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3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一段济公故事说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29 14:40: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台山裴斐 于 2013-6-29 19:24 编辑

      (随笔)                            从一段济公故事说起
                     
  裴  斐


    有这样一段关于活佛济公的故事,深刻地记留在我的心中。
    话说李修元十八岁时父母相继离世,守服三年后看破红尘,毅然抛弃巨富家财与美好姻缘,离开天台山,只身去了临安城灵隐寺,投奔瞎堂慧远大师门下受具足戒,法号“道济”。
    出家后的道济,打坐静修仍不得彻悟,遂将心中苦闷诉与师父瞎堂慧远。
    最后道济问师父:“师父啊,我究竟该何去何从?”
    瞎堂大师见问,劈头就往道济脑门上猛击一掌,喝道:“尔尚且不知自何而来,今却问我从何而去?!尔从来处来,向去处去吧!”此一棒喝让道济猛一激灵,竟于蓦然间破迷顿悟、成道证果了。
    成道后的道济和尚,却一改故态,变温文尔雅为“疯疯颠颠”,因而被人们称之为“济颠”。虽然道济如此行状,但却依然得到方丈瞎堂慧远的赏识与器重。
    时隔不久,师父瞎堂慧远圆寂了。从此后,那道济和尚更是不念经也不坐禅,整日里与街坊里的孩童作队、与那山上的猴犬为伍,四处游荡嬉戏。
    一日,那灵隐寺监寺见到道济,奉劝道:“道济啊,你是一个受了具足戒的出家人,更是瞎堂大师的传法弟子,如今师父已涅槃,眼下禅门无主,你须要正经些才好哩,也替你师父争口气。”
    济颠见说,即回应监寺道:“你看我哪些地方不正经了,要你们这般胡说?!”
    边上众僧见道济不服监寺劝导还敢顶嘴,于是齐责道:“你是一个和尚,不礼佛不诵经,却是整日里四处游荡,啰哩啰啦地唱些山歌,这算是正经的么?”
    济颠回应道:“水声鸟语,皆有妙音,更何况山歌。难道不唱山歌,如你等整日里眯着眼睛瞎念经才算正经?”
    众僧又责道:“你是个佛家弟子,既不静修也不坐禅,却常与那猴犬同群,小儿作队,也算是正经么?”
    济颠回应道:“小儿全天机,狗子有佛性,不同它们游戏,难道伴你们胡混,做个披着袈裟的佛蠹么?”
    众僧见他说的都是些气人的“疯话”,讨了个没趣,便都不开口了。
    寺中首座见这个光景,就过来说道:“大家闲话都休说了。道济啊,慧远师父圆寂之前留有遗命,要将他遗下的衣钵交付与你,你须收了去。”
    济颠听了回道:“师父的衣钵,我早就已经收了,这些身外物件,要他作甚?”
    首座劝道:“这是慧远大师的遗命,如何违得?你纵不要,也须作个着落啊。”
    济颠道:“既是这等说,且抬将出来看看也好。”
    首座遂命侍者,将瞎堂慧远大师遗下盛有衣钵的箱龛,都一并抬到道济面前放下。
    只见那济颠指着这些箱龛言道:“这些既是师父遗下之物,凡在寺中的和尚都该有份,须将大家齐集了一同开看,方见公道。”
    首座见说,又至道济面前劝道:“这是师父遗命传与你的,你便收了去罢,何必又在此炫人耳目?”
    济颠应道:“这个你不要管,且叫众人同看明白,再作道理。”
    首座只得叫人撞钟擂鼓,将全寺大众聚将拢来。济颠遂将箱龛一齐打开,叫众僧同看。只见箱龛里,那黄的是金,白的是银,放光的是珊瑚,吐彩的是美玉,艳丽的是袈裟,温软的是衲头,经儿典儿,是物皆存;钟儿磐儿,无般不有。众僧见了一个个眼中都放出火来,只碍着是慧远大师传与道济的,不好开口来争,大家都瞪着眼睛盯着看。
    那监寺便对道济道:“道济师弟啊,我有句话儿替你说,你且听着!这些衣钵,原是慧远师父传与你的,你若收去,就不必说了;若是不要,是存在住持处作为公用?还是派匀了,分与众僧?”
    济颠答道:“我却要它何用?住持自有,何消又存? 既要送予众僧,谁耐烦去分他?还不如让他们尽兴抢了去,倒还爽快些。”
    那些僧众听得那道济说出一个“抢”字,便一齐动手,你抢金子,我抢银子,打成一团。我拿袈裟,你拿衲头,搅成一块。不管谁是师父,谁是徒弟,直抢得爬起跌倒,争夺个不成体统。只见那些无论抢得多或抢得少的和尚,头顶上都互相碰出一个个爆栗来。
    济颠看着这般光景哈哈大笑,那些和尚也无心理会其他,只是乱抢。一刹时,将那箱龛的东西抢得个精光。
    济颠拍手笑道:“快活!快活!省得遗留在此,反作师父日后的话柄。”
    说完,这道济顾自跑出寺去,又疯疯颠颠到处游荡去了……
    “水声鸟语,皆有妙音”,“小儿全天机,狗子有佛性 。” 静下心来,细细琢磨道济和尚的话,的确字字句句充满着禅机啊!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东西最本真?唯有大自然和未曾被世情俗念熏染的生命!大自然不贪图功名利禄,孩童尚未陷入荣华富贵的泥淖,“皇帝的新衣”恰恰是让一小孩儿一语道破的!尔虞我诈,杯弓蛇影,成败得失,悲苦喜怒却往往充盈于成人的社会里。
