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司街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郑鸣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堂的文字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2:50:1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abracadabra 于 2007-6-2 22:42 发表
楼主与知堂老看起来颇有惺惺相惜之感。
不过知堂老的东西,虽然雅致冲淡,我还是比较赞成那句评语 “死气太重”。






读知堂的东西,虽不早,也不迟,大抵在高一,当时即惊为天人。
12#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2:52: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芦苇笛 于 2007-6-2 18:55 发表
看来知堂的文章值得读,喜欢有灵性的文字




现在人的文章,太过直白罗嗦,最恨是做作,无病呻吟。
他的虽也花草虫鱼,却很见人生社会的况味。
论文章成就,要高于其兄周树人。
13#
 楼主| 发表于 2007-6-3 12:59:3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宇鹰 于 2007-6-2 23:48 发表
拙堂在此发表要学“二周”的宣言了,哈哈。但愿以后写出的文字不要像“一周”太晦涩,普通人看不懂;也不要像“另一周”太尖刻,毕竟现在不是那个时代。




陆老幽默的。
14#
发表于 2007-6-4 08:12:29 | 只看该作者
石头,买块豆腐撞墙吧。
不过我也不知道,哈
15#
发表于 2007-6-4 08:37:00 | 只看该作者
嘿嘿,现在知道了
不撞墙了!
弱弱的问一句
如果直接说周作人
象俺等文盲尚且知道他是who
可为啥非的知堂知堂搞的偶这等人云里雾里
正如楼主所言:
“现在人的文章,太过直白罗嗦,最恨是做作,无病呻吟。”
如果说直接说“周作人”显得太过直白,
“知堂知堂”在偶眼里,何尝不是“做作,无病呻吟”?

顺便说一句
直白跟罗嗦本来就不是一路人
直白了就不罗嗦了
罗嗦了那就不叫直白

谁会说“直拔头犁”的人罗嗦?!

嘿嘿,事先声明
大蒜不许生气!
哈哈!
16#
发表于 2007-6-4 08:40:35 | 只看该作者
好像是周作人吧,他的文章我看过不少,大蒜喜欢,自然也会不经意之间模仿了,很正常。
17#
发表于 2007-6-4 11:14:3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一诺千金 于 2007-6-4 08:37 发表
嘿嘿,现在知道了
不撞墙了!
弱弱的问一句
如果直接说周树人
象俺等文盲尚且知道他是who
可为啥非的知堂知堂搞的偶这等人云里雾里
正如楼主所言:
“现在人的文章,太过直白罗嗦,最恨是做作,无病呻吟 ...



石头,知堂是树人他弟弟作人……
18#
发表于 2007-6-4 12:18:25 | 只看该作者
哦,字打错了!
19#
发表于 2007-6-4 12:18:47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20#
发表于 2007-6-4 12:26:41 | 只看该作者
知堂先生 作者:废名
  林语堂先生来信问我可否写—篇《知堂先生》刊在《今人志》,我是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者这个题目于我是亲切的,惧则正是陶渊明所云:“惧或乖谬,有亏大雅君子之德,所以战战兢兢,若履深薄云尔。”我想我写了可以当面向知堂先生请教,斯又一乐也。这是数日以前的事,一直未能下笔。前天往古槐书屋看平伯,我们谈了好些话,所谈差不多都是对于知堂光生的向往,事后我一想,油然一喜,我同平伯的意见完全是一致的,话似乎都说得有意思,我很可惜回来没有把那些谈话都记录下来,那或者比着意写一篇文章要来得中意一点也末可知。我们的归结是这么的一句,知堂先生是一个唯物论者。知堂先生是一个躬行君子。我们从知堂先生可以学得一些道理,日常生活之间我们却学不到他的那个艺术的态度。平伯以一个思索的神气说道:“中国历史上曾有像他这样气分的人没有?”我们两人都回答不了。“渐近自然”四个字大约能以形容知堂光生,然而这里一点神秘没有,他好像拿了一本自然教科书做参考。中国的圣经圣传,自古以及如今,都是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的,这以外大约没有别的事情可做,唯女子与小孩的问题,又烦恼了不少的风雅之士。我常常从知堂先生的一声不响之中,不知不觉的想起了这许多事,简直有点惶恐。我们很容易陷入流俗而不自知,我们与野蛮的距离有时很难说,而知堂先生之修身齐家,直是以自然为怀,虽欲赞叹之而不可得也。偶然读到《人间世》所载《苦茶庵小文·题魏慰晨先生家书后》有云:“为父或祖者尽瘁以教养子孙而不责其返报,但冀其历代益以聪强耳,此自然之道,亦人道之至也。”在这个祖宗罪业深重的国家,此知者之言,亦仁者之言也。

