州六县,收集的资料除了大陆的,还有台湾、日本、美国的。他还是一个在校博士生,就完成了这样一个浩大的文化工程,够令人吃惊了。而所费600余万元,除150万元由学友支援外,其余都由他自筹。对一个在校生来说,这就更令人吃惊了:无论如何,这不是一笔小钱!他的答复会令人心服:在攻读经济学硕士时,曾在房产上小试一手,获利后在京置房两处,卖了一处就是编书的资本。他说:“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他是边学边实践,以所劳之获做一件赏心乐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一种高尚的生活境界,不愧是一个有理想、有作为并有能力实现自己抱负的青年。难怪姜白序曰:“春秋谓不朽有三:曰立德、立功、立言。谦等不过一介书生,而毅然荷此重任,部次群书,鸠资重雕为荟要本,以广其传,津逮来学。庶几可臻此境也夫……言尽于此而感佩不已。”的确恰如其分。


        时下媒体时有报道,为学多有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者,浮躁之风更普遍,著书常依仗网上工夫。像鸣谦这样脚踏实地,从根本上下苦功,裒集本土先贤坠简,开自己为学之道,并造福于人,为振兴本土学术研究添基石,应该得到各方的称道和支持。

        或许有人会责怪:编书体例率由旧章,序文、例言都用繁体字、文言文,于今恍如隔世。但如果考虑到所收集的内容都是往古文章,只有具备识繁体字和懂文言文的人才能阅读和利用,责怪也就莫须有了。何况传统既有糟粕,更有精华,深入研究,取精用宏正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在这一点上我们不是做多了,而是还很不够。相反,割断历史,毁坏文化遗产的事却时有所闻;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应予坚决反对的。对外文化交流很重要,但如果不重视和发展本土文化,那又怎样去与人交流呢?

       “ 四库”一词显然沿用《四库全书》旧名。因它分经、史、子、集四大部,故名。它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丛书,由纪昀任总纂官,360位著名学者参加,历时10年,从朝廷下旨各省征集到的各类图书1.3万余种中编选出来,在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完成。所收古书3461种,分79309卷,共36000余册;外有总目提要200卷,考证100卷,简目20卷,内容广博。同时,由于观点不同,编书时焚毁古籍3929部,可见历史上烧书的不只一个秦始皇。尽管如此,它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文化上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如将全书230万页摊开相接,长度可绕地球赤道一又三分之一周,规模之大堪称世界之最。

        此书编成后,手抄7部分藏皇宫文渊阁、沈阳(盛京)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避暑山庄文津阁、杭州西湖文澜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文宗阁。前四阁为内廷四阁,又称北四阁;后三阁为江浙阁,则为南三阁。清廷对此书极为重视,各代都要检查,不断进行补充、抽换、撤毁,所以多有变动,不同程度地存在缺卷现象,情况比较复杂。后又经战火搬迁、毁损,遭遇也各不相同。皇宫一部已被蒋介石败退时移往台湾。

        类似情况还有一部巨大类书:《永乐大典》,原称《文献大成》,是明成祖朱棣让大才子解缙领着二千多位文人编成的,始于永乐元年(1403),成于六年(1408),更名《永乐大典》:上起先秦,下达明初,辑入图书七八千种,共22877卷,外加凡例、目录60卷,装成1095册。每册高一尺六寸,广九寸五分,黄绢包装,硬面,宣纸,手工缮写,有正副本。其精致壮观可想而知。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藏、通经、戏剧、评话、工技、农艺等等,几乎无所不有,此书堪称中国大百科全书,要比大英百科全书和法国百科全书早三个世纪。可惜在清兵入关和八国联军进京时毁损殆尽,至今陆续发现犹残存215册。

         上两例说明,封建帝皇中的英主很重视保存古籍。明成祖是郑和七下西洋的组织者,重视对外文化交流,乾隆是满族皇帝,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存和整理,同样视为要务。国务院在2007年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先后又曾多次公布《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及相关名录。古书是我国固有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包涵其中的正是本土文化的精髓,属于民族的自觉意识,正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基础。台州人创造和阐发传统文化的思想,或为记录和反映台州地方往事的著作,无不与台州本土的人文科学和“山寨”文化相关,它是构成吴越文化和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方志难以尽述的。方志可“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章学诚),而“四库”则是史的本身载体,其重要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改革开放重在发展,发展重在创新。要创新如果没有基础或基础不牢靠,必将影响发展的科学性。当此全国、全省、全市、全县都面临“创新”之际,为了彰显我县我市的本土特点,形成他市、他县难以代替的强势,郑鸣谦等青年一辈,自力推出《台州四库》一书,为“创强”固根基,为创新垂往例,这种精神和实践难道还不值得我们热烈鼓掌欢呼吗?



稿源:   编辑: 郑鸿秉    [发表评论]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9-10-6 23:32 编辑 ]
沙发
发表于 2009-9-29 10:13:43 | 只看该作者
大蒜辛苦了
板凳
发表于 2009-9-29 10:17:01 |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9-29 10:41:10 | 只看该作者
强人啊!敬佩!
5#
发表于 2009-9-29 14:12:34 | 只看该作者
天!敬佩!太敬佩了!
大蒜!
6#
发表于 2009-9-29 22:47:53 | 只看该作者
如此牛人,应广为宣传,
7#
发表于 2009-9-30 12:19:11 | 只看该作者
小打小闹,不足挂齿。
8#
发表于 2009-9-30 13:20:40 | 只看该作者


谦虚谦虚。

大蒜大打大闹就是要去修世界的四库全书了吧?
9#
发表于 2009-9-30 18:18: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龙头 于 2009-9-30 13:20 发表


谦虚谦虚。

大蒜大打大闹就是要去修世界的四库全书了吧?



有幸生活在今天这个世界,人类在某种形式上已实现“大同”。“大同”,不是一统,当然不是整齐划一。因此,我们在审视人类发展的历史时,应宽容、平等、客观的对待一切过往文明和文化,不能固守于某一肤色、某一角落,执此一端,攻彼一端。如此,各种文明才能“和谐发展”,世界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和不安定因素。这是历史的大势,浩浩汤汤。今日学者之治学,必须认清这一点,不然写枯笔头,喊破喉咙,也是迂腐玄虚之谈,不切实用,无济于世。由于精力、时间以及能力所限,比如撰写《人类文化史》之类的,我辈也只能想想而已。倘天假以时,诸事具备,我还是很有兴趣的。

[ 本帖最后由 郑鸣谦 于 2009-9-30 18:35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12-22 14:59 , Processed in 1.0940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