    人活在这个世上,真的是很辛苦。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劳作奋斗,因此就会遇到社会上、单位里、邻居间、家庭中的种种问题与矛盾。而且人自身在漫长的岁月中,还必定会有生老病死的折磨。幸好人从呱呱坠地以后,谁都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能活多少年,不知道自己这一辈子最后会做成什么样的人,也不知道在这一路上会遇到什么样的悲欢离合、艰难险阻。如果设想阎王爷在你来这世上报到时,无论是好是歹,将这一切都预先告知于你,试问谁能承受得了啊?!因此,我痴痴地想,或许上天就是这样安排的,要人在不可预知的人生中,一桩桩一件件的去承受人生苦痛喜乐的过程,也在这个过程中在磨砺自己,检验人生,感悟生命,从而改善自身的品质与心性,最终返本归真。
  人生一路走来,如若不曾真正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就难以体会平安富足时的幸福;如若不曾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顿中迷茫过,就难以领悟“柳暗花明又一村”时的欣喜;若不曾在疾病伤痛的经历中挣扎过,就难以体会有着康健体魄的那一份舒爽愉悦;若曾有过身陷囹圄中那份痛苦折磨,就一定会更加珍惜活在自由天地中的那份惬意自在!由此看来,世间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存的,就如同硬币的两个面。痛苦会使快乐变得更快乐,不幸会使幸运变为幸福。疾病会使健康变为快乐,贫穷会使富有变为幸福。因为,正与反、阴与阳是既对立存在、又相互依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转换的。
    当今社会的人们,大多觉得活得很累。在物质、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年代,人们反倒未曾觉得如此地空虚与寂寞。原因是什么?也许是因为当今这个社会太多元化了,人们的欲望太无止境了,生活的节奏太快了,人们的心理太复杂了。身体劳累疲惫了,或许好好地睡上一觉就能解决;如果心劳累疲惫了,即使住在高楼大厦躺在柔软的席梦思上,也会叫人睡不着觉。人的劳苦,有的劳身苦,有的劳心苦,也有既劳身又劳心的。单纯劳身苦的人或许容易得到满足和修复,劳心苦的人却不容易得到满足和修复。心理上存在痛苦的人是因为复杂的思想会滋生种种烦恼、妄想。相反,生活简单、单纯一些,会使人多一点轻松与自在。
    人心好比天上的日月,本来应该是充满光明的。但为什么在某些日子里会阴霾漫天,看不到日月的光明,甚至狂风暴雨大作?这是因为日月被浮云所遮蔽。但只要这光明所在的本源还在,如果能让心中荡起省悟的清风,总有云开雾散重见光明之时。有个哲理故事是这样说的:一个顽童为了考验智者,手抓着小鸟问智者,手中的小鸟是死还是活,智者明知如答生,小孩将把小鸟捏死,若答死,他将把小鸟放飞。于是智者说:是死还是活都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多一份宽松淡泊,在埋头追名逐利的当口还不忘抬头看一看青山白云,也回头望一望荒丘原野,知道自己来时赤条条,去时什么也带不走,况且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结局才是结局,那么,我们的心也许不会那么执着到头了。做人做到七分满,留下三分是人情。留一点点情意,留一点点闲暇,尽人事,听天命,不要让自己的心太累、太早地老去……
    在尘世烦恼束缚羁绊下的我们,总以为衣衫褴褛、疯疯癫癫的和尚那就是济公,将那一生在人世间扶危济困度众生的佛门“罗汉”称之为“济颠”。我想,济公的胸怀之中不仅仅只是慈悲,而更有他修习无上澄明的智慧,洞烛宇宙人生的道理,成就彻底圆满的觉悟才能如此。济公正是透过智慧地了解、观察和实践,以他那“疯颠”的假象,在点拨救赎着我们这些真正“疯颠”了的人世间芸芸众生啊!
                                    
沙发
发表于 2013-6-30 06:29:09 | 只看该作者
      
       人生一路走来,如若不曾真正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就难以体会平安富足时的幸福;如若不曾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困顿中迷茫过,就难以领悟“柳暗花明又一村”时的欣喜;若不曾在疾病伤痛的经历中挣扎过,就难以体会有着康健体魄的那一份舒爽愉悦;若曾有过身陷囹圄中那份痛苦折磨,就一定会更加珍惜活在自由天地中的那份惬意自在!由此看来,世间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互依存的,就如同硬币的两个面。痛苦会使快乐变得更快乐,不幸会使幸运变为幸福。疾病会使健康变为快乐,贫穷会使富有变为幸福。因为,正与反、阴与阳是既对立存在、又相互依赖,既相互影响、又相互转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3-7-11 22:16:17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多一份宽松淡泊,在埋头追名逐利的当口还不忘抬头看一看青山白云,也回头望一望荒丘原野,知道自己来时赤条条,去时什么也带不走,况且谁也不知道什么样的结局才是结局,那么,我们的心也许不会那么执着到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5-1-8 04:12 , Processed in 1.0827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