  我们常不免是抒情的,知堂先生总是合礼,这个态度在以前我尚不懂得。十年以来,他写给我辈的信札,从未有一句教训的调子,未有一句情热的话,后来将今日偶然所保存者再拿起来一看,字里行间,温良恭俭,我是一旦豁然贯通之,其乐等于所学也。在事过情迁之后,私人信札有如此耐观者,此非先生之大德乎。我常记得当初在《新月杂志》读了他的《志摩纪念》一文,欢喜慨叹,此文篇未有云:“我只能写可有可无的文章,而纪念亡友又不是可以用这种文章来敷衍的,而纪念刊的收稿期又迫切了,不得已还只得写,结果还只能写出—篇可有可无的文章,这使我不得不重又叹息。”无意间流露出来的这一句叹息之声,其所表现的人生之情与礼,在我直是读了一篇寿世的文章。他同死者生平的交谊不是抒情的,而生死之前,至情乃为尽礼。知堂先生待人接物,同他平常作文的习惯,一样的令我感兴趣,他作文向来不打稿子,一遍写起来了,看一看有错字没有,便不再看,算是完卷,因为据他说起稿便不免于重抄,重抄便觉得多无是处,想修改也修改不好,不如一遍写起倒也算了。他对于自己是这样的宽容,对于自己外的一切都是这样的宽容,但这其间的威仪呢,恐怕一点也叫人感觉不到,反而感觉到他的谦虚。然而文章毕竟是天下之事,中国现代的散文,从开始以迄现在,据好些人的闲谈,知堂先生是最能耐读的了。

  那天平伯曾说到“感觉”二字,大约如“冷暖自如”之感觉,因为知堂先生的心情与行事都有一个中庸之妙,这到底从哪里来的呢?平伯乃踌躇着说道:“他大约是感觉?”我想这个意思是的,知堂先生的德行,与其说是伦理的,不如说是生物的;有如鸟类之羽毛,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也白也,都是美的,都是卫生的。然而自然无知,人类则自作聪明,人生之健全而同乎自然,非善知识者而能之欤。平伯的话令我记起两件事来,第一我记起七八年前在《语丝》上读到知堂先生的《两个鬼》这一篇文章,当时我尚不甚了然,稍后乃领会其意义,他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说:在我们的心头住着 Du Daimone,可以说是两个──鬼。我踌躇着说鬼,因为他们并不是人死所化的鬼,也不是宗教上的魔,善神与恶神,善天使与恶天使。他们或者应该说是一种神,但这似乎太尊严一点了,所以还是委屈他们一点称之曰鬼。

  这两个是什么呢?其一是绅士鬼。其二是流氓鬼。据王学的朋友们说人是有什么良知的,教士说有灵魂,维持公理的学者也说凭着良心,但我觉得似乎都没有这些,有的只是那两个鬼,在那里指挥我的一切的言行。这是一种双头政治,而两个执政还是意见不甚协和的,我却像一个钟摆在这中间摇着。有时候流氓占了优势,我便跟了他去彷徨,什么大街小巷的一切隐密无不知悉,酗酒、斗殴、辱骂,都不是做不来的,我简直可以成为一个精神上的“破脚骨”。但是在我将真正撒野,如流氓之“开天堂”等的时候,绅士大抵就出来高叫“带住,着即带住!”说也奇怪,流氓平时不怕绅士,到得他将要撒野,一听绅士的吆喝,不知怎的立刻一溜烟地走了。可是他并不走远,只在弄头弄尾探望,他看绅士领了我走,学习对淑女们的谈吐与仪容,渐渐地由说漂亮话而进于摆臭架子,于是他又赶出来大骂云云……这样的说法,比起古今的道德观念来,实在是—点规矩也没有,却也未必不最近乎事理,是平伯所说的感觉,亦是时人所病的“趣味”二字也。

  再记起去年我偶尔在一个电影场上看电影,系中国影片,名叫《城市之夜》,一个码头工人的女儿为得要孝顺父亲而去做舞女,我坐在电影场上,看来看去,悟到古今一切的艺术,无论高能的低能的,总而言之都是道德的,因此也就是宣传的,由中国旧戏的脸谱以至于欧洲近代所谓不道德的诗文,人生舞台上原来都是负担着道德之意识。当下我很有点闷窒,大有呼吸新鲜空气之必要。这个新鲜空气,大约就是科学的。于是我想来想去,仿佛自己回答自己,这样的艺术,一直未存在。佛家经典所提出的“业”,很可以做我的理想的艺术的对象,然而他们的说法仍是诗而不是小说,是宣传的而不是记载的,所以是道德的而不是科学的。我原是自己一时糊涂的思想,后来同知堂先生闲谈,他不知道我先有一个成见,听了我的话,他不完全的说道:“科学其实也很道德。”我听了这句话,自己的心事都丢开了,仿佛这一句平易的话说得知堂先生的道境,他说话的神气真是一点也不费力,令人可亲了。

            二十三年七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后司街 ( 浙ICP备05034203号-1 )浙公安网备33010602003735

GMT+8, 2024-6-8 16:27 , Processed in 1.0837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